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探究

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探究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4-03-08 08:48:02 推荐访问: 振兴 振兴中华 探究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高校顶层设计欠佳、资源合力不够、缺少监督保障机制等,探索从组织领导、实施运行、管理监督和动力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以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乡村文化振兴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9-0016-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地位,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构建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的现实要求

(一)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全社会参与

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改善乡村文化生态和乡村居民精神面貌的重大工程。目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文化遗产传承乏力、公共文化资源供需不匹配、文化产品格调不高等问题。党和国家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解决以上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我们需要用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高校志愿服务就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手段之一。

(二)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志愿服务是动员全社会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而高校又是志愿服务的主体。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高校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在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将高校志愿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

2.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是我国新时代十年取得伟大成就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乡村文化振兴和志愿服务等工作。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因此,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实践,此工作必须做好也必然能做好。

3.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因此,高校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身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这就要求广大师生走出校园,为社会服务。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正是为社会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的重要体现。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校志愿服务要发挥好优势,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二、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

(一)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成绩

1.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实现常态化

高校共青团利用寒假与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常规工作。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年4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同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共青团评优体系,这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2.逐渐健全志愿服务评选标准与赛式体系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6年。全国已有5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各级赛会,全国赛获奖项目已达4 599个。大赛已成为一个交流和展示志愿服务的平台,成为全国志愿服务者的一場交流盛会。从参与数量和获奖情况来看,大赛已在全国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成效提供了检验平台。

3.服务形式向项目形式过渡

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形式不再是学习、考察、慰问等形式,而是以更好服务社会为目标导向,向项目化的形式过渡。如第四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共有613个参赛项目,入围省级终评的项目中有17个乡村振兴项目。其中,济南大学的“艺路乡伴——乡·信我振村服务平台项目”荣获金奖。从高校参与比赛的总体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向项目化形式过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欠佳

以广西为例,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印发的《广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并未明确将志愿服务开展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高校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顶层设计欠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会直接影响高校对各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未将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就缺乏一个有力抓手,除共青团组织以外的部门往往忽视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现阶段依然是以共青团和青年学生为主体。

2.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2021年6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评选表彰工作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的服务要求。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了学生参与多、教师参与少,学生策划多、教师指导少,学生活动多、专业活动少等现象。教师多以指导比赛的方式偶尔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未能将教学实践与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

3.缺少监督反馈机制

2015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教思政〔2015〕1号),从工作机构、组织实施、认定记录、教育培训、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明确规定,各地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条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已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地高校也相继出台了管理办法。如2018年3月,广西外国语学院印发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2020年9月,广州商学院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但新规仍对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形式等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对志愿服务成效的评价,缺乏校内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

三、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组织领导机制

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内容,并高标准进行考核。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在教育培养和作用发挥两个环节中共4次提及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发展对象的短期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党员做志愿服务的争先者等。各地高校应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容纳入地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第二,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高校志愿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机结合。高校党委可设立乡村文化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党委工作部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研、教学等优势,积极开展高校志愿服务以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二)实施运行机制

在高校形成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领导机制后,就要下好顶层设计的先手棋。第一,高校领导小组做好成员部门的指导协调工作。在运行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章立制,明确各部门职能,协调好财务处、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在人力、财力、教学科研、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思想统一到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步调上。第二,各部门各司其职,将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纳入管理内容。如科研部门设置专项課题,推进乡村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的理论研究工作;
将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内容纳入基层党支部的星级评定体系;
教学部门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列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团委、学工部门将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上等。

(三)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在运行实施的过程中,要构建管理监督机制。第一,要做好一把手监督工作。高校纪委要做好监督工作,监督高校党委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不走形式主义,真正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第二,要发挥日常监督作用。高校纪委要将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纳入日常监督工作中,指导基层纪检员做好各部门的日常监督工作,确保各部门的工作走实、走深。第三,要发挥巡察的作用。高校党委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巡察工作时,要将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纳入重点巡察内容,切实发挥好高校志愿服务的作用。

(四)动力保障机制

高校党委还应该构建动力保障机制。第一,组织人事部门使用好高校教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结果。在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对表现好的教职工在绩效考评、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对推进工作不力、应付工作的部门和职工视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惩戒。第二,团委要根据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效,及时表彰在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的优秀青年,在第二课题积分、共青团评优、入党推优上给予政策倾斜;
对推进工作有力的团支部,在活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评优上给予政策倾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校作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构建起高校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让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学昌.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参与机制: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2(4).

[3]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22.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研究”(2020KY42004)、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一体化视域下中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衔接研究”(2021MSZ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婷(1985— ),山西长子人,硕士,副教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对象,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2年5期)2022-06-28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中国煤炭工业(2019年1期)2019-06-17列宁农村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世纪桥(2019年1期)2019-03-21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扬州市“希望村塾”调查报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年1期)2019-03-19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世纪桥(2018年8期)2018-12-21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12期)2018-02-25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中国广播(2018年12期)2018-02-1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西部论丛(2017年7期)2017-11-20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公民与法治(2016年12期)2016-05-1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