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疫情防控 >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3-11-30 13:12:02 推荐访问: 母猪 繁殖 繁殖率

◆作者:魏之福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张庄兽医站

随着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饲养密度的加大,母猪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流产、死胚与死胎、畸胎、早产、弱仔等为主要特征的群发性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养猪生产实践中,要分析原因,强化管理,防患于未然,才能给猪场带来更大效益。

1.1 母猪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

一般来说,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经产母猪断奶10 d后不见发情,就称为发情异常。如果母猪食欲略减,出现鸣叫、不安的现象,外阴部虽未见明显变化,但人工授精可正常受孕,为隐性发情;
母猪虽有发情表现,但卵泡不发育,为假性发情;
母猪发情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的发情期限,甚至持续10 d以上,为持续发情;
母猪出现短时发情,但数天后再次出现发情,为断续发情。隐性发情、假性发情、持续发情、断续发情等均属发情异常。

母猪虽能正常发情,但屡次配种不能受孕。母猪过肥、运动不足、日粮营养失衡、雌激素分泌不足、霉菌毒素中毒、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母猪不发情或不排卵,最终导致屡配不孕。

1.2 流产

母猪的孕期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平均是114 d,提前或延后7 d分娩属正常现象。母猪未到分娩期,妊娠过程中断,胎儿不足月就提前娩出,娩出的胎儿或已死亡,或不久死亡。

如果流产发生在母猪怀孕早期(妊娠30 d内),因胚胎尚小,死亡后不排出体外而被母猪子宫吸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可见从阴门流出污秽的液体,并出现不规则的再次发情,这种情况常称为隐性流产,多见于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等传染病;
母猪妊娠107~112 d,已临近正常分娩发生的流产,常见于经典型蓝耳病,称母猪晚期流产。有时,母猪在妊娠期间,部分胎儿死于腹中,其他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母猪在正常分娩时一同娩出死胎,此时的死胎因已死亡,水分被母体吸收,多为木乃伊胎;
如果妊娠期间胎儿死亡过多,母猪可出现正常分娩征状,并娩出死胎,同时阴门流出污秽、恶臭液体和组织碎片,严重者会因败血症而死亡。

1.3 死胚与死胎

在母猪妊娠35 d之内,胚胎骨骼未形成钙质前死亡称死胚,妊娠母猪可在正常发情期稍后几天重新发情。妊娠35 d以后,胎儿骨骼开始钙化形成钙质,此后胎儿死亡称死胎。死胎如果发生在妊娠中期,胎儿体内水分被母体吸收而成木乃伊胎;
如死胎发生在妊娠后期特别是临产期,则可见胎儿眼窝下陷,且较同窝活仔明显偏小。

1.4 畸胎

母猪产出形体异常、千奇百怪、惊怵骇人的仔猪,且多已死亡;
有时也能见到个体较正常大1~2倍的畸胎。

1.5 早产和弱仔

妊娠母猪不足月、提前15 d以上产出活仔猪的现象,称为早产。早产的胎儿多表现体重小、营养状况不良,活力较差。妊娠母猪正常分娩,但新生仔猪部分或全部活力很差,无法站立,不能自行吃乳,或拱奶无力,或呆立、哀鸣、颤抖,或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 d内死亡。

生产实践中,母猪繁殖障碍是个综合征,多以症候群的形式出现,病因复杂,包括传染性因素(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和非传染性因素。

2.1 传染性因素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病毒性因素(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等)、细菌性因素(如猪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链球菌病或一些普通细菌感染)、寄生虫性因素(如猪弓形体病、猪冠尾线虫病等)。常见的传染性病原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见表1。

表1 常见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

2.2 非传染性因素

2.2.1 原发性因素

主要来自母猪遗传和自身的原因。繁殖过程中,过度近交可导致一些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畸形和幼稚病的机会增多;
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或异常,卵巢、输卵管系膜肿胀,持久黄体,子宫内膜炎等,均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母猪不发情、假发情、断奶母猪迟发情、难受孕等。

2.2.2 霉菌毒素中毒

玉米等饲料原料、成品全价饲料贮存不当,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导致母猪中毒。

猪是对霉菌毒素最敏感的牲畜。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猪的雌激素效应,导致母猪外阴红肿,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假发情和假孕,有时还会出现滞留胎,产下的仔猪畸形及八字腿增多。黄曲霉毒素中毒可使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卵巢畸形、子宫扩张,延长母猪发情周期,产弱仔和死亡的仔猪;
抑制公猪精子蠕动,影响精液品质,从而降低母猪受胎率。

2.2.3 营养因素

日粮配合不当,导致营养缺乏或过剩,母猪过瘦或过肥,影响母猪发情受孕。营养不良,母猪过瘦,影响母猪卵泡正常发育,导致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安静排卵或卵泡囊肿;
营养过剩,母猪过肥,卵巢周围因沉积过多的脂肪而导致机能减退,后备母猪不发情、不排卵,不受孕,或孕早期胚胎死亡;
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过多或过少,母猪代谢失调,导致发情异常、流产、死胎等。

2.2.4管理因素

母猪生活的小气候条件差,如冬季寒冷、夏季闷热,环境肮脏,阴暗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空气污浊,时常受到噪音、惊吓、鞭打应激,都会导致母猪繁殖能力下降。

3.1 有效的免疫接种

在做好早期诊断的同时,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猪病毒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种类和流行特点、猪群平均抗体水平、疫苗产生有效抗体的时间和免疫期长短等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计划,并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选用质量合格的疫苗,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接种,而且要按操作规程细心操作。

3.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稳定猪场,在保障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种猪使用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和后备种猪实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免疫方案。不愿引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猪场,也可只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灭活疫苗免疫。同时,要做好后备母猪的免疫驯化和入群检测。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不稳定猪场,可以采用药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控制策略,可以采取2次疫苗免疫,中间间隔14~21 d(或更短)+部分清群的方法,之后进入常规免疫。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猪场,在保障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以不进行疫苗免疫,也可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

3.1.2 猪瘟免疫

一般情况下,种猪一年两次集中统一免疫,每次免疫接种猪瘟细胞苗4-6头份,或2头份猪瘟乳兔组织苗,或1头份猪瘟脾淋苗。母猪在配种前免疫1次。在猪瘟疫区,为控制仔猪早期感染,应进行超前免疫,即在吃初乳前免疫用细胞苗1头份。尽量不要在妊娠期间接种猪瘟疫苗,以防经胎盘感染胎儿,除非在面临猪瘟疫情威胁的情况下进行的紧急免疫接种;
不使用失真空或接近失效期的疫苗。

3.1.3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细小病毒病免疫

接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要选弱毒苗,用专用稀释液稀释,不要使用灭活苗,在流行地区猪场,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即4—5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对4个月龄以上猪进行免疫接种;
为了给母猪提供对细小病毒病的坚强免疫力,每次配种前都要进行一次免疫,尽可能使用油乳剂灭活苗,分2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细小病毒灭活苗的首免日龄要在150日龄以上,间隔3~4周,再加强免疫1次。

3.1.4 猪伪狂犬病免疫

种猪场可选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而在商品猪场则可使用全病毒灭活苗。

规模化猪场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掌握猪群母源抗体水平,不断优化免疫方案;
定期进行病毒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及时淘汰和消除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病猪。

3.2 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3.2.1 场外生物安全要点

搞好场外生物安全的目的是把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毒挡在场外。因此,要重点管好人、车、物、猪。所有人员进场前,都要求不准接触各种病猪等风险因素,洗澡、更衣、隔离、消毒后方可入场;
车辆进场前,清洗、消毒、晒干,经大门口消毒通道;
进场物资须经多次消毒、静置处理后,经专用通道入场;
引进种猪必须经过隔离饲养,经严格检测安全后,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和驯化。

3.2.2 场内生物安全要点

搞好场内生物安全的目的是把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毒控制在第一感染点。场内实行分区管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要分开,并以实体墙隔断;
场区内净道、污道分开,各行其道,不准交叉;
不交叉使用工具,不跨区作业,非必要不串圈,必须跨区作业和串圈时必须更衣、换鞋、淋浴、消毒;
不使用通槽饮水,使用单个饮水乳头,饮用深层地下水或自来水;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认真实施;
对猪日常产生的粪尿及时清理,集中运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患病母猪的排泄物及流产胎儿、死胎、胎衣等,集中收集填埋或焚烧,严禁随意丢弃;
同时做好场内防蚊蝇、灭鼠、定期驱虫等工作,严防野狗、野猫、飞鸟等其他动物进入猪舍。

3.3 给母猪提供舒适的小气候环境

给母猪提供安静舒适的小气候环境,是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的基础。应当按照母猪的生理、当地气候特点、养猪场户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通风和热能,设计建造经济实用的母猪舍。一般要求母猪舍要冬暖夏凉,夏季能开窗通风、冲凉降温,冬季能取暖保温,最理想的舍内温度保持在18~20℃;
周围环境安静,无噪音。

3.4 加强饲养管理

给不同阶段的母猪分别提供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不同时段需要的优质、无霉变的全价日粮,并科学饲喂。一般要求,后备母猪全价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0.7%,并含有较高水平的钙(0.82%)和磷(0.71%),配种后适当限饲,72 h内喂食量不超过2.0~2.5 kg/d,否则会引起胚胎的早期死亡。

母猪配种后有3个时期,不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日粮。配种后3 d,母猪摄入高营养日粮,可导致受精卵早期死亡;
配种后8~25 d,可导致着床失败,最终母猪空怀比例升高,产仔数少;
妊娠中期的70~90 d,如果喂给高营养日粮,母猪乳腺发育不良,影响产后泌乳性能,降低仔猪成活率。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死胎发情猪瘟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兽医导刊(2020年5期)2020-03-16母猪不发情怎么办河南畜牧兽医(2020年17期)2020-01-10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中国乳业(2019年8期)2019-01-13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母驴配种注意啥今日农业(2017年9期)2017-01-31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凤凰周刊(2016年5期)2016-02-24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年4期)2015-01-24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