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疫情防控 >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新特点及实现路径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新特点及实现路径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3-11-25 10:24:01 推荐访问: 政治课 疫情 疫情一线入党申请书范文

董一冰 樊 超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场域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课担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应充分利用“抗疫”的自我革命契机和宝贵课程资源,在重大疫情背景下担当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探寻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路径,推动疫情防控和铸魂育人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是后疫情时代思政课改革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使命、内容、方法和载体各不相同,各有侧重。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课也呈现出新的矛盾特征,对其进行剖析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本质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新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系列变化。首先,许多学生在“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休假”之后,一时之间难以习惯回到学校,不能安心地投入学业,经常会有焦躁不安的情绪。其次,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使中国短期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经济低迷势必造成工作机会的流失,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工作。而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爱国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让学生们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的效率、中国的实力,更有部分学生主动请缨,到所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属于青春一代的勇敢和坚强、责任与担当。

(二)网络思政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居家隔离阶段,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大院校教师积极响应号召,运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线上授课,选取优质网络资源,融入伟大的抗疫精神,落实思政课的德育根本任务。网络思政既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任务的正常安排,又发挥了其在安抚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特殊优势。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单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使其教学成效不明显。与线下教学相比,网络思政更为灵活,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实时讨论和网络课堂测试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疫情常态化现实情况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形势下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三)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抓手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孕育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2]的伟大抗疫精神,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和先进典型。这些英雄们用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展示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崇高品格,包含着丰富的育人道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把抗疫故事、抗疫精神等抗疫要素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利用并抓住党和国家在特殊时期处理重大事件、妥善解决重大问题的举措,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深刻领会抗疫精神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教育载体及教育主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使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复杂,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课价值引领功能有待凸显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价值传播和引导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政课的职责。目前看来,高校思政课价值引领功能不够显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有失偏颇。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但与教育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思政课存在理论高度不够、知识深度不足、情感温度不强等问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还停留在“洗脑”“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刻板印象中,学生获得感、幸福感还有待增强。第二,教师政治站位不高。思政课老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等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一些教师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仅能完整地进行课程的学习,缺少对学生的感情、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外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疫情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以疫情为借口,对我国进行肆意抹黑和甩锅,这些负面舆论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判断,也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线上思政课弊端有待解决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网络教育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教师对线上课堂难以把握。网络教学有别于线下面对面的教学,线上教师与学生分隔在不同的空间,教师无法实时获得学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反馈,也就不能对每位同学进行即时的监视,也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听讲状况,从而极大地干扰了老师的判断力和课堂反应,使育人的成效难以得到保障,从而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课堂获得感不高。大部分线上课以展示为主,缺少交互性的教学,缺少感情的温润,不能有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引起思想共鸣。此外,线上课比线下听课更轻松、更自由,很难保证学生的专注性。最后,线上教学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撑。由于在线教学同时进行,很可能会导致网络拥挤、画面卡顿、语音延迟等现象,从而对课堂的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有待更新

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学生在家中都能自觉隔离和自我保护,但有些问题在学校的疫情防控中也凸显出来。尤其是相关主题的教育还不够充分,引起对加强后疫情时代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反思。首先,少数大学生缺乏规则和法治意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居家隔离是最重要的措施,各个学校都已经发布了关于学生的防护和规章制度。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如实汇报自己的去向和身体状况,擅自返回校园,从而加大了传染的危险。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疫情的蔓延和频繁的反复爆发中,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感到了恐惧。因此,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将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和对疾病的冷静处理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三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规范,才能保证疫情阻击战的顺利进行。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强烈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奋进,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而不懈奋斗。

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着新形势,要坚定高校思想政治课正确的政治方向,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形式,顺应时代要求融入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一)坚定高校思想政治课正确的政治方向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服从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培养方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高度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政治课良好氛围。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思政课教师要充实理论基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解答学生的理论与思想问题。“教师的认知与态度是保证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的前提”[5],从原著中汲取力量,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立场,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成为引导学生品德与品行的“领航者”。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6],突破灌输式的政治理论教学,以优质的思政课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针对特定时期的实际,以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二)加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也逐步趋于正常化,线下教育仍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途径。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选取与时代相符合的案例,打造“沉浸式”思想政治课,充分体现教师在“知、情、意、行”方面的人文魅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6]。二是以传统教学为依托,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选取紧随时事的教学资料,以这种方式讲述“疫情”故事,增强“疫情”故事的针对性、感染力和互动性,让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更为紧密。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思想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联系,寻找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融合点,达到线下课堂、线上教育和实践锻炼有效对接。

面对网络教学的趋势,高校应根据思政课教学需求积极探寻线上授课新形式。首先,根据教师群体的年龄特点和教师的水平,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帮助教师战胜信息技术洪流中的能力恐慌。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网上教学能力,并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来实现网上教育的多样化。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托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课外的网上课堂,使课堂的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充分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线下教学的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数字原住民”的主体优势,实现思想政治课效能最大化。

(三)融入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主题

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对各项风险挑战的必备本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内容。要对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进行全面的回顾,深入发掘在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用大大小小的抗疫故事诠释抗疫精神,为思想政治课注入最新的活力,向广大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二字的温暖和力量,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责任教育应渗透在高校思政课的全过程,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责任认知,明确青年大学生作为肩负祖国复兴大任的一代,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探索真理,明辨是非。其次,把最美逆行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植入教学过程,以榜样示范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卫生与环境意识。一是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生命,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加强健康观念教育,监督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也要培养理智平和的良好心态。三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要素,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生态危机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生态之“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违背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践行朴素之风,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政治课抗疫思政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画”说抗疫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6期)2022-06-21抗疫之歌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团结抗疫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