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07 12:48:01 推荐访问: 思政 思政基地参观心得 思政基地参观心得1500字

李梦佳

[摘 要]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融合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
有效应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教育基本规律。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實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3)03-0025-06

Abstract:  It is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and position; deeply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law curriculum, and build a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attern whe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ork together to educate students; effectively apply the basic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hering to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Practical teaching

0 引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法治内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过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当前,高校在普及法治教育时存在法学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法律知识培育制度有待健全、法治思维养成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养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于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被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新飞跃。学界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阐释为研究范式,从学理上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概括为6个方面:一是关于政治方向的论述;
二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地位的论述;
三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论述;
四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的论述;
五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关系的论述;
六是关于重要保障的论述[1]15-16。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内在融贯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阐释和部署,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1]17。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独创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2]192。

2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2.1 有利于在思政课程中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与文化素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法治素养作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大学生全面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通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深刻把握法律、法治、法理的基本概念和精义,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治精神[1]233。

2.2 有利于在课程思政中培育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习近平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问题 [4]。高校法学专业教育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主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法學课程思政的教育中,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建设最新的理论成果,将其融入法学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法治观念,为学生形成公平正义理念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尤其是通过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强化法学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2.3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习近平法治思想着重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5]。

高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来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6],引导学生坚持弘扬正道,切实提高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3 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及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高校普及法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我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业类高校除外)主要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普法教育,尽管在思政课程中会融入一些法治元素,但整体而言,法治教育的针对性较弱,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得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尽管思政课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章节专门围绕“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展开,但该章节在教材中所占篇幅有限,思政课教师的讲授课时亦容易受限,同时,在教材体系中,法治相关内容偏重于概念体系解释、理论性较强,较少涉及法律素养提升、法律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对于没有法学基础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存有一定难度。

其次,在法学专业教育中推广课程思政存在难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通不足。对于法学专业类高校以及开设法学院系的高校而言,如何全力做好课程思政,如何在法学专业课程中深挖思政教育资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但就目前而言,实施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具有难度,存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目标有别、融合不易等难题。在法学专业教学中,一些教师专注于对实体法、程序法等法律知识的讲授和法律技能的培养,而对思政教育有所忽视[7]。部分教师虽然熟悉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但对思政教育相对陌生,欠缺思政知识,难以将法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离“法学专业门门讲思政,法学教师人人讲思政”[8]的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法治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除了在课堂学习法律知识之外,参与法治实践也是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法治实践有助于加深个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如果脱离了生动的实践,法治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但整体而言,高校对法治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法治实践活动的设计过于简单化,一般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完成,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缺少整体规划和布局。由于缺乏直观的法治实践过程,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仅仅停留于书面与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法治精神的崇敬之情。如何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律辩论、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院旁听等法治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4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4.1 思政课程: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应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这一主渠道主阵地来完成。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门思政课要结合自身特点,有所侧重、相互配合地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提供价值引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结合教材中“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的相关内容,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主要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理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着重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提供实践支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应引导大学生深化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应着重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高校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应当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既要不断提高理论能力水平,又要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践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升理论学习水平,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高校要深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应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专业的法治教育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法治精神培育的时代站位,主动参加法治教育相关研修培训,积极参与法治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完善现有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置。同时,高校要打破行业壁垒,主动邀请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律从业专家进行实践经验分享。

另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法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相连,处于不断更新和持续完善的进程中。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时,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尤其应当加强对于国家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讲话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中国的内涵。

4.2 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9]。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除了认真学习思政课程之外,还需要在法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法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把法律专业能力培养和法律职业精神塑造相结合,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 [1]233。这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法学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

4.2.1 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法学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法学专业教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肩负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重任,担负着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是全面推进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开展,关键在教师。因此,法学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高校要强化法学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法学专业教师不仅要专业过硬,还要不断提升思政理论素养。

第一,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内含着丰富的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深入法现象内部和法实践,拨云见日地深刻揭示了法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创建了科学的法治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回答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人类之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范例[1]6。法学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法学专业课程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二,法学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教育规范,应当树立对中国法治的高度自信;
在分析我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区别时,应当从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方面展开客观辩证的分析[10];
应当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刻把握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第三,法学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转变教学思维,增强教学本领,才能实现法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由于法学理论与法律知识较为晦涩,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法律教学中的重难点,转变话语体系,善于举例,通过法律案例用“生活式”的话语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概念,将晦涩的理论语言转变为生动的实践语言,将法律专业语言转变为思政语言,切实增强授课“亲和力”,提升教学实效性,使学生真学、真知、真懂、真信、真用[11]。法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由传统主导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从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法治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帮助学生真正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2.2 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法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法学专业门门讲思政,法学教师人人讲思政”的效果。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应当根据法学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从而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刚开始进行法学专业学习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打基础阶段,培养方案主要设置宪法学、法理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刚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对许多专业知识概念懵懂模糊,同时又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这就要求法学专业教师在进行宪法学、法理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讲授时,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0]。在宪法课教学中,

教师除了讲授宪法条文之外,应当将宪法背后的历史背景、形成发展和修改完善过程逐一讲清楚,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宪法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责任。法理学作为法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师在讲授法理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12]。

教师应当让学生清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108。

大学二年级、三年级是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在已有法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着重开展民法、刑法等专业部门法的学习。教师在讲授部门法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多维度地引导学生对国情社情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0]。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民法典》的价值根基和思政根基。《民法典》中民法总则编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教师在讲授民法课程中应当将先进的思政理念与严谨的民法技术有机衔接,让学生深刻把握我国民法的内在体系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民法规则的同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8]。

大学四年级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冲刺收尾时期,学生面临职业规划选择等问题。在这一阶段应当坚持法律专业能力培养和法律职业精神塑造相结合,着重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敬仰[10]。

4.3 强化法学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课堂视野。除法学理论的讲授之外,教师还应更多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法治实践活动当中,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直观认识。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在每年的国家宪法日,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使国家宪法日成为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全面深化学生对宪法法律的认知;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旁听司法审判,学生通过参与旁听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司法案件,可以全面了解司法案件的审判过程;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立法讨论,我国在立法过程中都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立法征求意见或听证环节中,直观感受立法的严肃权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专题研讨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长法律知识,锻炼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同时,教师在开展法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面向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青年,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丰富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切实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在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时,教师应当整合优质的线上资源,向学生积极宣传知名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业解读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优质视听节目,以经典案例分析为视角切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法律、悟法理。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交流工具,创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微信公众号和学习交流群,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就法律问题与教师展开交流探讨与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法律学习的积极性。

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营造崇法尚德的法治文化环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除了采取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手段之外,还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环境,通过隐性教育手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引领学生坚守法治精神、维护法治权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在法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群团作用,联合团委、学生会等团学组织开展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活动,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宣传和节日文化活动当中。例如: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日期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创建法治广场、法治宣传栏和法治角,宣传法律知识,宣扬法治模范的先进事迹;
组织学生参与到“送法下乡”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

5 结束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法治人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育人过程,应当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法治元素,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理论精髓、实践精义;
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 《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 思想道德与法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92.

[3] 李婧,王亚新.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重大意义及其实践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21(1):142-146.

[4] 習近平.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74.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1.

[6] 李静.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探究[J].林区教学,2018(9):9-10.

[7] 朱继胜,谭洁,朱振明. 论法学课程思政特点、难点与实施路径[J]. 高教论坛,2021(9):56-59.

[8] 马怀德. 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22(6):7-9.

[9]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0] 陈楚庭.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51-53.

[11] 尹禹文.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7-10.

[12] 时显群.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59-60.

(责任编辑 齐蓉晖;
责任校对 白丽媛)

猜你喜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浅谈独立学院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5期)2017-06-16“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青年时代(2016年23期)2017-05-24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2期)2017-03-20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企业导报(2015年12期)2015-07-0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