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

“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08 14:00:06 推荐访问: 举一反三 举三反一

周华章

关键词:深度学习 策略 复习课 语文 初中

基于30余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实践,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复习课长期以来情况堪忧。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备考期间总是不得不被教师要求完成总也做不完的习题;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热情普遍不高,因为在考试数据依旧威力不减的当下,要想取得理想的考绩似乎并无轻松、高效的捷径。近10年来,鉴于新的考情趋势,笔者尝试在复习课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理论,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复习课的常见缺憾及归因

(一)题海战术

有些老师认为多做试题能让学生见多识广并熟能生巧。中考试题毕竟是人命制的,只要尽可能多地训练同样是名师编制的各类复习资料,很大程度上会碰到各种可能出现的试题,至少也能因“阅题无数”而越发“内行”。不少年轻教师当年就是靠“刷题”从考场中脱颖而出的,这种切身感受让他们笃信题海战术的价值。

(二)机械重复

一些教师坚信“笨功夫就是真功夫”,古诗文默写、拼写词语、词语运用、文言词汇解释、文言文翻译等试题只要“功夫深”,必然“水到渠成”。为了确保前半部分基础类试题不丢分,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练习,甚至有老师将一份试卷印刷两份,隔一段时间发给学生重做,美其名曰“强化记忆”。

(三)僵化训练

一些教师煞费苦心地提炼出答题套路和解题术语,如语言品味题“__________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__________揭示了(思想),或刻画了(人物特点)”,修辞鉴赏题“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一读二比三取舍”策略……让学生在复习期间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牢固记忆类似“秘诀”,以求在考场上快速套路化答题。

(四)投机应对

不少教师依旧采用“押宝”“赌博”式复习策略,在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基础上,预测下一年中考可能的趋势,进而拆分成若干考点及对应的题型。既不放过“已经考的”,又侧重训练“可能考的”。将时间与精力聚焦于所谓的关于“考情预判”的“专家意见”,至于基本上不会列入下一年考查范围的考点和题型则弃之如敝履。甚至有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几篇若干个主题的作文,在反复修改基础上烂熟于心,训练“一文多用”的机变之法以便搏取高分。

二、初中语文考试的转向

(一)从注重“双基”转向关注核心素养

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行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考以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为主。如200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考查4道题,依次考查了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写作对象和主题思想,导致在理解基础上熟记相关知识就可以得高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并阐明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原则,即“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可见,今后的中考试题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主动积极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偏重低阶转向强调思维进阶

布鲁姆根据学习目标将思维分为由低阶至高阶的六种水平,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创造。长期以来,中考语文试题以低阶思维的考查为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和刷题训练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但近几年来,高阶思维试题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无论是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还是跨学科学习情境,都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三)从侧重选拔转向重视课程育人

传统的中考以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中学习为主,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语文试题必将引导中考语文试题作出相应的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必将发生适应性改进。

三、以深度学习理论优化初中语文复习课的策略

(一)以“U型”学习理论改善复习课质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书本知识具有不可教性,不能直接进行传授,而需要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基于此提出“U型”学习理论,形象地揭示了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在学习者共同建构的情况下获得概念性知识的过程。该理论强调学习主要有如下三个关键环节:

1.还原与下沉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首先要将书本知识还原为“经验”,还原的过程即知识的“下沉”过程,“下沉”环节是对知识进行表征化、表象化和具象化的过程。如复习文学类文本标题的作用,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并重新进入标题妙处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篇剖析《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我的叔叔于勒》《驿路梨花》等经典范文标题的作用。再如为了总结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等经典课文人物分析的过程,在重新温习熟悉的课文中获得感性印象。

2.体验与探究

“U型”的底部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加工”的过程。学生在教师针对性极强的耐心而巧妙的引导下,经过逐篇梳理,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标题往往具有一语双关、耐人寻味、突出主旨、形象生动、交待线索、巧设悬念等常见作用;
经过经典课文的回顾,不难明确一般可以先圈画出作品中关于该人物所有的言行举止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提炼成该人物的主要特点。

3.反思与上浮

学生经过反思性思维,将经过“自我加工”的书本知识进行个人意义的升华和表达,书本知识才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仍以上述两个学习任务为例,在反思熟悉的课文范例学习过程基础上,学生大多能较为全面地归纳出关于文学作品标题作用和人物形象分析的学习经验;
随即应用于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中,通过更多类似的例题印证、活用和强化,最终在课内外典型例题中提炼出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知识,从而形成可靠的长时记忆。

“U型”学习理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归纳思维解决知识理解问题的机制。注重从“学一例”到“知一类”,强调举三反一,力求在感性经验基础上经过反思梳理形成可迁移的理性认知。在复习过程中经常性地运用“U型”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避免沉溺于题海而无所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從而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二)以“T型”学习理论优化学习成效

“T型”学习理论侧重解决知识应用问题,突出知能转换的具体化过程,是在“举三反一”基础上的“举一反三”。即基于演绎思维在新情境中应用概念性知识,以验证其正确性或有效性。既注重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过程建立在多个“例”的基础上,又指以应用的方式往深处走,检验所获得的概念性知识,致力于有效迁移和深化拓展。在复习中应用该理论须注意如下要点:

1.透彻领悟

高效的语文学习不仅追求“读懂一篇”“会解一例”,更重视“会读写一类”。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语文概念性知识,如语言运用、篇章写作、文本解读、文学创作等语文规律性和语文思维方法类大概念。复习往往建立于扎实的日常学习基础之上。“T型”学习理论应用的首要关节是深入理解在日常学习中日积月累的各类概念性知识。

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常常考查段落作用,首次复习到该知识点时,应让学生弄清楚句段作用的解题思路及其内涵。段落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前者重在分析段落表面上看“写了什么”,往深层想“表现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或“突出了什么”;
后者应联系段落在选文中的位置,灵活判断其在上下文中的不同功用,如开头部分多半为了开篇点题、总领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设置悬念,中间部分往往为了承上启下、做好铺垫、呼应前文,结尾部分常常为了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回应上文、发人深思。诸如此类,应当在平时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由感性至理性地掌握并透彻理解这些“应然”类语文规律。

2.典型印证

为了检验学生对上述语文概念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复习初期应选用典型例题帮学生印证和运用,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进一步领悟其内涵和运用要领。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先用熟悉的课文,进而选用恰当的中考真题范例,明确这些语文规律在具体选文中“实然”情况。

如莫怀戚《散步》开头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开门见山紧扣文题,还以“我”的三次重复暗示了“我”在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段显然是过渡段,既有对上文所描述的百草园生活的恋恋不舍,又有对下文将要描述的三味书屋生活的抗拒,字里行间浸透着浓烈的情感。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则在前文“画龙”基础上“点睛”,从一件童年往事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道理,深化了主题。

典型印证环节宛如实习医生进入医院门诊见习。实习医生在医学院里“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了各类病症症状及其诊疗对策,那是掌握了“应然”类规律性知识;
到了一个具体的病人面前,通过望闻问切、测温穿刺、透视化验等各种手段综合诊断其“实然”病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

3.灵活运用

正如实习医生阅病人无数之后才能逐渐成长为合格医生一样,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例题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各类试题分析与解答的规律。在充分领悟语文学习规律基础上,经过从例题中印证规律、在习题中应用规律之后,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之下,经过适度的强化训练,才有可能灵活运用各类语文规律,适应“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新课标考试要求。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复习课确实存在着亟待改进之处。在弄清楚症结基础上,依托深度学习理论能有效改善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成效,促使师生能以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更加理想的复习效果。

猜你喜欢复习课深度学习初中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法制与社会(2016年32期)2016-12-01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化学教与学(2016年10期)2016-11-16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11期)2016-11-14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