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9篇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2-17 18:16:01 推荐访问: 工程 工程专业求职信 工程专业求职信范例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第1篇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中,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技术工程论文9篇,供大家参考。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9篇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1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中,要通过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进行建筑施工,以保障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现代化;
精细化

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是在现阶段针对建筑的更高一步要求,精细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标准化的施工,采用优化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误区,保证工程的质量。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建筑管理已经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建筑管理方式,对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新人,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相关的技术培训不能及时的跟进,导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是对于施工技术的不了解,不能及时的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这样的施工也很难达到高质量的效果,甚至会留下一定的隐患。另外,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不高,没有工作责任感和上进心。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自身的工作职能不了解,出现问题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不及时的上报等。再加上专业性的培训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这就使得在如今的建筑施工中,大量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使得整个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降低。这种情况下,更难进行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1.2施工现场监理不及时

除了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进行精细化和现代化的管理之外,没有及时的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也是造成建筑施工出现各种隐患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大环境下,对于施工现场全过程、现代化的监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的安排适当的人员进行监理工作,这就可能使得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不够了解,施工问题不清楚的现象。不利于近视的发现施工现场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没有及时的施工现场的监理管理对于整个施工的质量很难有保证。因此,想要对建筑施工进行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必须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

1.3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完善

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同样适用。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同时,通过运用合理的管理技术,对企业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发掘高素质的人才,把不同的人才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优化人员的配置。在科学的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共同作用下,才能使建筑设计完整的变成建筑物,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完善是当前施工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2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施工要点

2.1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立项、规划、预算、审核、工程施工管理、竣工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完成流程,在这些流程中,只有每个环节都高质量的完成,才能使得建筑工程很好的完成。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了纰漏,对整个工程都可能出现问题。对建筑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等。因此,要重视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综合施工的环境、资金、设备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最终指定出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注意施工工艺的技术准备,充分挖掘最新的施工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工艺,为施工的高质量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2.2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优秀的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建筑工程单位,如果工程施工人员都能做到纪律严明,积极探索,不断发展,非常有利于高质量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但是,由于现实大环境,我国的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整体较低,对于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极为不利。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新任务的下达的完成度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差。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保证建筑施工更好的进行,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培训工作,使得建筑施工人员能够在培训中,逐渐提升自我,并按照培训要求保证建筑工程的有序开展。

3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建筑工程高质量的进行,使建筑工程能够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3.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的对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化的监管。针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寻找突破口,并积极的进行探索,找寻更加适合的精细化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管,起到约束作用。制度的明确规定,对于员工而言,还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施工的效果,施工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施工,减少相互猜测和责任的推诿。此外,还有利于相关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施工方案,进行科学有效的施工作业。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还有利于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在约束管理的同时有利于建筑工程在制度下进行,更有利于施工人员协调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

3.2逐步建立施工人员施工管理责任制

施工人员责任制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领导,对于施工更加有序的进行有重要意义。建筑工作精确到个人,有利于施工过程中,明确施工人员的施工内容,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施工项目进行挂牌责任制,有利于职责明确,管理公平公正的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赏罚,使得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建筑施工的质量充分的结合起来,激励施工人员高质量的进行作业,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更好的开展。还另外,进行施工人员责任制管理还有利于充分挖掘施工个人的能力,对能力强的可以适当的进行调岗,使合适的人在适当的岗位开展高效的施工工作。因此,可以把施工现场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情况作为对施工单位的一项考核,从而更加激励施工方通过适当的管理当时,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

3.3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系

现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化的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工程施工只有紧跟时代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能手段,及时的对施工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做到实时的了解施工情况,及时的改正施工工艺,为建筑施工更好的提供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使施工过程受到全面的关注和控制。这有利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

4结语

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各项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工程管理有了更加细化的要求。推行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有利于生产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充分的挖掘人才并应用到合适的岗位,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因此,现代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湘豫.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8).

[2]李小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21.

作者:刁节桃单位:含山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大胆实践创新,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

1、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2、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 施工阶段

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

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3) 竣工后阶段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 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4、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准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了几个项目的技术管理职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2)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

5、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1)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

6、结束语:

总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项目部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公司层面的管理机构有力支持。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3篇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建筑行业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混凝土材料,所以混凝土材料的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从而会给整体建筑物带来质量上的影响。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建筑工地;
混凝土材料;
防治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房地产等项目的开发,许多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握是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许多施工工程都会出现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建筑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整体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周期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

存在许多施工承包方只重视自身和公司所得到的利润,从而忽视了整个施工中混凝土等材料是否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不能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在一些施工现场出现混凝土等施工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且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因为质量或者施工水平不足而产生的墙体开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建筑的规划师在设计图纸时没有将建筑的内部构造做一个详细的描述,比如:建筑外墙的排水道孔和空调排水口,导致施工过程忽视了这些细节内容。让住户在需要使用这些家电时发现没有预留口,再次对墙体进行打孔作业,直接导致了墙体受到第二次破坏,致使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施工人员的水平问题,导致墙体的工程质量不能达到统一的水准,使得部分混凝土墙体硬度较差。

(一)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材料墙体出现裂痕

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如下几个方面导致墙体出现裂痕:

第一,由于设计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墙面或者受力面受力不均衡,进一步导致了墙面或者受力面产生裂痕。

第二,由于墙体结构框架受力设置不科学,导致框架结构出现裂痕。

第三,设计时忽略了混凝土材料热胀冷缩的特性,致使建筑墙面出现裂痕。

第四,没有明确采用第几等级的混凝土材料,没有控制好混凝土和用灰量的比例,致使混凝土收缩阶段难以凝固。

第五,在混凝土材料最后硬化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使得混凝土材料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小,受到整个板底支座的影响,会在超出受力范围后出现浇板底的开裂。

(二)混凝土材料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在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没能使混凝土拌合均匀并且运输时间过长,致使混凝土中原材料不能按照原配合比进行搅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把握浇灌速度,并且整体浇灌的顺序不合理,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不到最佳水准,在浇灌完成后墙体或者框架结构上出现裂痕。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鼓不当或者插入不当,使得整个振鼓过程不均匀,最终使混凝土材料的凝结性和均匀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从而导致裂痕的产生。并且在最终的养护阶段,不合理的养护手段会使混凝土发生不同的水化反应,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受到负面的影响。

(三)间断级层不合理或者水泥强度使用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间断级层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收缩程度,从而容易使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同时由于间断级层所导致的混凝土水灰比例不协调,同样会致使墙面或者结构框架产生裂痕。在混凝土水灰比例不协调后,混凝土材料中会出现水分的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出现水泡,最终在表面产生气泡。同时由于水泥强度的使用不合理,致使混凝土面的有效抵抗断层减少,使得混泥土空隙中受力过于集中,达不到预期能够抵挡的受力强度,导致了裂痕出现在板层当中,将会给建筑质量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二、解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对策

上文已经大致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材料墙体出现裂痕、混凝土材料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间断级层不合理或者水泥强度使用不合理。根据上文阐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一个全面考察,确保能够满足整体工程的施工要求。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机会,并且完善施工队伍的管理制度,对队伍内的每一个职工都应该严格要求。只有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达到标准,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从本质上得到保障。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使得工程质量打折扣。最后还应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因为材料不合格导致墙体或者结构框架产生裂痕。

(二)重视混凝土原材料的验收工作

在施工中对原材料的验收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材料数量、材料质量、材料种类和材料是够合格。混凝土中的水泥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并且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和含灰量都要有科学的比例,如果超出这个比例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科学控制配合比例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原材料配比,经过实验室的精准测量配比后,才能将混凝土按照配比使用。各类材料都要精准测量,及时纠正产生的误差,避免因为配合比例产生的计量差而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是一项相当庞大复杂的工作。混凝土材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要认为墙体和框架结构出现裂痕是小问题,轻则会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隐患,重则会引发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事故。所以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建造一个能够使人们安全放心的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初心所在。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的盛状。目前社会的产业结构更加的信息化、智能化,建筑工程也追求更为高效、稳定快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创新施工技术的完善支持。施工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目前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施工材料与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保障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发展。因此本文就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

建筑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建筑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建筑企业想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提高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保证施工技术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跟随时代发展趋势,才能保证企业不被淘汰。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备多样性、流动性、牢固性、地域性等特点,这些都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各部相同,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合自己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的进行紧密的配合,从而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建筑工程关系着我国百姓的安居,是一项关系民生的.事业。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建筑需求量的增多,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所有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不单单是质量方面,还对建筑物的功能性提出了要求。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需求性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施工技术,从而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随着市场的不断自由化,竞争力也越来越大,想要在残酷、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当代建筑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就会限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改良传统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技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过的建筑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还是不容乐观。比如在创新施工技术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因为字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与其理论基础并不完全统一,这就限制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创新应用。建筑施工过程是复杂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操作措施来综合分析,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技术创新。目前,我国的建筑过程施工的创新技术应用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不能够有效的落实,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经济格局的变革改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用工荒、劳动力不足等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大力构建良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建筑工程项目增多,有技术的施工人员并不多,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雇佣大量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工进场,这些公民工缺乏相应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素质教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队先进施工生产工艺的需求,对于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更是不可能。然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自于对施工经验的完善激烈,对施工工艺进行大胆的尝试,目前缺乏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无法完成这个工作的。

3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思路研究

目前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的未来发展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如何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目前建筑企业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1树立创新意识建筑

企业想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其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创新意识。如果企业不重视创新能力,那么自然技术也得不到创新。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建筑企业还要重视企业职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中下层的技术人员。建筑企业要对中下层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及时的提高职工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发散思维,为职工提供良性的创新氛围,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的改良。只有做好创新环境的构建,才能不断提升职工的创新意识,从而来激发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3.2建立高效的工程质量要求与良性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建筑企业在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技术,寻找在节约能源、降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最终施工质量,从而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混凝土砖墙施工技术,就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最终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源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将灰层直接抹到混凝土砖墙面上,不仅会出现开裂和空鼓的问题,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经过改良的混凝土砖墙施工技术,就是将铁丝网附着在材料的基面上,并且对基面固定的方法和配置浆液的粉刷都对其进行优化,然后在对混凝土砖墙进行抹灰,可以有效改善墙壁开裂和空鼓的问题。除此之外,建立良性的竞争环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众所周知,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不断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竞争对于社会来说也同等重要,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因此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标准规范的良性竞争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综合水平。在进行竞争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动,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来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漫长岁月的积累与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进行大胆的尝试,多次失败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施工项目的创新技术。建筑工程的创新技术适应社会发展轨迹,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长期建设发展的目标,到实地进行项目的考察,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建设的设计规划,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路线,这样才能给技术的创新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最终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4.1紧随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及时更新创新施工理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文明发展的坚实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方向,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提示。社会生产力是各个劳动环节生产效率的反映,也是各个生产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并不乐观,其发展速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还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想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扩大社会生产力发展,构建完善的内部建设与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应用,充分发挥创新施工技术的价值。城市化建设是目前我国的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这样才可以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居住人数。高层建筑是采用现浇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创新施工技术的体现之一就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它用装饰性的混凝土来替代原原始浇筑面,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风格的诉求,展现建筑工程的艺术性,并且可以简化施工环节,降低施工成本。

4.2遵循时代的发展原则,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目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使得各类文化互相融汇交流,创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格局,形成一切以经济建设为目的的时代,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经济时代的主体原则。建筑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必须要遵循时代的发展原则,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应用,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又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4.3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机制,持续技术的创新发展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将建筑工程施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适应能力。根据行业的探索总结,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只有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竞争机制,对自身进行完善,以施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保证施工技术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线,参考世界范围内行业创新的成果经验,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改进,从而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提升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要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养,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积极引导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创新。

5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理论知识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去,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成为技术创新。

5.1环保与节能技术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时代,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要将新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整施工技术的管理办法,使用信息管理技术来进行施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新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技术。解决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我国遗忘的建筑工程施工创新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略社会效益问题,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未能完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应用中,要将环保与节能作为创新应用的关键环节,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在减少施工环节污染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2建筑物漏水处理

建筑物漏水是建筑工程的常见问题,这种问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从未根除过,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给用户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威胁建筑物的最终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利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物漏水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复合防水、节点密封作为其基本原则,将防水,排水相互融合,从而来提高建筑物质量。

5.3混凝土质量优化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目前我国混凝土施工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知道,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搅拌的过程中,含水量、搅拌时长、混凝土的气泡等都影响着最终质量。除此之外,混凝土还收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应力高于自身承受极限时,会出现裂缝。因此对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研究,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然后在进行浇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浇灌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效果。

6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从未停止。虽然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创新技术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但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解决办法,从而来构建与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技术理念作为其指导思想,符合时代经济的发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进步[J].吉林建筑,2008(07).

[2]周建伟.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14,6(3):11-15.

[3]杨强.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J].四川建材,2014,7(3):36-47.

[4]林锦.新时期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5.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5篇

一、测绘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主要任务

1测绘技术的作用及重要性

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恰好解决了事前准备的问题,测绘技术不容易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需满足一些最为基础的条件和前提,就可以实现迅速而精准的勘察和定位,这样就使得工程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由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也大为减少,误差的减少使得测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而且有利于测绘资料的生成,在后期工程竣工后能够迅速的总结测绘资料来完成工程竣工任务。测绘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大型高层建筑项目中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工程施工前数据采集的误差,有效的测绘工作能够检测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工程施工的利弊,便于施工单位事前做好准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建筑工程测绘的主要任务

(1)用于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为了使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提供到必要的和需要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数据资料,就需要在前期做好测绘工作。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锁定建筑工程所在建设的道路、房屋以及平原、丘陵或者盆地等地貌的相关绘制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了外业的实际观察和内业的数据处理,进而将地中地形图以及层面图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

(2)用于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将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实际地区在设计完好的建筑物的图纸上面标示出来,这可以说是建筑施工的一个极其重要依据。从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器械的安装来讲,也是不能够缺少测绘工作的。只有做好了这些测绘工作,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彼此之间能够更加的配合,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能确保在施工和安装方面的质量。

(3)用于建筑物变形和沉降的观测。要对建筑物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监测和观察,并且要对建筑物的沉降以及移动等进行严格的监测,通过严格的监测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建筑物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测绘工作进行的进度调控难。在测绘工作进行中,一般是需要在工作结束之后对于其测绘得到的进行进行必要的严格审查。这就导致了在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也谈不上及时的解决。而当发现问题时,已为时已晚,返工就会造成工程进度的延缓。

(2)测绘结果检查不严。部分施工单位和测绘部门过分注重过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而忽视了对测绘数据信息的收集、交换以及上交过程的规范,而且对上交之后的测绘信息检查不力。此时一个部门完成整个工程测绘工作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检查放水、测绘信息收集交换过程松懈等等。

(3)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不力。工程测绘部门的部分员工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在进行测绘工作时,时常会出现由于各种人为疏忽而导致的测绘问题。部分员工心存侥幸,在测绘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和解决,认为这些差错和疏忽不会导致大问题。但是,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小的疏忽和差错没能及时解决而导致工程测绘质量和效果的不佳,极大的影响了工程测绘工作的开展。

面对上述在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健全质量管理的体系。当前我国工程测绘技术应用效果的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相应健全的工程测绘技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够在工程测绘技术应用时有效的划分职责并对整个应用过程进行监控,这样能够避免测绘技术应用各个环节的错乱以及工程质量设计问题被忽略的情况出现,而且,合理的管理体系还能够保证测绘信息的有效而全面的收集,避免了信息收集过程中部分信息的缺失,这样的测绘信息方案上交到相关部门能够确保测绘工作质量的最大化。健全而完善的工程测绘技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要根据测绘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制定,只有结合工程测绘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才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2)严格检查测绘数据,规范测绘结果。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若是不出现问题,那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测绘信息的收集和检测。在测绘信息的收集、交换、上交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因为人为的失误而造成的信息丢失和错乱,因此,要对上交的测绘信息进行仔细而严格的检测,确保测绘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之后再加以使用。其中,尤其要注意对测绘信息中的图形、表格以及重要数据的检测和对比,一旦发现错误,若是无法进行更改,要对丢失和错乱的信息再次进行测绘。当然,若是能够规范测绘信息的收集、交换以及上交过程,那么就能够避免测绘数据信息的丢失和错乱问题,因此,必须要对这一阶段的测绘工作进行规范,直到测绘信息上交到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手中才能放松。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量的测绘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测绘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工程测量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方便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了工程测绘技术在未来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应该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地工程测绘技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测量和经济建设。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6篇

文章主要阐述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分类,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同时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分类;
要点;
应用。

灌注桩的优点在于桩长和桩径可以灵活选取,适用于各类土质条件,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础中。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工程造价,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分类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依据施工机具、工程施工以及注浆工序的不同,分为前处理注浆技术和后处理注浆技术。前处理注浆技术的应用与工程专用的钻机设备和混凝土浇筑器械有很大的关系,在混凝土桩体进行浇筑前,要使用专用钻孔设备和混凝土浇筑器械对桩端和孔壁进行压力注浆施工,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工程项目处理方式,前处理注浆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前处理灌注桩的基本原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螺旋钻钻孔,并且保证钻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由设在钻头的喷嘴泵喷出细石混凝土或者水泥浆,边灌注边拔钻,直至水泥浆可以达到桩孔的需求,这样就形成了灌注桩的桩体,然后作为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糊成的振动钢筋笼的顶部。后处理注浆技术,在成桩后对桩端或桩侧土体进行压力注浆的桩型,是目前最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处理模式,在应用后处理注浆技术过程中,使用常规机械和成孔设备来预先设置注浆装置,并且在浇筑设置完成之后的桩端之中再次进行浇筑混凝土,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理有效的注浆处理模式和施工要求。后处理灌注桩技术通过压浆,桩周及桩底松软土体的强度得到有效加强,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灌注桩的装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可以增加灌注桩承载力。后处理注浆桩成桩过程是不需要专门的集聚,按照普通钻孔注浆桩凿孔浇筑混凝土,然后等待桩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利用预埋的注浆设施对灌注桩桩底进行注浆处理。

2、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1)科学选择施工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过程中,在选择施工设备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设备,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充分满足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实际需求,提升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2)科学配置注浆浆液。由于注浆浆液的配置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材料配置的有效性以及调配比例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应科学地配置注浆浆液。在浆液配置过程中,要求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可注性好,保证浆液可以进入细小缝隙和粉细砂层;
浆液凝固时间能够在几秒至几小时内任意调节,并能准确控制;
浆液固化时体积不收缩,能牢固粘结砂石;
浆液结石率高,强度大;
浆液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属非易燃、易爆物品。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浆液的成分比例具有关键的作用,材料配置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以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在进行水泥浆液配置的过程中,水的含量应该高于水泥的含量,可以有效保证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流动性,完成原液灌注之后就可以进行封浆,将前期的灌装原料与外部的空气隔绝,使其发生压缩现象,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柱体捣实。

(3)选择最佳注浆时间。通常情况下,注浆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因此,应选择最佳注浆时间,一般是在灌注桩成型之后3-31天内进行注浆操作。

3、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

(1)注浆管制作。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压浆导管上均设有管螺纹、管箍及丝堵,每个管箍端头均有管箍堵头与之连接,使压浆管管头在进入桩孔时混凝土不能进入压浆管使之堵塞,并在压浆过程中浆液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自行脱落,使浆液能够包裹桩身。压浆导管的连接方式采用套管焊接,在进行焊接施工时应保持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孔隙、砂眼。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
对于直径大于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

(2)注浆管安装下放。在注浆管安装时,应将两根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的内圈上,注浆管的底部应高出钢筋笼的200-300mm,安装注浆管时必须保证注浆管之间的对接,确保焊缝饱满、连续、密封良好;
钢筋笼起吊后入孔前旋接桩端压浆阀,钢筋笼入孔过程中插接桩侧压浆阀,空孔段压浆管应预先焊接好,与钢筋笼一次起吊入孔。钢筋笼入孔吊放过程中不得反复向下冲撞和扭动,加强保护,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

(3)压水试验。压水试验是灌注桩后注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注浆管路和单向阀,在进行压水试验时,应清理干净周围的混凝土、泥浆和沉渣。进行压水试验主要是为了预压及疏通注浆通道,检查注浆管的可灌性与联能性,保证注浆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
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

(4)注浆施工。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质量,才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注浆过程中,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操作人员应结合压水试验结果,结合土的类别、土的饱和度、地层岩土性状、桩的长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最终确定。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4、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要点,提高其应用效果,尽可能降低企业造价成本,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7篇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钢筋质量问题、设计问题、工程造价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务必要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2.1工程造价问题。

工程造价同样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刻意压低工程造价,这样会增加施工单位的压力,疏忽管理方面,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比如窗户的铝合金质量不合格,铝合金的厚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其材质分布不均匀,表面的防腐涂层质量差,密封绒条过小,窗锁和走轮质量较差,这些都是由于购买了劣质的材料引起的。在防水方面选用质量较差的沥青,达不到防水的效果,而在室内装修方面选用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很快就会出现老化现象。

2.2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其质量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影响建筑安全性,所以,混凝土技术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问题。现在很多的工程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一般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长期使用商品混凝土难免会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过程难免会因为运输方式不当或者运输的时间过长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2.3设计问题。

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不去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就设计,或者设计偷工减料,比如在该防水的地方不设计防水,该用钢筋的地方不用钢筋等等问题,有些单位还聘请一些技术不够成熟的人员进行设计,出现很多的设计不合理现象。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的进度。

建筑工程实施前的关键就是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就是根据施工方案合理的安排工程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程。同时,建筑工程的进度需要预见性,根据签到的合同,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2控制造价成本。

(1)由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人财物消耗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一旦不能正确决策,那么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充分体现出来,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精度应该基于建设程序来合理确定,即多次计价方式。

(2)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穿工程造价控制,但应该以项目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重点,尤其是设计阶段极为重要,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都不太重视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的重要性,往往会出现投资超限的问题,所以,务必要重新认识、更新观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式。

(3)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只要严格遵守实行造价控制和工程监理,都能够取得较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都没有严格遵守实行,再加上设计思想保守、施工技术落后,会造成工程造价持续攀高,完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3.3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和日常检查工作。在施工进行前要和每个人做好交底工作。安全员要加强工程巡视,严格监督工程安全,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程中施工人员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必须时常抓,严把安全责任关,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3.4控制工程的质量。

建设单位要设定相应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这个标准可以设定比国家的标准稍微高一点。建设工程采用的材料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达到质量要求。工程结构的主体质量是关乎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主体质量关。

3.5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若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为厚大体积,那么应该对水泥水化热问题予以充分考虑。为了有效地防止出现水化热问题,可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通水排热、埋设散热孔等降温措施。若混凝土已经被浇捣成型,为了避免出现温度裂缝,也可以采用湿麻袋、表面覆盖薄膜、蓄水保温措施来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地养护处理。与此同时,务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搅拌速度和动作状态,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地把握。与此同时,对于混凝土内部出现的气孔、气泡等缺陷,可采用二次振捣等方法来予以处理。

3.6完善建筑施工技术。

3.6.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施工技术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技术规范和制度严格施工,把关好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3.6.2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施工的质量。

在工程中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采取单一的人工施工方案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工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如果采用机械在辅以人工像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的成本。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8篇

钢筋混凝土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能够高质量、安全的运行;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步骤较为复杂,且较易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损、形变,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或者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容易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腐蚀现象;
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包括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模板安装工程的技术要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
施工技术

1、前言

我国现今的国民经济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的建造需求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给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结构大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而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具有诸多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说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质量。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物能够高质量、安全的运行。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特点

2.1钢筋混凝土施工步骤较为复杂。

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需要对施工条件、原料材质、施工器具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放样,随后开始进行模板工程的安装及钢筋支架的安装工作,安装完毕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模板的拆卸。当然随着工作面位置的变化或施工条件的改变,施工的步骤也会进行调整,这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使得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2.2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破损。

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承载力较大,稳定性较好,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具有流变性,如果施工过程存在不规范的操作、选用不合格的混凝土原料、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新旧混凝土没能充分结合,加上施工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影响,容易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稳定,出现裂缝甚至破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钢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2.3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变形。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搭建的模板是为了混凝土的成型,使得混凝土能够按照所要求位置、大小凝固成型,属于临时性的支撑,但却非常重要。混凝土的自重通常较大,在混凝土浇筑时,新浇筑的混凝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和模板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如果模板的承载能力不强就会出现变形的问题。通常在混凝土浇筑时,误操作导致模板位移,或养护及拆模板过程中未按照要求操作,都会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

2.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腐蚀。

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或者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容易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使水分渗入结构内部,而水分中的酸性物质如溶解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会腐蚀结构内部的钢筋和混凝土,使得内部遭到侵蚀和腐蚀破坏。通常渗入的水不容易排出,会形成内循环,如果在寒冷环境下还会在内部结冰而体积变大,从内部产生向外涨的作用力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钢筋和混凝土的不断被腐蚀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3、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3.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时,首先要做到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即使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较好,也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符合设计强度、承载力等指标,甚至出现质量事故。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时,从原材料的采购、检测、储存、领料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发现不合格品或长时间存放致使品质变差的物料应严禁使用,确保领用的原材料均为合格品。

3.2模板安装工程的技术要点。

模板主要起到临时的支撑作用,使混凝土在模板间完成浇筑、凝固、养护的过程,而模板通常安装在钢筋支架上,因此对钢筋支架产生一定的载荷,因此选择模板时在保证模板强度的同时优先选择质量轻的模板材质,如钢板材质的模板,并稳固的固定到钢筋支架上。同时模板直接与混凝土接触,如果模板表面粗糙不平整,容易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因此使用模板前应将模板表面处理干净,必要时均匀涂抹脱模剂。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需要多个模板拼接,因此特别注意模板间的缝隙,避免漏浆的情况发生。进行模板的拆卸时,也应注意根据结构的性质和混凝土的凝固情况来进行,把握好拆除模板的时机,不仅可以提高模板的使用效率,更可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避免过早拆除模板造成结构的形变甚至垮塌。如果在拆除过程中,发现结构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应当及时停拆,恢复模板的支撑结构并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后再进行正常的拆除工作。

3.3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同时,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并根据施工环境、结构的性质及时调整,使之满足设计要求。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状态,如果混凝土出现初凝或离析现象,应当重新搅拌,达到浇筑所需的流动性后再行浇筑。浇筑的高度应控制好,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竖向的混凝土结构也不能超过3m,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存在不连续性,有浇筑间隙,不要间隔时间过长,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前进行。

4、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在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充分实施。通常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完成进度,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合理设计,高效实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如期完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实际工作实践,我们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累积经验,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推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建筑技术工程论文 第9篇

建筑行业正发生剧烈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使得自身能够稳定的发展,甚至开创更好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1 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

纵观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在施工技术创新上与外国相比,明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民工荒”等现象日益严重,施工行业表现出劳动力不足的特点,许多工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因施工人员的缺乏,使得大量无经验人员涌入施工场地,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总之,当前国内施工技术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将工程技术创新放在行业发展的首位。

2 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 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面临当前国内建筑施工技术相对落后的实际现状,技术创新也成为最紧迫性问题。社会生产中已成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集中体现,施工技术的落后已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使得建筑施工行业能够稳定发展,必须侧重对施工技术加以改进,实现对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为该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2 经济时代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已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接轨。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层面:①为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②为推动的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时代中,施工企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已实现全面的进步。为使得施工技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2.3 为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需要根据行情的变化,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发展方式,防止投资与施工的盲目性。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取决于单个企业,需要整个行业共同的努力。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围绕技术提升施工质量的原则进行改进,将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对自身技术的全面创新。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从而实现对施工技术创新路线与机制的完善。

3 促进施工技术创新的有效对策

3.1 深化创新施工理念

企业文化直接关系着企业运营与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氛围决定着员工的创新能力,为推进施工技术创新,企业需不断深化员工对创新理念的认识,了解技术创新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引导施工人员积极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并将其与自身施工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

3.2 为施工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施工技术的创新需要以客观条件作为支持,主要有如下方面:①来自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则来源于施工企业自身。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迫使施工企业不断改进自身施工方式,加快技术创新速度。而施工企业自身则需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入新技术,并注重对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3.3 对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完善

完整的创新团队加上灵活的企业结构,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注入新的动力,也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当前,社会变更的速度较快,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多数创新技术未受到重视,仅在某一段时间内发挥着作用,因此为使得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具有持久性,就必须对创新机制进行完善。丰富技术研究团队人员组成类型,并指导其对该领域内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学习。

3.4 鼓励施工单位对新技术进行运用

技术的完善需要以实践作为支持,任何创新施工技术的初级阶段无卡避免会存在问题。为此,需要鼓励施工单位积极对创新性施工技术进行运用,起到促进技术完善、发展与推广的作用。

4 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结合时代对建筑行业的需求,施工技术的创新需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逐步引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部分,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建筑施工行业同样如此。当前,虽然部分高新技术已经在施工中得到运用,诸如地下工程等,其优势已被大众所认可。但尚未普及与推广,借助高新技术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尤其在基坑开挖、深基坑支护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4.2 围绕节约、绿色施工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规模较为庞大,对各项资源的需求量较高。施工技术创新更需要充分围绕节约、环保的理念进行,将资源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减少对混凝土、电力等的浪费。更需要协调建设施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4.3 注重对新型材料的研究

建材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各项创新施工技术也需要优质的建材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为此,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对建设材料创新,对建材质量与性能进行优化。

5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具体表现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该方面技术已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提升工程质量,为使用创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实际施工中多运用墙体大模板进行施工,提升施工进度的目的。在外墙施工缝依旧沿用楼层墙体导墙进行处理,虽然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缝的数量,但该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存在施工质量隐患,不利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而在创新施工技术中,于外墙处放置铁板作为浇筑模板,可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缝的问题,保障工程整体质量。清水混凝土可实现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全面提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满足当前社会在施工层面上对自然的需求,简化混凝土施工,控制施工成本。

6 结束语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施工技术面临着创新危及,无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今后发展中,施工企业必须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积极运用创新施工技术,实现对施工模式的整体创新,将行业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