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

杨晓平,杨登伟,王 月

(1.遵义师范学院a.教师教育学院;
b.附属实验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2.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近年来,为培养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教育领域。由此掀起了规模庞大、影响深远、改革力度和强度都非常大的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浪潮。为顺应世界教学改革潮流,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教育发展目标,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教学改革却面临诸多困境,教学改革方案难以落地、改革动力不足、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话语体系等,严重制约了教学改革在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影响了我国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全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为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然而,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一)教学改革难以形成合力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在保证基本办学经费投入的同时,通过引进和宣传先进的教学观念、修订课程标准、规范学校教学常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多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然而,这些教学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冷”问题,即:国家和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改革寄予厚望,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热火朝天;
部分省市、区县、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机构按照上级安排对教学改革进行宣传推广,不温不火;
大部分基础教育学校、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动力不足。事实上,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的职责,更需要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教学改革中的“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从根本上讲,源于忽视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尊重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彰显,绝大多数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即使接受了教学改革理念,却不知道如何将教学改革理念付诸实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很多教学改革之所以未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未能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师缺乏教学改革所必要的知识、技能、时间和资源等,导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缺乏教师的支持和推动。

(二)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争夺权力和财富是教育竞争的根源,再加上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就加剧了教育竞争”。[1]教育承载着过多的“社会期望”,教学改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多方关注和约束。当前,我国教学改革仍处于“被动改革”阶段,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一方面,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导致知能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学校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难以有效落实,教学评价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而教学评价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也使得当前的教学改革基本是围绕着教学评价而展开的。知能取向的教学评价体制不仅影响教学评价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使得教学改革停留于表层。另一方面,当前的教学改革更多聚焦于对学校教学中既存问题的修正与调整,难以对学校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控,教学改革缺乏前瞻性,而且对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存在“监测体系不健全、监测内容不全面、监测机构不独立、监测范围不广”等诸多问题。[2]

(三)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

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主要有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和学校力量。[3]受科层制教育管理体制影响,我国教学改革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我国各地区在地理位置、地域文化、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因地制宜实施教学改革的权力,但各地的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难以预料的情况。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传播者的专业素质、外界环境、受传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多重因素制约,被传播的信息存在被误解甚至被扭曲的风险,即信息失真。也就是说,经顶层设计而成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层层下达的过程中,存在被曲解的风险,再加上教学改革的反馈机制不健全,增加了教学改革的实施风险。显然,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或修订。虽然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实施路径能够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施,但“科层制具有很强的等级性,上级管控下级,下级要接受上级的监督”。[4]这就易使下级因盲目服从上级而难以对教学改革进行有效调试,或因下级在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未能受到足够重视,从而导致教学改革因未能及时进行调试而出现诸多困难。

“教育问题的根子并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在社会,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反映”。[1]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变革逻辑。教学改革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其面临的困境也是多种因素长久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能得到有力彰显

虽然当前教育界对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对教学改革尤其是优质课堂的重视不够,教学的中心地位未能得到有力彰显。在此,有必要对“课程”与“教学”的概念作出区分:“课程是为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而教学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
课程理论主要探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理论则主要关注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5]显然,课程改革主要聚焦于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的改革,而教学改革则主要关注于对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进行改革。自2001年新课改实施以来,无论是关于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讨,更多关注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教什么”的问题,2011年出台的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试行的新高考改革,以及旷日持久的中小学“减负”等,均体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依旧是课程改革。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赫尔巴特“老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等方面的影响,基础教育依旧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教学目标的智能取向、教学内容的固化、教学方式的僵化、教学评价的“唯分数”论等,严重制约了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阻滞了现代教育向“未来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改革研究体系的有效性急需增强

教育承载着过多的“社会期望”,教学改革可谓是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受多方关注。过多的社会期望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改革的难度,甚至束缚了教学改革的开展。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学改革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急需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当前,我国对教学改革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教研员及部分研究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教师,而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研究能力仍处于较低层次,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不到位,不愿甚至不会做教学研究的教师占较大比重。这不仅导致教学研究成果数量有限,而且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衔接也存在一定的缝隙,教学改革难以落地。有成效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不足,教育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尚未得到有力激发。

(三)教学改革文化急需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既是文化产生的原因,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目的。[6]作为文化子系统的教学改革文化,产生于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文化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由价值观、思维方式、心态等构成的精神层面的教学改革文化,甚至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改革文化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规范个体成员的言行、激发教学改革主体的参与意识和群体智慧、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自觉将教学改革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教学改革文化自身还具有扬弃与创造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助力教学改革。被动式教学改革状态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教学改革文化和教学改革动力严重不足,难以激发和凝聚教学改革主体的集体智慧。此外,教学改革文化既受到由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领导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间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构成的学校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社会用人制度、人才选拔理念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社会文化的制约。教学改革文化建设面临重重阻力,难以形成文化自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7]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助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改革观念

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认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积极助力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重塑“教学中心”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曾提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所谓“课堂革命”,就是要聚焦课堂教学,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教学改革体制机制

首先,由教育部成立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基础教育司,明确委员会及下设办公室的职责。其次,构建动力机制-执行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五维一体”教学改革发展机制。具体来讲,完善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重视基础教育教师、学生、家长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多路径多层面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和鼓励基层教学改革,并为基层教师开展或参与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平台,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基层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参与的教学改革局面。健全教学改革的执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将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方式与自下而上的教学改革方式相结合,构建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共同体,注重理念引领与技术指导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教学改革专家与基础教育教师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大力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教学改革评价机制的完善,构建相对独立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第三方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机构,由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在按标准执行评价的过程中,尊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的话语权,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保证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建立教学改革动态监测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与权利,积极开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实地调研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挖掘和宣传,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经费支持、师资队伍配置、专家团队组建、组织机构建设等。此外,紧跟国际教学改革发展潮流,在借鉴他国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土,探寻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教学改革之路,变被动参与的教学改革为主动开展的教学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话语体系。

(三)加强教学改革文化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变革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形成了变革文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同样需要良好的教学改革文化。首先,明确教学改革文化建设主体。教学改革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勾勒教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更需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在教学改革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新其教学改革观念,激发其参与教学改革的内在动机,并为其参与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大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教学改革适应力。其次,加强制度层面的教学改革文化建设。制度层面的教学改革文化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研究制度、教学改革实施制度、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教学改革监督制度、基础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等。加强教学改革相关制度建设,规范相关主体的职责,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凸显教研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教研制度和教研体系,营造“每位教师争做教研”的教研文化氛围,以教研文化促进教学改革,是持续有效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教研文化建设必须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多路径多层次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将校本教研、校际教研、区域教研、城乡帮扶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类型教研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教研中的作用,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动力。

猜你喜欢教研评价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