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对策研究

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对策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30 17:06:01 推荐访问: 屏障 构建 构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黄 梅

(中共保山市委党校,云南 保山 678000)

自从生态安全被列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之后,生态安全研究在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随着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COP15大会,呼吁各国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成为当下和未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高黎贡山作为祖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必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者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但在已有的研究中,聚焦到具体的关于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的研究还很少,值得进一步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详细研究。而且,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及时发现新问题、新特点,与时俱进地找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对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进行研究,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关于生态安全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1941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Alod Leopold首先建立了土地健康测定评价体系,由此展开了对生态安全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世界多地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开始被重视,成为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重点。2010年国务院编制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之后国家的每个五年计划也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随之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态安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生态安全,把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的底线,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保障。从现有可查阅的文献看,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概念、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生态安全量化方法、生态安全的实证方面和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要素多、成果丰富。

关于生态安全的定义,通常所说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尤其是指生存与发展的不良风险最小、不受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2],范围比较大;
而狭义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环境等基本要素,当前国家生态安全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土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大气资源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生态安全有两个方面的本质:一个是生态风险,一个是生态脆弱性[3]。通过生态安全本质分析和评价,人们就能积极有效地保障生态安全。生态安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概念,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设定适应时代环境发展的应对措施和战略,以保障生态安全。高黎贡山作为祖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必然成为生态安全领域关注的重点,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是世界宝贵的天然基因库,更是为人民大众生存发展提供永续财富的宝地。因此,加快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也刻不容缓。

(一)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世界宝贵的天然基因存储库

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世界雉鹊类野生动物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重要模式标本产地”“人类的双面书架”的美称,是世界宝贵的天然基因存储库。

第一,高黎贡山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调查,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保护区有10个植被类型、16个植被亚型、68个群系。第二,高黎贡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记载有维管束植物264科1361属5 726种(亚种、变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40种;
药用植物1 000多种,有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药用植物;
观赏植物600种。第三,高黎贡山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已知脊椎动物907种,哺乳类动物有205种,鸟类525种,两栖动物52种,爬行类动物76种鱼类49种,昆虫1 720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造就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大地缝合线,北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衔中印半岛,纵跨西藏西南部、云南西北到西南部,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千米,跨越五个纬度。高黎贡山是实施“一带一路”跨境保护的重要地段,是边境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地理位置特殊。高黎贡山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56′-28°22′,东经98°08′-98°52′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地跨怒江州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市,共2州(市)、5县(市、区)行政辖区范围。第二,管护面积大。高黎贡山保护区总面积405 168 h㎡,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按片划分,北段保护区面积为242 405 h㎡,处于怒江州贡山县境内;
中段保护区面积为38 148 h㎡,处于怒江州福贡县和泸水市辖区;
南段保护区面积为124 615 h㎡,处于怒江州泸水市境内和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境内。按行政区划,保护区分别由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和保山管护局管护。

(三)高黎贡山生态环境优美,是人民大众生存发展的永续财富

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物种资源,形成多样性生态环境,构成资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适合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
资源的有效完整保护为高质量持续绿色发展蓄势储能。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生态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人民大众生存发展的永续财富。

一方面,高黎贡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貌独特,地貌形态以高差巨大的高山、极高山为主,孕育了许多高山峡谷,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同时,整个保护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非常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极高,河流、湖泊、温泉等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极佳的休闲养生场所。另一方面,高黎贡山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错融合是保护区的特色旅游资源,结合保护区的现状,规划开展了许多旅游项目。保护区内还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药材、食用菌资源,包括:木材、饲料、食物、野生动植物、鱼、草药和其他药材。高黎贡山这个“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永续财富。

(一)受地域和交通条件限制,区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联防联控机制不够健全。一是高黎贡山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未进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对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针对性不强,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社区联动机制不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进社区工作力度不足,保护区与乡镇社区的森林火灾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使得山火现象频发。近年来,腾冲等边境地区居民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犀牛角等案例时有发生。三是边境联合保护项目推进难度大,统一规划、统一监测评估、统一执法监督、统一督察问责的机制亟待完善。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制缺失。一是保护区没有规划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护点寥寥无几,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存在困难。二是野生动物救护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救护规定、救护程序了解不多,救护通道不够通畅。三是救护处置机制不完善,公安等部门在实施救护后移交协调机制不通畅。

管理机制体系亟待完善。高黎贡山保护区按行政区域划分为怒江片区和保山片区,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互相推诿和歧义的情况。由于管护面积大、交通不便,很多地方还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很好监测,存在管理漏洞。同时,虽然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但不够规范,削弱了保护力度。

(二)受地域和发展条件限制,对公众宣传教育不到位

高黎贡山保护区涉及面积广、地理位置特殊,导致许多附近的居民与外界交流不深,外界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也受阻,由于通信、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公众自身知识、素质等原因,导致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削弱了宣传效果。因地处边境,跨境宣传保护十分重要,但由于地域条件和财政的原因,宣传力度、效果不明显,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面对资源的诱惑,难免有人因为生活、谋利等各种原因对保护区进行破坏,以谋取自身利益。近年来,正是由于对高黎贡山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等宣传不到位,猎杀野生动物、偷挖偷卖野生珍稀植物、砍伐木材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08-2021年期间,腾冲市猴桥镇杨某私自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被判刑。

由于地域和财政支撑薄弱的原因,没有专业的宣教人员、专门的宣教场所和完善的宣传设施,导致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形式单一。虽然已经建设了一些科普基地、宣教展厅,开发了一些线上公众号和应用程序,但与现实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对公众宣传教育不到位。

(三)受地域和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设备滞后薄弱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国家、省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管护部门的长期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随着保护区影响力的逐渐提升,管护管理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手段、技术、要求都在不断提高,现有的设施、设备仍然无法满足自然保护区复杂繁重的保护管理的工作需要。长期以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逐渐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加之部分设备逐渐老化、淘汰,保护区管护部门设备欠缺的影响已经日益明显,亟待补充完善。

另外,保护区依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滞后,目前部分管护分局依旧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大部分乡(镇)管护站采用与天保所“合署”办公的形式开展工作,科研管护依旧缺乏必要的监测设施、巡护道路等必要设施,严重限制了保护区生物圈的发展,这种现象在怒江片区比较突出。

(四)受地域和预算条件限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保护区体制机制不断变革和创新,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从推进保护区建设方面,由于省级预算资金十分有限,加之州、县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每年度地方公共财政只核算了机构内编制的基本公务和人员经费,并未将保护区基本建设、能力建设和保护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安排,导致财政投入不足,形成了保护区建设严重滞后、保护能力极度薄弱。

目前,高黎贡山保护区建设基本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投入为辅。而云南作为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的省份,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有限,建设资金基本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投入。中央对保护区的直接投入,主要是保护区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以及2009年开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项目。保护区年均每亩投入0.197元,难以满足基本管护需求,由于资金困难使得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资金管护最大的区域,管护工作举步维艰。

(五)受地域和待遇条件限制,缺乏专业管护技术人员

由于保护区大部分管护区域远离交通干线,物资运输多半依靠人背马驮,到雨季道路塌方和交通瘫痪频繁发生,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在编待遇不高等因素限制,缺乏较高水平和能力的新鲜血液注入,从事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的专业人员不足。在职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薄弱,由于单位经费困难,派出业务骨干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深造的机会少,致使知识更新速度减慢,锐意进取精神减退,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人员综合素质和机构能力亟待提升。

保护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保护区原有人员具有保护方面专业知识人员较少,新进人员于2016年机构改革编制增加后方才逐步吸收进来参加保护工作,尚需磨炼成长。此外,根据时代的发展,保护区不仅需要保护方面专业人才,还需要公共管理、信息化、新媒体、环境教育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至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复合型人才寥寥无几。

(六)受地域和财政条件限制,科研监测技术手段单一

保护区面积大、战线长,山高坡陡峡谷深,又属少边穷区域,工作条件艰苦,开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工作难度大且成本很高。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当地财政无力承担保护区科研监测、公众意识宣传教育、巡护、社区发展等业务经费,严重制约了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和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受到经费不足的限制和专业人才缺少的制约,保护区在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技术手段更新有限,形式的单一化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对国内外先进、前沿的技术应用较少,这种状况在保护区怒江片尤为显著。

(七)受地域和国情差异限制,中外跨境区管控难度大

高黎贡山保护区地处边境,国境线长达200多千米,边境国情不同,管理体制不一样,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难度的增加。例如,腾冲市明光乡内涉及中缅边境线长达33千米,但界线两边在野生动物保护、边境森林防火、遵守国际公约、边民管理等方面,跨国执行情况不一,使保护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保护区管理部门虽然与边境相关部门达成了资源共管协议和局部合作,但边境资源管理困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由于边境环境条件差,交通、通讯、文化较为落后,边境社区范围内的大多数自然村为贫困村,对边境的森林资源依赖性较大,资源保护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贫困落后,边民防火意识薄弱,森林防火无组织管理,边民用火随意,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等落后生产方式,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每到森林防火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防境外森林火灾蔓延。边民携带武器到保护区盗伐珍稀植物和偷捕盗猎现象时有发生,给保护区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同时给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保护区临近边境一带没有森林防火和巡护通道,加之通讯困难、经费不足、巡护设施设备缺乏和老化,严重制约着对边境森林火情、破坏资源案件等的应急处置,边境资源管理的压力较大。

(八)受地域和各种条件限制,资源本底考察有待深入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立体气候,高黎贡山成为“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整个保护区虽开展过综合科学考察,但最近一次至今已过了20多年,受各种时代条件的制约,考察深度存在欠缺,没有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本底。后来虽开展了部分专题考察调查和研究,但大都未涵盖整个保护区,导致保护区的整体资源信息不完善,本底资源依旧不清,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护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管护的有效性难于凸显。

目前对高黎贡山珍稀濒危动物仅限于种类、名录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缺乏食性、种群结构、栖息地利用等方面资料,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新近发现的怒江金丝猴,有待进一步开展专题性研究。通过对珍稀濒危动物进行系统的研究,为珍稀颜危动物就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下一步开展种群动态监测提供基础信息,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

(一)健全管理制度体制,切实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对高黎贡山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进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生物、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健全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社区联动机制,理顺政府与部门的权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原则,将监管力量向基层和一线下沉,实现保护区内管护机构的全覆盖,体现保护优先原则。强化保护区管护局主体地位,彻底解决保护与开发分离的问题,真正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协调,避免政出多头、工作推诿扯皮。第二,健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制,规划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增设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护点。完善救护处置机制,畅通公安等部门在实施救护后移交协调机制,减少野生动物因病、因伤死亡的情况,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第三,完善跨境管理制度机制,保障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尽管保护区先后已制定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检测规划》《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制度》等,但仍需根据当下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字科技等资源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让管护工作走向规范化。

(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切实提供群众保障

第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优势特征、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保护知识,提升高黎贡山品牌知名度。通过树立“高黎贡山人”的理念,增强公众对保护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人们常用的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向社会宣传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主要工作动态等,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同时,开展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明星物种”的外宣工作,利用网络、电视台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播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新纪录物种新闻,不断促进社会力量及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高黎贡山保护。2022年电影“花开高黎贡”的上映,吸引了广大群众、居民的关注,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第三,结合实际,在完善宣教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各种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吸引更多人亲临展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提高保护意识。在丰富宣传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摄影比赛、演讲比赛等带动人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仅能获得奖励,还使生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增强宣传效果。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供机构保障

高黎贡山保护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有坚实完备的设施设备为构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提供过硬的基础保障。第一,要与时俱进,引进当下一些最新的管护设备,提高监测的精准度,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提高管护效果。比如,充分利用GPS系统、无人机、红外线相机和一些山地林区适用的数字设备,进一步改善保护区的基础条件。第二,要合理分配,在不同的管护区域增设、补充不同的配套设施,比如隆阳区在COP15大会召开前增加检查点、哨卡、界桩界碑、宣传牌、警示牌、功能桩、瞭望台等分布的数量,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增设,避免管护漏缺。第三,要及时修缮,把检查管护设备当做常态化工作,有些设备因常年无人管理和使用,已经无法继续使用,要及时查看、维修和更换,保证管护工作正常推进。针对有些地区管护局、管护站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情况,要及时争取当地政府和党委的支持,建独立办公场所,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则采取合适的办法,切实改善管护的基础条件。

(四)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切实提供资金保障

第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立保护区建设、科研、教育等经费的固定投入渠道,实现保护区统一管理,规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珍稀动植物调查和管护、社区共管、自然教育、生态旅游、人员培训、装备配置等各方面工作。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基层站点建设等项目。第二,努力发展社区项目。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保护区积极争取生态普惠性投入保障政策,通过争取种植、养殖扶持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例如:龙陵县的石斛产业种植、潞江坝的咖啡产业发展,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为人们增加了收入。第三,努力发展旅游项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的追求大大提升,利用各区域特有的自然资源打造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参观,既能带来收益,又起到宣传教育效果,还保护了环境。例如,百花岭作为天然的观鸟胜地,自开发以来,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旅游业也更加发展,促进当地居民收入。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供人员保障

第一,人才队伍是管护的核心力量,必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引进和培训专业人才,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爱岗敬业的管护和科研队伍。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吸引各领域专家及其团队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和保护区的科研保护指导工作。例如,潞江坝的咖啡种植基地,集产学研一体,为研究咖啡产业、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第二,重视和加强人员吸收与培训,根据保护区人员实际,建立有竞争力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制度。同时,通过改善保护区生活、科研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等方式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第三,通过“参与式”、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科技人员专业技术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动物学、生态学、林学和自然保护学等方面专业人才。例如,保山市委、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定期组织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相关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保山研讨交流。

(六)抓实科研监测工作,切实提供科技保障

第一,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示范建设,努力实现保护区数字化管理。云南省被列为全国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示范省,要争取将高黎贡山保护区纳入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区域,运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新科技新手段,建立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库。通过建立各类数据入库自动化系统,打通数据采集端与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之间的链接,实现数据自动传输和管理。第二,规划购置或共同研发适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系统,提取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合适的分析模型发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规律与变化,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为保护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精准凸显保护管理的有效性。第三,为满足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需要,规划在现有设备基础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局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购置调查设备、监测设备、试验设备、科研辅助设备、标本室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等,以提高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七)建立跨境保护制度,切实提供新的途径

争取由中央层面与缅方建立跨境保护联席机制,开展跨界保护交流,协调森林火灾预警、跨国盗伐林木和偷猎野生动物案件查处。积极与缅方合作,尝试在边境地区建立生态廊道,开展退化栖息地恢复,合作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怒江金丝猴、孟加拉虎、兰科植物等珍稀动植物联合专项巡护监测、武装巡护和联合执法,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

(八)启动资源本底调查,切实提供数据保障

第一,启动资源本底资源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启动全面的资源本底调查,获取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种群动态、威胁因子等方面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资源保护工作。第二,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弄懂生物多样性特征。高黎贡山保护区分布有较多珍稀特有植被群落、野生动植物,要根据情况规划开展珍稀特有植被群落、特有种及极小种群物种的专项调查。同时开展高黎贡特有的白眉长臂猿、云猫、菲氏叶猴、林麝、灰腹角雉、白尾梢虹雉等重要物种的行为学、生态学及与食源等研究;
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退化栖息地恢复工程的研究,探索恢复怒江河谷破坏的栖息地环境;
开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群体间交流研究。

高黎贡山作为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必须牢牢守住这道安全门,这个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财富。今后,保护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对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加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作,守住这道关系国计民生的天然屏障[1]。

猜你喜欢高黎贡山管护保护区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植物多样性(2022年2期)2022-04-25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屹黎中国宝玉石(2021年4期)2021-08-20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影像保护影像保护森林与人类(2018年10期)2018-03-0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