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建党百年成就摘要(全文)

2022建党百年成就摘要(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30 17:36:02 推荐访问: 建党 建党100周年 建党100周年“七一”表彰大会讲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建党百年成就摘要(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建党百年成就摘要(全文)

建党百年成就摘要3篇

【篇一】建党百年成就摘要

龙江畜牧跨越发展 独占农业“半壁江山”

——我省畜牧业60年辉煌成就综述

(前言)新中国成立60年,我省畜牧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经过艰苦拼搏,畜牧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畜产品从建国之初的极度缺乏,发展成今天肉、蛋、奶以及各种制品供应充足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如今,畜牧业生产已经同种植业一道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从农户自给自足型产业到“独立支柱产业”,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畜牧业跨越一个又一个台阶,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迅速提高,如今已成为商品化率高、产品质量优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为维护国家食品供应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乃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进一步优化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县域经济强势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畜牧业成为我省农业的主导产业

我省地处北疆,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质绿色畜产品的良好基础与比较优势。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粮牧“主辅换位”战略,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而实现全省农村经济的战略升级,利用畜牧业基础好、潜力大、产业链条长、转化增值快以及劳动密集、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和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全面做活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发展战略确定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立即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扶持奶源基地、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良种工程、草原改良、青贮生产和防疫体系建设等,尤其是“十五”以来,投入规模越来越大,年投入均在10亿元以上。通过抓基础、抓调整、抓科技、抓标准、抓服务、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使产业素质快速提高,养殖环节的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各类养殖、加工、仓储、运销企业或服务组织大量涌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60年来,我省畜牧业一步一个台阶,努力提高其在我省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稳扎稳打的巩固着自己的发展地位。如今,畜牧业已由只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小农产业,发展成为产值达到540亿元,占农业生产值的比重达到44%的支柱产业,全省共有超过10个市县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50%。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作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民增收的首选产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畜牧业基本实现了尽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大幅增收的愿望。据统计,到2008年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3.3万吨、109.3万吨、58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4%、15.3%和21.6%;全年实现牧业产值846亿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60元。

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农民得以持续增收,农业既增产又增收。畜牧业的发展还让农民离土不离家,在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工或从事购销、饲料加工等配套服务业,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我省农民年均牧业村收入达到785.6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已有近20个县(市)人均牧业纯收入超过千元。而且畜牧业增收的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据测算,近5年来,一头奶牛年平均纯收入可达3000元,出栏一头育肥猪或肉羊可以赢利100元,种植一亩青贮玉米可以增收250元。

畜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机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基于省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提出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与实现农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的结合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接加工业,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通过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集约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之路。

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饲料-养殖-畜产品加工-产品运销服务产业链的逐步延长,既带动了基础性的种植业的发展,也最有效、最直接地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逐步优化,使农、林、牧,粮、经、饲比重趋于合理,并有力支撑了上游的饲料加工业、兽药疫苗、动物保健品及添加剂生产以及下游的乳肉蛋、皮毛绒、生物制药等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2008年,全省畜牧业共安置劳动力240万人,转化粮食125亿公斤,实现转化增值效益6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涉牧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安置劳力近20万人(包括城镇职工近10万人),畜牧业已成为继石化和装备工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

我省围绕畜牧业发展种植业、围绕二产业发展一产业、围绕资源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实践,使肇东、巴彦、望奎等传统农业大县走上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经济活力倍增,县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目前,我省三大主导品种产值占牧业产值的70%以上,有效拉动了优势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滨州沿县的安达、杜蒙两县农民奶业人均收入2270元,占农民收入的38%,巴彦、望奎两县(区)农民养猪人均收入1110元,占农民收入的46%,宾县、穆棱两县农民养肉牛人均收入780元,占农民收入的18%。

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

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支撑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三条基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畜牧兽医局以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投入支持,不断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等。与此同时,在广大基层畜牧兽医站所大力推进了管理创新,全面引入了激励机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全员竞聘、持证上岗、群众评议、绩效挂钩,有效调动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注重发挥公益职能又能搞好经营服务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省畜牧兽医局还不断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施步伐,近年来又联合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实行技术专家进场、进村、进舍,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及耳对耳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切实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全省生猪出栏率达到144.2%,肉牛出栏率达到51.8%,生猪、肉蛋鸡良好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奶牛单产提高到5吨。正是由于体制、机制与科技的持续创新,才支撑了黑龙江畜牧业连续十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

畜牧业提供了大量安全动物源性食品

60年来,我省始终紧紧把握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这两根主线,把疫病防控及投入品质量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并投入优势资源予以支持,保障了畜牧业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省从未发生过非法添加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绿等畜产品安全事件,在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龙江绿色、优质的乳制品更是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在全国普遍爆发动物疫病的时期,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不但打响“龙猪”、“龙奶”、“龙蛋”等地方性品牌,还逐渐被认可为我国未来的绿色动物源性食品基地。

在疫病防控上,我省通过实施“集中免疫行动”、“疫情监测行动”、“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养殖行为行动”和“强化检疫监管行动”等措施,达到了强化养殖场(户)的疫病防控措施、规范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督行为、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的目标。特别是在防治高致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坚持统一实施2-3次强制免疫会战,严格做到“五统一”和“五不漏”,确保强制免疫取得实效。同时严格检疫监督工作,严防疫源传入传出;
坚持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和免疫监测工作,从而保证了我省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省份之一,有效维护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

我省始终将确保投入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通过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加强了对饲料、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加大了产品抽检和质量督查力度,大力整顿了营销市场秩序。与此同时,积极探索确保畜产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在防疫灭病、健康检查和强化检疫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质量追踪、产品溯源、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加大了GMP、HACCP、ISO等质量体系推广力度。并针对奶牛经济价值高、农民易于因病死致贫的实际,开展了奶牛保险试点;
在生猪产业出现波动时,拿出专项资金对种母猪生产予以保护,为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消费者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江畜牧正向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迈进

近几年,我省始终把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做为基本切入点,全力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奶牛、肉牛、生猪三大主导品种,构建以一区两带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的办法来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省各地依据产业实际和布局规划,把发展各类规模化养殖场、股份制公司及规范化小区作为重点,并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上予以财力支持,加快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步伐。全省规模化饲养比重从无到有,现在已达到70%以上。

改变农民兼营兼业习惯、发展专业化生产是转变两个方式的基本路径之一。近几年,省畜牧兽医局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股份制、合作制办法创立养殖公司、青贮公司和专业化牧场、小区,有效推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进程,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收益水平。同时从产业化和组织化入手,通过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牧场、农户)模式,变过去盲目生产为订单生产,通过利益纽带连接产加销三方,通过组织化办法解决农户自律、综合服务和利益实现问题,通过产业化办法解决产品生产组织和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问题,加快了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建设进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畜牧业在总量和品质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肉、蛋、奶外销量达到50%、30%和80%,同时品质也受到广泛认可。

如今,我省畜牧业已吹响新号角,正全力实现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今后,龙江畜牧业的发展将融入“三农”工作之中,尽快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把以奶牛、肉牛、生猪为重点的优势品种做大做强,更好地承接全国畜牧业的产业转移,发挥好资源大省的潜力,进而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确保国家动物源性食品供给与消费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篇二】建党百年成就摘要

中国建国六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     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
壁面爬行机器人;
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
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
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
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
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
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告结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中国的10年动乱。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4年建国后首次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

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1986年实施“863”计划

    1988年中国核潜艇发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世界瞩目的三峡大坝横断长江,缚住苍龙。现在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奋斗目标,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进出品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60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两岸三通的“团团圆圆”……无数伟大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着我们迈向下一个60年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篇三】建党百年成就摘要

百年成都老照片

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有过与记忆。成都东门(迎晖门城楼,大约拍摄于1900年。成都,城隍庙。大约拍摄于1900年。
从南城墙上俯瞰成都南较场。大约拍摄于1900年。成都一位汉族绿营某官员一家。大约拍摄于1900年。成都,四川总督岑春煊(1902-1903在职。1908年,成都,望江楼。1908年,成都,九眼桥。1909年,成都,东大街。
在成都工作与生活的外国人。照片大约拍摄于20世纪初期。
1911年春,成都青羊宫内,篾梳摊点。
成都,西城门外的一条小路。城墙上是春熙路一家钟表行的广告,照片大约拍摄于1917年左右。民国初,成都福晋医院。
晚清,成都皇城坝,今四川省科技馆
1917年秋,成都北门(大安门城楼涵泽楼。1917年,成都,背家具。1917年,成都北门口的挑夫。1917年,废墟上搭建的窝棚。

1917年,成都华西协合大学里的一处建筑。1917年,成都挑夫。
1920年,成都,荒芜空荡的科举考场。1920年,成都,四川军阀。1920年,成都,东大街上的人群。1929年,成都,四川军人。1930年,一位成都百姓。1935年,成都,街头小吃摊。
民国时期,成都警察局,警员的站姿还是很标准的。1935年,成都,一对新人的婚礼。1935年,成都,东大街十字路口。
成都,姐姐和弟弟,这是南京大学某教授的孩子。大约拍摄于1938-1940年之间。
成都,在农舍里躲避空袭的人们。大约拍摄于1938-1940年之间。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1960年划归成都管辖,把脉。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脚踏水车抽水的两名男子。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一位老人在堂屋看书。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妇女在厨房做饭。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一户人家的卧室。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招待来客。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镇里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粮食的集贸市场。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一位独轮车夫揽到一笔生意,载客送货。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木匠师傅在雕刻新婚夫妇用的婚床。
1940年代,成都,一群成都青年。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代写书信营生的先生。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当地政府官员在审理一男子偷窃案件。
1941年,简阳县龙泉驿,某户一家三口。1949年,人民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入成都市。1950年代,成都,人民南路上的四川剧场。1950年代,成都,盐市口。1950年代,成都,春熙路。1950年代,成都,新南门城门。1954年,成都,东城街。
成都七中门前的女学生,这位学生叫李秀香,今年已经76岁了。照片大约拍摄于1956年。1959年,成都,小人书店。
1959年,成都,正在读连环画的少年。
1960年代,成都,盐市口转盘。1960年代,成都,人民南路。
1960年代,成都,人民北路和一环路交叉路口,左面那栋楼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