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合集)【完整版】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合集)【完整版】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9-27 10:06:01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合集)【完整版】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一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吃透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同底数幂乘法”,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进行计算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
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
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分式方程的应用》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写出算式,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作出评价。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利润问题,上网收费问题,联系身边的例子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讲解灌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二

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贯穿于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在针对有效教学的究中,我们也发现关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众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主要从中小学和高校的有效教学研究出发,就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一、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基于教师的角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方法,众学者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

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刘万海、李倩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责任担当是有效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与关键性保障,所以教师要从改变教学认识和教学价值观

1入手,超越当前的功利论责任观,追求生命价值论责任观,从而更好的达成有效教学。除此之外,辛志英,王升等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动力,因此培养建构教师的教学情感尤为重要。教学情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集体的情感等。2在此基础上,赵鑫提出有效教学决策是教师情感与教师理性协调互动的过程,教师掌握并

3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升自身情感修养,是实现决策有效性的根本路径。

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钟启泉等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并且在对课堂进行研究时最重要的就是行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实际上对老师的发4展也是有帮助的。谢利民等学者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并且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最终能使师生

5双方都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和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达成有效教学。

最后,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李蓉春等学者从整体上提出教师要从确立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准备完善的教案,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6氛围,建构多元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出发,以期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除了整体上的策略,我国学者也纷纷提出了一些具有独特视角的具体策略。

洪松舟、卢正芝等学者指出了提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也是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并

7且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掌握好提问的能力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在此基础上,邵怀领从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这五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

8性实施策略,指出在提问时,教师要做到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以及问题少量。颜敏提出了“倾听教育”的观点,认为与学生在课堂建立民主对话原则和合作关系将有利于有效教9学的实施。黄显涵,李子健提出教师反馈策略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课堂文化等诸多要素来选择适当的反

10馈策略以此推动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田澜,张大均指出开展策略教学是促进有效教学的 12 刘万海,李倩.“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15-16).辛志英,王升.保证主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3 赵鑫.教师有效教学决策的情感基础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j].2012,(5).4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07,(2).5 谢利民.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9,(5)6 李蓉春.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9,(5).7 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8 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9 颜敏.“倾听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活动探微[j].中国教育学刊,2011,(2).10 黄显涵,李子健.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4).重要途径,具体从策略的选择与科学设计策略教学的方法两方面去实施。其中要求教师重点

1把握激发策略学习的动机、精讲精练这两个具体方法。有学者提出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教学新视角,所谓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创新、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是协助个人获取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效方式。而在教学中应用教师知识管理理论,将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

2面产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二)基于学生的角度

众学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等。

从学生的自主性角度出发,李子华等学者提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被倡导和推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教学的策略,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此为前提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发展元认知,加强思维训

3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施铁军,王仁甫等学者提出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主要包括课本的研读、自主学习的时间、4学习活动的空间、问的权利以及学习的体验,把学习主体的权利转交给学生。吕宪军等学者提出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向学生提供背景知识、联系实际、观察、实验、5操作、质疑、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的角度出发,辛志英,王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是主体教学的落脚点,学生有效参与策略体现在设计有效活动,创

6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除此之外,何善亮等学者认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内在根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提出要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比较可

7取的做法是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基于建构课堂的角度

有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学生、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其中教师如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除了整体上的具体措施、师生课堂交往和课程资源开发,学者们还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教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从整体上看,王洪伟等学者提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实施要点:用好教材资源;
了解学情;
设计适切目标;
改变学习方式;
优化“讲练”策略;
引导帮助学生;
教与学的和

8谐;
缩小个体差异;
坚持教学反思。吕宪军,王延玲等学者提出了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重过程、形成认知结构、创设联系情境、提供真实学习情境、实施探究学习的9五个方面。

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结合出发,学者就课堂交往、构建生本课堂及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李学红等学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个充满生

10命力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诉求。在此基础上,和学新,陈晖等学者认为有效 12 田澜,张大均.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内涵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9).那明明,金玉梅.有效教学的新视角:教师知识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9,(9)3 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4 施铁军,王仁甫.“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有效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4).5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6 辛志英,王升.保证主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7 何善亮.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5).8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9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0 李学红.区域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7,(2).教学交往可以促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进而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的教学交往需要充分认识教学交往的本体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还要不断创设有

1利于交往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何善亮等学者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达成途径是建构生本的课堂,即建构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具体说,首先教师要创建宽松、学生能够掌控的学习环境,其次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触动或唤醒学生,然后要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最后需要实施包容性的、回应式的学习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行为

2上,倾听与对话尤为重要。易良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要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择

3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吴玲等学者提出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要做到兼容兼顾,让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互动共生,4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精彩。周晓阳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提出建构“自主、智慧”的课堂,要求有效预设、建构课堂,再生成性地教、实践课堂,然后有效评价、反哺课

5堂,最后教师的专业性要不断提高成长,保障课堂。

最后从课堂的形式及外部资源的角度出发,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策略研究。张延凯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扩展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获得新的动力,提出突破教科书的制约和跨越课堂时空这两个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从教学活动的场所和方式来说,希望能够从有限的教学空间拓展到无限的自

6然和社会中去,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赵连根等学者提出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所谓新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是基于课

7程的,是由原来的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学现象。辜伟节等学者提出了课堂

8有效教学评价观点,要求积极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素结构。韩艳梅提出课堂规范同样可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课堂规范包括组织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两者既要有共性的特点也要有个性的特点,并且要因生、因师、因校、因区的不同实际而有不

9同的要求。当然,制定合情合理的规范之后,有效的实行才是规范落地的关键。谢同祥,沈书生等学者提出了有效课堂讨论的教育活动形式,认为有效讨论的开展需要组织者、参与者、前提与条件三个要素充分发挥其角色功能并相互有机协调。讨论开展的好,对有效的课10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虽然关于高校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与呼声日益高涨,众学者也对高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具体策略。

宋秋前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高校有效教学的五个实施策略,简要来说包括确立整体有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五个策略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整体上的要求,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策

11略也都是从这些方面出发的。12 和学新,陈晖.论有效教学交往的实现机制[j].教育科学研究,2011,(5).何善亮.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5).3 易良斌.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4 吴玲.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5 周晓阳.建构“自主、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12,(8).6 张延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 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8 辜伟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视点及其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9 韩艳梅.追寻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j].上海教育科研,2011,(3).10 谢同祥,沈书生,牛玉霞,刘强.有效课堂讨论的原理[j]..教育科学,2007,(6).11 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5).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吴艳茹,闫广芬所做的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的报告中得出了教师教学方法急需提高的结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同进而高度评价。但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到满1意。高校有效教学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基于此,樊泽恒等学者提出绩效技术是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利用这种技术方法,应从树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能力动态绩效分析系统,持续诊断教师“教学能力差距”,形成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模式。还有有学者认为教师角色多样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评价发展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学者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提出了有效教学

3的策略,提出有效教学研究应包括教学、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3个方面的策略。

最后有学者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高校各科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学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中呈现泛化,机械,运用主体单一,4使用的形式主义而导致效果差等等不合理现象。

吴艳茹.闫广芬.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j].课程与教学论研究,2009(3).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 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10,(4).4 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三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研究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以有效实现教学的价值,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能够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实现新课改的三维价值目标。

1.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愿学”的基础上开展的。被迫的学习,效果的提升是不可能的。教师要能够通过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内在需求,这样学生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愿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教师可以巧设学生注意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面,注意的保持是有时间限度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注意的质量就会下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会下降不少。因此,在面对枯燥的历史教学教材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刺激,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重新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界限,让学生“参加”会议后“休息三分钟”,然后再“整装待发开始新的长征”。这样,在学生放松之后,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兴奋点,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优劣对课堂效果影响很大,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不断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武装自己的课堂。教师要明白,即使是再好的教学形式,如果每节课都应用相同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影响学习效果的提升。比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内容时,传统课堂是教师讲解有关内容,学生理解识记。其实对这一课学习而言,识记是很重要的。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强的。如果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效果将不一般。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百家争鸣时期某一家学派的观点,就现实生活中“乱丢垃圾”这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之间不断讨论、积极发言,可以有效理解各家观点,并能够进行现实应用。这样,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⒊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互动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如果在教学中只有“教”而没有“学”,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必定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有效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学”,更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讨论题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曾经有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大家研究一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所要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学习、讨论,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并进行积极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地点评,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快乐。这样,最后学生形成讨论结果:毛泽东指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这种路线的制定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结合的产物。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等措施,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取得的胜利。而后来的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一定要坚持邓小平理论。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认识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4.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对高中生而言,他们的高考压力是很大的,考试次数也非常多,对许多学生而言,他们的历史成绩都很不稳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认识到功到渠成,天道酬勤的道理。当学生在考试中失利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重拾信心,相信自己;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给学生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从而有效学习,不断发展自己。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四

小班化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中强调学习,强调反思,强调合作,更强调创造,强调个性。围绕课改,我的小班实验以“和谐发展,追求个性”为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通过缩短师生距离,尊重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些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提问,有空间提问,更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重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大班教学由于人数过多,一个教师面向四五十个学生,时空受到很大限制,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在下面听,难以实施个别教育。而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教师能及时发现他们的独特性,对于优生鼓励他们冒尖、创造,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胆子小的学生在教学中就可以给他们创造合适的发言机会,培养自信。对学习吃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耐心帮助,给他们充分的学习时间,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引导手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小班的教学结构特点,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着力点:

1、在备课上入手,力求突破。

学生少,在备课中,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关注本班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因素,力争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各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中相关学生的回答,尝试备教学个案,作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个问题下去,应该由哪类学生回答,从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在教学上求“实”求“特”。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做到给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学习的时间,从中,教师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开展课堂个别辅导。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的形式,结合使用集中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首先,我办求自主开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是一片愉悦的乐土,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舞台。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同时,实行开放教学,多创设学生学习表现的机会,多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我设计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版块,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其次,凸现互动——对话的教学。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我努力搭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让优等生和后进声进行交流,在伙伴的相互学习中感悟。最后,我注重探究——发现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我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探究、研讨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
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我认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在于课堂多么完美,而在于共同探讨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发现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3、在批改上求“细”。

即批改作业时不放过每一个细小处,同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即时订正。在小班化教育形势下,由于班级人数少,非常适宜于教师布置作业后的面批。显然,这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在辅导上求“全”,关注个别辅导。

我在教学辅导中,注重针对性,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在对待优生上,以扩充与提高为主,中等生以补充与转化为主(向好转化),差生做到多关心,多辅导,多接触,多面批。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教育的平等性。

小班化教育教学为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小班化实验学校的教师,我尽最大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小班班级规模小,人数少,座位排列可以根据课的特点进行变换,教师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只站在黑板前或讲台后,而是在更大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接触,这样师生之间空间和心理的距离大大缩短,使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较之于大班有了更大的可能。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和老师一起学,老师也做到了“蹲下来看孩子”,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走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自己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小班化教学的一个亮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

1、让每一个孩子在一堂课中至少拥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对于不举手的同学,作为教师应给予引导,奖一奖,压一压。

2、班级中的学生轮换拥有进行各种表演的机会。表演并不是几个优等生的专利,也许有的教师会担心让中等生甚至后进生进行表演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我想我们的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课堂教学不要追求形式走过场,我们应该为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而感到高兴,因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暴露的不足展开积极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

3、多为学生创设全员参与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指集体表演、齐读、小组讨论等形式,还指当个别人在发言时,其他的同学是不是也拥有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在上课前背一段好词好句,当一个学生在背诵时其他的学生是不是被忽视了呢,不是的,我要对他们提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仔细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那个同学一背完,教室里就会齐刷刷举起好多小手。这样,教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减少一对一的低效教学方式。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如果许多学生开始走神了,我们可以随时调整自已的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五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情感体验教学、分层教学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
自主合作;
情感体验;
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综观目前的教学现状,虽然“减负”的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负担依然很重”却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把知识的某些部分减去,更不是不要考试,不要教学质量的“放羊式的教学”。“减负”后,不但不能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因此,“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即适量投入时间,多产出知识。“减负不减质”,“减负要增效”。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以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和价值最大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笔者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一、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强调两个词语:听和说。

“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感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那么在课堂上具体怎样做呢?1.要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地说。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2.教给学生说的方向:紧扣课文内容说;
结合自己经历说;
联系身边现象说。3.提示学生说的方式:运用关联词语说;
提示开头说;
词语串联说;
提示概要扩张说等等。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好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学习不过关,检查人应引咎自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
(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
(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
(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上述一系列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成人也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三、情感体验教学策略

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对错应着重看

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决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探讨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特殊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的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如笔者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1)确切的比喻、拟人。(2)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3)准确用词。(4)寓情于景。(5)层次井然。(6)文段应有中心句。(7)描写要展开联想。(8)虚实结合。(9)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10)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而笔者备课是只注意到前五条。事实证明,四、分层教学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
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可以分一些层次,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课后作业要精选适量。要做到有的放矢,难易结合。避免简单重复抄写,杜绝题海。同时,作业要及时批阅,决不能拖沓,以获得及时的信息。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纠正典型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应该进行个别辅导,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下一节课利用4至5分钟的复习时间去重点澄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有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相信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去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极大地改变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玉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第2、17、20页.[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6.[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2002,2.只有学生内心体验过的知识,才真正能铭记于心。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