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优化研究

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优化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4-07 08:16:01 推荐访问: 优化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申请书(十篇) 优化发展环境

曲 雁

(黑龙江工业学院 人文与师范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在物联网、5G通信、VR、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教师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之路,其目的是优化育人效果,拓宽教学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助推教育活动与时俱进。然而,有些高校音乐教师存在“数字化+”教学意识不强、未能善用数字资源等问题,并不能在数字化时代完成音乐教改任务。基于此,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探析数字化时代音乐教学优化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以数字化教改政策为基

为了指引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进程中关注数字技术、线上资源、教学设备的积极作用,营造数字化教改氛围,奠定教改基调,用目标、方针、原则等内容指引教师落实教改目标,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通知》等。高等教育的实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策是党从宏观出发制定且具有可行性、统领性、科学性的内容,所以政策是数字化时代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优化的“指南针”,教师需关注政策,深度研究具体内容,了解时代教改动向,肩负时代使命,履行教改责任,继而在数字化时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2.以音乐学科素养为内核

高校教师优化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是助力学生增强音乐学科素养,使学生能用音乐视角观察、思考与实践,在此过程中接受美育浸润,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积累审美经验,掌握创造美的本领。只有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数字化、网络化等,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发展,才能说明高校教师真正落实了基于数字化时代的育人目标。为了优化音乐教学效果,高校教师需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听觉特征以及表现形式,还能以表现要素为支点获得独特审美体验,在感悟与理解的进程中强化审美感知能力,教师还需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参与演奏、歌唱、音乐编创及其他实践活动,用音乐语言表达美,借助音乐传递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教师亦需运用网络整合音乐教育资源,将更多类型、更多时代的音乐作品及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音乐文化带到学生的面前,消除时空壁垒,使学生能拓宽感知音乐艺术表现的渠道,在类比、归纳、质疑、批判等高阶思维的支撑下理解不同文化,形成文明互鉴理念,还能从音乐作品中吸收人文养分,达到增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目的。

3.以基本框架为支撑

若想在数字化时代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构建基本框架,为数字资源与音乐教学融合提供必要条件。第一,理论扎实。将高校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与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教育理论、技术理论维系博弈关系,在漫长的教改历程中深度交融,最终得到稳定的理论基础,驱动高校音乐数字化教学走向成熟。因为数字技术与教育实践均处于变革状态,所以要用动态视角关注数字化音乐教学理论是否完整、科学、可行,根据高校教学现状适度增减理论性内容,解决数字化音乐教学活动与高校教育改革不相符的问题。第二,应用模块较多。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高校教师需从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三全育人、教学方法创新等角度切入孵化应用模块,为音乐教学链接数字化时代提供着力点,保障数字化时代的教育资源能有目的、有方向地与高校音乐教学相融合。第三,持续累积数据。无论是教材开发,还是教学活动创意性设计,都离不开数据,数据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教学动态的记录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改革有着巨大价值,应用大数据技术能从中提取教改所需资源,减小教改风险,使音乐数字化教学能够事半功倍。第四,安全为先。音乐数字化教学“转战”线上,所以会因数字设备、系统等方面不稳定、被病毒入侵、更新滞后等因素而影响育人效果,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重视安全问题,关注安全风险,使用数字技术增强教育架构的稳定性,为数字化时代音乐教学进阶性优化升级给予支持。

4.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若想实现立德树人教师要做到育人为本,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上凸显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学情从数字化时代选用育人资源,一方面保障数字资源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相符,另一方面数字资源与学生个性喜好、成长规律相符,使学生能积极探访音乐世界,用音乐思维思考、用音乐眼光观察、用音乐语言表达,有效强化审美感知、创新实践等素养。在高校数字化音乐教学不单单服务于音乐专业学生,它更多的是面向全校师生,通过艺术课程、艺术活动、大学生艺术社团、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展现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高校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惠及和支持更加多元的学生群体[1]。只有在基于数字化时代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勤思善问,才能说明音乐数字化教学具有实效性。

在数字化时代开展音乐教学中,教师能灵活运用网络资源,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音乐相关纪录片或综艺节目,让学生对音乐之美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还能在画面的冲击下思考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深度学习。数字化时代助力教师重新定义音乐课堂,例如,运用VR技术可打造沉浸式音乐课堂,从理论上讲,学生借助可穿戴设备能走进音乐会,从演唱者、演奏者、观赏者等视角出发融入情境,在情境中获取音乐知识,这使得演奏训练、演唱训练等更具趣味性、参与性及综合性。学生通过高效率的协作将个体内部心理表征可视化为外部知识制品,进而形成隐性知识共享认知网络[2]。

数字化时代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教师因存在如下几点问题而无法优化音乐教学效果:第一,音乐教学思想陈旧,较为依赖传统的育人模式,因数字化教学经验较少而不愿打破常规;第二,音乐教学手段僵化,学生在课上独立探索美、创造美的机会不多,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自主性,音乐思维能力较弱,并不能主动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第三,教学内容急需革新,部分内容存在感染力不强的问题,很难吸引学生深度学习音乐知识及技能;第四,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学评价还没有教育部门认定的模式,导致弱化了“评价促学”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寻找可行性路径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1.优化教学思想,树立“数字化+”意识

“数字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高校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优化教学观,认识到教学设备、数字技术、网络资源的育人价值,做好在数字化时代迎接音乐教学改革挑战的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数字化音乐教学之路;二是将数字化教学意识及固有的教学意识融合在一起,既要肯定以往的教学成绩,又要助推音乐教学与时俱进。例如,教师可树立“数字化+议题探究”教学意识,借助音频、视频渲染探究气氛,立足多模态课堂导出探究内容,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议题,使学生可以产生感性认知,还能自选角度参与探究,对议题有更为独到的见解,同时学生能在活跃度较高的音乐思维驱动下高效自学并增强核心素养。从理论上讲,“数字化+生活即教育”“数字化+STEAM”等均属于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亦可强化教师的数字化育人意识。推进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先实现教师体系再建构,形成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运行制度、学术基调[3]。数字化音乐课堂与以往的音乐课堂并非割裂状态,前者是后者的延续,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以往的教学思想有可取之处,需用辩证思维加以判断,保留具有育人价值的教学观念,为数字化教学思想萌芽与壮大提供养分[4]。

2.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字资源在音乐教学全程的渗透性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需优化音乐教学手段,立足音乐课堂提高数字资源的渗透率。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运用数字技术渲染气氛,打造愉悦、轻松的音乐课堂,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效“唤醒”学生的耳朵,为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创意改编及个性化训练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情运用数字技术,以分析“演唱者心理因素对表演艺术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这一议题为例,教师可利用数字设备播放一些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助其思考演唱者心理状态对动作、呼吸、节奏、表情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认识到强化心理素质的必要性,继而落实音乐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数字技术导出议题,教师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探究,还能渗透心理教育,这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基于数字化时代的音乐教学更有意义。在音乐教学完毕后,教师可利用数字技术汇总教学资源,以资料包的形式借助网络输出至学生端,学生可在线取用资料包中的内容,制定音乐素养个性化提升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提高个性化学习实践的有效性。在复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思维导图,使学生能梳理学习脉络,回顾重点内容,亦可发现学习盲区及难点,这可为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复习提供抓手,使学生能优化音乐知识链,为学生音乐思维品质、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素养不断发展给予帮助。除了在音乐教学全程渗透数字技术以外,高校教师还可革新育人手段,在新旧教法嵌合的进程中寻求突破,例如教师可运用“数字化+小组合作练习”的育人手段,以组为单位,组建小型合唱团或室内乐团,依托网络发布练习任务,列明练习清单,用小视频解说练习目的、标准、流程等内容,达到指导各组实训的效果,使学生能在数字化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高效的指导,养成合作、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亦可在小组成员的协助下增强音乐素养[4]。

3.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数字化开发音乐课程

音乐教师开发课程是在数字化时代高效育人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使用数字资源扩充课程内容:第一,在音乐课程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基于课程思政网罗线上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赋予音乐教学活动德育属性,例如教师可以“品鉴红歌,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利用数字技术整合红歌资源,使学生能在鉴赏《浏阳河》《黄河大合唱》等乐曲的过程中迸发爱国敬党之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德育、美育并重的教学目标;第二,在音乐课程中增加多元文化内容,基于文明互鉴吸纳线上资源,例如教师可以“走进乡村,学唱民歌”为主题,将美国、欧洲、非洲及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乡村民谣聚拢到一起,供学生倾听、赏析与学唱,进而以歌曲为桥梁加强文明互鉴,在数字化时代消除文化交融发展的壁垒,助力学生跨文化交互,理解多元文化,还能从不同民族、地区及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中获取养分,并强化人文精神;第三,在音乐课程中基于知行合一增加育人内容,使学生能利用微课参与音乐作品二度创作活动,一方面解析乐曲结构、风格特征、创作背景、演唱或弹奏技法等内容,另一方面借助微课二度创作,从唱词、节奏、技法等角度出发积极变革,在实践中磨砺音乐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在音乐作品二度创作进程中学知识、强技能、增素养。

4.优化评价模式,发挥数字化教评的作用

高校音乐教学评价是数字化时代教改的抓手之一。例如,教师可把学生演唱、弹奏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而后借助数字设备予以播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互评,使学生能用音乐语言表达,发现演唱技法或弹奏技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前提下调整实训计划,这可落实“评价促学”目标。再如,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自动化多维度评价模型,学生的音乐作品只要录入模型就能接受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这可避免教师的喜好、观念、能力等因素影响教评结论,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收获而自省反思,选定教研对象,达到“评价促研”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高等学校音乐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能迎接挑战,高校教师需树立“数字化+”意识,提高数字资源在音乐教学全程的渗透性,基于数字化开发音乐课程,发挥数字化教评的作用,尽显数字化音乐教学优势,继而提高高等学校音乐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育人数字化数字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成双成对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3期)2014-03-15“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