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固本强基守初心,行稳致远得始终

固本强基守初心,行稳致远得始终

刘晓婷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天津市实验中学立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践行“为学生终身卓越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化课程育人功能,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着力提升课程育人的功效。

一、以问题为导向,固本方能强基

(一)源于课堂上的问题

笔者在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观摩了一些课,整体感觉含糊其辞、隔靴搔痒,或是点睛之句说不透、讲不明,或是牵强附会地“贴标签”“戴高帽”。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进行分析: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上看,课程思政与学科核心素养没有真正融合,教学中“教”与“育”分离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学科教学窄化、割裂;
二是从学生“学”的角度上看,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正确价值观念没有跟进,没有树立。

(二)源于调研中的问题

学校面向全校教师进行了关于课程思政的调查,从数据中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偏差;
二是教师对思政的具体内容不清晰,挖掘不到教材中的思政的“点”,把握不好思政的“度”;
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育人途径较为单一。

树人如树木,要想向上生长,需从向下的扎根开始,固本强基方能茁壮成长。从上述问题不难看出,课程思政的根在教师。教师的理念不转变,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增强,教师的思政路径不研究,课程思政只能是一纸空谈。为此,要从单一的思政课程走向全面的课程思政,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让学科教育有灵魂,让思政教育有鲜度,势在必行。

二、用行动去研究,行稳得以致远

(一)以党建为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是首要任务。学校首先制定了《天津市实验中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强化党政主要领导组织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的一体化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大格局。领导干部与思政教师结对子,深化同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合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督导机制,构建了“三全—三度—三课堂”的课程思政校本化实施策略体系,努力做到“学校处处皆课程,课程处处有思政,思政处处在育人”。

(二)培训教师队伍,强化思政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深化党史教育学习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实验中学思政课教学专题研讨会,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聘请专家面向全体教师作思政专题讲座;
以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为题进行专项培训;
在“十四五”课题中,我校立项“新时代中学课程思政校本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等12项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社科重大项目及市区级科研课题,以科研为引领,用科学的方法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形成亮点;
提升教研质量,在教学实践研讨中,优化教学实践,探索规律、总结可借鉴范式。

(三)开展教学研究,凸显育人功能

一是研读文件旨意,深挖思政内容。首先是学习。从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教育命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指示精神;
从强调教师需做到的六个“下功夫”到思政课改革创新遵循的“八个统一”:全部相关重要讲话、文件精神,逐一研读,深刻领悟,把握精髓。其次是梳理。学校组织思政教师、学科组长将上述文件中所有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归总,细化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将文件中相关原句填入到对应的内容里,既做到知识清晰,又做到原汁原味。最后是补充。课程思政毕竟不是思政课程,它所涉及的学科更多、范围更广。于是,学校结合2020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工作等一系列文件要求补充其中,进而构成一个有骨有肉、较为完备的思政知识体系,使其成为课程思政的方向标、语录集,教师拿在手中,入到脑中,讲起课来才会有目标、有底气。

二是领会学科素养,深度融合思政。在本轮课改中,落实学科素养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经过研讨,我们认为将思政教育的“触点”“融点”“切入点”,与学科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应是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于是,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深挖教材,找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相关联的地方,以大单元教学为出发点,绘制出各学科的“学科素养—课程思政思维导图”,各学科组制定“学科思政教育工作方案”,作为各学科落实课程思政的基本遵循,引导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自觉地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只有挖掘出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各门课程隐性存在的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等,融入到各学科课程这个“汤底”中,才能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使学生“品尝”到既有“专业知识成分”又有“思政元素养分”的“营养汤”。

三是活化教学方法,开拓育人渠道。在重视课程思政内容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到教学方法与形式要有贴合度、灵活度、有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挖掘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广泛开展学科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将以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的“第一课堂”,与精品化实施校本课程的“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辅的“第三课堂”统整,做到重心在课堂,课内外协同,校内外联动,寻求课程思政的新方法、新路径。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根本,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用触动学生心扉的语言,用学生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讲透“灵魂一句”“最后一句”“关键一句”,明示课程思政的点睛之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四是做好教学评价,注重思政实效。学校制定《学科课程思政课堂评价量表》,其内容从政治性、科学性、融合性、方法性、有效性等多个维度对学科课程思政进行全方位评价,以评价为导向,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以“为何学”来促进“学什么”和“怎样学”,凸显课程育人的功能。

三、用初心去验证,育人乃得始终

(一)成效与收获

学校将课程思政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人人重育人,课课讲思政”,融得自然,讲得准确。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断提升,刘坤鹏等5位教师获“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案例评选优质课程”评比“优秀案例”奖;
27位教师在河西区首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获一等奖。

学校由校学生会、星河音乐社、青藤文学社共同创编的红色话剧《少年传承英雄志》在河西区“传承红色基因,喜迎建党百年”红色话剧节展演中获特等奖第一名。立足语文教学,初中学生在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传百年记忆·诵时代华章”诵读大赛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艺术电视诵读展演活动中,集体作品《黄河颂》获得“最佳节目奖”,颁奖典礼表演的节目《少年中国梦》以及大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师生中“声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反思与展望

经过两年多的實践,我们依然感到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有三个“难度”: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依然存在难度;
教师磨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例依然存在难度;
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建构依然存在难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讲“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学校将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水滴穿石的毅力,继续前行,以科学的知识晓人,高尚的品德育人,魅力的人格服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成栋梁。

(徐德明)

猜你喜欢育人思政学科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