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1 10:30:04 推荐访问: 听课 听课交流发言稿 听课后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3篇

【篇一】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第二节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激励着中华民族,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对背景要投影资料介绍。

2、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能够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字词能够课前自学,文章理解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

【多媒体使用】:包括从网上下载的歌曲《黄河颂》、《保卫黄河》、黄河图片、录音、黄河相关资料、制作的投影片等。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倾听《黄河颂》的歌曲,边欣赏相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多媒体课件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黄河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雄奇瑰丽的景色,学生仅靠课本的插图和课文很难想象,我通过课件,将黄河的美景全面丰富地体现在学生眼前,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仿佛来到了黄河岸边,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对了解《黄河颂》有了很大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也就有了积极探索的动力。)

二、朗读

1、介绍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

(大屏幕投影)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诗歌写作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大屏幕投影作者简介及诗歌写作背景比老师朗读相关资料效果,更能调动学生的看、读等多种感官,效果更好。)

2、听课文录音。

(让学生听电脑播放的朗读录音,从中感受黄河的伟大气魄和雄壮之美,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3、学生模仿朗读录音,自行练读。

4、小组比赛朗读

5、全班配乐齐读。

(电脑播放的朗读录音,比我朗读的效果好,节奏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在平常听惯了老师朗读的声音时,来点不一样的声音,学生兴趣更高。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便更容易调动其情感,促动其理解。用音乐渲染情境,能够普遍用于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那些一般文字不足以表现的动态和意境,或是特别庄严肃穆、悲凉凄惨,或是特别的欢快激动,或是特别惊险紧张的场景,用音乐是再合适不过的。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配乐朗读,用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并随着乐调的起伏,学生持续调整朗读的语调,读出感情来。)

三、研读 ——探究诗歌表现形象(意境)、写作技法。

投影合作探究问题:

1、歌词可分为望黄河和颂黄河两部分,望黄河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2、颂黄河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的?

3、怎样理解“摇篮”、“屏障”、“臂膀”?

教师引导时(大屏幕投影):

投影大量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象作品,有惊涛骇浪的壶口瀑布,有九曲连环的黄河鸟瞰,黄河源头雄伟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入海口广阔的三角洲,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学生对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这个幅幅图片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理解,也仿佛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以前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四、品读——领悟感情。

(大屏幕投影)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这些情感?读一读。

为让学生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爱国情,民族情,我播放《黄河颂》的朗诵视频。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在激越的音乐中,学生聆听、思考、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斗志。这豪迈的颂歌,唱响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拓展延伸

资料助读

1、与黄河相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2、相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诗词。

3、结合保护母亲河的呼声,谈谈具体的保护措施。

【篇二】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黄河颂》,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板书课题)
  三、诵读全诗。
  1、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语音和停顿。
  师:以上这些朗读要领具体在课文中应怎样体现呢?
  生: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生:感情要深沉、悲壮。
  生: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几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师补充一点,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男、女生各一名朗读)
  师: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师生鼓掌)
  4、范读。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师朗读课文)
  四、朗读、品味。
  1、导入: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
  2、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3、小组交流。
  师: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分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板书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师: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说,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不重复。
  a.我们小组读懂了“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我们没有读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们小组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c.我们小组读懂了本诗是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我们不懂的是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d.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e.我们小组结合课后练习,读懂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我们不懂的是,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f.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老师板书集中讨论的六个问题)
  5、讨论明确。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我知道,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师:对,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老师刚才讲朗读要点已讲过,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师:对了,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生:我觉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
  师:你说的不无道理,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生:我认为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师:确实如此,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生:我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五、拓展延伸。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板书教学目标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生: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生: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生: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生: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配乐,一生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课后反思: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篇三】黄河颂听课心得体会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巅 澎 湃 狂 澜

bǔ píng zī

哺 育 屏 障 滋 长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望黄河

颂黄河 伟大坚强

赞祖国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七、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课下延伸:1 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

2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3 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