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债务风险管控报告【精选推荐】

债务风险管控报告【精选推荐】

来源:自查报告 时间:2022-07-03 19:36:04 推荐访问: 债务 债务(四篇) 债务协议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债务风险管控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债务风险管控报告【精选推荐】

债务风险管控报告3篇

【篇一】债务风险管控报告

风险管控

保险产品针对的人群是在生产过程中医生建议不得不剖腹产的女性,这一特定人群是为了防止恶意投保的风险发生。旨在为当前女性在已有的生育保险制度上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关爱女性生育健康。

具体保险责任为被保险人(临产女性)在剖腹产生育后,由于生产带来的一系列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肠梗阻、下肢血栓、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破宫产瘢痕妊娠、破宫产瘢痕憩室、子宫破裂等。

(一) 针对这款创新保险产品方案本身可能蕴含或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育保险法尚未成立,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刚性,导致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较狭窄。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时农村未建立生育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生育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我国农村妇女中有80%的人被排除在生育社会保险制度之外。

2.我国社保制度与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风险。此外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其覆盖率加大,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再加之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女性生育保险将会占据医疗保险很大比重。在此背景下,国家财政如果不能有效地对生育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作,一旦财政收入环节出现问题,政府就难以维系对社会保险的支付,从而引起对生育保险的财政支付风险。

3.考虑到投保人与医生的共同骗保行为带来的风险。保险方案里提及的保险责任是要有专业医生对产妇生产时,确定产妇是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进行剖腹产,因此导致的女性产后并发症进行保险赔偿。而医生的手术决定则直接关系到保险关系是否成立,如果医生联合投保人为了利益而隐瞒事实,就会引发道德风险。

(二)风险管控措施:

1.建立统一的生育社会保险法律。将生育保险提升到法律层面上,能够规范和保障生育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合理确定发放对象,逐步扩大生育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二是要通过立法确定生育社会保险的给付方式、享受条件、待遇水平。提高生育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程度;
三是要用法律来规范生育社会保险的管理活动。

2.提高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我国生育社会保险收入要成立专门基金项目,并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基金运作,提高生育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社会化管理水平。在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向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乡镇经济辐射,形成覆盖一切企业的、统一的女性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制度。

3.各地区配合生育保险法制定相应法规,要求医院对医生的职权有所约束,对女性生产方式有明确依据,并实行一人一责制,进一步保障女性生育风险。

【篇二】债务风险管控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一、总则

针对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结合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对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控制事故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差距,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从而降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提高我公司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编制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2009.5.1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69号)

5、《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

6、《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控”体系建设的通知》(冀安监管四〔2018〕158号)

7、《河北省机械行业风险分级与管控指南》(2016年6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9、《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三、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危险源辨识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
造成触电的因素;
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等。

危险源辨识围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行作业活动过程排查,预判本单位可能导致发生的危险源。

重点分析营运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步骤。(如生产作业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过程中、作业后等步骤)。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它伤害等。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2.风险分析

a)火灾、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气瓶的使用、人员违规动火等可能导致火灾,空压机及管道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可能导致压力剧增引起爆炸,或管道内积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爆炸。

b)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对转动机械,在检修和操作中若缺少防护措施,均可对检修巡查或操作作业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c)触电

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全身受害;
仅使人体局部受伤时称为电伤。电流对人的伤害是:烧伤人体、破坏机体组织、引起血液及其它有机物质的电解和刺激神经系统等。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作用时间及人体本身的情况有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在0.05安培以上时就要发生危险,0.1安培以上时可使人死亡。在0.015安培时,就不易脱离电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不能可靠接地或接零保护,若发生漏电有造成人员触电的危险。

d)高温灼烫

生产过程使用的焊接作业可能接触高温部位,防护不当或热能泄漏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皮肤灼伤等危险发生。

e)容器爆炸

空压机储气罐为生产过程提供气源动力,因空压机压力调节装置失灵或因安全阀失灵、超压运行可能发生容器爆炸。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公司设置有安全员,负责公司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制定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公司主要负责人委托安全员取得了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公司安全管理干部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它从业人员经公司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公司安全部负责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4. 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我公司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灼烫等事故类型,制定有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4.1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严格组织实施和进行定期演练。

(2)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并从人员、设备、设施等急救器材上给予了配备,基本满足事故预防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条件。

(3)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防爆场所设置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监控设备,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消防器材时刻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一旦发生火险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4)加强有关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5)加强生产区明火管理,严禁无证动火;
动火区域制定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确保安全动火。

4.2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
装设保护接地装置;
在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位安装防护罩或将其装在不易触及的地点,或者采用联锁装置;

(2)加强用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3)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4)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
必须带电工作时,应使用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如使用绝缘棒、绝缘钳和必要的仪表,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等,并设专人监护;

(5)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
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进行,应予以更换;

(6)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220伏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电压;

(7)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8)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反事故演习。

4.3高温灼烫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按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或接触高温部位。

(3)设备及管道的高温部位,设置可靠的隔热保温措施,并张贴安全警示标识。

(4)高温部位的检维修,必须停机并待温度降低至40度以下方可作业。

4.4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凡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的传动机构的外露部分,如传动轴、皮带等,必须设置防护装置,使之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3)机械设备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场地、设备、工具和防护设施,当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方可作业;

(4)检修设备应在关闭启动装置、切断动力电源,并等到设备完全停止运转后进行;

(5)设备运转时,禁止人员对其转动部分进行检修,加油和清扫;

(6)设备在行进过程中,禁止人员上下,有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地点,任何人不得停留或通行;

(7)设备运行时,严禁人员从运动的机件部位横穿或跨过。

4.5 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压力容器必须购买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产品。

(2)安全阀、压力表、液位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整,定期校验。

(3)压力容器必须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合格证方可投入运行,并定期进行自检和强制内外部全面检测。

4.7 主要危险因素后果分析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火灾、爆炸

事故原因

气瓶使用、违规动火、人员违规吸烟等。

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

事故后果

造成人员伤亡与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

1)气瓶设置防倾倒措施,加强日常检查。

2)加强对危险区域的动火管理,严格落实动火工作票制度。

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员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能够应对初期火情。

5)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

事故原因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

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

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事故类型

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防范措施

1.设备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如外露轴等),做到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

2.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

3.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等;

5.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触电

事故原因

1无防护设施或失灵,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2.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电工违章作业或带电违章操作等。

事故类型

可能引发人员触电事故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防范措施

1.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采用遮拦、护罩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架空、室内线、所有强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重复接地或保护接零;

5.设备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6.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7.对防雷防静电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8.特种电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等。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四、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来确定事故的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D=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完全会被

预料到

相当

可能

可能

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

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

很不可能

极不

可能

实际上

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分值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

连续

暴露

每天工作

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

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

一次

每年几次

暴露

非常罕见地

暴露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

后果

十人以上

死亡

数人

死亡

一人

死亡

严重

伤残

伤残

轻伤、

需救护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性分值D

≥320

≥160~320

≥70~160

【篇三】债务风险管控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针对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生产管 理情况,结合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对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控制事故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 估,确定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差距,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 应急措施,从而降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提高我公司在事故 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编制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12. 1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2009. 5. 1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8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69号) 5、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人民 政府令[2018]第2号)
6、《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 化和“双控”体系建设的通知》(冀安监管四(2018) 158号)
7、《河北省机械行业风险分级与管控指南》(2016年6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9、《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三、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 危险源辨识
1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报告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 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 伤害的原因;
造成触电的因素;
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等。
危险源辨识围绕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 行作业活动过程排查,预判本单位可能导致发生的危险源。
重点分析营运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步骤。

(如生产作业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过程中、作业后等步骤)。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它伤害等。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 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2. 风险分析 a) 火灾、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气瓶的使用、人员违规动火等可能导致火灾,空 压机及管道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可能导致压力剧增引起爆 炸,或管道内积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爆炸。
b)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
起的夹2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害I」、刺等伤害。对转动机械, 在检修和操作中若缺少防护措施,均可对检修巡查或操作作业人员 造成意外伤害。
C)触电
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全身受害;

仅使人体局部受伤时称为电伤。电流对人的伤害是:烧伤人体、破坏 机体组织、引起血液及其它有机物质的电解和刺激神经系统等。电流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作用时间及人体本身的情 况有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在0. 05安培以上时就要发生危险,0.1 安培以上时可使人死亡。在0.015安培时,就不易脱离电源。生产过 程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不能可靠接地或接零保护,若发生漏电有造成 人员触电的危险。
d) 高温灼烫
生产过程使用的焊接作业可能接触高温部位,防护不当或热能泄 漏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皮肤灼伤等危险发生。
e) 容器爆炸
空压机储气罐为生产过程提供气源动力,因空压机压力调节装置 失灵或因安全阀失灵、超压运行可能发生容器爆炸。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公司设置有安全员,负责公司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制定有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公司主要负责人委托安全员取得了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
书,公司安全3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管理干部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 证上岗。其它从业人员经公司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目前企业生产经 营状况良好,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公司安全部负责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 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者参与木单位安全生产 教育和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督促落实木单位重大危 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检查本单 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 管理的建议,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 行为,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4. 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我公司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 灼烫等事故类型,制定有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4.1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 灭火应急救援预案,严格组织实施和进行定期演练。
(2) 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并从人员、设备、设施等急救器材 上给予了配备,基本满足事故预防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条件。
(3)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防爆 场所设置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充分利用好现有 的监控设备,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消防器材 时刻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一旦发生火险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4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4) 加强有关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 自我防范能力。
(5) 加强生产区明火管理,严禁无证动火;
动火区域制定完善 的安全消防措施,确保安全动火。
4. 2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 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
装设保护接地装置;
在电气设 备的带电部位安装防护罩或将其装在不易触及的地点,或者采用联锁 装置;

(2) 加强用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并严格执 行;

(3) 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 作规程;

(4) 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 点),严禁带电工作;
必须带电工作时,应使用各种安全防护工具, 如使用绝缘棒、绝缘钳和必要的仪表,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等,并 设专人监护;

(5) 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 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 进行,应予以更换;

(6) 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 / 220伏电压的场所, 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电压;

(7) 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8)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反 事故演习。
5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4. 3高温灼烫事故预防措施:
(1)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 品,进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 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按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 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或接触高温部位。
(3) 设备及管道的高温部位,设置可靠的隔热保温措施,并张 贴安全警示标识。
(4) 高温部位的检维修,必须停机并待温度降低至40度以下方 可作业。
4. 4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 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 凡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的传动机构的外露部分, 如传动轴、皮带等,必须设置防护装置,使之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 安全要求》;

(3) 机械设备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场地、设备、工具和 防护设施,当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方可作业;

(4) 检修设备应在关闭启动装置、切断动力电源,并等到设备 完全停止运转后进行;

(5) 设备运转时,禁止人员对其转动部分进行检修,加油和清
扫; (6) 设备在行进过程中,禁止人员上下,有可能危及人员安全
的地6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点,任何人不得停留或通行;

(7) 设备运行时,严禁人员从运动的机件部位横穿或跨过。

4. 5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 压力容器必须购买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产品。
(2) 安全阀、压力表、液位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 整,定期校验。
(3) 压力容器必须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合格证方可投入运行, 并定期进行自检和强制内外部全而检测。
4. 7主要危险因素后果分析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火灾、爆炸
气瓶使用、违规动火、人员违规吸烟等。

火灾、爆炸
造成人员伤亡与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
1) 气瓶设置防倾倒措施,加强日常检査。
2) 加强对危险区域的动火管理,严格落实动火工作票制度。

3)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髙自我保护能力。

4) 员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能够应对初期火情。
5) 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
及人防范措施
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7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危险有害因素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
机械伤害
事故原因
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
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人员伤亡
1•设备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如外露轴等),做到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
2. 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

防范措施
3. 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等;

5. 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触电
1无防护设施或失灵,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事故原因
2. 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

3.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 电工违章作业或带电违章操作等。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可能引发人员触电事故 人员伤亡
1. 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并立期检査、检测、维护、
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 采用遮拦、护罩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 架空、室内线、所有强电设备及英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防范措施
4. 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重复接地或保护接零;

5. 设备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泄期检测漏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6.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7. 对防雷防静电措施进行左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8. 特种电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等。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四、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来确定事故的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 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危险性环境中作业
时的危险性的半8



风险管控动态泮估报告
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 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 (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D二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分敷值 事故发生的

10 完全会被 预料到
6 3 可能 但不经常
1 完全意外 很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 很不可能
0.2 极不 可能
0」 实际上 不可能
r "i
可能
可能性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分值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10 连续
6 每天工作 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

2 每月暴爲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罕见地
暴露

频率程度 或偶然暴露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
100 十人以I-. 死亡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
后果

数人 死亡
一人 死亡
严重 伤残
有 伤残
轻伤、 需救护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性分值D
>320
>160-320
>70-160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