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中华故事大全汇编8篇

2023年中华故事大全汇编8篇

中华故事大全第1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故事大全汇编8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故事大全汇编8篇

中华故事大全 第1篇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汤显祖谜讽狂士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中华故事大全 第2篇

【华佗治贪】

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

请神医华佗来诊,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个药方,嘱其依次服用。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二过香(相)连,王法毕朱(必诛)。”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捞一把的邪念。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原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常(赏)乳(汝)官(棺)木益(一)附(副)。”杨宕大惊,吓晕过去。家人见状,吓得慌了手脚,大哭不止。

过了好一会儿,杨宕被家人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倒觉得心清身爽,胸部再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痊愈了。

华佗在一旁对杨宕说道:“你之所以胸部胀闷,是因为肚内瘀血积结,乃贪婪气郁积聚之故;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消积化痰,恶病已祛。只是身子虚弱,还需调理。我再给你开一剂药方,你服后便会健康如初。”华佗随即给他开了一个滋补方。杨宕去了贪婪的心病,又补了病后的虚弱,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中华故事大全 第3篇

【凿壁偷光】

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不能读书。他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让微光透过小洞照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习到深夜。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并不识字,但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家很奇怪,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藏书,我就满足了。”主人很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终成西汉有名的学者,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教学内容]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简要分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匡衡之所以终成大学者,是与他的个人主观努力分不开的。

中华故事大全 第4篇

【魏征无私直谏】

魏征是唐朝的政治家,他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贞观初年,唐太宗的老部下庞相寿因贪污被人告发。魏征按大唐律令,解除了庞相寿的职务。唐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责问魏征为何这么做,魏征回答说自己是按大唐律令依法办事。当唐太宗弄清事实后,既想保住庞相寿的官职,又不愿驳回魏征的面子,便叫庞相寿向魏征赔礼。谁知魏征把庞相寿拒之门外,还说:“如果我和庞相寿举杯言欢,大唐的法律就等于扔到了火炉里。”唐太宗只好先将庞相寿复职,并说:“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不料魏征第二天上朝时反复进谏,陈述庞相寿不可复职的理由。他还说:“难道就是因为庞相寿是您的老部下,就不追究他的罪行吗?您做秦王时有那么多的部下,如果他们都贪赃枉法,您又将如何惩治他们呢?”魏征还要求唐太宗以隋朝的灭亡为戒,这让唐太宗非常恼怒,他立即打断了魏征的话。魏征见状,竟然当场摘下官帽,扬长而去。唐太宗回宫后仔细思量了一番,终于悔悟,依法惩治了庞相寿。

还有一次,官员皇甫德参向唐太宗上书,说了三件事:“在洛阳修建东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事。还有,地租收得太多了。另外,现在的妇女喜欢梳高高的发髻,是受宫中女子的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好风气。”

唐太宗勃然大怒,对大臣们说:“皇甫德参这个家伙,是想让我们大唐不用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里的人都不留头发,才能心满意足吧!”他想治皇甫德参诽谤罪,魏征又进谏道:“自古以来,臣子的上书不痛陈利弊,就不能触动君主。虽然皇甫德参说得有点过头,但陛下可以听取好的一面,请您想想这个道理。”他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人直言,虽然勉强听了进去,也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平息了怒气,没有治皇甫德参的罪。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让人穿戴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懂得国家兴盛衰亡的原因;用他人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现在魏征不在了,我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镜子啊!”

中华故事大全 第5篇

【霍去病奋勇杀敌】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将领。他自幼胸怀大志,聪明好学,特别喜欢骑马射箭。霍去病的舅舅卫青也是当时英勇善战的将军。在舅舅的影响下,一天天长大的霍去病渴望着自己也有杀敌立功的那一天。在霍去病还未满十八岁的时候,北方的匈奴人又一次入侵中原,霍去病主动请求领兵出征,汉武帝就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热血,率领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杀敌两千余人,首战告捷。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队伍却没有一点损失。汉武帝赞叹霍去病勇冠三军,将他封为“冠军侯”。

不久,汉武帝又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他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的河西大战。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胡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带领的一万精兵仅剩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胡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近九千人,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匈奴对汉朝军队再也不敢小视,霍去病也成为威震朝野的猛将。从此,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怀疑少年将军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的楷模,是尚武精神的化身。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彻底收复河西。这一次,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他领兵孤军深入,消灭敌军三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匈奴大小王子五十九人、匈奴官员六十三人。匈奴人被彻底赶出了祁连山一带。

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住宅,对他说:“你去看看你的新府第吧。”可是霍去病多次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去探看新居,并回答说:“匈奴没有消灭,我还不能经营自己的小家。”

中华故事大全 第6篇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是干电视工作的,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的话,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每一个脚印里都盛满了坎坷和踏实。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当时我已经29岁了,不想再这样折腾了,但就这样放弃,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母亲是个知识女性,她对我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什么时候都不晚”,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场,终于在30岁的那一年成为了北广的研究生。

入学不久,我就结婚了,丈夫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虽然有了家,但我们依然住在各自学校的集体宿舍里,一日三餐在食堂里吃饭,和单身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三年的苦日子熬过后,我留校任教了。一个女人在大学里当教师,工作既体面又轻松,收入也不错,而且有很多时间可以照顾家庭,很多人都羡慕我,但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我觉得自己是学新闻的,更应该到一线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来北广要人,经过面试、笔试和实践考核,我幸运地被录用了。当时来自亲友们的阻力很大,他们说我是头脑发热,都30多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我想,如果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也许自己这辈子就会在北广做一名教师,永远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那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又一次犹豫了,我真的还有能力面临这次新的人生考验吗?那段时间,我不断地想起母亲的话:“人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我最后的决定是,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哪怕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就这样,我在33岁那年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人才济济,竞争很激烈,我知道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会被淘汰,才能站得住脚。我虚心向比我年轻的同事学习,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到深夜,把每一项简单的工作当做重大的使命来完成。经过不懈努力,我不仅在中央电视台有了一席之地,还以自己的名字开辟了“一丹话题”这个专栏,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节目,观众的反映还不错,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转眼,我就到了40岁,看到镜子里自己眼角细密的皱纹,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和失落感。40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尤其对女主持人来说,更是尴尬的年龄。每天早晨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自己的年龄,每天患得患失,内心充满着苦涩和忧郁。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向母亲倾诉了,母亲说:“丹啊,你不觉得这十几年来,你是越来越美丽了吗?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会变老,有的人只是变得老而无用,可是有的人却会变得有智慧、有魅力,这种改变,不是的么?”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开朗。是啊,年轻女主持人的本钱是美丽和青春,而40岁的我,虽然青春和美丽已经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学识、修养和内在的气质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年龄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一种财富。心态平和了,工作的热情又重新回来了,尽管我已40多岁了,但领导依然让我在栏目组里挑大梁。

我的人生,应该说没有被命运和机遇特别垂青过,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实实走下来的。我特别感谢母亲,是她在那些关键的时刻解开了我的心结,告诉我人生的方向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到了50岁、60岁,又有新的梦想在诱惑我,我想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朝着它走去。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中华故事大全 第7篇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国民政府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他气愤地说:特务们站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们!他的愤怒指斥,把特务们吓慌了,一个个悄悄溜走了。

接着,他又到医院里探望受伤的民主人士。为了揭露国民政府反动派的罪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立即举行紧急会议。会上,代表们一致推选周恩来为代表,当面去质问蒋_石。这件事被国民政府反动派知道了。

第二天,周恩来收到一封恐吓信,信里还装了一颗子弹。信中威胁说:“你若要向蒋主席报告这次事变,便请你先尝尝这颗子弹的味道!”显然,敌人准备对周恩来下毒手了。是去找蒋_石还是不去呢?不少人为周恩来的安全担心。面对敌人的恐吓,面临生命的危险,周恩来以革命为重,置生死于度外。

他掂了掂那颗子弹,哈哈一笑,说:“好啊!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吧!”当时,中共代表团的领导同志,在重庆虽然是公开地以合法的身份出现,但敌人经常跟踪盯梢,一切行动处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之下。敌人是什么残忍的手段都可能使出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危险。周恩来深知这一切,但他不能听任反动派嚣张下去,不能辜负政协代表的委托,毅然决然地冒险去找蒋_石,当面向蒋_石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他说话算数,保证人民的自由与民主。

中华故事大全 第8篇

【狄仁杰公正护法】

唐高宗仪凤(公元676年至公元678年)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

有一次,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他处死。狄仁杰认为权善才虽然有罪,但不至于被判死刑。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权善才砍掉了陵墓周围的树,使我在祖先面前成了不孝的人,我一定要杀了他!”狄仁杰面不改色,据法说理:“按照法律规定,权善才罪不至死,但陛下一定要杀了他,这怎么能让天下的百姓相信并遵守法律呢?千年以后,历史将评价陛下是明主还是昏君?臣不敢奉旨杀权善才,以免陷陛下于不义。”唐高宗听了狄仁杰的一番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并封狄仁杰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监督百官。

大臣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到处为非作歹,很多大臣都怕他。狄仁杰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的罪行,请求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唐高宗本来想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我们大唐需要人才,但绝对不需要王本立这样的人!陛下怎么能够包庇这样一个罪人而不顾法律的威严呢?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包庇容忍王本立,不如罢免了臣的官职!”在狄仁杰的坚持下,王本立最终被定罪。狄仁杰的公正严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