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家乡散文必备20篇

2023年度家乡散文必备20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19 12:32:02 推荐访问: 家乡 家乡一处景物作文(6篇) 家乡一景作文500字

家乡的散文第1篇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庄。没有依山,却有傍水。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们提起,在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回来才有了现在的一番景象。在家乡四季的记忆里,四季分明。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没有城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散文必备20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散文必备20篇

家乡的散文 第1篇

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庄。没有依山,却有傍水。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们提起,在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回来才有了现在的一番景象。在家乡四季的记忆里,四季分明。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没有城市的喧嚣,灯红酒绿。

绿荫遮蔽着大半个村庄,春天来的要晚一些,桃花俏上枝头。小的时候喜欢爬到桃树的树杈上玩耍,觉得在花瓣的映衬下,定会格外的美丽。那是对美的最初的感知。乡间阡陌交错是最好的去处。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异草,看见了它们生命的翠绿色。自己的心情也会顿时大好。走过高楼河,那里的油菜花,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地方。淡淡的花香,沁透着人的心脾。缓缓流过的水流,疲惫了以后可以洗去脚上的污浊。微风轻轻的拂过脸颊,那是心灵上的放松。

知了没白天黑夜的叫声,夏天来了。家乡的夏天,站在码头上望去货船队,从京杭大运河往来穿梭。河道两旁的湿地早已是野生飞禽的栖息所。荷花满塘,看着渔民在河面上采摘自家种的菱角。熙熙攘攘的人群,把船停泊在了鱼货买卖的市场。讨价还价声勾勒出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画面。不时的会有载客的渡船从旁边经过,船上的渡客们被着画面吸引着。不时的拿出手机在那一张张的抓拍着。脸上的表情欣喜而又满足。夏天的夜晚是很热的,有的时候会出现停电的情况。村子里的人都会从自家院子里,手里摇着一把蒲扇走出来。在我家门口的石凳上总会聚集很多人,大家都在那里闲聊。

在村子里都是一家一院式的庭院。真是让一句话说中了,远亲不如进邻。又是一种除亲情之外,让我留恋的感情。

村子里的秋天,虽没有红叶落满地的景象,但是也不乏有着它自己独到得秋叶的静美。从河岸望一望着村子,一排排的瓦房。错落有致。红砖灰墙在秋叶的飘落中,显得那么的让人去真切的去爱这个地方。一片秋叶飘落到了水面上,想起了载不动许多愁的秋之心境。

一股秋风过吹来冬季寒。与别处一样,家乡的冬天村子里多出了一丝少有的寂静。到处走家串巷成了每天茶余饭后,都要做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大概要持续到腊八节以后,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那天大人们都会给自家小孩,去左邻右舍讨一些腊八粥。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喝了百家腊八粥,小孩子就会健健康康的长大。想来是没有百家的,只是有这个说法罢了。

除夕前夕,各家都会置办年货,很多人都会在家蒸一锅用来祭祀神灵的面食,妈妈做的花糕显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面食。

家乡的很多风土人情滋育着我,不管未来我去了哪里,对于它,我的故乡。我都会遥寄我满满的思念。更加的爱它。

家乡的散文 第2篇

我生在石家庄,长在石家庄,我的家乡就是石家庄。

我爱家乡的河。

环市一圈的民心河,让干燥的城市清凉起来,碧波荡漾的太平河水域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或登高赏景,或戏水泛舟……

岸边绿柳婆娑,微风过处,调皮的柳枝拂过水面,水面上便泛起一道道涟漪,这时,水面波光粼粼,水光潋滟,让人暂时忘记了城市的喧嚣……绿柳下,河岸边,悠闲的老人在垂钓,热恋的情侣在亲昵地耳语,调皮的孩子们或在嬉闹,或在捞鱼……岸上草地葱茏,树木青翠,百花斗艳,彩蝶飞舞,休闲的人们或是躺在自家的帐篷里听音乐,或是在绿荫下、花丛间拴一个吊床,悠闲自在地躺在吊床上读书看报……好一副生动的画卷!

我爱家乡的园林。

“出门见绿,举步有园”。几乎每个小区附近都分布着公园或花园,而且都是免费开放的,大大方便了市民健身、休闲和娱乐。我留恋裕西公园荷塘的美丽,钟爱欧韵公园的欧洲风韵,偏爱平安公园的幽静雅致,喜爱明珠公园的独具匠心,陶醉于花卉园里花卉的娇艳欲滴,感动于烈士陵园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醉心于赵佗公园和中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忘情于长安公园的热闹和世纪公园的星级享受……

植物园、动物园和空中花园这类大型的园林才是收费的。植物园是一个集观赏、科普、研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基地,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简直就是一部植物学活教材!在仿生态的动物园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地的珍奇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可以寄情于山水之间……最具创意的当属空中花园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亚洲第一,位居世界第三。园林里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和假山塑石等雄奇景观以及大面积的水域一体相连,却又动静分离,浑然天成的完美造林艺术让你流连忘返……

美的景致离不开美的人,所以我更爱家乡的人。这里的人宽厚友善,淳朴谦和,包容大度,不排外,任何一个来石家庄的人都会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公交车上的礼让,出租车上的热情文明,商户的诚信无欺,老人满足的微笑,中年人踏实的拼搏,青年人的奔放,少年的烂漫,儿童的天真……这就是家乡人的写照!

近年来,我的家乡石家庄相继开展了“建设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蓝天碧水,你我同行”等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城市会更美丽,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更幸福!

家乡的散文 第3篇

离开家乡有十余年了,只有每年过年回家陪父母小住几日;或者在手机里,微信里同家里的朋友,同学问候一声,聊上几句当年的一些事物。这是我仅有的同家乡的一丝牵连了。实在惭愧。

最近,我的家乡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两次名。前不久,在东至县尧渡镇的华龙洞发现了距今30万到5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被命名为“东至人”。11月份中央电视台连续多日报道了东至县升金湖的生态保护得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越冬。据说每年在升金湖越冬繁殖的鸟类达170余种10—15万余只。其中有中国最大的白头鹤种群,占世界总数5%,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8,白枕鹤、白鹤、灰鹤、黑鹳、琶嘴鹭、小天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十余种,有“中国鹤湖”之美誉。两件事:一个远古,一个现代;一个文明,一个生态;在无声的诉说着东至的源远流长。

我的家在东至县胜利镇的一个村庄,背靠长江,面向升金湖,我的家离升金湖直线距离大概只有500米。村庄大概有200多户1000左右的人口,家乡的人们是以种植棉花和水稻为生。据说我的曾祖父和爷爷在农闲的时候,也会在升金湖上捕鱼补贴家用。我小时候,爷爷会经常去湖边钓些黑鱼回家给我们改善伙食的,记忆里用家里自制的辣椒酱红烧黑鱼,是很难得的下饭菜,会吸引着我和弟弟一直在锅台边转悠,等候着鱼的出锅。湖边的草滩很宽阔,是我们嬉戏,放牛,郊游的好去处。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放假的时候,放牛的活肯定是我们小孩和老人的事情,青壮年是要在田地里干体力活的。大家一起把各家的牛赶到草滩,牛绳缠在牛角上,就放任牛儿在草滩里吃草。三五个老头就找个避风的地方打着纸牌麻将,如果有牛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吃庄稼,小孩就负责把牛赶开。其余时间就撒欢的在草地上打闹嬉戏,饿了就在旁边的地里偷几个红薯生吃或者用火烤着吃,渴了就和牛一样在升金湖岸边找个水干净一点的地方喝上几口水,水是很干净的。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喝了水拉肚子的情况。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天鹅飞过或者落在草地上,我们一群野孩子会去追赶它们,看着天鹅排列呈“一”字或“人”字型的飞翔。傍晚,夕阳映红了天空,一群老老少少就骑在自家的牛背上,吆喝着回家吃饭。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美的一副景象。

虽然我今年把户口从家里迁到了这边,好像和家乡的牵连越来越少。可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双亲,我的祖坟……

家乡的散文 第4篇

老家的东草甸子,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盐碱地,基本不怎么长杂草,惟有马莲连成了片。如同老百姓的日子,无论生存环境优劣,都生生不息。

那些年村子里流行养兔子,父亲也养了几只。打春儿时,母兔子纷纷产下了小兔崽儿。一个月后,几十只小兔断奶了,家里没有太多的饲料喂养,父亲有些发愁。好在那年春风来得早,马莲又迫不及待,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时我读小学,到东草甸子刨马莲芽儿,成了放学后必做的“功课”。

小孩子干活,总是劳娱结合。刨累了,就停下来,从柳条筐里挑出相对粗大的马莲芽儿,在衣襟儿上擦去泥土,做成口弦。在品尝马莲清香微苦的同时,鸟鸣般的快乐也相伴左右。

马莲生长迅速,用不了几天,叶子便长到一尺多长,一簌簌优雅的马莲花儿便铺天盖地。凡是这个季节,我都会薅回来一捧马莲花儿,插在灌满清水的罐头瓶儿里,妆点一下沉闷一个冬天的茅舍。顺便再抽一把长长的马莲叶子,编马莲垛,学着拧蝈蝈笼儿。

可父亲割马莲,却与日子息息相关。

每年到了立秋之后,父亲都要割回家几大捆马莲,放到房山头上的背阴处阴干,困去多余的水分后,就抓住叶稍用力往地上摔打,原本成棵的马莲叶子就都散花儿了,稍长一点的留作明年绑豆角架,短的搓成绳儿,用来凉烟叶儿。父亲不吸烟。可每年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几垄蛤蟆烟,卖了烟叶儿,换些零钱贴补家用。每到烟叶长到厚厚的且凸凹不平时,父亲就把干透的马莲绳儿泡在水里,提高其韧性。然后,把马莲绳儿一道一道的绑在事先立好的两根柱子之间,再把收获的烟叶头朝下,柄朝上,夹在烟绳儿上。烟叶都上绳了,生活的希望也就摆在面前了。

有一年秋天,供销社收购马莲根儿,用作制刷材料,父亲绝不能错过机会。他扛着铁锹,我拿把剪刀,到东草甸子挖马莲根儿。父亲把挖出来的马莲墩子,连泥带土的扔到就近的水坑里,待挖得足够多时,再回过头来涮洗马莲根部的泥土,我能做的,就是把那些像抻直了又回弹的弹簧似的马莲根须剪下来,捋顺并困扎起来。

几天后,马莲根子晾干了,父亲就赶紧把墩捆得齐齐紧紧的马莲根儿,拿到八里地以外的供销社卖掉。收购数量有限,去晚了就卖不掉了。

一场秋霜过后,马莲的地上部分便全部枯死,马莲棒纷纷炸开,把种子洒向大地,让生命得以延续。而那些干枯的马莲叶子,也成了牲畜越冬的美食。仿佛被牲畜啃食得越彻底,到了春天,马莲的芽儿就越纯粹,这就是马莲特有的性格。

多少年过去了,东甸子上的马莲人丁不那么兴望了。或许是现代文明的今天,马莲在乡亲们生活中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了,倍受冷落。可“小皮球,拿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这首儿歌,有一点儿年纪的人,又有谁会忘得掉呢?

家乡的散文 第5篇

一条路,来来回回,脚底和裤腿沾满了黄土地的灰层。一条路,是那样熟悉,闭着眼睛前行,就知道哪儿直行,哪儿拐弯。一条路,播洒了欢歌,与鸟儿争鸣。一条路,滴落了汗水,浸湿了尘土。一条路,走过了四季,走过了泥泞。一条路,走了半个世纪,如今还在走。

一条铺满亲情的路。一条承载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路。一条囤积乡愁,让在外游子牵挂的路……

这就是我的故乡的路。

去年底,老家村干部梅妹妹微信告知:“姐姐再回娘家来,路就好走了,水泥路直接通到您哥哥的台子脚下了。”

我及时回复:“辛苦了!感谢这届村两委班子,为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之后,我回去过几次。车子行驶在蜿蜒而光滑的水泥路上,一扫以往“颠簸”得厉害的感觉,听不到陷在“车沟子”里的“咔嚓”声了,遇到下雨,车轮上也沾不着泥巴了。道路两旁,花开正盛的红、黄、紫、粉格桑花,一团团爽眼的亮紫色长春花,樱花粉兰花,高昂头颅的鸡冠花,翠绿色菊花,粉红翠菊,白色、大朵百日菊……一幕幕地映入眼帘,又被远远地甩在车后,不由得侧身,扭头,向后多瞄几眼。

村民房前屋后,种上了无花果、紫茉莉、韭兰、葱兰、秋水仙、太阳花……

我姐说:长春花花期长,从3月至11月,都在盛开着,我喜欢看这样的五瓣小花,花蕊红红的,花瓣粉紫色,边缘带点白色,开得清爽,开得鲜亮。而且,长春花最好养,它花开不断,在花凋谢时,结的籽自动落到盆里或地里,来年又生长开花,所以,它越长越茂盛,长成一簇簇,一蓬蓬,待分几株移至别处,很快又长成了一簇簇,一团团,直接栽植靠路边的话,遇到下雨,植株遭受重重地击打,会倾斜于路旁,影响车辆通行。可以在紧靠路边处,栽植其它花卉,再栽长春花,既好看,又不影响交通。

姐说:太阳花也是如此。结籽入土,自生自长,颜色鲜艳,多样,点缀其中,心生欢喜。

村民被“非洲猪瘟”一闹,喂猪的少了,有的甚至“谈猪色变”。曾经是猪的美食的海南南瓜(长椭圆形),本地的扁球形南瓜,枕头形冬瓜,没有了“销路”,“老狠狠”地、“直挺挺”地、“粉滑滑”地吊挂在柑橘树上、柚子树上、桑树上、构树上,倒成为乡村另一番景象。

一人高的棉田里,一顶顶草帽、斗笠,在绿叶白花中穿行,长衣长裤裹身,上晒下蒸,腰弓背驼。棉桃炸开后,四瓣壳尖部,似“尖刀利剑”直穿连心的十指,指甲周围的皮肤,都起了“倒卷”,那种“钻心”的痛啊……前几年从电视上得知,新疆已经实行机械捡花,至少把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据说今年籽花的收购价格很低,低至每斤2元多,不抵1斤青菜的销售价喔。哎,怎么不尝试调整种植结构呢?

收割玉米的庞大机械,在2米多高的玉米地里,如履平地,将秸秆打碎的同时,一颗颗黄灿灿的玉米粒“呼呼”地流向路边水泥地,只需用铁锹转运至农用车厢里,忒省事儿了。正如供职于枝江市农业农村局的李进军先生赞曰:“为秸秆找出路,为农民增收入,这样的经营主体真不错。”

农村各类合作社的诞生,对传统农耕观念和落后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进而推进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这将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的唯一出路。

走在故乡的路上,心情始终在起伏跌宕着。“农民苦啊!”“真苦!”“不是一般的苦!”正值高温,棉桃炸开,棉壳吐絮,“泡花”下垂,可“束手就擒”,白天洁白如雪,晚上灿若星辰,能睁眼等着暴雨来临,将其损毁吗?显然不能。只能像勤劳的蜜蜂一样,越是炎热酷暑,越要去采蜜。

愿故乡的路上,永远布满瑰丽多彩的风景,永远充满欢声笑语,永远……

家乡的散文 第6篇

在乡下,赶集是一种习惯。集是乡下最热闹的场合,四月的小满会,更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盛会。

小满时节,北方地区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即将成熟,繁忙的夏收就要来临。时间紧迫,农家必须提前准备麦收物资,小满会应运而生。

家乡一年中最大的一场集,定在小满当天。会是集的升级版,是大规模的集市。四月的小满会,在初夏的阳光中,轰轰烈烈,赶会的人三五成群,兴致盎然。

会场设在镇上的中心街道,朴素,杂乱,喧腾,却五脏俱全,吃穿用度,犁铧镰耙,一样也不少。转一圈,几乎可以买到任何需要的物件。

麦收在即,农具要买,蔬菜要储备,夏装也要买,尤其是准备收割麦子的用具更是刻不容缓。每年小满会,连学校都要专门放假一天,老老少少呼朋唤友相约去赶会,场面颇为壮观。

我常常和祖母一起去赶会,怀揣几十块钱,走七八里路赶到集市上。那里真是热闹非凡,货摊从街头摆到巷尾,乡亲们挨挨挤挤,要想找个人那可是大难事。一街两行的商品摆得满满当当,甚至延伸到了路旁的土堆上。

人流从街东头游走到西头,再从西头回到东头,无数个脑袋密密麻麻地缓缓蠕动着,一双双眼睛骨碌碌转,眼珠子都不够用了。那些新鲜的商品粘着人们的目光,拽得老长老长。祖母的眼睛盯着镰刀、锄头、木锨,一遍遍精挑细选。而我看见一毛钱一根的冰棍就挪不动脚步了,吃了一根还想第二根。

挑着,选着,不觉已到晌午,肚里早已饥肠辘辘。小吃摊火了,早已围满了人,一根油条,两个油馍,或者粽子、清爽的凉粉条打发胃囊。或蹲或坐,虽然简单,却也吃得口舌生津,志得意满。

肚里有了东西,身上就有了力气,镰刀要买一茬新的,锋利,干活就出活。木锨,要买锨头薄的,撮麦粒好撮。零头碎脑,一样样都要选得称心如意。

一直到日薄西山,赶会的人群才意犹未尽地一波波散去。他们背着、挑着、提着从会上淘来的“宝贝”,笑逐颜开。拿着新镰刀的祖母,憧憬着将要到来的麦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而我,则想象着穿上新凉鞋时,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家乡的散文 第7篇

“革命—故乡,江西弋阳,山城如画世无双,南屏武夷北怀玉,遍地文章”。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邵式平爷爷对故乡——弋阳的赞美。我的家乡——江西弋阳就是这样一个山城如画,遍地文章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它是哺育我的母亲。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它记载着我童年五彩的梦。

家乡美,家乡名人辈出。古代有南宋抗金宰相陈康伯,爱国诗人谢叠山。解放后,走出了邵式平,方志纯,舒圣佑三任县长,还涌出了舍己救人的烈士,(去掉标点)葛晓威等一批杰出代表。可最有的说的呀,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了,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为后人留下了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这个逗号去掉,之前的三个逗号改顿号)(为)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同学们心中的榜样。

家乡美,家乡弋阳有“年糕之乡”的美称,特产自然叫人垂涎欲滴。米糖中的珍品,曹溪米糖;(逗号)肉质鲜嫩,(分号)汤清味美的"弋阳鸡;(逗号)柔软爽滑,(分号)久煮不糊的弋阳年糕;还有那圭峰扣肉,色泽红亮,梅香四溢,油而不腻,想想都叫人流口水。

家乡美,家乡依山伴水,风景如画。家乡弋阳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美丽的家乡散文精选800字A(4A)级旅游区圭峰。有堪称世界第一大的天然山体卧佛,还有中国最大的天然佛洞——南岩石窟。家乡不仅山美,水也一点不逊色。蜿蜒的信江河穿城而过,清澈见底的清水湖也是弋阳一颗璀璨的明珠。

家乡美,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在行政中心广场前,随时可见一片繁荣的景象,各个角落无一不体现弋阳儿女的高尚美德。看!那个“红领巾”正在扶老人过马路,过路的行人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听!小鸟在枝头唱着动人的歌儿,似乎在为做好事的人们喝彩。人们用亲切的“弋阳腔”相互打着招呼。闻!那美丽的花儿也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

啊!我美丽的家乡,我美丽的弋阳。我为你而感到骄傲,为自己能生为你的子民而自豪!

家乡的散文 第8篇

家乡的中秋节虽然比不上春节的热闹,比不上元宵节的绚丽多彩,比不上端午节有纪念意义,但是我却喜欢我们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它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每年中秋节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会欢聚在一起赏月、聊天。记得去年中秋节我非常的高兴,吃完了晚饭,就拉着家人跑到阳台去看月亮,那晚的月亮可真圆啊,就像一轮金黄、明亮的大圆盘,从东方冉冉升起。把皎洁的月光毫不吝啬的洒向了大地,它看上去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仿佛伸手就能够得到。我们欣赏着这美丽的月亮,妈妈给我们端来了的月饼,金黄金黄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我的目光一刻也不敢离开天空,生怕一会儿的功夫,明亮的月亮就会溜走了。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个月饼,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甜可口,竟然如此好吃,我们每个人吃的津津有味,赞叹不已。

过了一会,听见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可能是有人在放炮祝贺节日吧!我吃着月饼,突然抬起头来,好奇的对爸爸问:“爸爸,你能告诉我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爸爸笑了,亲切的对我说:“当然可以了。相传在元朝的时候,为了反抗元朝廷的暴政,朱元璋带着我们汉族人奋起抵抗,大家相约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可是又怕让朝廷知道了,就把消息写在纸条上,放进饼里,以送饼的名义,偷偷把消息传递出去。最后起义终于成功,为了纪念,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吃月饼,这样,就出现了中秋节。现在也演变成了人们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每年的今天,在外面忙碌的人,无论身在何处,离家多远,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中,跟家人团聚,感受家的温暖和温馨。”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我爱我们家乡的中秋节,也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散文 第9篇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份喜庆;
大门上贴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
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
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即将过年。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就只能在家里吃,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深深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家乡的散文 第10篇

离开家乡有十余年了,只有每年过年回家陪父母小住几日;或者在手机里,微信里同家里的朋友,同学问候一声,聊上几句当年的一些事物。这是我仅有的同家乡的一丝牵连了。实在惭愧。

最近,我的家乡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两次名。前不久,在东至县尧渡镇的华龙洞发现了距今30万到5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被命名为“东至人”。11月份中央电视台连续多日报道了东至县升金湖的生态保护得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越冬。据说每年在升金湖越冬繁殖的鸟类达170余种10—15万余只。其中有中国最大的白头鹤种群,占世界总数5%,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8,白枕鹤、白鹤、灰鹤、黑鹳、琶嘴鹭、小天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十余种,有“中国鹤湖”之美誉。两件事:一个远古,一个现代;一个文明,一个生态;在无声的诉说着东至的源远流长。

我的家在东至县胜利镇的一个村庄,背靠长江,面向升金湖,我的家离升金湖直线距离大概只有500米。村庄大概有200多户1000左右的人口,家乡的人们是以种植棉花和水稻为生。据说我的曾祖父和爷爷在农闲的时候,也会在升金湖上捕鱼补贴家用。我小时候,爷爷会经常去湖边钓些黑鱼回家给我们改善伙食的,记忆里用家里自制的辣椒酱红烧黑鱼,是很难得的下饭菜,会吸引着我和弟弟一直在锅台边转悠,等候着鱼的出锅。湖边的草滩很宽阔,是我们嬉戏,放牛,郊游的好去处。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放假的时候,放牛的活肯定是我们小孩和老人的事情,青壮年是要在田地里干体力活的。大家一起把各家的牛赶到草滩,牛绳缠在牛角上,就放任牛儿在草滩里吃草。三五个老头就找个避风的地方打着纸牌麻将,如果有牛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吃庄稼,小孩就负责把牛赶开。其余时间就撒欢的在草地上打闹嬉戏,饿了就在旁边的地里偷几个红薯生吃或者用火烤着吃,渴了就和牛一样在升金湖岸边找个水干净一点的地方喝上几口水,水是很干净的。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喝了水拉肚子的情况。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天鹅飞过或者落在草地上,我们一群野孩子会去追赶它们,看着天鹅排列呈“一”字或“人”字型的飞翔。傍晚,夕阳映红了天空,一群老老少少就骑在自家的牛背上,吆喝着回家吃饭。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美的一副景象。

虽然我今年把户口从家里迁到了这边,好像和家乡的牵连越来越少。可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双亲,我的祖坟……

家乡的散文 第11篇

那时,村里按要求规划了居民点,就在老屋所在的村庄前面。村里人按要求陆陆续续在居民点盖房并搬走,村子里老屋越来越少,后来父亲不得不多方筹钱也在规划点盖了房,我们家很不情愿的从父母居住了大半辈子的村子搬了出来,不久老屋便因无人居住倒了,父亲就把老屋彻底拆除了,随着老屋的拆除,那个给了我整个童年记忆的村子也随着消失不见了。

现在的新家,通达多了,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再走一小段砂石路,路边栋栋平房或两层小楼一间紧挨着一间,新家就挤在这些房子中间,有时要不是母亲早早站在门前遥望等待,真不知哪间才是自己的家,新家也是两层楼房,有个院子,出门就是路,相比原来的老屋新家空间局促多了。

老屋拆除后被父母复垦用来种粮食了,稻子、麦子、偶尔也种花生和红薯,母亲还圈了一小片地种上了蔬菜。

那次回家,陪着母亲去老屋摘辣椒,站在小时候曾经玩耍过的地上,放眼四周,那个伴我成长的村庄,已是一片庄稼地,目光能及的地方都是稻田,在泛黄的稻穗里,我努力找寻着老屋那曾经的点点滴滴。

记忆里的老屋很简陋,三间低矮的土房,门前有两棵大大的杨树,树比妹妹和我都大,粗粗的树干抱也抱不过来,老屋前前后后都是树,而最多的则是果树,桃树、梨树、柿树、枣树还有桑树,每到春天,老屋就会被掩藏在花海里。

那时一到果树开花季节,燕子就会如约而至,每天忙忙碌碌的在房梁上筑巢,接着便会孵蛋,大概不到一个月小燕子就会孵出,老燕一天多次出出入入觅食喂食,所以那个时节,老屋的门是一直敞着的,生怕哪一天燕子回来就进不了家门了。

那时,白天大人们都到田里干活去了,还没上学的我只得呆在家里看妹妹,一上一下卖力的摇晃着摇篮,就盼着她快快入睡,自己好和小伙伴去尽情玩耍。此时,老屋很安静,妹妹也渐渐进入梦乡,最可恨的是,屋外刚下过蛋的那只母鸡,伸长了脖子炫耀似的一声接一声的叫着,“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打破了老屋的沉寂,也惊醒了半梦中的妹妹,玩耍也泡汤了,于是便拿着扫帚转着圈追赶着母鸡。

母鸡赶跑了,妹妹也彻底醒了,只得抱着她坐在老屋门前,等着父母回来做饭,一直等到邻居厨房里飘出了菜香,才盼到他们归家,而每次母亲总能带回满满一瓢的荸荠,有时顾不上等母亲把荸荠煮熟,生的就能吃上一大把,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荸荠和瓜果梨枣一样是我们这些孩子们顶爱的零食,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都是最美的味道。

小时候,最喜欢看母亲在夏日太阳最厉害的三伏天“盘伏”,那天母亲会在老屋前用长条凳搭起竹笆子,把家里老老少少冬天的棉衣一股脑放在上面暴晒杀菌,同时母亲还会晾晒她陪嫁的木箱子。那时家境贫穷,箱子里没一点值钱东西,都是些针头线脑碎布丝线什么的,我最喜欢玩母亲那捆丝线了,听她说那还是她当姑娘时在娘家自己养的蚕吐的丝,那些蚕丝被母亲用四种颜料做基色染成了各种各样的彩线,特别好看。还记得母亲曾用丝线给我做了一双绣花鞋,鞋面上是两颗漂亮的桃,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桃的样子,水红色的、绿绿的叶,美极了。

箱子里鞋样子是最多的,大人的、孩子的、窄口的、宽口的,那时村里小媳妇大姑娘做鞋前都会来找母亲给他们剪鞋样。

箱子里还有一捆不同颜色的布,母亲能清楚地说出,那块蓝布是她年轻时穿的衣服料子,那个碎花布是我小时候的包被,那块红花布是给我做棉袄用的,那块绿花布则是做棉裤用的,而系布用的红头绳则是她买来扎曾经的那两把粗粗的麻花辫剩下的,因为农忙没时间打理,母亲一狠心把年轻时留的长辫子给剪了。

每年只要母亲一盘伏我就会趴箱沿上翻检母亲的那些零碎小东西,箱子被烈日暴晒后散发出干燥燥的木屑清香,和着樟脑丸的独特味道,真是好闻。

箱子在我看来简陋并有趣,而对于母亲,箱子应该是她在过往尘烟里锁着的一份情怀,一个女子生命里曾经有过的一段一段的旖旎美丽,透过油盐酱醋的罅隙在阳光下散发着幽香。

老屋的记忆里,一直飘散着母亲箱子的淡淡味道。

老屋山墙上总会挂着父亲的网。父亲喜欢在农闲时出去撒网捕鱼,一网打下去,捞上来的,不光有鱼虾,还有树枝、枯叶、瓶瓶、罐罐啥的,经常出门时背着的鱼篓,回来时就会满满的,那时母亲嫌鱼腥不喜欢烧鱼,父亲就会把打回来的鱼分给邻居们,当然他们做好后总会盛一碗送来,不打鱼了父亲就把网挂在山墙上晒,并仔细地在渔网上找着破洞小心的补上。

老屋里的火盆是冬天最温暖的回忆,冬的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盆四周边烤火边聊着家常,偶尔火盆里会有一粒稻子炸成花,经常和妹妹一起抢食,也会抓一把豆子埋在盆里,不一会儿便熟了,烧熟的豆子香喷喷的,越嚼越有味,老屋为我们阻隔了冬所有的寒冷。

老屋也庇护了我整个童年、少年、青少年时代。

现在,老屋是早已不在了的,那无处安放的童年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但仍然愿意相信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都还藏着一座这样的老屋,他们斑驳而又温馨。

老屋门前的那条小河,河边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过的那片青草地,年少时每天上学走过的羊肠小道,还有,屋后园子里盛开的,那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他们都随着老屋在心底顽固的生根发芽,想起,恍如昨日,亲切又温暖,带着点感伤。

家乡的散文 第12篇

说到冬天,人们常常会想到这样一种景象:冰雪覆盖、北风瑟瑟。这种让人寒冷发抖的季节,常常被诗人作家拿来抒发悲凉的情怀,本身就寒冷的北风也就变得愈发刺骨了。其实细想来,不论是玻璃窗上的冰花,还是热气腾腾的暖炉,不论是一家人未围坐在一起的餐桌,还是孩童红扑扑的脸颊,都是温暖的、温馨的、舒适的。这就是暖冬,温暖在心田的冬日…

清晨,打开房门,外面一片雪白,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这么纯粹的色彩,这么赤诚的情怀。让我这个喜爱冬天的人儿,更为之沉醉不已。整个世界不再喧闹,人们放弃开车,开始步行。大人把孩子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冻得通红的小脸颊洋溢着欢快的深情。一场大雪,将整个北国都变得柔情了。旭日渐渐从东方升起,一道道耀眼的光辉洒下来,照射在这篇洁净的雪地上,浑然间天地犹如融为一体,这么美的景象,或许只有在冬日才这么让人眷恋与神往。喜爱冬天,不仅仅是她纯白的雪季,还有那安静与祥和的氛围,以及那暂时告别车水马龙的宁静。深秋的红叶,在冬日里虽已不再炽热,但在白雪的映衬下却依旧那么耀眼。这个季节,瓜果已经不再飘香,但却依然甘甜可口,绿地不再泽泽生辉,但却依旧青葱爽朗。端一杯热茶,独处在这温暖的火炉旁,感受这北国家园的宽广与壮烈,风和日丽,份外清爽!

午后,吃完午饭,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受这一天之中最温暖最祥和的阳光,这么柔情的岁月,这么温暖的情怀。与夏日的炽热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想让人逃避,似乎只有靠的更近,才会愈发地温暖。与春日的干裂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那么地急躁,似乎成长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便只安静守候就好。与秋日的悲凉不同,我们在体味冬日阳光时不会带有不舍与遗憾,更愿意贴近阳光,感受冬日的温暖,静心期盼,倾诉衷肠。冬日不再寒冷,看着早上公园中跑步的人们,你便更够感受到这份冬日里特有的活跃;
冬日不再寂寥,看着那些一早便去冬泳的人儿,你便更能够体会到这份冬日里所特有的朝气。冬日,是个温暖的季节,一丝丝阳光、一份份暖意、一点点期许,让我们在这冬日的气氛里,变得宽厚、充满期望。

傍晚,感受夕阳西下是的壮美。残阳如血,沧海如画。庭院里盛开的腊梅,已褪去了春夏花朵的那种竞相绽放的稚嫩,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在宠辱不惊的秋日里,静静地盛开,香气慢慢地弥散,也是愈发地让人沉醉了。携一朵梅花,放于鼻尖,在夕阳西下的光景里,慢慢行走,看那如火的残阳,欣赏这逝去之前的美好场面。是谁,在这秋日的景象里,将那份忧思唱地久远…是谁,在这俱寂的黄昏时刻,将那份安稳变成凝噎…云霞映日,天空驼红。加一件厚衣物,携一头披肩长发,出来走走。忘却那份带着伤感的渐渐显现的枯黄,不去遐想那愈显沧桑的容颜,拾起那份狂热的心脏,夹带那丝曾经年

轻的梦想。那天上飞过的,地上走过的,河里有过的,哪一个生命不够炽热?哪一个个体不够鲜活?是啊,严寒,又能怎样…

回味,这冬日里特有的洁净与温暖,感受这份祥和与丰硕。小桥流水,是一种仙境。冬日暖阳,尽显优雅。北方有粗狂的山脉,哪怕已经被浸染地有些苍凉,但蓬勃的朝气还没走远,来年的绿意仍然充满渴望;
南方有优雅的小桥流水,即便在瑟瑟的寒风里已经有些干涸,但泉水的滋养还在,春姑娘的召唤声依旧掷地嘹亮。任凭残斜的夕阳如何将深秋的光阴带走,平静的内心仍步伐充盈与丰厚。在这暖冬的季节中,带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感受这冬天来临前最后的温情和厚重,谈笑间体味真情的流露,用心经营我们的生活,丝丝凉意的冬日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也会显得饱满而欣雀…

冬日,白雪皑皑,清风舒畅,绿意无边虽已远去,但纯白宁静却更加能够长久。

冬夜,皓月千里,寂静祥和,盛夏烂漫虽已不再,但祥和典雅也能诠释最美年华。我爱**这份温暖冬景,更爱这份祥和的冬境。

家乡的散文 第13篇

我真想成为诗人或作家,把一切好听的好看的优美的词句浸在自己的血液里,啼出我家乡的俊美来。让那些文人墨客也能随着我的笔去我的家乡看看。就像因王勃写《黄鹤楼》,苏轼写《赤壁》,梁衡写《晋祠》一样。

我爱我的家乡,可我说不出来,也找不到最贴切最动人的词来表达。可我就是爱我的家乡,我爱那里的一切,花草树木,家前屋后,邻里乡亲,甚至是自家养的小猫小狗。直到二十几岁才离开那里,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几年,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度过的。

记得当初刚到这座城市来,看到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光滑的柏油马路,竟忘返了,竟迷恋了,发誓再也不回去了,我嫌我的家乡一逢雨天满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地上满眼都是牲畜的粪便。每天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除了各式农作物就是鸡鹅鸭。我当时就想要一个全新的生活,无论有多艰难有多辛苦,我也会咬牙坚持的。

我终于如愿了,在心怡的城市安了家,我的孩子还享受了城里的教育,我从来不教他说家乡话,甚至在他面前自己也不说老家的方言。我希望他从骨子里有城里孩子的气质,别一张嘴就漏了馅。但我想错了,我的根在农村,就像一根瓜秧,爬的再远,枝叶再茂密,只不过是不小心到了别人的地盘,寻根溯源我还是个农村人。包括我的孩子,他在这座城市出生,生活,却不会说这里的吴家侬语,倒是老家的话一学就会。

呆在城里时间久了,对自己的家乡反倒是越来越牵挂了,动辄就想回家一趟,看看我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看看那些鸡鸭鹅,还有我的邻居儿时的伙伴们。每次回去之前我都会兴奋好几天,有时父母会告诉我一些村里发生的事,哪家结婚了,哪家死了谁。再以后回去,一些陌生的面孔却要母亲指点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我的亲人也正一个一个的离开了,莫名其妙的走着走不小心就少了一个。我每次回去不用说话,别人都会说,你在外面的吧,刚回来呀。我在外面别人依然会说,你老家哪里呀,不是本地人吧。我当然有自己的家乡,我才不是你们这里的人呢,我于是骄傲的回敬他们。我的家乡多美啊,长江里下河,是个鱼米之乡。春天的时候,一块块菜园,各种蔬菜碧绿碧绿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时候,麦浪翻滚,浓荫里的蝉鸣和着稻田里的蛙鸣,草丛下的蝈蝈此起彼伏。秋天的时候,棉花大朵大朵的,雪白雪白,有机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特别的香。冬天的时候所有的树木都褪去了繁华,光秃秃的满树枝桠胡乱地伸向了四面八方,偶尔还会架着一俩个鸟窝,给你留下无尽的想象。

我的家乡不美,也没有什么奇异风景,甚至连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我都说不出来。但这不影响我爱我的家乡,我就爱那个小小的天地,爱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沟一渠,因为那里浸染着我的血液,渗透在我的骨髓里。离家越久,年龄越大越想念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散文 第14篇

离开家乡已经5、6年了,但对家乡的喜爱一点没变。刚离开家时,家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黑土路。村子里的房子,包围着一池塘,池水虽不算清澈,但也不算肮脏。村子里的人们用这池水洗衣服、洗菜。南方的天气是很热的,最高温度可达40度。村子里的孩童们忍不住炎热时,会跳下去游泳,在水里嬉戏玩耍。在操场上,孩童们有的在玩玻璃球,玩法各种各样。有跳马的,有斗鸡的等等。

上集市的人们,在不远的路上等车,车子很少,而且马路凹凸不平。下雨天到处都是肮脏的水坑。路上赶着去耕作的农民,一不小心就被飞溅到一身脏水。马路俩旁都长满来杂草,马路右面有田地,那里种满来油菜。成为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而今年回到家乡,黑土路变成来水泥路,水泥路俩旁都种起了杨树。在马路上偶尔能看到的士,公交车也多了。家乡的池水,则变的更脏了,池水边缘都漂浮着垃圾。真叫人伤感。环境变的好极了,大家都在大树下乘凉。而我与家乡伙伴们的友情则没了。他们都去城里打工去了。而想到自己却不用打工,还在好好的学习。自己多幸福啊。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家乡变了,而我对家乡的感情却没变。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散文 第15篇

每当深秋,我便想起故乡的红枫。

红枫亦名枫香树,树身粗壮,高达数丈,像一顶天立地的巨人,刻的是故乡绿树中的佼佼者。

每年春风一吹,百花争妍,桃花浅笑,梨蕊含羞……枫香树呢?憨厚朴质,与世无争,只是小小的萌芽叶翠,不负春光。即使在酷热的夏日,枫香树也不像牡丹、月季那样,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它照样履行着神圣的职责,高举着青枝绿叶组成的巨伞,阻挡炙人的阳光,将清风、凉意无私地奉献给树下常来息脚的人们。带到无情的秋风吹来,杨柳只好屈膝弯腰,任其摘枝剥叶。枫香树却傲骨铮铮,头不低,腰不弯,用深挚的感情,挥洒生命的血,满树枝叶像燃烧的火焰,向天边的晚霞,一片火红。寒冬降临,青竹被挤压在雪被中,弯着腰,自叹人生不逢时,唯有枫香树高昂着身躯,迎风斗雪。茫茫雪原中,它威武不屈、顶天立地的雄姿,给故乡人民以昂扬向上、壮志凌云的精神力量。

听村里的老人说,村东山脚的枫叶树下,曾经发生过一个动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叛军疯狂的捉拿屠杀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我们村里有一位毕业于湖南一师的青年,他在学校里就参加了革命,毕业后,有党派遣他回村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后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当地的还乡团抓获,受尽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用铁丝穿过他的手掌心,最后将他残杀在村东山脚的枫香树下,并当即割下头颅,在水口寓游街示众。丝丝缕缕的鲜血,染红了树旁的青草和土地。枫香树难道他不象征着那一位青年?枫香树也目睹了反动派的血腥暴虐。说来也怪,那一年秋里,枫香树的叶子特别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村里人的革命烈火,召唤人们打着盈利额的足迹继续战斗。

啊,故乡的红枫叶,你顽强执着的追求,你用碧血燃起覆盖大地的希望之火。

家乡的散文 第16篇

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三十年,常常午夜梦回,那些家乡的点点滴滴,仍如昨日般清晰,尤其是夏日给我的记忆更是深刻。

夏日的傍晚,家家的炊烟在薄暮中疲惫的升起,在那些茅屋上变幻着莫测的形态,淡淡浓浓,浓浓淡淡,如轻纱,如绸缎,遮掩着破败的似乎经不得风吹的房顶,缕缕柴禾燃烧的味道从屋顶从门口溢出,熏染着天边的晚霞。

晚归的牛儿,踩着那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上的泥泞,懒懒地甩响着铃铛伴奏牧童稚嫩的歌声,那无忧无虑且纯真的童声悠悠飘远,惊起片片起伏的蛙鸣。

农家的禾塘上,勤快的主妇在乌黑的木桌上摆放着几碗小菜或者腌菜还有盛满红薯饭的瓷碗,那瓷碗便逸散着薯饭的甜香,远远飘去。荷锄归来的男人,抹把脸便搅一筷子菜端起碗,走到地坪口上与邻家的男人边吃边聊。饭后,家家户户的禾塘上都放满竹椅子、竹铺子,老老少少便都围在坪里歇凉。一人手里拿把蒲扇,不停的扇着,带起丝丝的风,虽然驱不走夏的闷热,驱不走讨厌的蚊子的侵扰,但也聊胜如无,总觉得感觉好点。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听村里木匠爹吧嗒着旱烟讲传奇。木匠爹肚子里故事很多,三国西游薛刚反唐朱元璋登基他都能讲,我现在记忆深刻的有他讲的刘伯温访主。故事的大意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急需找到真龙天子,他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早已出世,只是还在湖广均州地面上落难。于是,他直奔均州地盘,开始访真龙天子。

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很多地方,刘伯温算得真龙天子在银洞山一带。这天,他直奔银洞山顶,看到一个放牛娃,头枕鞭杆,双手平伸,双腿叉开,仰巴四叉睡在地上。他十分高兴,因为放牛娃头下的鞭杆和他平伸的胳膊及叉开的双腿活脱脱就是一个“天”字。他正想叫醒放牛娃,猛又想到只有一个“天”字是不行的,就有些失望地摇摇头往回走,但他又不甘心,又回过头去看。

这一看使他大喜过望,放牛娃又侧着身子睡,而且是双腿弯曲,双手一前一后平伸,活脱脱是一个“子”字。于是,刘伯温走上前去,立在旁边,等放牛娃醒来。过了很长时间,放牛娃终于醒了。他刚一坐起,刘伯温就双膝跪地,称放牛娃为“万岁”,他这一喊把放牛娃吓了一跳。于是,刘伯温给他纵论天下大势,鼓动他从军蓄势,以便将来成就大业。放牛娃将信将疑,并没认真,刘伯温只好走了。

临走时说:“我们以后还会见面,并在一起共事的。”这个放牛娃就是朱元璋,他后来便果真成了天子。还有薛刚大战摩天岭,现在只记得徐茂公做阄的一小节了。那时我都对木匠爹故事里的这些英雄人物佩服不已,总是幻想成为其中的一个,至今这些传奇对我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只是现在想起来他没有一本能讲完整的。

木匠爹的这些传奇和那些时常被我们捉在手里玩耍的萤火虫一起陪伴我走过了单调的童年。如今没有人再讲这些传奇了,家乡的孩子也没有哪个会拿把蒲扇坐在地坪里去听这样的传奇了,都呆在屋里或吹着风扇或享受着空调,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茶几上的水果、牛奶、糕点等,一边看着各式各样的动画片,或者在网络里漫游着,随手感知着世界各地的信息,接受着任意某个领域的新知!

我很羡慕他们出生在这个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和平盛世,很嫉妒他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信息年代,但我更多的是祝福,祝福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富裕!

家乡的散文 第17篇

传说,很古以前,草原上有一对蒙汉夫妇,男的叫枳机,女的叫马莲花。男耕女牧,相亲相爱。马莲花长得苗条细杆,浓眉大眼,十人见了九人眼馋。

一年,草原上遭了虫荒,尺把高的草让蝗虫吃得只剩下几根稀稀拉拉的老鼠胡须。牧民们人没吃的牲畜缺草,人人心里就象滚油熬煎。

有一个王爷,他有一颗宝珠,只要拿宝珠对着荒滩一照,荒滩里的蝗虫就死了,荒滩马上就长上了嫩绿的草。可是,这家伙是个黑心狼,他哪肯行这份儿善!

一天,马莲花赶着羊群,来到一个小脑包下的草滩上放羊,她刚站稳脚根,就忽然听到对面路上“踏踏踏”地一阵马蹄声。随着就跑来一队人马,领头的正是那个王爷。他是个老色鬼,见马莲花长得漂亮,便起了坏心。“咚”地一声从马上跳下来,呲牙咧嘴地跟马莲花一笑说:“姑娘,你何必受这份罪?到我府上当个丫头,也比这好活!”马莲花一本正经地回答:“多谢王爷体贴,奴才是个天生的受罪鬼,享不了那份福!”老王爷碰了一鼻子灰,还不甘心,向家丁们丢了一个眼色,马上就走上来一个长得象地磙子似的家伙,对马莲花说:“哎,姑娘,我们老爷是个好心肠人,怕你受罪,想救救你,你也得懂得好孬呀!”马莲花理也没理他。

王爷一听软话拿不住马莲花,朝后一甩手,“哗啦啦”地一下跑来一伙家丁,围住马莲花,拽胳膊的,抬腿的,把马莲花捆在马身上,驮回王府。

马莲花进王府后,自个儿常落泪,可是,她表面上还装出欢欢喜喜的样子,陪着王爷吃喝玩乐,心想:这也是个好机会,编个法儿把那颗宝珠弄到手,为乡亲们灭了蝗,我死也乐意!

这天,马莲花陪王爷喝酒,等王爷正喝到二斤半上,她往王爷怀里一躺,娇声娇气地说:“你说爱我,我看你是挂在嘴头上!,王爷忙着回答:“我的心肝肝,自打你进府,我不踏它室,你还有啥不痛快的地方?”马莲花又撒娇地说:“听说你有颗宝珠,为啥不拿出来让奴家开开眼?”

老王爷迟疑了一下说:“这宝珠是我府的祖传宝物,女人不能看,女人一看,它就失了宝气!”

马莲花嘴一撇,脸一沉说:“我在你眼里还不如你的一块石头值钱哩?!”说罢,她就低下头“呜呜”地哭起来了。老王爷见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长叹了口气说:唉!不瞒你说,你是个有夫之人,万一……”马莲花听了来了个将计就计,说:“王爷,你既然看枳机是颗眼中订,为啥不早点拔掉他?”老王爷没吭声儿,心想:看来这女人是被我的绫罗绸缎缠住了!他便对马莲花说了实话:“这件事我早给你办了!”

马莲花一听枳机已被这老恶鬼害死,恨不得扑上去一口把他咬死。她低头稍微一琢磨,心里暗暗地道:“不行,如果让这个老家伙看出来,自己死了是小事,宝珠没弄到手,咋能给乡亲们灭了蝗?”随着她故意装出更喜欢的样子,一个劲儿地给老王爷劝酒,一会儿把个老王爷灌得醉成了一滩稀泥,一倒头枕着马莲花的腿,只说胡话。

马莲花唤来几个丫环,把老王爷扶上炕,丫环出去后,她给老王爷摘下瓜壳,正要往墙上挂,猛听得老王爷说:“小心……帽,帽子……”老王爷的这句话,一下提醒了马莲花,她忙回答:“我给你放在柜里吧!”

马莲花一边往里屋柜跟前走,一边将老王爷的瓜壳里里外外捏了个遍,捏出一颗小圆珠,这圆珠在她的手心里,忽闪忽闪地发光。马莲花心想:这一定是那颗宝珠!她返回头瞅了瞅,只见那老王爷“呼噜,呼噜”地睡得正香,便唤来几个丫环陪自己出外游玩。

走呀走,马莲花走到一片被蝗虫吃完草的大荒滩上,她取出那颗小珠子,对着荒滩一照,草滩里的蝗虫马上都死了,荒滩里长出尺把高的草。马莲花跑呀照呀,跑遍了整个大草原,蝗虫都死了。

马莲花灭了最后一片荒滩上的蝗虫,把宝珠往肚里一咽,高喊一声:“枳机!”只见草滩上顿时长出一墩一墩绿嫩草。她又喊了一声“枳机!”“呼”地一下跳进一个泥坑。她越陷越深,不一会儿连她的头顶也看不见了。一会儿,这泥坑也变成了长满嫩草的草滩。草丛里还有一片片开着兰花的宽叶草。

传说,这两种草,就是这对夫妻死后变的。人们为了使祖祖辈辈不忘记这两个年轻人,用他们的名字,给这两种草起了名儿,一种叫枳机;
一种叫马莲花。

家乡的散文 第18篇

今天,妈妈细心管理的马蹄莲花终于开花了,我们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我和妹妹,围着马蹄莲花转来转去,乐得合不拢嘴。

我和妹妹仔细地端详起马蹄莲花来。只见它那嫩绿的叶子向上伸长着,像一个个小小的马蹄,马蹄莲花从这些马蹄之间冒出来,伸向上方,好像要与绿叶子争艳媲美。它那马蹄形的花朵,正蓬勃向上。它那雪白色的马蹄形花瓣,好像美丽少女排红的脸蛋,正朝我们微笑。就在这美丽的花瓣下面,周围还有几片翠绿色的4片,托着那些花朵。花朵中间,有一束嫩黄色的花蕊。

近前闻一闻,呵,好香啊!雪白色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美丽、淡雅。看,辛勤的小蜜蜂飞来采花粉了。只见它那颤动的翅膀,一会儿飞到花这边,一会儿飞到花那边,嗡嗡地叫个不停。

可爱的小蝴蝶也扇动着它那美丽而轻快的小翅膀赶来了,它小心翼翼地落在花蕊上,翩翩起舞,让你简直分不出哪是蝴蝶的翅膀,哪是马蹄莲花。白的花,似白蝶,构成一幅极美的马蹄莲图。

而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马蹄莲仙子,在这仙境中如痴如醉地起舞、歌唱。

下午三点钟左右,马蹄莲花又渐渐地张开了它那美丽的笑脸。在阳光的照耀下,马蹄莲显得生机勃勃。闻着她那缕缕幽芳,真想自己也变成一朵马蹄莲。

家乡的散文 第19篇

想到这样一种景象:冰雪覆盖、北风瑟瑟。这种让人寒冷发抖的季节,常常被诗人作家拿来抒发悲凉的情怀,本身就寒冷的北风也就变得愈发刺骨了。清晨,打开房门,外面一片雪白,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这么纯粹的`色彩,这么赤诚的情怀。让我这个喜爱冬天的人儿,更为之沉醉不已。整个世界不再喧闹,人们放弃开车,开始步行。大人把孩子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冻得通红的小脸颊洋溢着欢快的深情。一场大雪,将整个北国都变得柔情了。旭日渐渐从东方升起,一道道耀眼的光辉洒下来,照射在这篇洁净的雪地上,浑然间天地犹如融为一体,这么美的景象,或许只有在冬日才这么让人眷恋与神往。喜爱冬天,不仅仅是她纯白的雪季,还有那安静与祥和的氛围,以及那暂时告别车水马龙的宁静。深秋的红叶,在冬日里虽已不再炽热,但在白雪的映衬下却依旧那么耀眼。

午后,吃完午饭,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受这一天之中最温暖最祥和的阳光,这么柔情的岁月,这么温暖的情怀。与夏日的炽热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想让人逃避,似乎只有靠的更近,才会愈发地温暖。与春日的干裂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那么地急躁,似乎成长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便只安静守候就好。与秋日的悲凉不同,我们在体味冬日阳光时不会带有不舍与遗憾,更愿意贴近阳光,感受冬日的温暖,静心期盼,倾诉衷肠。冬日不再寒冷,看着早上公园中跑步的人们,你便更够感受到这份冬日里特有的活跃;
冬日不再寂寥,看着那些一早便去冬泳的人儿,你便更能够体会到这份冬日里所特有的朝气。

傍晚,感受夕阳西下是的壮美。残阳如血,沧海如画。庭院里盛开的腊梅,已褪去了春夏花朵的那种竞相绽放的稚嫩,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在宠辱不惊的秋日里,静静地盛开,香气慢慢地弥散,也是愈发地让人沉醉了。携一朵梅花,放于鼻尖,在夕阳西下的光景里,慢慢行走,看那如火的残阳,欣赏这逝去之前的美好场面。是谁,在这秋日的景象里,将那份忧思唱地久远…是谁,在这俱寂的黄昏时刻,将那份安稳变成凝噎…云霞映日,天空驼红。加一件厚衣物,携一头披肩长发,出来走走。

回味,这冬日里特有的洁净与温暖,感受这份祥和与丰硕。小桥流水,是一种仙境。冬日暖阳,尽显优雅。北方有粗狂的山脉,哪怕已经被浸染地有些苍凉,但蓬勃的朝气还没走远,来年的绿意仍然充满渴望;
南方有优雅的小桥流水,即便在瑟瑟的寒风里已经有些干涸,但泉水的滋养还在,春姑娘的召唤声依旧掷地嘹亮。

冬夜,皓月千里,寂静祥和,盛夏烂漫虽已不再,但祥和典雅也能诠释最美年华。

家乡的散文 第20篇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
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
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
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这些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事物,却让我难以忘怀。她虽没有北京的壮丽;
上海的繁华;
桂林山水的秀丽;
庐山瀑布的磅礴,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不管怎样,她还是那么的美,美得那样自然,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我的家乡在食用菌之都“古田”,现在往这里一瞧,几条纵横交错的街道,有25层高的摩天大楼,十字街中心的音乐喷泉,学生街的饰品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让人看着这个,又摸着那个。

在食用菌市场里有“银耳”“金针菇”等,银耳的胶质子实体呈纯白色或淡黄色,由众多的平伏片状或浪形叶状瓣片聚生成丛,或由瓣片丛聚脑状或瘤状;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我们古田还是“水果之乡”哩!有白里透红的桃子,还有甜中带酸的油奈,看了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翠屏湖,映入眼帘的是300多个岛屿嵌在湖中,好像一个个美丽的翡翠嵌在一个大玉盘里。翠屏湖其中“鸟岛”“锁岛”“蛇岛”深受外来宾客的赞赏。鸟岛中有会说话的鹦鹉,有可爱的鸽子,还有百鸟之王——孔雀。它五颜六色的羽毛多么美!锁岛有各式各样的锁,心形的,方形的,菱形的,它们紧紧“锁”住了人们的心。蛇岛有让人害怕的眼镜蛇,有保护庄稼的黄风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蛇。蛇岛里有精彩的演出让游客不由自主地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回望原来的古田,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没有现在这么壮观的大楼,小河里的水又黑又臭,边上堆满了生活垃圾,山上郁郁苍苍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多么让人痛心啊!

咦,是什么,使落后的山村成为今天繁荣的城镇,是什么,使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得如此之快呢?是这方土地勇敢勤劳的人们!千百年的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蕴藏着这伟大的力量,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力精神,勇敢拼搏的团结精神。古田,的家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那家乡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家乡装载着我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也将归根,时间流逝,但家乡留给我的记忆永不会风化,永永远远不会……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