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论文会11篇(完整)

2023年度论文会11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01 推荐访问: 论文 论文(5篇) 论文(合集)

论文会第1篇会计人员的心理调整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其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会11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会11篇

论文会 第1篇

会计人员的心理调整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而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社会的重视。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从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深层心理问题。

本文运用会计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调查数据,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和剖析不良会计心理,分析会计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会计心理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的目的。

了解会计心理的必要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或者数个的社会角色。会计也是一种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管理角色。会计角色时有各种不同会计岗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于是就有个“角色差”和角色互补的心理作用问题,如出纳、会计具有与“顾客”打交道多的特点,分泌出的礼仪和社交心理必然要浓一些,而核算会计冠有“账房先生”的雅号,工作中的抽象思维自然多一些;主管会计、会计部门领导想事的方法和视野则表现出全面和开拓一些。

日常工作中,会计不但要面对最原始、最枯燥和最能反映单位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干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还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审验纷繁复杂的各类票据凭证,接受咨询,听取意见,做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谁准许报销的喜,不给报销的怒,会计的朋友不少,冤家更多,工作中要经受内内外外的压力。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虚假的账,化公为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势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可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也有个丰富多彩的会计心理问题。随着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

以下是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当今财会人员的心理状况。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答案180份。会计心理研究对象是对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心理活动的研究。在调查的180名财会人员中,全部都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有中级职称的25人,占%,这些财会人员由于文化素质较高,所以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反映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财会人员对待会计工作的心态

1、财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可是在被调查的财会人员中,竟有%的人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对会计监督则认为没有必要,难以监督或可有可无;有%认为会计监督很有必要。

对于财会人员如何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问卷是:能积极配合工作的占%,而有%的财会人员对审计工作采取的态度是袖手旁观,甚有反感;审计人员到来之时,尽可能好好招待。有的财会人员因账上毛病较多,心怀鬼胎,尽力躲闪。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对于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以及反腐败都不利。

2、财会人员对当前财会工作困难的认识。在被调查的财会人员中,认为当前财会工作困难和十分困难的占%,认为困难不大或比较容易的%。

财会人员对待领导的心态

当前许多单位领导人按自己的意愿评判财会工作的好坏,决定着财会人员的命运。在这种环境下,财会工作就要恪守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单位领导个人意图的支配。因此,财会人员对单位领导心态的认识,既是财会工作地位的反映,又是财会人员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是否支持财会工作,是财会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的财会人员能在领导支持下开展工作,财会工作环境较为宽松,心情比较舒畅;但有%的财会人员认为,单位领导不支持财会工作,感到工作不好做,心情不愉快。

在调查的财会人员中,能按照法规制度正确处理财会业务的占%,其余接近半数按领导意图办事,其中有些人对违纪违法问题消极逃避,想法调离工作。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对于提高财会工作水平极为不利。

财会人员对待职工群众的心态

财会工作是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工作,财会人员以正确的心态,处理好同广大群众的关系,对于做好财会工作极为重要。财会工作明确分工,密切协作,要求每个财会人员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财会人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良好和比较好的占%;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只占%。

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制度的心态

财会制度是财会人员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规范。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制度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财会工作环境。

1、财会制度难以遵守时财会人员的心态。财会工作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但调查表明,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时,经常受某种干扰,不能执行财会制度规定。这时只有不到1/3的财会人员因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事项,能顶住压力不办;其余的财会人员不能坚持原则,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事项不予抵制,是制度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是职业道德不高。而违反制度者多为领导人或与领导关系密切者。

2、会计制度不健全是财会人员的心态与做法。调查表明,会计制度不健全时,有%的财会人员能保持正确的心态,意识到建立健全财会制度肩负的职责,积极加强财会制度建设;有%的财会人员有听之任之的心态,认为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无所作为;另有%的财会人员认为制度不健全更好“浑水摸鱼”,这种心态危害最大。

3、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受到打击报复时的心态与做法。调查表明,财会人员在此种情况下,有80的人能选择正确的做法,其中有%的人能坚持原则。

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工作的感情

1、财会人员对工作业绩的认识。调查表明,有%的人认为提供的财会信息较为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工作质量较为满意,以而产生很深的感情;有%的人反之。

2、财会人员对工作的兴趣。调查表明,有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的兴趣差别很大:有%的人愿意从事财会工作,有%的人不愿意从事财会工作。在财会工作岗位上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占有如此高的比例,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3、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的自豪感。调朝表明,有45%的财会人员对从事财会工作有自豪感,有浓厚的兴趣,而多一半的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认为“无所谓”,没有自豪感。

当今财会人员出现以上很多问题,必定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以下内容将通过对会计心理的分析探讨解决的办法。

论文会 第2篇

会计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财务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深化,市政工程项目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多渠道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足够重视度,提高市政工程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财务管理贯穿在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控制,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当前我国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措施尚未完善,在具体应用中容易有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要明确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必要性

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贯穿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实现对资金运转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当前我国在企业制约方面逐渐减少,效益好、效率高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利用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满足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2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意识和制度存在问题

虽然市政工程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有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对财务管理重要性有清楚认识,甚至有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尚未落实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财务管理存在有落后和被动问题,增大企业资产流失,经营管理过于混乱,监督管理难度大。当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范围经济制度等因素影响,市政工程项目承包商未能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务管理中容易有成本核算混乱以及税费托缴等问题出现,影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效性,给承包商、政府等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

市政工程财务成本核算随意性大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同样属于社会经济组织,成本核算需要其独自完成,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包含企业生产经营全部盈利和亏损等,以此准确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给予科学合理监督控制。但是有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有成本核算环节混乱问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比如在基础材料收取派发、票务管理等方面,未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导致市政工程项目预算资金与成本投入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偏差。成本核算缺乏规范性,财务报表准确性将很难得到保证,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损害到企业投资收益以及社会效益。

工程财务处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决算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财务管理人员受到自身经验水平和工作习惯等因素影响,多数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利用虚开非法票据等方式减少不合理支出,在工程应收款入账方面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存在有骗取国家财政拨款等财务行为,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严重影响。另外,很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未能严格按照规范在竣工三日内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验收报告、投资情况表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外部审计部门工作开展难度,同时还会对之后资料档案归档造成一定的影响。

3市政工程财务管理策略

健全市政工程财务风险控制

市政工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优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明确市政工程项目的具体决策依据、流程和权责制度等;第二,详细把握概预算编制依据、内容和流程,使各项预算审核得到有效落实;第三,明确各款项付款方式,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内容支付价款,避免有提前支付等情况出现。

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健全财务体系

首先,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重要性有清楚全面认识,做好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增强市政财务管理队伍综合素养;其次,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工作内容方面包含企业会计报表、经营效果评价等,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最为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工作内容方面以企业记账报账为主;最后,增强管理市场秩序,市政工程必须要由业主单位做好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发布,建立第三方审核机制,实现对招投标行为的规范和完善。

加强成本核算,对资金成本给予全面性监管

做好市政工程成本核算,给予科学全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能够为财务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首先,施工企业各部门在申请拨款时,需要先由审计和规划部门对支付审核表进行审核,之后由业务管理部门提交至财务管理部门,采取逐层递进财务审核方式,更好的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其次,财务管理部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审核程序,按照审核程序做好各方面审核,将其呈报至企业管理层;最后,结合审核结果及时做好资金使用规划的优化和调整,充分展现财务管理灵活性特点,确保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动态控制。

做好资金计划管控,规范工程资金使用

利用预算管理系统等,实现对资金预算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有效管理,市政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提交资金计划,严格按照付款程序进行款项支付,从各个施工环节出发提高财务信息管理透明化,确保各项工程款支付得到有效监督,控制工程预付款不超过合同规定范围,避免有资金沉淀和不足等问题出现。

4结束语

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市政工程建设成本和花费,同时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有重要影响,当前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问题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策略,提高市政工程财务管理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支撑城市发展进步。

论文会 第3篇

会计核算从传统成本向战略成本转变的意义

由于传统会计成本和战略成本关注的重点不同,因而两者还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完全趋同。但是,随着战略成本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两者融合兼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会计核算由传统成本向战略成本转变意义深远孙守信

一、新准则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为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去年,财政部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重新制订、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对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成本必然向战略成本转变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战略成本管理》的作者杰克·桑克(JackShank)等人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运用。我国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有不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达到企业有效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的目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即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也有人认为,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还有学者提出,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管理。

(二)成本的变迁现代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在主要内容、核算方式、核算期间等方面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本内容的变迁近年来,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0世纪初期,当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正式的成本核算时,由于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直接人工成本占了整个生产成本的50%或更多,直接材料成本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成本管理的核心便集中于计量和控制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机器设备等大型的固定成本由于所占比例小被统一归集,然后按照直接材料的数量或直接人工的工时比例在产品中分配。

现在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以上做法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成本核算内容的变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售后服务的关注,以及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要求,使得与生产能力相关的固定成本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与设计、产品研发、分配、销售、开发市场和管理活动相关的固定成本也逐步增长起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金融衍生资产成本被提上议事日程,将其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

核算方式的变迁伴随着成本内容的变迁,成本核算的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时,除了用传统成本管理中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一部分成本外,出现了一些非量化标准。

(1)产品水平维持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产品的生产中,专利技术、技术支持和生产许可证的作用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对科技含量、技术垄断、行业垄断性较强的企业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还将增大,而这些成本是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具体到单位产品上的。

(2)雇员维持成本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同样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产品中的技术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雇员的维持成本,包括雇员培训、后续教育以及福利等各个方面的成本相应增加。

(3)客户维持成本企业在产品售出之前,需要发生一定的广告费用,在产品售出之后,又要对其进行诸如三包、质保维修等售后服务。这类费用与产品的数量并不直接相关。

核算期间的变迁传统成本结构中,核算重点只在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发生的成本耗费,而把前期发生的研发成本一并计入期间费用。

现代生产经营中,初级产品的数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经深层次加工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在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由于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在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之前,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开发,这要求企业投入很大成本。若按照传统作法,应将研发成本一应计入期间费用,就使得成本的计算与分摊丧失准确性。不仅如此,现代成本管理还要求对产品后期发生的质量保证、客户索赔等售后环节进行核算处理。总之,现代成本管理要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或产品的成本,核算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成本和开发成本;包括企业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流程制定费、设备测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

(2)产品设计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的发生意味着研制的成功,因此产品设计成本的对象化在操作上的困难相对要小,不过也存在着受益期决定的问题;

(3)产品制造成本。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等成本;

(4)营销成本、分销成本和顾客服务成本。这几类费用具体由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售后服务费用等组成。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对象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强调了一些功能性成本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到各阶段的成本分布情况,使各种产品相关的所有收入和费用清晰起来。

三、战略成本理念在《存货》等新准则中具体体现《存货》准则第五条规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八条又对“其他成本”予以解释,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显然,“其他成本”的提法扩大了存货成本的范围,具体体现在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上。

《存货》准则第十条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借款费用》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第十七条: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的产品中体现,那么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应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四、运用战略成本理念对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由于传统会计成本和战略成本关注的重点不同,因而两者还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完全趋同。

但是,随着战略成本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两者融合兼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新准则相关内容的规定就是对其最好的注释。

新准则吸收战略成本理念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有着重要意义。费用产品化和无形资产摊销产品化更能全面反映产品成本全貌,有利于管理者了解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成本分布情况。产品成本更加完整、真实,可以充分反映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特别是开发设计支出资本化,体现了企业产品研发投入产出比,使管理者由关心本期利润的短期目标转向产品长期盈利能力的战略目标,这完全符合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方针政策,可见战略成本理念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对我国企业影响意义的深远。

论文会 第4篇

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理论影响和实践影响,展望了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其理论影响体现在:对内部控制处理的影响、对选择核算方法的影响和对信息输出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其实践影响体现在:对人员组合结构的影响、对数据处理方式的影响和对审计工作程序的影响三方面。

会计电算化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会计学、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鉴于此,文章对其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作了综合表述,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其对企业进行财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如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必将成为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我们国家使用的会计软件已经从原来的以简单核算功能为主逐渐转向为以信息的系统处理和管理开发为主,并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不过,结合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在各行各业的影响来看,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理论影响

1、对内部控制处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在传统的手工环境下,主体主要是人。至于内部控制的处理则是主要针对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而设计的。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则主要是以电算化为主,它以计算机为主要的处理工具,并在数据录入完成之后,由计算机开始自动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包括纪帐、结帐、银行转帐、自动对帐甚至还可以自动生成会计报表。所以,为了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并进行系统存储,财务工作就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这种全新系统的优势,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选择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在核算方法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能够运用一些在手工条件下难度很大甚至无法完成的技术来准确完成数据的核算,它能使会计数据和信息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更有价值。其具体应用如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和坏账准备金提取的帐龄分析法以及按产品种类分类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等领域。在电算化的条件之下,这些复杂的核算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在瞬间准确完成。所以,传统会计操作便捷已经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主要根据,电算化核算的准确性与其决策的有用性则显得更为重要。

3、对信息输出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手工会计的条件之下,会计信息的呈现主体主要是使用纸张,但其因为成本太高、质量较差、效率太低,因此严重限制了会计的信息输出。至于有关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处理,传统会计的条件下则更是很难实现。会计电算化使计算机成为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使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的速度不断加快,效率与质量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因此,电算化对数据处理预测及信息输出传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决策等复杂程序从而变得简单易行。

三、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实践影响

1、对人员组合结构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是以不同的会计业务类型为基础而形成的完整组织机构,机构成员之间则由专业会计人员通过核算数据信息资料的交换与传递等,建立起相互联系并相互牵制的工作关系,以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但自从电算化以后,这种原来的组织机构体制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以会计信息和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进而将会计工作划分为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信息编码组、系统维护组等不同的专业小组;其次,由于这种新的组织机构的产生,也就使得会计工作产生了一些相应的岗位设置和成员分工。由此,将可看到会计电算化相对传统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同时还需要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需要既懂会计工作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对数据处理方式的影响

如果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来处理会计数据和信息,那么要完成从填写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汇总一直到最后的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工作则需要很多会计人员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计数据和信息处理的最大特点是重复转抄,既花费时间,又消耗人力,同时还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出现舞弊等现象。但是自从使用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数据和其信息的处理过程就被划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主要环节,会计人员只需在数据信息录入环节控制好其准确性,随后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信息分析等各项工作任务,会计电算化相比传统会计的这些变化使得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较之前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3、对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自从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及其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会计电算化还能为用户提供精准且及时的会计信息。但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也给日常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是审计线索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实施以后,我们日常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审计线索将会不断减少,这就给随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处。在这里,手工会计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则失去了作用。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方法之下,作为审计人员,可以对证、账、表的精准性以及处理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但如今在电算化的条件之下,则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时刻控制着审计对象。这样一来,这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就完全可以只提供出他们愿意被审查的部分内容,而隐藏掉其他相关的敏感性信息或者数据。所以,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同时也很难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

四、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逐渐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第一是会计电算化将由单项的处理系统逐渐向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发展。进而组成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大数据系统,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二是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必将与其相互结合,逐步呈现出向网络化和智能型发展的趋势;第三是会计软件的研究开发与售后服务将会逐渐分离,以使得开发厂商与服务公司能够做到各司其职,进而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第四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有可能被纳入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会计电算化系统将逐步转向人工智能型发展,但其终究还是不能摆脱人的控制,所以会计电算化系统最终的发展只能被作为子系统而纳入管理信息系统之中。

五、结语

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虽然至今仍有许多困难,但近几年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良性循坏,并已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不断趋于改善。相信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必将会在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推动之下,快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论文会 第5篇

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会计计量概述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说明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主要指要予以计量的某一会计要素的品质或方面,其存在可以选择多方面,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方面的计量,并以资产计价和盈亏决定为核心。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计量应坚持三项基本质量标准:即同质性、证实性和一致性。实践证明,会计计量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发展动力之一。

二、会计计量的变革中会计观念变革

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收益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而被广泛推崇。然而,现代会计环境及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巨在变化,高新技术被大量的采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以及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加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价值计量基础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高度决策相关性,并且,能披露传统会计所无法处理的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会计信息,使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事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因而打破了历史成本法“一统天下”的神话,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必然引起传统会计观念的变革。因此,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可能始于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

1、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二难选择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及稳健主义紧密相联,反映了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即会计应以事后反映为主,而这种反映必须是客观、中立、证据确凿的,且排斥主观的估计和预测,以降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风险,更进一步说是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关性就是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差别的能力。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很难两全,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相关性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的目的在于事后反映,而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决策;相关性中的预测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而为了追求完全可靠而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性,再可靠的信息,其相关性也会大大削弱。

历史成本计量是所有会计计量方法中最具可靠性的,而更具相关性的价值计量将取代其成为会计计量的中心,这无疑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结果。首先,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历史成本法存在大量的确认、计算、分配和备选方案,使损益计算严重失实。其次,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新概念的冲击,使历史成本法的根本优势——可靠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在物价变动的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这样,历史成本不再可靠。而诸如商誉、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则可能根本无历史成本可循。因而,无论从客观实际还是从历史成本法的本身性能上看,以可靠性为借口强调成本计量而排斥价值计量是站不住脚的。

2、权责发生制的困惑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会计计量需求的冲击。

(1)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传统会计观念认为,企业必须作为参与交易的一方,强调以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作为确认营业收入的依据。然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即使企业的经济业务过去没有实际发生,销售业务没有出现,价值计量仍可成为资产计量的工具。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就不是以企业购并业务的发生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依据仅是证明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企业的合约,并不是实际的交易,其再计量的依据也不是实际交易,而是未实现的市场公允价值。因而,此项原则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2)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流入企业的资产,假如资产的价值不能客观地计量,那么就不应视为已经发生了营业收入。然而,在现代会计业务中,有许多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预测估算的方法确定其价值;可见,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作为收入实现标准又有一定的`松动。

(3)收益过程基本完成。收入确认原则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经营周期或收益过程完成以后,营业收入才会全部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和人力资源的计量都可以不考虑收益过程是否完成,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持有利得的计价并不考虑其是否真正实现。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认为:费用是产生营业收入所耕的资源。由此,费用确认与收入确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确认费用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收入的发生分割开来。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如果费用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则须采用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的这种分摊过程是传统会计最重要的实务,却也正是现代会计学家批评的重点。因为费用分配过程看似基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然而主观判断和估计却充斥其中,不论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存在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可靠性倍受责难的地方。此外,由于知识和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都是极不确定的,与之相对的收入、费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将此费用勉强配比的话,就很难解释企业的损益。倒不如干脆采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现金流动制,反而能避免人为的分配和估计。

3、稳健主义原则的弊端

稳健主义可以说是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给其的定义是“会计人员要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稳健主义可以追溯倒中世纪托管人对其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而稳健主义的最大批评是其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领域最能显示这种弊端。第一,在稳健主义原则下,人们只倾向确认或资产;只接受具有历史成本的资产计量,而不接受对资产价值的预测和估计,忽视“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因而将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巨大价值的会计信息拒绝于会计报告之外。第二,只反映不确定的收益。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可以提取备抵资金,而对物价变动引起的资产持有利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利得不予反映,这种以牺牲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代价的稳健主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充分揭示”和“重要性”原则要求甚高的今天,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在稳健的背后潜藏着极大的投资决策风险。

论文会 第6篇

网络时代的会计思维重构

激荡的网络热潮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席卷全球。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对会计的时间倾向、报告模式、信息范围、风险程度及相关性、可靠性等诸种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构网络时代的会计思维。?

(一)过去、现时、未来——会计时空观念的重新选择?

以往,会计一直采用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过去业务活动的记录、总结和评价,用相关的评价结论及经验总结作用于目前(现时)事务。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过去的许多梦想在很短时间内变为现实,从而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人类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现在的梦想就是未来的现实,谁能够较早地领悟并抓住未来,谁就有了在未来称雄的资本。于是,人们开始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会计作为重要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也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系统转向以对未来的预期及设想为中心的预期型系统。?

会计做为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我们应该通过对现时确实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未来。这就意味着:1、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会计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全新会计观念和理论,尤其应该抛弃对传统会计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的迷信,信心百倍地迎接未来的风险,以多样化的相关信息交流、即时的形式,去满足实际决策的信息需求。通过对现实环境中各种社会观念、管理组织理论及技术发展的深入考察和分析,构建新型的会计组织及方法体系,使会计系统与现实环境密切地融为一体。3、重视网络发展对人们时空观念的现实影响及其会计意义。网络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感受。借助网络,人们可以对同一时点上的会计信息,在地球的任何角落,进行同步传递和反馈。这种能力,使人们能更准确地把握未来。这将会极大地改变会计信息的许多重要方面。4、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结构、商务形式、管理方式及财务形式的影响,利用网络财务的时空优势,构造现实的网络会计体系,实现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及各种形式的远程处理,使会计实现时代性的飞跃。?

(二)动态变化的时点基础观念?

由于会计环境不断变化,会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传统会计的许多稳定性假设和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我们必须做到:1、打破传统会计关于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特性的稳定性假设,充分认识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的动态变化特性,建立彻底的动态会计规。2、充分认识动态变化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客观事实,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判断,建立动态的处理方法及理论体系,以充分揭示和控制风险。3、放弃传统的会计分期观念,建立以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会计系统:(1)现代经营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管理。只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采用时点观念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势的关键;(2)采用时点基础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第一,IT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第二,传统会计中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本身就是采用时点基础,只是由于与分期核算下的损益计算相关的原因,才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分期因素。第三,采用时点观念的最大矛盾是损益计算,但传统会计下的损益计算,并不能真正反映损益的实质,近几年人们在对通货膨胀会计中“持产利得”的关注以及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日益重视,为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接下来应该做的是联系现实,对“损益”观念的真正意义进行深入考察,弄清损益与现金流量、利得及资产价值变化的真正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损益的真实意义在于财富(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它也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用时点数及动态延续中的前后比较来反映。第四,动态报告体系的构建必然涉及会计组织结构体系的改变。用网络系统结构取代传统的会计组织结构,建立内外交流的网络结构体系,将是下一步会计变革的一个世界性课题。?

(三)积极的风险观念?

未来时代将是一个高风险时代,风险将会伴随人类的一切活动。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忽视或逃避都不是办法,我们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通过积极的行动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为会计采用一些包含风险的方法提供理念基础:

1、承认风险的必然与可控,则可采用积极的方法去认识、反映和控制风险、使风险反映成为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承认风险与收益并存,则可在有效反映、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收益;

3、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改变对风险的态度,则可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比较适当的方法记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出会计项目中内在的风险(比如持有货币资金的汇率变动风险及币值变动风险,应收款项的坏账风险,实物资产的物价变动风险,股票投资的市场风险,联营投资的经营风险及其它风险,无形资源因突发事件造成价值巨变的风险,债务的偿付风险,资本项目的蚀耗风险等),使会计信息能够以灵活的方式与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真正具有决策价值。

(四)网络系统观念?

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和着力点。正如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及工业革命使传统的簿记转化为现代会计一样,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再次发生根本变化。变化的方向与特征,取决于网络系统的特征、未来趋势及现实世界中会计的矛盾。1、网络系统是一个便利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将在极大地拉近信息提供者与用户间时空距离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信息容量,丰富信息的内涵与形式,形成密切而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使用关系。2、网上企业、电子商务、网上投资、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等网际业务的发展,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角拉入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内容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3、以网络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及时、灵活的多样化信息;4、网络系统下的信息交流是多样化双向交流,会计系统必须按此要求进行改造和重构。

在网络时代完成重新构建会计观念、理论及方法体系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五)财富重心说及财富、资产、损益一体化观念?

会计学的重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决定会计信息范围、结构、层次及特征,决定会计理论及方法体系构建的关键。笔者认为,会计学的重心是财富。财富是一种权力,一种控制性的力量,它代表的是可以带来左右社会和他人的力量的一切资源,包括:土地、金钱、各种有形及无形的财产、知识等。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但其作为控制力量的基本特征却始终未曾改变。会计学是一门对财富及其来源、构成及变化进行计量,说明财富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并对一定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进行估价及预期的科学。

传统会计用资产概念作为财富的代表,是对财富概念的学科性限定,这种限定使得财富的会计计量有了可靠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将资产和财产相等同,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它所代表的实际范围,并造成变化的障碍。未来会计发展中必然强调会计资产向财富的回归。扩大会计资产的范围,将一切具有目前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尽可能纳入会计计量的范畴。同样,传统会计把损益的形成与计算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将损益与资产看作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割裂了损益与资产的内在联系。损益的实质是财富(资产)的增减。采用一体化的资产与损益观念,将损益计量与资产价值的变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更贴近损益的实质。

财富重心说摆正了会计的基础,财富、资产一体化说明了会计资产的实质;资产、损益一体化揭示了会计损益的真正意义;财富、资产、损益一体化则使会计在灵活的报告形式中采用时点基础,使会计从形式到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六)新型的质量观念?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资源、存续和发展等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会计以有形资产和会计利润为中心的反映和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为此,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会计质量观念。会计的质量观念应该由会计要素项目质量、会计信息质量及企业质量的财务评价三部分构成。

1、会计要素项目质量。会计要素项目质量是指资产、负债、权益(包括损益)等项目真正价值的反映程度。传统会计主要注重会计要素价值量的变化,而对其范围与价值量数据的实质性意义缺乏深入反映,造成会计数据相关性较差。未来会计应该重视对要素项目质量的反映。它具体包括资产质量、负债质量和所有者权益质量三个方面。

2、会计信息质量。关于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质量,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研究,可以肯定的是:

(1)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观念与现实需要不符,限制了会计的发展。

(2)相关性将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位因素,它应该是所有信息的最根本特征。不具备决策相关性的信息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也是信息论中区分信息与知识的根本标志。

(3)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但可靠性永远只能是相对的。未来会计中可靠性应该有层次之分。

(4)可验证性、可计量性、可定义性等都是很难确切描述的属性。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新事物层出不穷,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很难对什么都进行确切的验证或计量,但并不能因此而逃避所有不确定的事务。应该研究如何在会计中加入概率、方差等反映不确定性因素的概念,或者建立一个专门反映不确定性的会计方法体系。

3、企业质量的财务评价。传统会计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是有关会计主体财务及经营情况的一些基本数据,大量的分析及评价则须用户自己去做。这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实际效用,成为会计信息相关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现实环境的巨大变化,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质量财务评价体系。由于对会计信息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无恰当结论,站在原有信息基础上的指标修正,势必难有突破性进展。较多地关注会计基本要素项目的质量反映及未来二板市场企业的特点,将会对此大有裨益。

论文会 第7篇

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建设问题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时社会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市场交往不发达,诚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会计诚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如此紧密。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20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1、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财经会计论文《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

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3、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论文会 第8篇

公允价值会计利弊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息公开;(2)双方自愿;(3)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为主导,兼顾反映受托责任。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一系列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它主要取决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公允价值作为提高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中,历史成本会计就暴露了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无法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缺陷。公允价值会计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更加强调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属性,要求作为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客观评价,反映市场对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能够真实地反映交易的实质,增进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对金融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影响。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

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主流会计模式即历史成本会计的严重背离,公允价值会计强调相关性但是缺乏可靠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确认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导致企业利润剧烈波动,加剧金融市场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其强调的相关性是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在股价数据的主观反映,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导致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缺乏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IFRS9没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与客观环境相匹配,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的影响,用经验数据来指导准则制定本质上违背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行事,管理层更有可能操纵报表进行盈余管理。当市场情况演变成螺旋式下跌时,价格严重背离资产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会把问题严重地放大。此时如果仍然按照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市场将持续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界和会计界的论战结果虽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洗清罪名。

四、公允价值的推广与运用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程度等客观环境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客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条件与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不能盲目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又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严把开放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的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准则要求改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实务。

论文会 第9篇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趋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得走向国际化。

20XX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而“国际趋同”也成为此次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关注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需要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使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更高质量、更透明、更具可比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必然会对建立和完善一套全球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出迫切需求。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步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新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还有相关的应用指南构成。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会计准则主要有八大变革,分别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突出相关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管理办法变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金融工具准则变革。这些新的变革,正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产物。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有利于“走出去,请进来”,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对于新准则的变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从而带动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这样又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引发整个社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且对决策更加有用。“决策有用观”是主要思想,完全贴近了国际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以市场为导向,站在债权人、投资者乃至社会公众的角度来提供有用的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学习和施行新准则虽然要付出时间、人力等成本,但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无疑将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也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的资本投资。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目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异,有的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要在一年之内实施所有这些准则,对中国各企业来说,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布新会计准则以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会计及相关专业技术、实务操作。新准则所带来的变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的影响;更多、更高地依赖于管理层的判断,例如对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的判断;信息披露的要求与过去相比非常详尽,例如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企业分部的披露。

公允价值的引入,影响到多种会计要素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识别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资产减值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原准则已经提出。但是,新准则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允许转回。这是与国际准则的主要差异之一,也是新准则最为突出的中国特色之一。对减值损失做出最为可靠的判断,对管理层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所得税会计与过去相关规定相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将是非常大的改变:强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种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加以处理;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将所存在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所存在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准则规定了分部报告的披露要求。相关性会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设置和相关的业务流程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不但需要关注相关性的管理信息,还需要记录并披露相关的财务和会计信息。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对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进行区分,并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对于主要报告形式,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分部资产、分部负债等。

执行新会计准则时,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需要按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更新,保证在新准则下能够以有效的、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及时的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侧重于与投资者、监管者、银行、信贷评级机构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力资源、资金、销售、税务、其他财务与非财务部门的员工及其关键管理人员安排针对性的培训。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准则制定程序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安排准则制定计划

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对会计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处于研究工作的最前沿,合理预期会计问题出现的时间及类型并研究经济环境对准则的影响;还应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安排准则制定计划,不使准则的制定出现“救火式”的状况,从而使具体准则制定工作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各方的意见和可能对利害关系人的影响。

积极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增加准则制定的透明度

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事前公布议题,讨论结束后迅速发表相关公告。

(二)加强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应将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

与国际趋同不仅仅是一项会计实务,它的进程需要企业内部全面贯彻、执行一系列的(步骤、系统和人员方面)变化。但是,与国际趋同的目标旨在强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互相之间的兼容性,它的实施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进程已经迎来了最佳的契机。

论文会 第10篇

成教会计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一、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专业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欠缺。我国现在会计专业成人教育教学,对学员的教育往往都注重学员应该懂得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认知。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业务素质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和积累的,而不是能够直接跨越的。成人教育直接跨越了这个阶段,学员就业后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自身知识专业性不强,不能够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课程设计上缺乏针对性。现在会计专业成人教育教学课程开设类别非常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制度和模式,不能够对成人的需要进行会计知识讲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虽然很多人接受会计专业学习整个过程,却没有学到对就业有针对性的知识,也不能跟学员以前所受到的教育有一定的关联和衔接。

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在教学模式上成人教学往往采用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或者加强的方式,但是却不与时代发展需要进行结合。从课本出发来指导教学,往往会脱离实际,使学员在教学完成后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而且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专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账目,是课本上所不能够体现出来的,这就导致成人教育毕业学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教学方式不符合学员自身状况。会计虽然是一种依靠数字和公式的职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也不能够一成不变,对于所有的学员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让大多数学员真正学习到专业知识。

师资队伍不完善。现在担任成人教育的会计教学讲师,大多是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教师,他们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但是在成人教育中,那种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不适应成人的心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成人学员的学习心理,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很高。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大多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师资团队,许多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了发展成人教育而进行教学。

教学质量较低。成人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学生成员、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现在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不能够真正做到短时间内精教学的目的。很多学员参加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为了只是证书或者是更高的学位,而不能够真正地学到应有的`专业知识,导致现在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低,而且水分很大。

二、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明确教学目的。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指引,为教学提供一个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不是对学员进行考核,然后使其得到应有的证书和学位,而是让学员真正学到专业性较强的会计知识,使学员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和繁琐的问题。教学要以就业为目的,只有能够把知识应用于工作,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才算有意义,对学员、对社会、对教育才是真正地负责。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会计专业教学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才能够学习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成人学员会计专业教学,学员大多数基础知识匮乏,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在成人教学的内容,所以对于这样的学员要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有更进一步地发展和学习的能力。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成人会计专业教学,学员对象是成人,要注重课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够一味地照本宣科式教学,只把课本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现在会计专业发展速度很快,并且有很多计算和管理方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这是课本所不能够体现出来的,只有让教学与实际紧紧结合,让学员了解现实中会计专业的工作情况,才能够使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社会是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专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运算和公式组合,对企业的账目和资金进行分析和管理,现在大部分的会计职业都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账目处理和分析。所以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让学员能够接触计算机,能够以计算机为工具更好地为以后工作服务,使自身学到的知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三、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会计专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也有了相应的时代意义。它的改革能够使众多成人学员学到更为专业、更加适合工作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国家和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人才;能够填补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空缺,使教学质量更好,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并且还能够把会计专业教学与时代相结合,不与实际脱轨,更具有实用性。

四、结束语

会计专业是我国近些年来逐渐热门的专业,许多的学校也都开设了这门学科,并且我国会计专业在逐渐地与国际会计专业接轨,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能,提高本国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对成人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对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是对学员负责的体现,让更多的学员得到专业的培训,从而使会计人才质量更高,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论文会 第11篇

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

【摘要】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按目前规定应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但该做法存在明显缺陷,亟待改进。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试点和推进医疗改革工作需要,提出了制订《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

元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XX—20XX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医改新方案),医改新方案要求“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民办非营利医院是这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新方案的推进,今后其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增加。目前,民办非营利医院按规定应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但该做法存在明显缺陷,亟待改进,否则将不利于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规范,影响到今后的医改成效。

一、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的现行规定及其缺陷

(一)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的现行规定

目前,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按规定应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按规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二)上述做法的缺陷

无法满足卫生主管部门的会计信息使用需要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要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按要求报送有关会计信息资料。长期以来,卫生主管部门在对医疗机构监管中使用的会计信息资料,无论是其口径、内容,还是格式,一直是以《医院会计制度》为基础。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后,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内容与格式,与《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无法直观反映出医疗行业的业务特点,又与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已不能满足卫生主管部门的会计信息使用需要,违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明晰性原则。例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没有对举办者出资及办医结余进行单独核算,只在“净资产”下设置了“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两个科目,缺少了“收支结余”这一重要项目,而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医院,对“收支结余”则核算得很清楚。为了便于监管,易于分析和对比,许多地方的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报表必须符合《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格式。以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例,该医院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每个季度向卫生主管部门以网络直报方式报送财务会计数据,直报为《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格式,而该医院执行《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为了满足报送需要,不得不另行再花费时间,单独编制一套符合《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格式的会计报表。

该规定难以准确把握和运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我国第一部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于20XX年元月1日起施行。按照该制度规定,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作为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执行该制度。但这一规定目前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同意见。该制度第二条规定,“适用本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该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三是投资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而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出资人是以一定方式获取回报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允许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出资人可以从办医结余中获取适当回报。例如:江苏省人民政府20XX年苏政办发〔20XX〕11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民办医疗机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明确规定,“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从办医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有人认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既然对出资人给予了经济回报,当然就不能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有的人则认为,“经济回报”与投资者分红不能完全等同,经济回报只是国家对出资人的一种奖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只要执行了政府关于非营利性医院物价政策规定,就应当视为非营利性,并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如果没有回报,愿意出资兴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民间资本会大大减少,这样对老百姓也不利,因为营利性医院不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医疗收入要纳税,增加税收成本会导致其收费水平提高。

二、改进和完善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适应我国医疗改革形势出发,将规范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作为推进当前医改新方案的配套措施之一加以落实。建议取消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制订《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包括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和公立医院在内的所有非营利性医院。该建议的理由是:适应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趋势,有利于对医疗机构的管理。20XX年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目前,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已经适用了同样的物价、税收政策,但是在会计核算上却没有统一,《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将解决这一问题。

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执行《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后,将统一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使两者之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比性、相关性,满足卫生主管部门使用需要,从而更好地推进医改工作。

能够简化操作成本。即使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今后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本身也需要进行修改,该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已逾10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呈现出许多不足和明显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形势发展。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规定都需要修改的情况下,将两者一并考虑,可以简化操作成本。

(二)制订《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

制订《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应当根据我国医疗改革需要,适应今后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充分汲取我国会计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同时考虑新旧制度的衔接过渡和降低操作成本。具体操作时,建议《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的制订要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为基础,一方面,保持大部分内容不变,有利于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衔接过渡,降低操作成本;另一方面,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某些做法,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和财务报告等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

对外投资核算对外投资是医院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院办企、事业单位的投资以及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为了核算医院各种对外投资的增减变化和收益情况,在会计科目上建议设置“对外投资”总账科目。

固定资产核算(1)固定资产的增减: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应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分别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等原因减少时,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处理方法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第二条明确规定医院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从成本核算角度看更是无法分配计算。笔者认为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做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等。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等科目), 贷:固定基金的分录。

(2)固定资产的折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要求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10%—20%)提取修购基金记入支出。其会计处理方法为:在提取一般修购费时: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虽然该制度对固定资产按折旧方法计提了修购基金,但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客观和稳健原则,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对月中购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明确规

定提取修购基金的起止月份,导致医院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得很明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取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因此应借鉴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的减值: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医院资产虚增,尤其现在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不利于夯实单位资产。应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提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

成本费用核算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医疗成本的核算方法,但规定了可以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内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但是,内部成本法是不完全、不严格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这样的规定目前对医院已经不适用,尤其是许多医院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就更需要进行准确的成本和效益核算。应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在成本费用核算上作如下改进:(1)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加强人员经费管理,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实施责任到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其次,要加强卫生资源的核算与管理,包括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它材料等,制定支出定额,并进行考核,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第三,要加强公务费成本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间接费用既要考核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又要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树立成本管理意识,设定考核指标,确定合理分配标准。

(2)增设“财务费用”科目,将原记入“管理费用”和“其他收入”中的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调到本科目核算。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适应医院成本核算和医院负债经营现状,规范期间费用核算范围,客观反映债务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正确分析资金的利用效益,笔者建议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纳入统一设置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财务报告编制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这几张表是建立在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它已不能满足医院多方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收入支出表不完全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不能反映单位盈利水平,收入结余与单位实际盈利水平有较大的出入。应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作如下改进:(1)资产负债表中去掉“固定基金”项目,剔除“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内容,将计提的固定资产修购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同时将计提的福利费、住房基金调置到负债类项目。

(2)增加损益表(利润表),废除收入支出总表。用损益表来动态反映医院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了解其获利能力,并通过对损益增减变化的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收益水平。

(3)增加现金流量表,用来揭示医院资金来源和用途,帮助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评估其创造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偿还债务的能力,帮助报表使用者分析净收益与现金收支产生差异的原因, 以利于正确决策。

三、结论

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会计核算目前存在明显缺陷,亟待改进,建议制订《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加以解决。我国医改新方案已经出台,并自开始在各地进行试点和推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工作作为落实当前医改新方案的配套措施之一,及早实施,以推动我国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规范,促进我国医改新方案的深入推进。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