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路径选择*基于网络社会思潮的视角

网络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路径选择*基于网络社会思潮的视角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9:42:01 推荐访问: 思潮 社会 社会个人实践总结300字(12篇)

刘秉鑫

(1山东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2华东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 201620)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社会情感的表征,是社会意识在舆论和思想动向中的体现,反映了人们的利益要求或者一定时期的思想倾向。当今世界,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相互激荡、彼此争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会这一新型社会形态应运而生。网络社会的诞生为信息的快速流动创造了条件,实现了社会信息的最大限度整合,成为社会舆论汇聚的舞台和多元思想交流交锋的重要阵地。加强对网络社会思潮运行规律的研究,对于积极维护网络社会的价值秩序,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社会思潮立足于现实社会,产生于网络社会,既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又受到网络社会运行机制的制衡,这两种力量彼此作用、相互影响,从根本上限制、影响和规定着网络社会成员思想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1.网络社会思潮的产生与演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基础。清末梁启超对“时代思潮”的特征有一番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1](P1)从梁启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思潮因时代之需而产生,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或趋势的思潮实乃一种思想认同的过程。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2](P873)网络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思潮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如此,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特定的社会思潮。各种思潮通过网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并迅速内化进不同阶层受众的心里,并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凡‘思’非皆能成‘潮’;
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1](P1)每一个时代较长时间内的核心问题和主要任务就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往往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和任务形成的,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那样,“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个时代的心理”。[3](P196)不同阶级和阶层因维护各自立场和利益的出发点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思想,在社会发生重大转折和重大变动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和危机空前尖锐化,往往导致长期积累的矛盾危机的大爆发,给人们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人们从各自不同的地位和认识水平出发,都捕捉到了时代主题,并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于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就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出来。

2.网络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受制于网络社会特有结构和内在机制。网络结构是网络社会最基础的结构。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物质向度,[4](P466)融合了时间性媒介和空间性媒介双重特点的网络社会,打破了平面性媒介的时间界限,人与人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新型社会纽带,基于这种连接的信息流动、思想流动、情感流动在网络空间形成了新的社会形态,成为塑造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倾向和认知体系。可以说,信息技术构成了网络社会思潮存在所必需的物质架构,这是网络社会存在的根本,也从根本上决定着网络社会思潮的运行机制。

网络结构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巨大差异,使得网络社会思潮的演变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信息载体平台构成网络社会的枢纽,这使得网络社会思潮的形成受制于信息技术、信息平台的规则,特别是信息技术平台的算法规则和监管规则。权力天平的极度不平衡使得网络社会思潮的生命力相比于社会思潮而言更加脆弱,无论网络社会思潮处于任何发展周期均可直接转入消亡。其次,以用户化、资本化为特征的网络社会促进了多维度虚拟社区的形成,进而网络社会关系有别于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传统社会关系主要基于血缘、地缘、业缘,而网络社会关系主要是由爱好、功能等不同维度形成,网络社会思潮往往起源于特定的虚拟社群,每个虚拟社群都是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具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和权利关系,使得网络社会思潮的形成及表现方式呈现多维化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的趋势在加剧,这也使得网络社会思潮呈现一种多元融合发展的态势。

3.网络社会思潮是算法技术调控下的思想涌动现象。网络社会是由算法技术和硬件构造的新型社会,信息技术规范及社会运动的认同力量共同构成了这一新型社会的基本张力。[4](PP3~7)“技术的进步扩展到整个统治和协调制度”,[5](P3)有效操控着社会的精神生产,为新思想的盛行准备了土壤和武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中央控制,超越了阶层与时空限制,个体意识自觉空前高涨,信息传播影响力与日俱增。文本、意象与声音成为网络社会中通达全球的信息单元,网络社会中信息高速流转、高效传输,群体频繁互动,自发性、匿名性、非正式性的媒介模式又使得口语化、碎片化、生活化信息成为网络社会信息的主要特点。[4](P449)信息机制的改变、虚拟社群的形成使得网络社会思潮的生成及扩散机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虚拟社群的形成改变了网络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社会基础组织,强化并稳定着社群成员的思想意识,使得网络社会思潮呈现百花齐放、多元竞流的新特点。网络社会是一种基于算法的信息技术社会,算法是网络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技术权限拥有者攫取了极大的思想调控权,这使得算法支撑下的媒介发挥着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塑造和控制作用。算法逻辑下的议程设置、意见表达、特征提取、舆情捕捉已完全可以自动运行,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被机器操控的部分日益隐蔽,表面上看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流动环境,实则背后都有算法的调适和操纵,与其说是思想者的思想表现,不如说是技术权限拥有者的思想呈现。值得注意的是,算法技术下的议程建构和背后利益影响着受众关注的社会焦点,并直接深刻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思想。具体而言,议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算法设置,而算法设置既与相关媒介的利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媒介为获得市场利益,必然追求信息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而这种目标机制必然会反映到算法中来,使算法匹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兴趣特点等,智能地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算法设计模式本质上是利益追求使然,除用户群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影响算法之外,相关媒介背后复杂的资本利益同样可以影响算法设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媒介的算法机制反映了自身利益诉求,内容设置是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体现。

网络社会思潮的生成是一种公共领域中的思想认同现象,包含着社会心理和理论形态双重要素。网络社会的全民参与、互动、自我表达展示了一个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公共空间,网络空间里传播、散布、流动的社会民意凝聚成的社会思潮与现实世界强烈的互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思想现象。

1.网络社会思潮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思想情感。从表现上来看,社会思潮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从而使社会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或是危险境地中。这些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人们会自发地产生某种情绪、态度、动机等心理要素,这些心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逐步向外扩展,形成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并逐步升级形成思想的认同,从而产生出一种或数种之共同观念,这就形成了社会思潮的基本雏形。激烈的思想情感往往还与思想运动交织在一起,“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1](P1)因此,可以说社会心理是社会思潮形成的心理基础,而思想运动是社会思潮情感化的动态表现。

2.网络社会思潮是一种心理作用下的思想倾向现象。在信息传播模式中,受众对信息的解码受到愿望、需要、态度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6](P63)可以说,网络社会中的文本、意象、声音既是信息传达工具,又是心理作用工具。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选择性注意、记忆不违背其态度、信仰的信息,而会忽略、遗忘违背自己立场的信息。[6](PP126~128)这是一种面对群体压力时所产生的顺从心理现象。虚拟社群的形成强化了群体的盲从性,在暗示和传染的心理作用下,他们的观点与想法趋于一致,集中表现为“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突显”。[7](P20)此外,持少数意见者在面对争议时更倾向于保持沉默,持多数意见者反而强化自己观点,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局面。

3.网络社会思潮是话语交往的产物。开放、共享、平等的网络社会为批判精神的产生、自由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平台,具有批判意识的网络社会公民在网络社会中承担信息来源者与接受者的双重角色,并在复杂的反馈机制中保持着对话互动、相互影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指出,自由交流、充分沟通能够形成代表公共利益的共识,产生与公共权力相抗衡的强大舆论力量,实现人与人相互理解,彼此依存的美好世界。[8](P34)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社会思潮呈现出突出的社会民主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网络社会思潮是受众主动学习的结果。网络社会受众呈现出比现实社会更为明显的“主动学习”特征,不同动机的受众面对传播产生了态度或行为方面迥异的效果,同时,大数据及先进的算法推荐机制的发展,又使得信息载体平台掌握了用户兴趣、爱好、关注焦点等数据,进而可以更为高效地向受众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在信息爆炸、认知过载的网络社会,受众面对各类各样的信息时有了很强的抵制和辨识能力,往往会主动过滤掉自己不赞成的观点进而强化自己认知的内容。研究表明,我们所属、认同和向往的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消息内容的解释与判断。[6](P344)受众的主动学习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受众因态度、爱好、兴趣等因素的不同,分割并成为不同特征的虚拟社群,它的形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社会身份感,使之更容易接受并认同社群的思想及主张。美国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提出的“熵—冗余”理论指出,信息冗余可以有效抵消信息渠道的噪音,并影响着信息无序的熵值。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其中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市场的八成,网络社会在提供信息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思想潮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9]网络社会的出现深刻变革着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确认识网络社会思潮的本质规律,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用网治网水平,把握网络社会思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1.要加强党对网络媒介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第一,要确保网络媒介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媒体、网络运营商是网络社会思想的产生与传播载体,从传媒的功效上讲,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沉浸在媒介所构建的世界里,媒介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如何合理规范网络媒介对网络社会思潮的引导至关重要。面对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网络媒体、网络运营商等媒介不可避免要追逐市场经济利益,以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地位,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往往会诱导产生错误舆论,给网络社会价值生态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致使价值取向跑偏。我国大众传媒的阶级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10]网络媒介的存在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哗众取宠,否则错误思潮就会传播、泛滥,因此要加强党对网络媒体、网络运营商的全面领导,确保其正确的舆论导向。“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媒介系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落实网络媒介相关机构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只有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工作的底线与红线,才能树立社会公共责任重于经济利益的基本理念,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贯穿网络社会的全方位各领域。第二,要健全智能算法与人工巡查互补机制。在以智能算法为内在逻辑的社会中,“程序员”对网络社会具有根本的配置权力,其规定着网络参与者所面对的具体内容和运行方式,显示着网络社会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最初状态。[11]网络社会实质上也是一种算法社会,算法技术本身并没有价值取向,但算法程序员有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算法不是王法,算法决定内容更不是王道,[12]在网络社会价值秩序的重构中人的作用还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算法机制设计和内容筛查方面注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完善符合价值秩序要求的算法推荐机制,同时建立并完善以人工为主、算法为辅的常态化的内容审查机制,避免错误思潮的过度传播,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

2.加强对网络社会中占据关键社会位置或掌握信息优势人员的技能培训及行为规范。第一,要加强对网络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关键人员的技能培训。网络社会思潮传播以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为辅,网络媒体机构是大众传播的主要代表,大众传播使得文本、意像、声音等信息单元快捷抵达广大受众,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媒体记者、自媒体等从业人员是网络社会信息内容的主要编辑者、发布者。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型的社会,网络社会中信息的编辑、发布、真伪核实、内容把关等工作流程对个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技能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社会作品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政府及社会需投入资源以加强对网络社会主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成为一支业务精湛、信仰坚定的网络社会舆论工作队伍。第二,要加强对网络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关键人员的行为引导。网络社会中的关键人员是人际传播的主要代表,他们通过人与人之间双向的情感沟通、说服教育使受众接受自己主张。从效果上来看,大众传播在信息获知阶段更为重要,而人际传播在劝服阶段效果更为突出,两种传播方式彼此交织以实现媒体机构、自媒体对公众思想的复杂影响。媒体记者、自媒体大V、传媒偶像等人员因其在网络社会中占据关键位置或掌握信息优势成为意见领袖,他的意见往往会成为一个群体思想和意见的主导。因此,要通过制度约束、立法规范等措施对网络思潮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员进行行为规范,牢牢把握网络社会思潮导向。

3.创新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升级,降低资本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第一,要不断完善立体化、主流化的媒体矩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13]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建立引领社会思潮的传播机制,发挥传统媒体、中央媒体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主流媒体的管理创新、内容创新、渠道创新,增强其平台影响力、受众吸引力,确保中央媒体、主流媒体在网络社会价值的引领者、领跑者地位;
另一方面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加强对商业媒体的业务监管,发挥商业媒体在资源整合汇聚、新技术应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其在维护价值秩序中的作用。第二,要降低资本逐利性对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媒介所有权决定了媒介控制,而媒介控制又反过来决定了媒介内容。多元社会思潮受信息载体平台影响甚深,媒介平台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算法在网络社会中完成了对现实社会的重构,实现了社会由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跨越,网络媒体机构凭借其算法的数字优势系统化灌输价值观,渗透意识形态,数据算法以意识形态力量获得了对世界经济秩序前所未有的操控。[14]资本是技术发展的灵魂和胆魄,由贪婪资本驱动下的网络媒介难以摆脱成为资本推行意识形态和文化模式的数字武器。因此,维护网络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绝不能完全依靠商业平台,政府要通过多元控股等形式对网络社会中的主要机构进行监督,使资本可控。

4.遵循网络社会思想传播规律,不断改革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与方法。第一,要合理实现网络社会思潮的“疏”与“导”。网络社会是一个充满海量信息且高度互动、全民参与、独立自主的信息社会,应对网络社会的这些新特点,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探索网络社会思想建设的新办法。一方面,要恰当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要适应网络社会的互动、传播规律,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舆论部门的作用,又要善于引导群众,理性甄辨各种社会思想,鼓励思想争鸣、民主讨论,引导网络社会思潮健康、正确发展。第二,要创新网络社会的议程设置及表现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网络社会信息进行合理的议程设置增加对主流信息的推送频率吸引受众,并在对话和交流中引导多元价值达成共识。在表现方式上,要创新内容表现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视频、音乐、科普文章向受众生动、深入、具体传递晦涩难懂的理论,在中性化、大众化的话语遮蔽下提升亲和力。在思想建设上,要开展先进模范学习活动,讴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英雄,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引领风尚、启迪心智。在信息内容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以文化人,通过举办正能量的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5.夯实现实社会的思想之基,把思想建设与利益公平内化到社会制度和法治建设中去。第一,人民利益保障与思想意识建设要相统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正是当前社会状况的反应,因此,我们还要从网络之外寻求网络社会思潮的根源和调控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5](P44)在多元利益格局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社会思想基础,就要把思想建设机制与利益公平机制内化到社会制度和法治建设中去,这既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第二,社会治理、家庭建设、文化建设要相统一。在社会治理方面,要以信息化引领社会现代化,畅通民意表达,不断提高和保障民生水平,促进司法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同时要推行以家庭为单元的家教、家风建设,构建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瓦解错误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在社会行为规范方面,要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民公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同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猜你喜欢思潮算法思想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6期)2022-08-25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4期)2019-11-04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2019年8期)2019-08-27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2-03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现代防御技术(2016年1期)2016-06-0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