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顾晶晶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德育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怎样让德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呢?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德育并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它是一种渗透,一种影响。因此,我们在实施德育时应当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人生的道理,让德育在无声无形之中发挥作用。

1   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素材

1.1抓重点词句渗透德育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课。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语言优美、故事动人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还能够体会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因此,语文教材就是我们渗透德育最重要的素材。众所周知,诗人和文学家会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说,在语文课文当中,一些关键的词句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实施学科教学还是渗透德育,我们都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并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产生共鸣,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当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品读关键词了解诗意。例如,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这种思念并不是普通的思念,而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浓浓的思念。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每个漂泊异乡的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特殊的情愫,如果你此时就是王维,那么,你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会思念亲人什么呢?通过联想,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再说“佳节”这个词,诗中的节日是重阳节,然而,诗人不仅仅在重阳节才会思念家乡和亲人,中国有很多的特色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在特定的节日,人们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就会变得愈加浓厚。理解完词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诗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思念,體会亲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无论是古诗还是散文,作者总是能够用凝练的词句隐藏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词句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浓烈的情感。

1.2用重点语段渗透德育

对于一些篇幅短小的课文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渗透德育。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时,便要学会引用它们的重点语段。想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课文,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一般来说,课文分析需要抓住重点语段。通过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语文的美体现在课文当中的每一处。如果说重点词句是独特的美,那么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分布就是一种恢宏的美。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领悟情感,更应当启发学生从语段中、从课文整体去进行充分的联想和体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情感大意。

教师在带领学生初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先让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例如“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河沿上的枪声”“雨来没有死”。通过再读课文,对每个段落进行整体的概括和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雨来身上所具有的英雄特质。随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说一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如课文中的这段描述:“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经过反复的阅读,体会到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经过阅读理解,学生对雨来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并且都表达了纯真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语段反复进行阅读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还能促进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陶冶自身的情操。

2   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德育教育途径

2.1在导入中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引起学生感同身受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之中,强化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体会。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在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德育便会渗透得非常自然。具体来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导入环节着手,在教学的开端设计吸引学生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与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从多种感官体会文学的美、情感的美。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图片,通过对比,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教师出示了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图像资料和相关的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此时,学生都感叹圆明园的恢宏大气,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随后,教师又出示了圆明园被破坏之后的图像资料,在学生震惊的目光中,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英法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我们的园林杰作变成了废墟。在这个导入环节中,两种不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这样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了学生振兴祖国的使命感。

在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内心的感受会放大,此时进行德育渗透,往往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从课堂的开端便渗透德育。

2.2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论是进行学科教育还是渗透德育,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谈话法或者讲授法。虽然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简捷高效,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德育渗透得更加全面,教师需要对老旧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采用先进的、灵动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学习更多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遇到一些情节丰富有趣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
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小游戏。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中蕴含着这样的道理: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够取胜。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同时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访谈的形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田忌获胜的原因。这个访谈可以做如下安排:教师扮演记者,指定几名学生扮演孙膑、田忌、齐威王等。然后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的第一个问题问“孙膑”: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可多亏了你的主意。请问你当时是怎么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好主意的?在这个问题引导下,扮演孙膑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接着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孙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随后教师又向“田忌”提问:在这次赛马比赛中,虽然你第一次失败了,但是第二次大获全胜!对于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扮演田忌的学生回答并总结经验。

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鲜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到更多道理。就像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访谈,通过对几个同学进行访谈,全体学生对课文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深刻的印象。

3   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德育范围

3.1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载体。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刺激自己的多种感官,真正做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从视觉和听觉上丰富认知。其次,在实践活动中,有很多种渗透德育的机会,对于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正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欢实践活动,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德育,往往會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情感培养都有益处。为了拓展德育范围,让德育润物细无声地发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例,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了梳理,并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学完这三个故事,教师设计了一个全班讨论的活动,讨论的内容是:课文中所讲述的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请阐述你的理由。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廉颇和蔺相如最后和好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对于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态度。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在课下编排课本剧,用表演的方式呈现这三个小故事,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内心的感受。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都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适合学生的、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在道德素养方面得到熏陶。

3.2在学习任务中丰富认知感受

任何学科、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定理,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德育也是如此,成功的德育从来都不是只依靠教师的谆谆教诲,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人生的道理和情感。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认知感受,提高精神文明素养。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主动,教师的教学也越来越高效。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课后,可以设计课外阅读、座谈会、活动性作业等任务。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搜集资料的任务。任务的内容是搜集自己家乡关于春节的资料,如习俗、传说等。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通过交流,学生对于春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比如:了解了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了解了春节的习俗——祭灶、打扫、贴春联、守岁、点燃篝火等等;
还了解了关于春节的传说,如年的传说和岁的故事。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每个人都从组内其他成员口中了解到与自己搜集的不一样的知识,这样口口相传,大家对于春节的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

这个搜集资料的课前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还让学生丰富了认知感受,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文化。类似于这样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周设计安排,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让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4   结语

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积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渗透德育。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之上让德育绽放出美丽的花,同时也让小学语文课堂浸润德育芬芳。

参考文献:

[1]陈蓝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融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34):25-26.

[2]方园.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考试周刊,2021(98):40-42.

[3]郑绍斐.正心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1(12):80.

[4]宋爱娟.用心浇灌,让德育之花悄然绽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山东教育,2021(49):35-36.

猜你喜欢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7-05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