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川省数字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四川省数字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1:24:02 推荐访问: 协同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王波 男 高级经济师 硕士研究生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

课题项目: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研究课题(课题编号:MBXH21ZD16)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国策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民办高校理应在新时代就“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本文从四川省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中对民办高校的育人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四川省的(民办)高校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中带来具体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经济的最小单元是一块块农田,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个工厂是工业生产的最小单元,而到数字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最小单元变成了一个个产业生态,资产就是数据,产业生态把不同行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通过各种数据(金融数据、交易数据、采购及库存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等)联结在一起。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经济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急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党和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分重视壮大和培育数字经济,我们也不难发现国家高层领导已经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数字经济。习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布局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数字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名义增长9.7%,2020年比2019年净增3.4万亿。数字经济在加速腾飞,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

2021年4月25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四川省在数字经济投资推介会上提出,四川省对数字经济极为重视,作为“十四五”规划期间,四川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四川作为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力把四川打造成为数字经济优惠政策“导入地”、高端人才“聚集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策源地”。

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之举,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加快构建数字驱动的经济体系,倾力打造西部数字经济重镇。

目前从全国来看,四川省的经济水平一直难以突破,经济增长在全国排名来看,后有咄咄逼人的多个省份,其经济增速高于四川,前有一直排名高居四川省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四川只有在数字经济这个新的增长极寻求突破,数据就是资产,这个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四川省全面布局数字经济,立足四川省已经有的信息产业基础,就能比布局工业经济或农业经济更有发展优势,如果我们四川省尽早从数字经济入手,四川省就有先发优势,就有持续发展优势。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都离不开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数字经济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一支优秀的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队伍, 是四川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工作。

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利用四川省的教育优势,发展职业教育。研究数字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产业与教育协同培养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举措。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多措并举,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和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技术人才。

1.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约束,突破了要素供给和生产消费的时空局限,促进了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业态以及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从而带来社会新财富的增长和经济潜力释放,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发展韧性。

四川省经济多年一直徘徊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之后,要想有所突破,有更进一步提升,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数字经济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研究数字经济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高经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多是分开进行的,要么是专门研究数字经济对于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么是专门研究职业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比较独立,而二者融合进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研究较少,从高校角度來进行数字经济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几乎没有。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有了开展和实施,而从理论上虽然对人才培养有较少研究,但对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归纳总结,细分研究就更少了。从理论上来讲,在此方面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从应用价值上来讲,研究数字研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为了从四川省数字经济在人才培养上已有的实际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培养机制进行总结,归纳经验进行推广,并从中找到继续发展的有利途径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建议。同时也是对其他地区在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方面提供可行的参考经验。当然更是对高校未来走出一条数字经济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的道路提供有益的探索,能够为建设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融合培养人才提供应用上的参考。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与四川省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关的地区、企业、科技园区、产业园与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际运用例子有高校独立进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文献资料,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实地调查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到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加感性认识,深入细致分析研究,从数字经济的产教融合的社会现象和个别企业与高校育人融合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找到普遍的、可能推广的共性,形成研究成果。

例证法

在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中,采用我们自己在实地考察中的部分高校与企业等研究对象进行协同育人的实际例子来论证我们的研究观点。

对比分析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其他省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较好情况与四川省进行同等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到差距,找到存在的不足,以此分析差距的原因,采取措施,弥补差距。

2.2、研究内容

我们的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本课题正是为了适应四川省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四川省的数字经济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通过对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关的四川省部分企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及四川省内的部分高校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已有的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典型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总结归纳其工作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推广的经验,最后形成研究性的报告,提供给课题管理中心和相关政府部门。

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我们广大的职业院校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培养人才的重任。四川省的数字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四川省在数字经济产业与高校教育融合,协同育人的建设中,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各类人才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达到所培养的人才能为企业为社会所用,能逐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内容在我们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实地走访调查后,我们有如下的结果分析。

3.1、高校与政府事业单位的合作

高校与政府事业单位合作,从学术上进行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培养研究性的人才。2020年1月3日,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下属职业学院)与宜宾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同承建签署协议。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开展数字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數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性研究。这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有益探索,数字经济研究院以“立足数字经济、服务区域经济”为研究宗旨,电子科技大学职业学院将利用自己的人才培养优势与政府数字经济产业部门进行深入合作,为当地经济服务。

作为专门的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理论与应用及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将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和全省数字经济科研、产业发展的需要,将自身及电子科技大学的有关研发成果与宜宾市及四川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培养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同时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这也为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找到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优势与政府合作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2、高校设立数字经济学院(数字经济专业)直接与企业融合育人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我们的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适时动态地调整着自己的专业建设,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出现,其本身就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动力。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在2021年12月联合网龙网络公司,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VR体验中心成功举办了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红色公开课。

数字经济学院是在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基础上组建的二级教学学院,川化工职业学院还与华为3COM公司、四川智天远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合作,采用课程置换、联合办学、校企共建等方式引入了企业资源和文化,搭建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无人机飞行学院,无人机专业从开设订单班到与企业抱团发展,再到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完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三级跳”。

2021年1月5日上午,德阳安装技师学院与58集团深度对接合作开展的第一个培训项目:德阳市2021年首期“电商直播”培训,开班仪式在正式举行,此次培训班学员共计40人。这是在“网红带货”产业迅速发展与相关从业人员培养需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目前此种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机制,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也是比较受企业和学校所欢迎的一种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围绕产业来办学证明是成熟的经验,我们的高校围绕数字经济这个产业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体地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类别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校、学生和企业产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产业和专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产教的深度融合,育人统一,学生的部分课程直接在企业上课学习,边学边干,学完就干,学生学完之后认岗、跟岗,最后实现就业。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迫切的用人需求,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3、 职业教育联盟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

2021年4月29日,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诚楼会议室召开,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出面主办的 “数字经济与财税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川内42所高职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见了研讨会议。

研讨会从数字经济的财税人才培养出发,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在当前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实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我们职业学院主动与产业合作,加强融合式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创新在新技术趋势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全面深化会计类教学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职业联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联盟优势,聚集联盟内的职业院校,形成集中优势,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

3.4、政府大力进行政策支持并主动建立数字经济科技园区,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2022年1月,四川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指出:建立省级产教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四川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出台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实施意见,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技能人才,建设6所国家级、15所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实施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到2025年建设50个具有四川特色、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品牌,建设30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或产业学院。

这是四川省从政策上非常明确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目标,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近年来,德阳市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之一。2019年,德阳市数字经济总量达874.9亿元,占GDP总量的37.45%。

2020年11月,引领着德阳地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德阳天府生态智谷内的“凤翥湖数字小镇”正在加快建设,“凤翥湖数字小镇”规划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计划静态投资120亿元,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数字研发和应用业态,力争到2025年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700亿元。将成为德阳打造“四川数字经济第二城”的重要支撑。“凤翥湖数字小镇”着力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电竞、数字文创、电子商务等数字研发和应用业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德阳市职业教育突出,市内有各类职业院校多所,人才储备丰富,技能人才优势领先,可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数字制造和软件开发、系统管理等产业提供专业化、订制化的技能人才支撑。德阳将着力打造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的“蓝领”摇篮,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引进一批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职业院校,德阳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经济增长极和产业转型支撑点,具备特色鲜明的发展比较优势。

德阳市作为全国唯一职业教育示范市和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着力打造数字蓝领基地,电子科大德阳校区已建成,与华为合作开办的“ICT学院”正式挂牌,引入华为ICT人才学院建鲲鹏实验室培养软件工程师等,与58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办共建58同城大学“未来产业学院”总部,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未来产业学院”总部,依托德阳31所职业院校、14万在校生的职教优势,培养“数字蓝领”人才。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建成数据标注、数据加工、软件外包、软件评测为主的数字蓝领基地。58集团与德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58同城大学为载体,在德阳天府数谷打造中国(西部)技能人才发展综合服务基地暨58同城大学“未来产业学院”总部,精准聚焦数字经济这一德阳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北京时代飞扬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的天府数谷布局的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孵化园,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总投资近50亿元,协议签署、選址、报规等前期工作正迅速推进。

2021年1月,四川省正式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对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力争通过3年努力,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在人才引领方面,四川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人才招引政策,支持成都完善“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推行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支持在川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与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联合办学。强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数字素养培养。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教学和技能培训,推广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培训模式。

4 结论与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面对时代的需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要求,产教的融合,培养人才,数字经济促使职业教育由内而外产生一系列的量变与质变,培养急需的、能适应未来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的需求。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就要和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

4.1、结论

课题通过对四川省内部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机制一,高校与政府相关产业部门合作,利用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对产业的理解能力,与职业教育部门融合协同育人。

机制二:企业与职业高校合作建立专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深度融合育人,此种机制是最受企业和学校的欢迎。

机制三,产业联盟与高校合作协同育人。

机制四,政府大力进行政策支持并主动建立数字经济科技园区,在园区内各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进行产业拓展和人才培养。

4.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是:

数字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发展过程中肯定是有不足的,目前在已有的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问题一,在“十三五”的末期,中国已经拥有1.1万所职教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达到了2857万人。具体的专业,现在已经形成了1200多个,累计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已经达到了5452万人。以此为基础,今后以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于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服务于数字经济,显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的育人机制研究也正是从此方面出发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研究和推动。

问题二,不要觉得谈到数字经济人才,主想到的是科学家院士等等,中国的数字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绝对不限于院士、教授等等这样的高端专家。由于数字化经济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单位,各行各业,无不需要掌握数字经济技能的从业者。这种需求,正在也必将还会继续迅速上升。那么,我们怎么样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升级发展阶段这种强烈的社会需要,卓有成效地培养出数字经济的人才大军?我们研究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更加注重的是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

问题三,数字经济时代,产教融合,协同育机制还没有固定的成熟的模式,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遇到的问题基本上还是存在人才的培养与实际的需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高校还要更进一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比较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育人机制的推广。

问题四,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高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太少,要积极地丰富与数字经济有关的专业,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维修、操作、网络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相关对象领域的各種实际需要来合理设计,比如说特定制造业、农业、矿业、服务业、金融业、环保业等等方面,形成专业体系,来与企业协同合作培养数字经济产业所需要的适用人才。

问题五,政府虽然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很大,但在职教中有关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事项上,要强化和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在协同合作培养人才的专门项目上给予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艳等《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

2. 胡荣《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3. 唐小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

4. 贾文胜//何兴国//梁宁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及政策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

5.程佳琳 王波《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03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数字经济协同育人产教融合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3期)2017-03-0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西伯利亚研究(2016年5期)2016-12-23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