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4篇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篇1

夯实群众基础 严格组织纪律

龙王镇冯营村 王邦清

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应自觉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知道“我是谁”、 “依靠谁”、“为了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使服务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找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在这个开放新时期里,共产党员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刻不忘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也只有这样,我党才能不辱使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法宝,党员同志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发展进步,就是取决于是否肯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面对目前工作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勤学、广学,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履好职、尽好责,不辱使命。学习是一种责任。党员干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也是单位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更是单位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要丰富多样,既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努力学习实践活动规定的教材,该读书要读书、该笔记要笔记,才能成为单位工作的行家里手。

从总体上看,农村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有的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方式,工作上因循守旧缺乏敢闯、敢试的开拓创新精神,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家长制、一言堂作风严重,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占集体财物,办事不公道,优亲厚友,违反财经纪律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抓,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尽快得到明显转变,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教育是基矗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培训: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培训。要系统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政策、党和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一生给党留什么”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自觉性。

2、加强经营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科技知识能力。一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确定培训的重点;二要结合农村季节及时进行农作物栽培、水果保花结果和病虫害防治、畜牧水产的养殖和防病治病的短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3、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营销管理水平。

4、加强法规知识的培训。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忽略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当一部分人成了法盲,不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不依法行政,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等的教育,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提高依法行政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

要把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主要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持之以恒、行之有效。要在坚持过去已有的制度的基层上,研究制定一些督促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如镇推行行政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模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执政为民服务宗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机制和科学便捷的为民服务办事制度,建立农村基层干部走访群众,定期接访制度,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农村干部扶贫帮困制度、联系群众考核制度等,积极探索新渠道和新机制,建立行政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探索建立村委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室,不断拓展密切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难”扎扎实实地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三、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还要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监督。一是农村经济活动的监督实行公开招投标,防止“暗箱操作”。二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情况的监督。三是以财务为重点的政务、村务、社务公开情况的监督。同时要与质询听证相结合,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带头转变作风。

以上带下,以下促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转变作风作出表率。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三带头”:

(一)带头解放思想。

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永葆创新活力,取得领导工作的主动权。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在很大程序上影响着本地区、本部门思想解放的程度,因此领导干部既要带头解放思想,又要创造解放思想的宽松环境;既要在发展思路上打破传统,又要在发展措施上取得突破。要以全新的观念来制定全机关报的发展思路,以超常的发展措施赢得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

(二)带头真抓实干。

真抓实干是检验作风建设的一把尺子。领导干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深入基层摸情况,深入分析添措施,深入一线办实事,用自己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动本部门、本单位干部群众、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布置工作、解决问题和检查督促“三落实”。

(三)带头廉洁自律。

带头执行党风廉政的各项规定,时时遵章守纪,处处以身作则,以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业和生活,以党员干部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带动广大群众。同时要教育和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五、抓考评奖励,健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

上级党组织每年要对下级党组织加强作风建设进行考评,对干部作风建设抓得好、行动快、措施硬、效果好的单位党组织进行通报表扬,行动慢的单位党组织给予通过批评,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支部书记予以免职或降职调整处理,要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行评比,好的表彰差的限期整改,以至作出辞退处理。

在工作中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和落实脚点放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同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帮助农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实际问题,争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开展专项治理。向群众公开收费标准、举报电话和查处办法。三是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同镇、村增收节支结合起来,镇要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强化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规范津补贴的有关规定,村要减少村干部职数,提倡村干部兼任社干部确保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2015年3月26日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篇2

夯实群众基础的过程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篇一:践行群众路线需构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热点思考

践行群众路线需构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作者:李晓波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4日 07版)

资料图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践行群众路线的核心在于密切党群关系,本质在于提高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科学化水平。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必须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这个核心价值点,探索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

联系群众机制是前提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构建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定点联系常态化。要将定点联系群众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始终心系联系点的群众,自觉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群众所急、所想、所思、所盼,实现定点联系、挂钩联系、结对联系等做法常态化。

调查研究规范化。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要努力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在调查研究中,重视“后院”和“角落”。要进得去群众的屋,吃得下群众的饭,既能上群众的炕头聊天,也能下群众的地头问苦,多与群众打交道,使调查研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联系群众制度化。在做重大决策时,要注重密切联系群众,扩大群众政治参与,确保民意充分表达,使群众的意见能够真实体现到各级党组织的决策中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对于涉及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消解群众疑虑,维护社会稳定,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贯穿到决策的制定、执行的全过程中。

服务保障机制是基础

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从人才队伍、工作经费、服务载体等方面提高服务群众的保障水平。

增强人才队伍保障。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烈、服务作风优良、服务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夯实工作经费保障。为使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夯实工作经费保障,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无钱办事”的难题。要将服务群众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

健全服务载体保障。各级党组织要不断丰富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加强各种服务载体设置,调动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通过建立便捷高效的党员服务站点,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把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切实服务好群众。

利益协调机制是核心

新形势下构建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妥善协调好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从畅通利益表达、强化利益整合、突出利益维护等三个方面构建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畅通利益表达。畅通利益表达是建立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的基础。要进一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搭建利益诉求平台,将群众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相应的表达渠道得到反映,达到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强化利益整合。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群众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使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融洽沟通、协调协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突出利益维护。突出群众利益维护的重点是维护群众的经济利益。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经济利益,我们党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突出群众利益维护还要切实维护好群众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要协调好群众各种利益关系,满足群众各种利益需求,维护好群众的整体利益。

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

构建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还需探索建立“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的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考评方式。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进一步完善考评方式,将考评的“指挥棒”交给群众,切实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使群众真正成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和服务群众能力的考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的动力。

明确考评标准。践行群众路线,联系服务群众,应落实到群众的情感认同上,体现到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上,所以应以群众满意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调动广大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结果运用。要将群众评议的结果、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党员干部,督促他们及时改进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并将其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导向性作用。

群众监督机制是保证

践行群众路线,确保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还必须探索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增强群众监督意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强化群众监督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群众监督意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开门搞活动,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监督和评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监督意识。

【篇二:对于联系国税实际践行群众路线的几点思1】

对于联系国税实际践行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部署。践行群众路线,对国税干部的思想、行动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联系国税工作实际,就如何更好的实践群众路线、增强教育活动实效进行了思考。

一、把握活动主题,增强群众观点,将群众路线的要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中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各级国税机关应准确理解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把握好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解决好群众和纳税人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三个三”落地要求在全系统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一)把握为民要求,立足国税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具体到国税系统,每项国税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广大纳税人的支持配合,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共同铸造的一个非常广泛、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实践群众路线,应自觉把为民这一根本价值追求植根于干部灵魂深处,从研究思路、制定措施、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相信、依靠、尊重广大群众和纳税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解决

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自觉做到服务纳税人、服务基层、服务大局,切实把广大国税干部和纳税人在内的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把握务实要求,坚持创新实干,增强工作实效。务实,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办实事上。务实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务实,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每位国税干部应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创新实干,勇争一流,主动做到任务求实、干事踏实、说话朴实,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工作业绩。

(三)把握清廉要求,坚持守法守纪,确保廉洁从税。清廉即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清廉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基石,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一切不廉行为都是与群众路线内容要求格格不入的。国税机关是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广大国税干部必须要提高对法规纪律的敬畏意识和遵从意识,秉公用权,守住底线,切实做

到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确保廉洁从税、一身干净。

二、密切联系群众,力求工作实效,将群众路线真正贯穿到各项国税工作当中

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取得实效,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将群众路线的内涵和主题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深化基层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改进队伍作风,提高落实质量,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将活动成效体现到具体工作成果上。

(一)心系群众抓基层,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会议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体到国税系统,基层单位既是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直接承载者和税收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是税收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全部税收工作和战斗力的坚实基础。只有基层建设做好了,国税事业才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党组织的基础才会更加稳固。应按照实践群众路线的要求推进基层建设。一是提升站位,努力为基层干部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良好舞台,为纳税人简便快捷办税提供一流平台。基层税源管理分局,包括与纳税人直接打交道的稽查局、税源管理科、办税服务厅,处于国税工作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纳税人,是基层建设的重点。建设好“法治、文化、服务、活力、和谐”五型分局,是基层干部和广大纳税人的期望,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建设“五型分局”即:建设法治型分局,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税、依法治局,不断提高科学精准的税源管控能力、坚不可摧的预防腐败能力;
建设文化型分局,实施文化管理,打造有分局特色、普遍认同的组织文化、学习文化、廉政文化和责任文化,凝聚干事创业、齐心思进的精神力量;
建设服务型分局,

促进管理与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不断提高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活力型分局,通过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绩效管理等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使组织始终充满与税收现代化建设要求和自身工作需要相适应的活力;
建设和谐型分局,干部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包容,成为同心同向、发展共赢的集体。

二是发挥机关领率作用,带动基层一同干事创业。各级机关在基层建设中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下级盯着上级看,各级机关对基层干部都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各级机关干部应从高定位,从严要求,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机关干部都要首先带头做好、带头落实,机关做基层的表率。机关干部应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对基层部署工作时,立足基层实际,提出有较高操作性的意见,为基层提供准确到位的指导。机关各单位要把自己做出的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机关各单位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准,加强督导检查,实施跟踪问效,确保作出的部署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并落实到位。

三是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努力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时刻在心里装着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真正贴近基层、关心群众,着力解决基层和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前期调研情况看,基层单位普遍反映临时性任务多、上级安排的检查任务多、资料报表层层重复报送等问题。对此,

机关单位应着力提高对基层工作部署的统筹性,科学安排需要基层参加的会议、培训、文体活动和检查评比,集中发布评估稽查任务,避免多头部署、重复检查。对于机关内部能够完成的任务或是获取的数据资料,不得让基层层层报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干部选拔、人员配置、资金经费使用、基建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基层给予重点倾斜,强化基层保障,持续改善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生活条件。

(二)依靠群众打基础,努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践群众路线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同时,基础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所有工作环节,出力多、见效慢。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应紧紧依靠群众,立足各自职责,注重每处细节,从基本制度、基础资料、基本流程、基本操作、基本能力等方面打好基础。

一是带领干部以用心的工作态度夯实基础。用心去工作,才会把工作做好,把基础打牢,把群众路线实践到位。国税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干哪项工作,都应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基础工作做好,不能对工作敷衍应付。用心工作要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切实实的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投机取巧、不作表面文章。

二是培养干部以过硬的能力素质夯实基础。国税干部是国税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能否实践群众路线、更好的服务群众。广大干部应把学习作为提升自身能力

【篇三:践行群众路线 改进工作作风.doc(在镇党员干部党课的讲稿2014.6.8)】

践行群众路线 改进工作作风

---在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党课的讲稿

2014.6.10

同志们: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党在推进和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作为镇党委书记要为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上党课。下面,由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次党课辅导,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的实际谈点体会,也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谈一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群众践线教育的主题的认识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

一、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定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定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

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与此同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年轻而且有知识的新党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中来,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和平年代,怎么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的情况。一些人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
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
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地谈论加强或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党员干部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二、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首先,要以转变作风为前提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们的干部骑着自行车下基层,戴着草帽进农户,朴素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交流,群众能同干部讲真心话,群众工作富有成效。这几年,我们许多

干部小车进小车出,从家门到机关门,同基层群众接触少了。与此同时,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干部经常上街下乡,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甚至直接到有意见的群众那里谈心,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效果很好。这些情况和经验告诉我们,切实转变作风,做到群众的门走得进、群众的话听得进,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以信任为纽带做好群众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群众对一些干部缺乏信任。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既有这些地方平时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多,实际上没有落实,失信于民;
也有这些地方个别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
等等。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地方不仅党委和政府有权威,而且群众遇到问题相信正面引导,群众工作比较好做。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在于我们的广大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取信于民,能够真正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再次,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做好群众工作。分析现阶段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注意到,群众的意见和不满大部分不是针对党和政府的,而是针对一些具体做法和事情的。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同时以制度为保障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因此,做

好群众工作的可靠保障是健全的制度。过去好的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应今天新情况的新制度。

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群众路线,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群众工作做得不得力,不仅因为有些干部能力不强、方法不对,还因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众中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抓干部教育,不仅要抓理论学习,还要把干部的理论素养转化为党性、转化为德性。一个只会夸夸其谈大道理而缺乏党性、德性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也不可能成为可靠的群众路线的执行者。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当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因此,应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包括廉政意识教育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干部队伍健康成长,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

结合群众路线如何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我打算从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勤奋学习、学以致用。

学习是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也是党员干部增强综合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

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领导和谐发展能力的期望值更高了,群众思进求富的愿望更加迫切,民主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单靠过去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这要求党员干部要有丰富系统的知识作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好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把握理论体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真正学通弄懂。只有弄明白了,才能做到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心系百姓、勤政为民 。

党员干部必须要讲“为民”。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

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必须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决不能高高在上当“父母老爷官”。。我们做的一切工作,必须贴近群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篇3

正确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作者:邵春保

作者机构:中共中央组织部

来源:组织人事学研究

年:2001

卷:000

期:006

页码:3-4

页数:2

中图分类:D26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党建工作;党组织

摘要: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要求我们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解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正确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展地认识党员标准.是加强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认识问题。

个人鉴定群众基础方面怎么写篇4

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几点认识

文章作者:王晓生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我感到,要全面准确地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发现并论证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两个范畴,在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有力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者创造价值,后者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实现价值。生产性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活劳动,资本家正是通过活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就是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结合新的实际,作出正确的回答。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分配关系是由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目前我国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因而分配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按劳分配外,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虽然在我国分配领域存在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但并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没有产生两极分化。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公平和效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同样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的劳动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被许多人单纯地理解为体力劳动,而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则被认为不能创造价值,这种观点显然是受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支出,甚至不再主要是体力的支出,而主要是脑力的支出,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劳动,他们的发明创造,他们对技术的推广应用,包括创造的精神产品,不但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有的甚至能够创造巨额价值,这种劳动是非常复杂的劳动。马克思曾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
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把科技工作作为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仅如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对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作过论述,在他看来,这种劳动都是“总体劳动”的一部分。在总体劳动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由此,我们应该承认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这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二、必须深化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
党的阶级性、群众性和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科学内涵和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应该看到,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深化,外延正在扩大。就产业工人而言,现代产业工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层次非常复杂。有从事传统产业的,也有从事新兴产业的;
有从事体力劳动的,也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包括从事科技产业的知识化工人、管理者,这些都展现了产业工人的进步与现代化。特别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早已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分析中,作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今天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具有新的涵义,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旧结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分子是中产阶级,是最先进的,而工人阶级则逐步丧失了先进性,主张知识分子取代工人阶级。这种主张是不对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把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况且传统工人阶级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有的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的内行或知识分子。这更说明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是密不可分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的行业被淘汰,出现大批产业工人的下岗、待岗,他们的组织化程度也远不如过去在企业那么高,产业工人的先进性不存在了。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大批职工下岗并不等于失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一方面,下岗的人数毕竟是整个产业工人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产业工人仍然在岗,不能以部分否定整体;
另一方面,下岗职工还可以创造条件再就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行业、新的部门既可以吸纳新的产业工人,也可以吸收待岗下岗职工,有利于壮大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的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体现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品格,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总之,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不能改变,党的阶级基础只能巩固,不能动摇。
正确看待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保持党的先进性,还必须深化对社会阶层问题的研
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形势任务和国情,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制度和社会阶层构成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与市场有机地联结起来,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有的进了乡镇企业,有的成为个体户,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在城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一些企业的改组改制,越来越多的工人持有股份,出现了一些控股股东和大股东,有产者大量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受聘于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众多,社会中介组织越来越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在极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中,活跃着一批年纪轻、知识层次高、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等。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对推动科技进步,活跃城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就业门路,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在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约占38%。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占62%。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从整体而言,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总体上是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法律和思想道德构成的宏观环境制约下进行的,并对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财税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加上他们从事的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是劳动,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旧观念去看待他们。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问题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三、必须深化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认识
党的先进性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升华。由于不同时期党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以及阶级队伍状况的变化,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对于党的先进性不能作简单的理解。江泽民同志指出,体现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主要是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应该把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而不应该把经常变化的社会成员所处的阶层、职业、身份等作为是否可以入党的先决条件。解放以前,农民出身的党员为党的主要成分,但我们的党没有成为农民党,而保持了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性质,这主要是我们一方面制定了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一方面注重思想上建党,强调对党员进行正确路线的教育,严格要求党员从思想上入党,这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法宝。
今天,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我们既要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劳动者中的党员作为我们党的队伍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也要允许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者中的优秀分子,即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扩大群众基础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的迫切需要。这样做,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因为新吸收的党员是有条件的,而且要通过党的熔炉提高思想觉悟,净化自己的灵魂,做到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双入党”。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不会模糊党的阶级基础,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等于党的阶级基础是全民的,这样做,党既可以保持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又可以体现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不会也不能成为“全民党”。
新的社会阶层中确有先进分子。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农民、工人、学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些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一些人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做出了成绩。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正在大量涌现,日益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引导这些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完善的法规体系,也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利于在这些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对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力;
有利于改变这些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薄弱状况,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推进。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