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完整文档)

2022年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完整文档)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4篇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篇1

关于整体性的国际公约

《人类环境宣言》、《世界环境行动计划》(1972)

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与《世界环境行动计划》。可以说,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全球环境法的诞生,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 又称《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谋求以之为基础。目标是通过在国家、社会重要部门和人民之间建立新水平的合作来建立一种新的和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为签订尊重大家的利益和维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完整的国际协定而努力,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大自然的完整性和互相依存性。

《21世纪议程》(1992)

《21世纪议程》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是从目前至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

关于气候保护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

《关于消耗氧物质的蒙特利臭尔议定书》(1987)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京都议定书》(1997)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1983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1983)

《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1987)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

《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1994)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1995)

关于海洋保护

关于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的公约》(1994)

关于核污染防治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80)

《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

  该公约通常简称“通报公约”,1986年9月26目订于维也纳。1986年10月27日正式生效。

  1986年9月26日,中国政府代表作了有待核准的签署,并同时声明:①不受本公约第十一条第二款所规定的两种争端解决程序的约束;
②在公约对其生效前,中国接受该公约第十三条临时适用条款。本公约于1988年12月29日对我国生效。

《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6)

《核安全公约》(1994)

关于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环境管理

关于危险废物的控制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89)

《巴塞尔公约责任和赔偿议定书》

关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

关于南极

《 南极条约》(1959)

关于其他方面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篇2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学院:保险学院

班级:11级保险学2班

学号:20110384206

:徐良

日期:2013年11月7日

摘要

通过分析中美、中日、中俄之间的国际现状,并简要提出对应的措施;
大胆预测未来会出现两超多强的格局,给出中国拥有的优势及各国在大国战略中的短板,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必然理由;
最后在盟国、外交目标、外交原则三方面表达自己的外交观点。

关键词:国际现状 未来格局 外交

正文

一、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局势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愈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错乱的国际关系中看似很难认清谁是谁非,但只要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里面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以下就国家利益来分析我国的主要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首先来看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它的影响,是我们对外外交不可逃避的对象。美国是我们强国之路上始终绕不开的国家,除非我们不想做世界大国,只想像新加坡、日本那样甘愿作美国的附庸,赚俩辛苦钱解决温饱!但是美国也有其命根,一是美元,二是石油。这是它的核心利益,美元是控制世界金融经济的手段,石油是控制制造业国家的方法。凡是想在这两个地方打主意的国家,都会受到美国各种形式的阻止。例如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有可能确定美元之外的货币结算,这就触动了美国的神经,钓鱼岛事件开始激化,而这个问题最初还是中华民族最边缘的香港人登岛开始的。当然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这几百年国际关系玩的非常漂亮,如此一个小的点在二战结束之后就开始埋下伏笔,现在致使中日两国都进退两难。

美国像是我们的朋友,又像是我们的敌人。这依赖于美国的国策,即压制各国,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现状。于是就扶持弱小来抗衡强大。中国如果永远保持积贫积弱的现状,一定不会受到美国的压制,但是现状不是,现状是中国威胁越来越大。所以不得不说,日本目前现状有美国纵容的很大因素。但是我们从上面的所说的美国核心利益来看,石油可以控制各国工业,所以海湾、中东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区;
夏威夷可以保障美国本土安全,所以夏威夷也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区。国际货币可以持续剪世界人民的羊毛,所以美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那东亚东南亚是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区呢?当然不是,这里没有美国不可舍弃的利益,而中国领土就在这里,这里有我们致命攸关的核心利益,躲避不了。如是说,美国肯定不愿意和中国在部分地区拼命,一定会在战略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放弃这部分地区。依照这个假定,中国大陆攻打,美国会不会出兵呢?可能会,但是力度一定不大,如果我们短时间拿下,美国是不可能为报仇的,因为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和利益。现在做到这点还是可以的,所以说问题已经不是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更广阔的地方和美国斗争——太平洋。那么再假定,我们同日本在钓鱼岛等地开战,美国会怎么选择呢?这个问题就要看美国的战略收缩到什么程度。以目前来看,还是会有很大可能出兵的,但以后就很难说了,当我们的力量足以在极端的时间成建制地消灭日本的军事力量,迅速实质性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那美国一定不会出兵。对美的战略就是如此,等待着这个老牌帝国的逐步衰弱,并逐步取代其非核心利益区,未来一定会属于我们。

上面所说的就足以看出我们这个不安分的邻居的目光短浅了。日本,从历史上就从未安分过,三次想入侵统治中国,第一次唐朝的白江口大捷,第二次是明万历年间三大征之一,这两次皆以完全失败告终。最后一次抗日战争,差点成功了。天佑中华,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换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近代历史上,西方影响下,日本是船轻好掉头,而中国这艘大船在错误的方向上行驶很长时间,使得我们备受苦难。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掉头了,并且正一直以全速前进,那日本这艘小船是永远没有机会再次超过我们,我们基本不可能再次被日本打到本土,当然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等于对民族的背叛。

日本也很清楚,中国不是日本最大的敌人,美国才是的。美国在军事、经济、文化、金融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地控制着日本,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最大的阻碍。美国不放弃控制日本,日本就永远被其他国家看不起,无论其多么强大。日本上个世界所谓的雁型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不同意和中国的不愿意而导致破灭的。日本拥有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的国际地位,寻求改变也很正常,现任政府也想在这个方面做出突破。但是其做法有许多错误,当然日本怎么选择,我们决定不了。对于这个无赖邻居的无赖做法,我们只需冷静看清其本来面目和真实意图,在我们国家逐步强大的情况下取得实际利益,不畏惧战争,历史必将证明其不过是跳梁小丑。

再来说北极熊,这个北方的庞然巨物。俄罗斯,这个让我们滋味百尝的国家。历史上对中华民族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影响最大,夺取利益最多的国家;
也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国家,甚至中国的重工业体系都是在其巨大的帮助下建立的,可以说没有俄罗斯(苏联),就没有如今现状的中国。北极熊拥有广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高素质的人口使其不屈服任何一个国家,本身极具侵略性,从国家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扩大领土,直到如今局面,高傲的看着每个国家。

俄罗斯出售武器给中国,得益于其保持发动机技术先进中国20年国策。虽然目前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但是对我们也很不放心,东部地区多一点中国人聚集工作都十分担心。从长久来看,十分不可靠。在暂时战略协作的情况下,也要防止其作出其他举动,普京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对此,我们需要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展开经济、军事等的合作,必要时可以威胁北极熊,毕竟这里是它与欧洲和黑海的通道,使其致命攸关的核心利益区。当然,我们对它的各种战略都要注意方法,不要出动北极熊的神经。

另外,欧洲国家虽在历史上多次称霸世界,但是现阶段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强国,虽然成立了欧盟,但难以以同一个声音说话,很难与其他大国抗衡。只要分化他们,各各个击破,这个看不起我们的“旧贵族”一定会被历史所抛弃。至于其他国家,基本是大国之间的额棋子,没有多少话语权,受篇幅限制,不再赘述。例如印度,国存在太多问题,种族等级、贫富差距、官僚腐败,能解决国问题就非常了不起了,很难在国际上有更大的作为。

二、对未来世界格局的预测

下面来大胆的预测下未来的世界格局。个人认为很出现两超多强的多极化局面。中美作为地位平等的两个超级大国,彼此对立在太平洋的两岸,平分整个太平洋,并在世界上划分各自的利益区。俄罗斯、欧盟。日本等能够在自己的领土和核心利益区保持相对独立性。当然这需要50年或者上百年或者更久的时间。

为什么能这样预测呢?首先我们来说说我们的优势。中国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基本单一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统一的传统、勤劳而富有商业头脑的人民,这些是我们成为大国的可靠资本,它使我们的国力组合极为优异,在国际上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己的各种力量,与所有的大国和大国集团相比,中国的潜在实力无疑是最强的。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地形复杂,平原、山脉、盆地、高原等相间分布,使中国成为一个既有巨大的战略伸缩空间,又有利于防守的国家,这一点是俄罗斯也比不上!俄虽然国土广大,但重心欧洲部分几乎无险可守,面临大国直接攻击核心的危险,瑞典、波兰、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几乎都曾将莫斯科包围,甚至攻下,俄国实际上时刻都有倾覆之危险。中国的气候条件,不论是气温和降水都比俄国、加拿大、印度要优越很多,不像俄、加两国虽有面积广大的肥沃平原,由于热量不足,而难以发挥作用;
也不像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和降水季节分配极端不均,而容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气候的优越使中国可以利用不大的平原就可以养活十数亿人口,多山的地形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使中国的山地可以出产丰富的物产。中国广大而复杂的国土,在比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出产众多的生物资源可以基本满足轻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中国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利用得当的话,对外依赖程度可以比较低,不必像日本一样往往因此而受制于人。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比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大国人口的总和还多,在一个交通发达,经济开放的世界,人口资源有可能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英法等类似的国家和美、中这样的国家相比,的确是处于明显劣势,不算一个数量级的竞争对手,人口少是它们明显的制约因素;
虽然中国也面临老龄化等问题,但这跟计划生育政策和对人口过多副作用的夸认识不无关系,如果改变这些,在传统思想的认识下,尤其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国的人口结构不会出现重大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人口形势远优于俄国和日本等国,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再者在大国中中国历史是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磨合中,历史上的民族差异很小,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民族认同感很强,虽然也有新疆和等地的民族问题,但总体看,中国的民族问题应该不严重,绝对没有印度、俄罗斯,甚至加拿大的民族问题一旦激化就会对国家造成全局性的不利影响严重;
宗教问题、种族问题在中国的副作用也可以忽略,不像印度和美国等国的那样,如果爆发激烈冲突就可能影响国家的大局。最后是中国老百姓是勤劳的,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外国不断对中国商品制裁的根源,中国商品能倾销世界的唯一原因!中国可以在轻纺工业中独占鳌头,谁敢否认中国有朝一日不会在高科技商品上击败所有对手呢?中国人富有商业头脑,东南亚的商界精英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任何大国都难以比拟的,中国似乎在大国中的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中国人素质低。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篇3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中国经济与国际环境

第一部分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加剧,国际发展环境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对今天日益融入世界市场的中国经济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石油和粮食价格的高涨、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或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
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第二部分:正文

1.国际环境"含义

管理学中,国际环境指包括国外产生的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事件或者是机遇. 国际环境对于其他外部环境因素都有影响.

2.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1.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

第三,发达经济体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第四,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第五,美元汇率加剧动荡。美国长期进行负债经济运行,大量对外发行国债,并且美国社会福利支出消耗掉了大量财政收入,政府债务日积月累,使得它成为当今对世界其他国家负债的冠军。

2.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缓和但挑战依然严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和磨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都对战争感到厌恶和恐惧。简而言之,目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世界的安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这种收入分配却是严重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自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世界实际产出则为原来的50倍,这些巨大的收获却是分配不均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贫困落后,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潜在的民族、宗教、和社会矛盾被激化,不断出现冲突和战乱。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而且将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影响世界的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当前,虽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热点问题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当前,伊拉克局势的动荡、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持续不断的阿以冲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其次,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07年初,全球可通过导弹发射或飞机运载的核弹头数量约11530枚。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或者正致力于拥有核武器,如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这种状况对世界安全是一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已经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其危害甚至超过战争。而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频繁灾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

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发展影响世界安全。

冷战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愈演愈烈,并有新的发展,从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世界科技革命竞争日趋激烈

科技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上百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相比,科学技术真正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20多年的历程,基础还相当薄弱,持续积累十分不足;科技体制仍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转轨阶段;作为发展中大国,一方面面临着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支配的财力有限。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韩国以及科技大国俄罗斯、印度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科技发展特别是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对策,发达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积极抢占高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制高点,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努力试图改变不利的科技竞争地位。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所采取的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 提升决策层次,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投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政府首脑亲自领导科技工作的做法,成立由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总统(总理)科学顾问委员会,对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提出建议。美国、韩国、印度等国成立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负责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大提升了国家科技工作宏观决策的能力。许多国家政府都将对科技的投资视为一项回报巨大的战略性投资。一方面大幅度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

第二,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是竞争之本。许多国家修改了移民政策加大了吸引外国的学生和学者的力度,以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的最高税率已减至当地人的58%;日本计划在今后几年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美国则在移民方面大大放宽对高技术人才的限制。

第三,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挑战,制度创新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在人、企业、机构之间的流动是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产业界、学术界、金融界和政府是构成这个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在这样一个国家层次的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依托和知识源泉,中介机构是知识扩散、转移的桥梁,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发展环境的创造者,金融是充分实现创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第三部分结语

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严峻,全球市场需求总体低迷,对我国扩大外需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下半年外需萎缩的状况难有大的改善,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趋于强化。美国失业率高企会迫使面临大选考验的奥巴马政府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力度;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表现差强人意也会助长他们与我国的贸易摩擦。特别是欧债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凸显。一是欧元快速贬值会严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绩效和对欧出口增长。二是欧债危机加大了国际市场风险,全球资金可能集中到美国这个相对安全的“港湾”避险,浙江影响我国从欧洲乃至全球利用外资的稳定市场。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会传导到国内资本市场,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热衷开发理财产品的经营风险,加剧国内外汇存款流失甚至引发国内资本的换汇外逃行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发展演变,未雨绸缪,在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演变中谋得最大的经济实惠和最有利的战略地位。

整理人:孙洋

班级:高一(二)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篇4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

作者:温习勇;明安松

作者机构:安康学院,政史系,陕西,安康,725000;镇坪综合中学,陕西,镇坪,725600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ISSN:1674-0092

年:2006

卷:018

期:004

页码:20-25

页数:6

中图分类:D8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摘要:和平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本文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和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等,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低认可度和低接受度、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也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