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以人民为中心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范文推荐)

2022年以人民为中心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以人民为中心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以人民为中心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范文推荐)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3篇

第一篇: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特别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温故而知新,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这一基本方略的创新性,有必要梳理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对相关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也强调,布尔什维克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其实,无产阶级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因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广大人民。今天,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实际上,早在全民族抗战初期,毛泽东就声明:“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1939年2月,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最早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他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经整理修改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成为后来脍炙人口的“老三篇”之一。当时,毛泽东是很自然地讲出来的,甚至预先连草稿都没有。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宗旨。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也不行。

实际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在1937年的日记中也提到过“为人民服务”,但他并没有把它上升为国民党的宗旨去要求,仅仅是说了一下而已。从他的日记和各种材料,根本看不出他及国民党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相反,蒋介石经常大骂“国人幼稚不驯”,甚至有故意愚弄人民的意味,比如他曾说:“政治家多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道运用于无声无臭、不知不觉之中来领导民众。”1946年,主持国民党党务的陈立夫慨叹:“国民党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党,失去各阶层之广大同情与拥护。既不代表农民,亦不代表工人,又不代表正常之工商,甚至不代表全体官吏,而只代表少数人之利益。”当时《革新》周刊一篇《我们的呼声》中更加形象地描绘了国民党与人民相脱离的情况:“党离党员,党员离党;
党离民众,民众离党;
上层有党,下层无党;
都市有党,乡村无党;
做官有党,做事无党;
为私有党,为公无党;
空谈有党,实行无党;
党内有党,党外无党;
党的头大,党的脚小;
党的名存,党的实亡。”实际上,到1947年蒋介石自己也承认,“国民党当政20年,党政机构只重做官,不注意实行三民主义,对于社会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最后,国民党变成了孤家寡人,分崩离析,不得不退出了历史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显然对我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是非常清楚的。他指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说,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党的利益。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叮嘱这一点:“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可以说,这样一种人民利益观,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
二是坚持把全心全意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
三是明确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它的思想内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并且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内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讲的是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讲的是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表现形式;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主要讲的是如何实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着眼于论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和实现路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第二篇: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价值遵循
作者:黄世虎 孙彤
来源:《唯实》2018年第08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并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更高层面再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价值依归,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样也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基本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系统梳理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为了人民”: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艺工作时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1]在这里,他从文艺角度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目标导向问题。“为了人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前提,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目标导向。“为了人民”首先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为谁服务”的政治立场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原则性的问题。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始终凸显“为了人民”这一目标导向,这尤其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上。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它们都始终紧密围绕一个根本话题,那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毛泽东思想准确把握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摆脱压迫剥削,寻求国家独立的强烈愿望。邓小平理论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摆脱贫穷、追求富裕的迫切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解答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要求。科学发展观真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新期待[2]。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这一基本目標导向,深刻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3]可以说,党的指导思想每一次发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人民群众现实要求的积极回应和理论解答。正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党的指导思想才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意蕴思考
作者:孔成刚 任相梅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3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转换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价值意蕴;民本思想;人民观;群众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层次的价值内涵。

        一、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转换与超越

        传统民本思想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复合体,受生产力及其社会结构的制约,它不可避免地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带有阶级的狭隘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民本思想的溯源既不是单向的吸收传承,也不是简单的去糟存精,而是使传统民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动中不断裂变,在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联系的同时,完成对民本思想理论框架、价值选择、实践意义的全面转化。

        (一)从君民到人民

        在传统民本思想中,民本始终与君本相联系,民本意在尊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人民”是同“国家”“社会”相统一的群体概念。国家是由人民中的先进代表构成的政党所创建的。人民不再隶属于君,而是在人民自己的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从统治到发展

        传统民本思想核心是“统治”,意在通过“立君为民”“政在养民”的施政之道,更为有效地御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在于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内生逻辑中,人民既是发展的实现者,也是发展的享受者,继而达成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三)从用民到为民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