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合成规律(全文完整)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合成规律(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08 19:30:04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合成规律(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合成规律(全文完整)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一、实验思路与操作 装置图与思路 操作要领

 思路:(1)记分力(大小、方向); (2)记合力(大小、方向); (3)观察图形 (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 (2)记录数据:

 ①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如图乙,用铅笔描下 O 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②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如图丙,仍使小圆环处于 O 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3)画图与观察图形 (4)重复实验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1.画图:从白纸上 O 点出发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 F 1 、F 2 和 F.用虚线把拉力 F 的箭头分别与 F 1 、F 2 的箭头连接.如图所示.

  2.观察图形 观察所围成的形状像不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位置不变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小圆环 O 必须保持位置不变. 拉力 (1)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两端画两个射影点.去掉细绳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2)应尽量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弹簧测力计示数尽量大些,读数时眼睛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 (3)两分力 F 1 、F 2 间的夹角 θ 过大或过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 F 的相对误差也越大.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 1 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过程. (1)首先进行如下操作:

 ①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 GE; ②如图乙,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在拉力 F 1 、F 2 的共同作用下,位于 O 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 EO; ③撤去 F 1 、F 2 ,改用一个力 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将其拉至 O 点,如图丙. 同学们发现,力 F 单独作用,与 F 1 、F 2 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使小圆环在 O 处保持静止,由于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即________,所以 F 等于 F 1 、F 2 的合力. (2)然后实验小组探究了合力 F 与分力 F 1 、F 2 的关系:

 ①由纸上 O 点出发,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 F 1 、F 2 和 F(三个力的方向沿各自拉线的方向,三个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 ②用虚线将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 1 、F 2 的箭头端连接,如图丁,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③多次改变拉力 F 1 、F 2 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通过画各力的图示,进一步检验所围成的图形.实验小组发现: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________.

  【跟进训练】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某次实验中,拉 OC 细绳的弹簧秤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N;在图乙中用虚线连接 F 1 、F 2 、F 箭头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围成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 (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必须等长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弹簧秤的拉力相等,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画短一些 2.完成以下“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1)如图甲,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 O 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 1 、F 2 以及两细绳的方向. (2)如图乙,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____________,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 c),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________. (3)如图丙,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 F 1 、F 2 的图示,请在图丙中:

 ①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 F 的图示. ②用虚线把 F 的箭头端分别与 F 1 、F 2 的箭头端连接,能看到所围成的形状像是一个________.

 考点二 拓展创新型实验 例 2 某同学利用身边现有器材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没有找到橡皮筋,只找到一个重物和一个弹簧测力计,细绳若干.

  (1)用弹簧测力计(已校零)提起重物,重物静止时,读数如图甲所示,则该重物的重力为________ N; (2)把重物按图乙所示方式悬挂,若绳 a 保持水平状态,绳 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为 45°,把绳 a 换成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50 N,把绳 b 换成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60 N,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给出两个分力的方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代表 0.1 N,请在图中作出力的图示,并用刻度尺测得两分力的合力为________.

 (3)下列关于该实验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从实验原理看,避免了多次使用橡皮筋,使得实验的系统误差变小 B.从实验过程看,将弹簧测力计换成绳子,很可能因两绳夹角的变化引起偶然误差 C.保持绳 a 水平,改变绳 b,使 θ 减小,则绳 a 上的拉力增大 D.移动绳 b,当两绳夹角为 90°时也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跟进训练】

 3.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带有滑轮的木圆盘竖直放置,为了便于调节绳子拉力的方向,滑轮可以在圆盘边缘移动.实验步骤如下:

 (1)三段绳子各悬挂一定数目的等质量的钩码,调整滑轮在木板上的位置,使系统静止不动. (2)调节滑轮的位置,使得圆心位于绳子的节点 O 处,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个数以及三段绳子的________. (3)根据记录数据做力的图示 F A 、F B 、F C . (4)以 F A 、F B 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如果________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近似共线等长,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改变每段绳子上挂的钩码个数和滑轮位置,重新实验. (6)你认为本实验中有没有必要测钩码的重力?答: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4.[2022·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诊断改编]某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利用以下器材:

 两个轻弹簧 A 和 B、白纸、方木板、橡皮筋、图钉、细线、钩码、刻度尺、铅笔. 实验步骤如下:

 (1)用刻度尺测得弹簧 A 的原长为 6.00 cm,弹簧 B 的原长为 8.00 cm; (2)如图甲,分别将弹簧 A、B 悬挂起来,在弹簧的下端挂上质量为 m=100 g 的钩码,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 A 长度为 6.98 cm,弹簧 B 长度为 9.96 cm.取重力加速度 g=9.8 m/s 2 ,忽略弹簧自重的影响,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 A =________ N/m,k B =________ N/m; (3)如图乙,将木板水平固定,再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 M 点,另一端系两根细线,弹簧 A、B 一端分别系在这两根细线上,互成一定角度同时水平拉弹簧A、B,把橡皮筋结点拉到纸面上某一位置,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并记为 O.测得此时弹簧 A的长度为 8.10 cm,弹簧 B 的长度为 11.80 cm,并在每条细线的某一位置用铅笔记下点 P 1 和P 2 ;

  (4)如图丙,取下弹簧 A,只通过弹簧 B 水平拉细线,仍将橡皮筋结点拉到 O 点,测得此时弹簧 B 的长度为 13.90 cm,并用铅笔在此时细线的某一位置记下点 P,此时弹簧 B 的弹力大小为 F′=________ N(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根据步骤(3)所测数据计算弹簧 A 的拉力 F A 、弹簧 B 的拉力 F B ,在图丁中按照给定的标度作出 F A 、F B 的图示,然后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以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力 F,测出 F 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再在图丁中按照给定的标度作出 F′的图示,比较 F 与 F′的大小及方向. (7)通过多次实验可发现,对于两个互成角度的力,若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______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例 1 解析:(1)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相同,作用效果相同.(2)由题图丁得到的启示是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3)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作用效果相同 (2)②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③平行四边形定则

 1.解析:(1)由题图乙中用虚线连接 F 1 、F 2 、F 箭头端所围成的形状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题图甲所示弹簧秤的分度值为 0.1 N,则读数为 2.60 N.(2)与橡皮筋连接的细绳是为了确定细绳拉力的方向,两绳的长度不一定相等,A 错误;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只要使两弹簧秤拉力的合力与一只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就行,两弹簧秤的拉力不需要相等,B 错误;为了保证效果相同,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至同一位置,C 正确;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画长一些,这样引起的拉力方向的误差会小些,D 错误. 答案:(1)2.60 平行四边形 (2)C 2.解析:(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记下细绳的方向.由题图乙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4.0 N.

 (3)①作出力 F 的图示如图所示.②F 1 、F 2 和 F 的箭头端连接后如图所示,围成的图形是平形四边形. 答案:(2)同一位置 4.0 N (3)见解析图 平行四边形 例 2 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为 0.1 N,则该重物重力为 2.60 N.(2)作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可得合力为 2.59 N.(3)从实验原理看,没有多次使用橡皮筋,避免了劲度系数改变的影响,减小了系统误差,A 正确;从实验过程看,弹簧测力计换成绳子,很可能因两绳夹角的变化引起偶然误差,B 正确;绳 a 水平,改变绳 b,使 θ 减小,有 tan θ= F aG 则绳 a 上的拉力减小,C 错误;当两绳夹角为 90°时,a 绳的拉力为 0,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D 错误. 答案:(1)2.60 (2)如图所示 2.59 N (3)AB

 3.解析:(2)由于力是矢量,所以一定需要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个数以及三段绳子的方向;(4)以 F A 、F B 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如果 F A 、F B 所夹的对角线与 F C 近似共线等长,说明 F A 、F B 所夹的对角线表示的力即为 F A 、F B 的合力;(6)实验中钩码都是相同的,一个钩码受到的重力为一个单位力,只要计钩码的个数即可,故不需要测量钩码的重力. 答案:(2)方向 (4)F C

 (6)没有 4.解析:(2)根据胡克定律,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 A =mgΔx A =0.100×9.8(6.98−6.00)×10 −2

 N/m=100 N/m,k B =mgΔx B =0.100×9.8(9.96−8.00)×10 −2

 N/m=50 N/m.(4)弹簧 B 的弹力大小为 F′=k B Δx B ″=50×(13.90-8.00)×10- 2

 N=2.95 N.(5)由胡克定律可得:FA =k A Δx A ′=100×(8.10-6.00)×10- 2

 N=2.10 N,F B =k B Δx B ′=50×(11.80-8.00)×10- 2

 N=1.90 N,画出两个力的合力如图,由图可知合力 F≈2.90 N

 (6)作出力 F′的图示如图所示.

 (7)通过多次实验可发现,对于两个互成角度的力,若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2)100 50 (4)2.95 (5)图见解析(F A =2.10 N、F B =1.90 N) 2.90(2.80~3.00 均正确) (6)图见解析 (7)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