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理解和思考(精选文档)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理解和思考(精选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24 08:54:03 推荐访问: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理解 发展 发展党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理解和思考(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理解和思考(精选文档)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6篇

【篇1】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
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议:

  1. 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如:

  ·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

  ·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二)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教育建议:

  1. 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 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教育建议:

  1. 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
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1.  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
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

【篇2】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思考
作者:於金梅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23期

        《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领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既可以说是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也可以说是基本内容。

        一、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交往有几个基本信息。

        1.交流信息。幼儿知识的获得固然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但在交往中分享他人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幼儿在交往中不仅分享来自他人的信息,也将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他人,在参与中感受自己的主体性。

        2.组织共同活动。共同活动往往是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尤其能彰显出幼儿们通过沟通、协调、联合与合作完成各种游戏。

        3.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复杂多样,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里都是“皇帝”一家人都围着“皇帝”转,但幼儿一旦进入幼儿园自身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在人际关系中要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4.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认识他人也认识自己。幼儿教师通过有意识引导幼儿进行平行游戏、角色游戏、互动游戏等很好促进幼儿与他人的认识。

        二、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即幼儿与社会环境建立起来和谐关系的过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小班幼儿处于直观思维阶段,这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无法让他们一下子适应所在的群体,只要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慢慢懂得自己角色从家里的“太阳”转换成集体中的“小星星”。到了中大班幼儿在思维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也能很好认知并接受当下的群体,并能调节一些行为与新群体建立和谐关系。

【篇3】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作者:张晓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4期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在不足50页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贯穿着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引领幼儿教师科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盏明灯。

        一、为幼儿教师指明方向

        在学习了《指南》的内容以后,根据《指南》的内容和精神,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其实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让我更加清楚了一点: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内容划分清晰、目标细化

        学习《指南》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晰详细,《指南》把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中一开始都为我们进行了一个概括,让我们大致了解其中的内容。每个领域中还包括大目标和细化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中又分三个年龄段来讲述,让读者一目了然,明确每个年龄段所要达到的要求。如健康领域中的第一个大目标身心状况中分三个小目标: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内容非常全面。在每条目标的最后还为我们提出了教育建议,让教师和家长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篇4】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 测试题

一、填空。

1、《指南》中社会领域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 

 

2、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 模仿 )而学习的“( 行为榜样 )”。

3、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

4、幼儿社会适应阶段的三个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5、幼儿的社会性主要的在(日常生活)和( 游戏 )中通过( 观察 )和( 模仿 )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6、在社会领域“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目标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3——4岁

4——5岁

5——6岁

1、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对幼儿园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二、判断。

1、幼儿发脾气时应硬性压制。 ( 错 )

2、幼儿在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要听从成人的。 ( 错 )

3、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 对 )

4、3-4岁的幼儿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字。( 对 )

5、4—5岁的幼儿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不说谎。 ( 错 )  (5—6岁)

三、选择:

1、( B )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A、模仿      B、体验      C、观察     D、同化

2、以下哪项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ABCD)

A、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

B、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C、允许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D、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

3、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该如何做( A )

A、制止并当即引导,让幼儿换位思考       B、将玩具交给弱势方

C、立即制止         D、将玩具拿走。

4、发现幼儿有说谎的现象,应该( D )

A、当即批评    B、批评并惩罚

C、反思自己的要求   D、弄清原委,正确引导

5、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ABCD)等方式解决冲突。

A、协商      B、交换      C、轮流      D、合作

四、简答题:

1、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包含哪几个目标

答: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2、简述你所在班级年龄段的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篇5】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背景与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关系着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科学优质的幼儿教育就是创造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国教育法》、《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切实保障幼儿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纠正和避免早期教育中存在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客观规律与特点的超前学习、机械训练的误区,指导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实施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基于3 ~ 6 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和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明确具体的标准、指标与支持性策略活动,来反映国家对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与应达水平的合理期望,并体现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方向与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的标准、指标体系可作为我国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

《指南》将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家长的教养水平,引导全社会对幼儿教育

的正确认识。

二、基本理念

1.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

每一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良好的人生开端。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获得全面的、基本的发展,而无论他们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他们的性别、语言、社会出身和经济状况,无论他们的民族和信仰。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的前提。

儿童早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与特点,家庭、幼儿园乃至全社会都要认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幼教机构和家庭教育都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渴望学习的宝贵天性,珍惜幼儿生活的独特重要价值,使幼儿拥有快乐童年。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需要成人接纳和尊重。

3.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

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的。成人要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与伙伴的共同游戏,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在游戏中学习。

4.幼儿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

适宜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成人要为儿童创设积极的、富有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与主动探索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需要成人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幼儿需要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感受到安全、温暖与支持;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容框架

《指南》的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南》的主体部分,包含幼儿个体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六个领域,即健康与身体动作、语言与交流、认知、社会性与情感、美感与表现、学习品质等,《指南》各领域的标准和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二是与每个领域配套的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每一个领域中含2 ~ 4 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含若干条标准,每条标准含若干指标和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指南》指标的对象是实足4 周岁、5 周岁、6 周岁的幼儿。

四、实施建议

1.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是正确使用《指南》的前提。

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对待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解、态度就会不同,指导方法和教育方式也会不同,给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截然不同。因此,使用《指南》必须首先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正确地把握《指南》的标准与指标的涵。

2.《纲要》与《指南》功能互补,共同推进“教”与“学”质量提高。

《纲要》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容、实施与评价原则等方面,比较宏观地指导和规着幼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纲要》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指出了应该教什么、各领域中“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指南》则在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上,比较微观地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

《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中“学”的重点是什么、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成人应当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

《纲要》与《指南》在实施中功能互补,组合成我国幼儿园“教”与“学”质量提高的推进器。《指南》较强的操作性为《纲要》理念向实践的转化拓开了瓶颈;
《纲要》的精神是《指南》正确实施的根本保证。

3.《指南》各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指南》中,为了清楚地表述各领域幼儿应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将六个领域和标准分别列出,但这绝不意味着各领域是彼此分割的。幼儿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须在其他领域相应发展的基础上,并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应把《指南》所有的领域、标准、指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使用,把幼儿各领域的学习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忽视各领域之间、各标准与指标之间的联系,会导致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损害。

4.《指南》是幼儿发展的“路标”,而不是简单评价幼儿的“标尺”。

幼儿的发展具有累积效应,幼儿达到《指南》某标准或指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累积、不断提高的过程,行为习惯的形成尤其如此。因此,不应当用突击训练的方法强迫幼儿去达到《指南》的某标准或指标。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匀速的特点,会出现某段时间发展较快,而某段时间发展缓慢的现象,因此,在实施《指南》时,不宜简单化地评价幼儿的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效果。鉴于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可能也不应当要求所有3 ~ 6 岁幼儿按照统一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目标。即使同一个幼儿,其各领域的发展也不一定同步。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幼儿的具体发展状况给予适宜的指导,关注每个幼儿朝着标准和指标方向的发展和进步,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5.根据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不同需要灵活地使用《指南》。

《指南》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角度,为全社会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等,引导科学优质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家庭可灵活地使用《指南》,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在幼儿园,可利用《指南》提高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在《指南》的标准和指标帮助下,教师可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和了解幼儿,收集和记录幼儿的有关信息,并运用相关指标分析和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况;
以《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为参考,教师可以制订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容、评估和反思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指南》提供的容框架,教师可以创设活动区、投放活动材料,评估幼儿活动区情境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估和反思活动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
参考《指南》的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和拓展教育活动,把各项指标灵活地融入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在家庭中,家长可按孩子的年龄,参考《指南》的相应容,对孩子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那些过去忽视的方面,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各方面发展的情况;
在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后,家长可参考《指南》相应的活动建议,有意识地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学习;
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接触各领域的标准、指标和支持性策略与活动,了解关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学习到教育方面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指南》倡导全社会支持推行科学优质的幼儿教育,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习特点,制止超前学习、机械训练,防止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使每一个幼儿都受到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获得快乐的童年生活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盒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一、健康与身体动作

子领域一 身体状况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96.0 ~ 111.7厘米,体重13.25 ~ 20.00 公斤;
女孩身高95.5 ~ 110.5 厘米,体重13.04 ~ 19.45 公斤)

2.在他人的提醒下,能将身体自然坐直、站直。

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2.8 ~ 118.2

厘米,体重14.82 ~ 22.92 公斤;
女孩身高102.0 ~ 117.5 厘米,体重14.61 ~ 22.00 公斤)

2.在他人的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如站姿、坐姿、行走姿势。

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8.5 ~ 126.6

厘米,体重16.75 ~ 26.57 公斤;
女孩身高108.4 ~ 126.0 厘米,体重16.30 ~ 26.00 公斤)

2.经常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如站姿、坐姿、行走姿势。

标准1 具有健康的体态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进餐要有规律,饮食要均衡,以保证儿童身体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应避免在幼年过胖。

每天应尽可能保证提供给儿童(以下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供参考):

主食(如米饭、面食、面包):每餐1 小碗的量,约150 克(3 两)左右。

蔬菜:150 ~ 200 克(即3 ~ 4 两)左右。

水果:1 个,若没吃水果,则应适当增加蔬菜的量。

牛奶或豆浆:1 杯(250 毫升左右)。

鸡蛋:1 个。

鱼、肉、禽类:100 克(即2 两)左右。

2.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 3 ~ 6 岁:保证每天睡眠11 ~ 13 小时(午睡2 小时~ 2 个半小时);

● 晚上九点前入睡。

3.经常带领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拍球等。

4.注意儿童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自然站立、坐和行走姿势。如:

● 经常提醒儿童坐时要坐直、坐正,走路时要抬头、挺胸。

● 对于骨骼发育异常,如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的儿童及时请医生矫正。

5.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桌椅和床。

● 椅子的高度以儿童写字或绘画时双脚能着地为宜;
桌子的高度以写字或绘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

● 床不易过软。

6.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如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色素、微量元素、视力、听力、牙齿等,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儿童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定期做血铅检查。

标准2 具有一定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

2.换一个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2.能基本适应坐车、荡秋千、坐转椅等造成的轻微颠簸、摆动、旋转等。

3.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

2.能适应坐车、乘船等造成的轻微颠簸、摆动等。

3.天气变化或换新环境时较少感冒或出现身体不适。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每天为儿童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儿童的体质。过热或过冷的地区可适当调整时间。

● 经常带领儿童在户外运动、游戏。

● 季节变化时坚持户外活动,时间可适当调整。

2.利用游戏活动锻炼儿童前庭器官的机能,让儿童不因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等而头晕不适。如:

● 玩秋千、翘翘板、转椅、滑梯等。

● 玩拉手转圈、侧身翻滚、滑草坡等游戏。

3.提高儿童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如:

● 儿童的衣服应厚薄适宜,在注意保暖的同时不穿得过多。

● 夏季少使用空调,冬天多进行户外活动。

4.锻炼儿童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

● 带儿童探亲访友或旅游。

● 在安全卫生条件下,鼓励儿童尝试不同口味或以不同方式烹饪的食物。

● 帮助儿童在新环境中,通过交朋友、看图书、玩游戏等方式尽快适应新环境。

子领域二 大肌肉动作

标准1 具有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沿直线走4 米以上或在低矮的平衡木上行走。(平衡木:长3 米、宽20 厘米、高15厘米)

2.能单脚站立5 秒钟。

1.在平衡木上行走并跨过几个小障碍物(如砖块大小的积木),身体能保持平稳。(平衡木:长3 米、宽10 厘米、高30 厘米)

2.能单脚站立10 秒。

1.能站在摇摆不定的器材上保持一段时间(或行走)或闭目行走3 米,方向基本准确。

2.能单脚站立20 秒。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鼓励儿童经常进行有利于发展身体平衡能力的活动。如:

● 单脚站立,单脚连续跳跃。

● 原地转圈或玩拉手转圈的游戏。

● 沿地面直线、平衡木、梯子的木格子、长板凳、田埂等行走,随年龄的增加适当增加难度,如增长平衡木的高度、把梯子斜着放等。没有平衡木可用几块砖或者木条接起来铺在地上代替。

● 在草垫或稻草堆、垫子、蹦床等上蹦跳。年龄大些的儿童在蹦跳的同时,可增加拍手、举手等动作。

●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4 岁以上的儿童可以玩蒙眼走路摸人或摸物的游戏。

● 4 岁以上的儿童踩小高跷玩,小高跷可用易拉罐、木块、竹竿等自制。

● 有条件的情况下,5 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学习骑两轮童车,玩滑板车、滑轮等或其他类似的自制玩具。

标准2 身体动作协调、灵敏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双脚连续向前跳5 米且中间不停顿。

2.能沿着一定方向连续侧身翻滚3 米。

3.能连续自抛自接球2 个或能连续拍球5 个。

4.四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1.能助跑跨跳过一定宽度或高度的障碍物。如65 厘米宽的平行线。

2.能以多种方式爬行。如膝盖悬空手脚着地地爬行,匍匐爬行,爬行中翻越障碍物。

3.能连续自抛自接球5 个或能运球走。

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1.能连续跳绳3 个。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爬攀登架、网、绳或爬树。

3.能连续自抛自接球8 个或能运球跑。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鼓励儿童经常进行有利于发展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的活动,注意安全。

● 跑跳活动:3 ~ 4 岁儿童可以玩各种模仿性游戏,如蝴蝶飞、飞机飞、小马跑、小兔跳。

4 岁以上儿童可以玩包含躲闪跑、追逐跑、往返传物跑、接力跑、跨跳障碍物跑、转身跳等跑跳动作的游戏。

● 爬行和翻滚活动:如钻“山洞”(如钻桌子)、过“封锁线”(如从绳子下匍匐爬过)、侧身翻滚等。随年龄增长可以逐步提高难度,如膝盖悬空手脚着地地爬,翻爬障碍物,开“坦克”(用去掉底和盖的废纸箱做成“履带”,钻进去爬行,带动“坦克”前进)等。

● 攀登活动:爬攀登架、攀登网、攀登墙、梯子、树(农村和山区)等。

● 投掷活动:投物入筐(如沙包或小球)、扔圈套物(如短木棍或瓶子)、用沙包

击打墙上挂的“老鼠”、打雪仗等游戏。

● 球类活动:滚球、踢球、拍球、相互抛接球、运球、踢球入门等。没有球可以用其他材料自制,如用绳子、胶带裹缠废纸做成“纸球”。

● 传统体育游戏:如跳房子、跳竹竿、踢毽子、跳绳、滚铁环等。

标准3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用双手抓住横杠或门

框等将自己悬空吊起10 秒。

2.能单手将150 克左右的沙包(或替代物)往前方投2 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1 米。

4.能快跑20 米。

5.能行走1 公里左右(途中可稍微停停、看看)。

1.能用双手抓住横杠或门框等将自己悬空吊起15 秒。

2.能单手将150 克左右的沙包(或替代物)往前方投掷4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 米。

4.能快跑25 米。

5.能连续行走1.5 公里(途中可稍微停停、看看)。

1.能用双手抓住横杠或门框等将自己悬空吊起20 秒。

2.2.能单手将150 克左右的沙包(或替代物)往前方投5 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 米。

4.能快跑30 米。

5.能连续行走2 公里以上

(途中可稍微停停、看看)。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鼓励儿童经常进行有利于发展身体力量和耐力的活动。如:

● 开展丰富多样的、适合于本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翻越、悬垂、推、拉、搬运等,并在活动中鼓励儿童使点劲、多坚持一会儿、不怕累。

●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多走路、少坐车;
上下楼时自己走楼梯、少乘电梯;
搬运自己的小凳子、小椅子或与他人一起搬运小桌子、垫子等用品。

● 经常带儿童逛公园、远足、郊游。外出时让儿童背自己的小书包或小背包。

● 鼓励儿童利用门框、单杠等进行悬空吊起练习。

子领域三 小肌肉动作

标准1 具有手眼协调的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把线穿过绿豆大小的孔。

2.能照例画出十字,两线基本垂直。

1.能把线穿过米粒大小的孔。2.能画出封闭的三角形,边线较直。

1.能把线穿进针眼。

2.能在1 厘米宽、20 厘米

左右长的横格中画横线,不碰上下线。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提供多种材料,支持儿童开展多种活动,发展眼和手的协调能力。如:

● 提供画笔、纸、小积木、拼插玩具、石子、泥团、各种有孔的物体(扣子、珠子)、针线等,让孩子画画、搭积木、折纸、拼插、捏泥(或面团)、穿珠子、剪窗花等。

● 纸、笔等物缺乏的地方,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作为替代物进行活动,如用树枝在沙地上画;
用麦秸、高粱杆、草等自然物编草辫、插小动物和房子;
用树叶、豆子、玉米粒等做粘贴画。

●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如旧报纸、旧画报、各种广告纸、布头、药盒等)进行活动。

● 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品练习眼手协调动作。如:用钥匙开锁,用线(或细绳)把扣子穿成串等。

2.鼓励儿童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小肌肉动作。如:

● 做饭前让孩子帮助捡出粮食中的杂物,摘菜叶,剥豆;
做面食时支持儿童捏出自己喜欢的花样:请儿童帮大人穿针线等。

● 让儿童自己扣扣子、系鞋带;
5 ~ 6 岁的儿童可以学着缝缝绣绣。

3.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活动要求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 给3 ~ 4 岁儿童提供足够大的、安全的材料(如塑料粒、珠子、扣子等),以免造成气管异物,并指导儿童用完后放回原处。

● 儿童使用针时,成人应进行指导,并留在儿童的身边注意观察,确保儿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 任务难度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如年龄小的可以穿大孔的木珠,折简单的纸飞机;
年龄大的可以穿小玻璃珠,折青蛙、小狗。

4.有条件时可为5 岁以上儿童提供一些方格纸、横格纸或复杂程度不同的迷宫图,让他们在格中写自己的名字、画简单图案或画走出迷宫的行走路线,要求尽量不出格。

标准2 能使用工具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学习用筷子吃饭。

2.能用剪刀沿线剪出十厘米长的直线,边线基本吻合。

1.能用筷子吃饭。

2.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

构成的简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边线吻合。

1.能熟练使用筷子夹食物吃。

2.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如花或蝴蝶,边线吻合且平滑。

3.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如锤子、小刀、钳子、订书机、笤帚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提供使用工具的机会,鼓励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如:

● 鼓励3 ~ 4 岁的儿童用筷子吃饭;
用蜡笔、油画棒、粉笔等涂涂画画;
用夹子夹东西,

用剪刀、浆糊剪剪贴贴等。

● 鼓励4 ~ 5 岁的儿童自己用筷子吃饭,剪出简单的图案;
用钉书机或回形针把自

己的图画装订成册等。

● 鼓励5 ~ 6 岁的儿童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或其他东西。如用废纸盒做汽车。

● 鼓励儿童参加家务劳动。如帮助家长扫地、把垃圾扫进簸箕等。

2.指导儿童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如:

● 示正确的拿筷子、握笔的姿势和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

● 提醒儿童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如不要拿着剪刀、小刀、针等锋利的工具玩耍;

用完后要放回原处等。

3.幼儿园在布置游戏区(如娃娃家、商店、小剧院等)时,多提供半成品和原材料,

让儿童有更多机会使用工具制作。

子领域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标准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走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不偏食、不挑食。

4.愿意饮用白开水。

5.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不超过20 分钟。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吃东西后漱口。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4.能经常饮用白开水,少喝饮料。

5.知道保护眼睛,看电视不超过30 分钟。

6.每天早晚刷牙且方确。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起床不磨蹭。

2.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在提醒下,尽量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碳酸饮料等。

4.能主动饮用白开水。

5.主动保护眼睛。如不近距离或不在过强、过暗的光线下

看书,看电视不超过40 分钟。6.每天早晚刷牙,并能主动保护牙齿。如少吃糖、不咬硬东西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家庭生活要有规律,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

● 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 一日三餐有规律,保证儿童吃好早餐。

2.提供营养均衡和健康的饮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 提供各种新鲜食物。如蔬菜、水果、肉、蛋、豆腐等,避免过多的煎炸、腌制、烧烤食物。

● 帮助儿童了解各种食物的主要营养价值,不偏食、不挑食。

● 为儿童提供白开水,让他们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 儿童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注意提醒儿童细细咀嚼,不暴食暴饮。

3.成人以自身的榜样为示,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重视牙齿和用眼卫生,保护五官。

● 为儿童准备单独的毛巾,不乱用别人的毛巾。

● 提倡用流动水洗手。

● 提醒儿童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

● 为儿童准备牙刷、牙膏。帮助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并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磨牙的地方横着刷。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漱口。

● 教育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
看书时保持一尺的距离,看电视时保持至少2 米的距离;
不在暗处或下看书等。

● 教育儿童不乱挖耳朵、鼻孔,有鼻涕及时擦。

● 勤给儿童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4.培养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

● 经常和儿童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同伴的户外体育活动。

● 为儿童提供一些体育活动材料,如球、绳、毽子、铁环等。

● 和儿童一起观看有关体育活动和赛事的电视节目等。

标准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2.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3.能将使用过的工具、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1.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

2.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3.能整理自己的物品。如玩具、书本、笔、绘画用具。

1.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澡。

2.会根据冷热自己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

3.能把自己的物品在书包里放好。如画书、铅笔盒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充分认识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并为儿童提供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 儿童能做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做。

● 不因儿童做不好或做得慢就代替做,以免剥夺儿童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 当儿童自觉做事时不论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表扬。

2.提供有利于儿童生活自理的条件。如:

● 为儿童准备放玩具或图书的抽屉、盒子等;

● 儿童的物品(毛巾、玩具、抽屉等)要放在方便他们自取自放的地方。

● 儿童的衣服鞋子要穿脱方便,不宜太复杂。

● 吃饭时,让儿童自己吃,成人不因儿童吃不好而急躁地喂他们或责备他们撒了饭

菜。

3.教给自我服务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如:

● 利用儿歌、故事、示等方法帮助儿童学会自我清洁的方法。

● 教给儿童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的顺序。

● 和儿童讨论外出活动时需要准备的物品等。

标准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2.生活中能注意安全。如不攀爬窗户或阳台,不触摸电源

插座,不随便把东西往嘴里放等。

3.运动时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如有秩序、一个一个地滑滑梯。

4.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时走

人行横道线或过街天桥等。

5.在公园或商店走失时,能向警察或管理人员说出自己所在幼儿园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

1.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2.不做危险的事并认识重要的安全标志。如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到马路上或施工工地玩,认识“小心触电”等安全标志。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如不在摆动着的秋千的前面

或后面站着或走动。

4.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

5.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如知道110、120 是求救。

1.不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能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并自觉遵守。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3.运动时能主动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如跳绳时离他人远一些。

4.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并能注意交通安全。如走路时不贪玩,过马路时会先往两边看会

看信号灯。

5.知道一些防灾知识。如逃离火灾、躲避雷电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

● 不安全的物品要单独收好,避免儿童接触到。如热水瓶、火柴、鼠药、农药、药品、漂白剂、洁厕灵、烧碱等要放到儿童够不到的地方。

● 家中的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
要使用安全的电插座;
柴火要堆放整齐;
不要让儿童随便出入厨房,并要管理好刀具和煤气阀门。

● 不要把儿童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
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儿童。

● 带领儿童乘车、乘电梯。

2.结合生活实际,随时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例如:

● 外出活动前向儿童提出相关的安全要求。如不乱跑,不远离成人视线,不理陌生人等。

● 告诉儿童周围环境中的不安全事物,学会避免危险。如不要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以免烫伤或烧伤;
不能摸电源插座,以免触电;
不攀爬窗户或阳台;
不要在河边和马路边玩等。

● 让儿童懂得不随便把东西往嘴里放,不经成人允许不吃、不喝标志不清的食品或饮料等。

● 提醒儿童注意游戏和运动活动安全,如挥动球拍或跳绳时,远离他人;
跑动时手里不要拿树枝等物品;
不要从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滑滑梯时不抢、不推挤等。

● 成人以身作则,并提醒儿童遵守交通规则;
走路要走人行道;
过马路时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线等。

●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识别常见的危险物品及其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包括农药)、“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以及各种交通标志及其意义等。

3.教给儿童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 记住自己所在幼儿园的名字、家庭的住址和、父母的和单位,以防走失;
万一与家人走散,知道应该向所在地方(如商场)的管理人员或警察求助。

● 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求救(如110、120 等),并会拨打;
遇到火灾时知道用湿布捂住口鼻,不乘电梯下楼等。

● 可利用图书、故事、音像材料对儿童进行上述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 幼儿园可请消防部门组织儿童进行火灾、地震的逃生演习。

2、语言与交流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怨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子领域一 听

标准1 能听懂常用的语句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听懂本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日常会话。

2.能按照3 个连续的指令做熟悉的事。如先搬凳子,然后去洗手、摆碗筷。

1.能听出一定语言情境中不同的语气、语调。

2.能理解带有“因为……所以”、“如果……就”等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句子。

1.能辨别一定语言情境中的同音词。如能分辨“我们去动物园看猩猩”,而非看“星星”。

2.能理解熟悉情境中的被动句,如“小刚的皮球被小红拿走了。”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在平时利用各种机会,多与儿童进行口头交流。如:

● 早晨起床时可与孩子谈谈当天的天气,要穿的衣服,早饭吃什么等;
睡觉前给孩

子讲讲故事。

● 接送孩子时,和孩子谈论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情。

● 带孩子外出时,和孩子讨论看到的、听到的事,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

● 有意识地让儿童感受说话时语气语调的不同。

● 有意识地在说话中让儿童学习、理解同音词。

● 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根据感受理解不同情境中语句、词汇的意思。

● 有意识地让孩子按照成人说的顺序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 和儿童讲话或讲故事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连接词。

标准2 喜欢听文学作品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听韵律感强的诗歌、童谣或短小的童话故事。

2.喜欢跟读儿歌,复述短小有趣的故事。

3.听故事后,能回答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等简单的

问题。

1.喜欢听不同风格的故事,如幽默的、有悬念的故事或寓言、传说、成语故事等。

2.听儿童文学作品后,能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简单评价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等。如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物,并能在成人的引导下讲出理由。

3.能初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能随着作品的展开表现出喜悦、紧、气愤等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1.喜欢听不同形式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儿童诗、儿童剧、散文等。

2.听儿童文学作品时,能基本概括作品的大意,说出自己

的想法。

3.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巧妙的构思。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经常抽时间给儿童讲故事、读图书。

2.选择优秀的、优美的、有趣的低幼读物(如经典的童话故事,优美的、朗朗上口、押韵的诗歌与童谣等)读给儿童听。

3.讲故事时要与儿童互动。

● 可和儿童一起讨论故事的容。

● 讲故事时,鼓励儿童问问题并耐心地回答。

● 讲故事时,提出一些与故事有关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

● 让儿童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测故事中主人公的感受等。

4.讲故事时,让儿童尽可能地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语言等。

标准3 具有认真倾听的习惯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

2.听人说话时,眼睛自然注视对方。

1.能在群体中注意听他人讲话。

2.不随便打断他人讲话。

1.听不懂时,能主动提问。

2.在争论的时候,能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儿童学习交谈的礼仪。如:

● 利用儿童喜欢的形式,如故事、木偶戏、动画片等让儿童了解基本的交谈礼仪,学习正确的做法。

● 成人以身作则,给儿童做出良好的示。如儿童表达意见时,成人眼睛平视儿童,耐心听儿童把话说完。

● 当儿童出现不恰当的做法(如总是打断别人)时,及时提醒,当儿童能做到或有进步时及时肯定和鼓励。

子领域二 说

标准1 愿意用语言进行交往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在熟悉的人面前敢说话。

2.需要帮助时会用语言提出请求。

1.愿意主动地与他人交谈。

2.乐意围绕某个熟悉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1.愿意与别人讨论问题并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2.愿意用语言协商的方式解决与别人的冲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多给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 让孩子多和同伴玩耍,鼓励他们相互介绍,一起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 鼓励儿童互相讲述自己知道的事情和故事、看过的图书或动画片、经历过的有趣

的事等。

● 多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聊天、讲故事,多听孩子说他自己的事,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 每天保证与儿童有交谈的时间。

● 在有客人或者其他生人的场合,接纳儿童暂时不愿与人交流的表现,及时鼓励儿童大胆说话的行为,及时鼓励儿童大胆说话的行为。

2.鼓励儿童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如:

● 涉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如压岁钱怎么花、生日怎么过,多询问和听取儿童的意见。

● 如果儿童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不要简单拒绝或批评,多与儿童沟通。

● 当儿童不高兴的时候,引导儿童用语言倾述。

● 儿童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引导他们用语言协商解决。

标准2 能清楚恰当地表达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正确模仿发出本民族、本地区语言和普通话的全语音。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必要时可配合动作手势。

1.基本会说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

2.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情。

3.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说话。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安慰的语言。

1.会说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3.会使用较丰富的词汇表达,如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进行表达。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鼓励儿童的语言表达。如:

● 成人有兴趣地倾听,鼓励儿童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或见闻。

● 当儿童的表达不够清楚时成人更需耐心地倾听,同时可用一些委婉的方式示。

如听完后用正确的说法把儿童的意思表达出来,再问“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 鼓励儿童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图书或电视节目讲给别人听。

● 耐心回答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丰富儿童的生活,让儿童有话可说。如:

● 常带儿童出去游玩、参观、拜访亲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丰富经验。

● 支持儿童和同伴一起玩耍、交谈。

● 经常和儿童一起读图书、讲故事。

标准3 具有文明表达的习惯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

2.能主动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会称呼人。

3.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礼貌用语。如“”、“对不起”等。

1.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的声音大小。如在公共场合不声喧哗。

2.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3.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1.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语气。如对长者说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2.在与人交流时能够关注到对方的反应,并能做出相应的语言调整。如发现对方不明白或有误解时,能主动重复谈话容或做出解释。

3.语言文明,不说脏活、粗话。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成人以身作则,给儿童良好的示。如:

● 成人应在各种场合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如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

● 成人自己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

● 成人与儿童交谈或讲故事时,如果察觉到儿童不明白,要主动重复或给予解释。

2.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 当客人来访或探亲访友时,教儿童大方地打招呼,恰当地称呼人。

● 鼓励儿童在不同情景下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如得到别人帮助时说,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对儿童有礼貌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儿童养成习惯。

● 经常结合情景提醒儿童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如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打断,对长辈说话有礼貌等。

子领域三 阅读和书写准备

标准1 喜欢阅读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主动要求成人为自己读图书。

2.喜欢翻看图画书和其他图文材料。

3.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

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图画书阅读。

2.愿意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图画书。

3.喜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标记、符号。如主动询问“这个图是什么意思?”

1.经常独立、专注地阅读图画书。

2.阅读图画书后愿意与他人交流讨论。

3.对文字感兴趣,乐意认读生活环境中常见的简单汉字。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成人以身作则,经常读书看报,为儿童做榜样。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 尽可能多地为儿童提供一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容健康的图书。

● 在幼儿园为儿童创设阅读区和图书角;
在家里为儿童提供收放图书的地方。如独立的小书架、纸盒子等。

● 在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干扰。如降低电视音量、大人小声说话。

● 在可能的条件下,带儿童到书店或儿童阅览室去阅读图书。

3.每天都抽时间与儿童一起读书,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 尽可能多地为儿童读不同体裁(如儿童诗、童话、散文、民间故事等)和题材(品德、科学、安全、益智等)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扩展阅读兴趣。

● 儿童遇到问题时,有意识地与儿童一起从书中寻找答案,让儿童实际地体会到书的用处,亲近图书。

● 在生活中引导儿童认识常见的标志图,如区别医院、洗手间、楼梯、公用、人行横道等标志。

● 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画面引起儿童对文字的关注和兴趣。

● 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帮助儿童理解文字的用途。如买糖果时,把包装盒上标示不同糖果味道的文字念给儿童听,让他选择,感受文字的用途。

4.鼓励儿童选择和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如:

● 给儿童自主选择图书的机会。如过年或儿童生日时,以儿童自选的图书作礼物。

● 鼓励和赞赏儿童主动阅读的行为。

标准2 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会看画面,能根据图画回答问题,如图中有什么,主人公在干什么。

2.知道一些有关阅读的常识。如知道书有封面封底;
阅读是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书等。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

意义的。

1.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说出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给图画故事改编结尾。

3.了解一些有关语言、文字、标志的知识。如知道语言和文字是多样的;
知道每个字都对应着一定的发音和意义。

1.能够根据故事书的插图或者故事的部分情节来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根据图画书的部分容续编和创编故事。

3.能体会图书中画面的美、语言的韵律、容的趣味性意义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和儿童一起阅读,引导他们学习初步的阅读方法。如:

● 引导儿童认识封面、封底,在阅读文字时,手从左至右地指着相应的文字逐字逐

句地读,让儿童感受到字与它的发音的对应关系,以及从左至右的阅读顺序。

● 通过提问引导儿童学习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画面,结合画面给儿童讲解容,引

导他们建立画面与故事容的联系。

● 鼓励儿童根据画面信息,讲述故事的大意和大胆地推测、想象故事的发展。

● 阅读后,与儿童一起回忆和讨论书中的情节和阅读中的问题,让儿童尝试给故事

起名字。

● 每次阅读后,让儿童学着整理图书。

2.在阅读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

● 鼓励儿童依据画面线索与细节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 鼓励儿童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或者自编故事。

● 读完图书后,鼓励儿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容的感受和理解。如故事表演、绘画、自制图书等。

3.在阅读中发展儿童的文学欣赏力。如:

● 和儿童一起读图书时,成人把自己对图书的感受告诉儿童(如画面的美、构思的巧妙等)。

● 给儿童读图书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欣赏语言的节奏、韵律。

标准3 具有书写的愿望和初步的书写技能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涂涂画画。

2.乐意观看别人写字。

1.乐意用符号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知道口语是可写下来的。

3.在成人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1.乐意用图画和简单的符号表现一件事或一个故事。

2.知道书写时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4.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鼓励儿童大胆地涂涂、画画、写写,让他们感受其中的乐趣。

如:

● 准备可供幼儿自己取放的材料,如纸、笔、粉笔等,也可引导儿童在沙地、石板或土地上写写画画。

● 鼓励儿童用写写、画画的方式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 通过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讲述和保存孩子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到成人对自己作品的欣赏与重视。

2.让儿童在绘画和游戏中学习书写的基本笔画和姿势。如:

● 通过走迷宫、一笔画等游戏,帮助儿童学会能沿着一定的方向运笔的技能。

● 让儿童通过画人行横道线、格子手帕或走迷宫的方式,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基本书写笔画。

● 鼓励儿童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如在自己的作品上写自己的名字。

● 为儿童提供使用书写工具的正确示。

3.在生活中让儿童体验文字的功能,激发书写的愿望。如:

● 可以把儿童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口语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

● 鼓励儿童把自己编的故事画成几幅图,讲出每幅图的意思,成人将他们的讲述记录下来,制成儿童自己的图书。

3、社会性与情感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生硬的说教。

子领域一 自我意识

标准1 初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说出一些自己会做的事。

2.知道和自己生活一起的家庭成员。

3.能说出自己家的住址及家长。

1.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

2.能说出父母的工作和主要爱好。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村名或街名、小区名。

1.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现在能做的,哪些是现在还做不到的。

2.能大致评价自己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3.知道自己家庭的主要亲属及其与自己的关系。

4.能说出自己现在居住地的省、市(县或区)名称。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关注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其他个人特点。如:

● 成人可以通过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擅长做的事等,启发儿童思考和谈论自己的相关特点。如“我喜欢织毛衣,会织很多花样。爸爸喜欢下棋,下得特别棒!小宝你呢?”

● 注意观察儿童并适时地肯定儿童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和会做的事情,以增强儿童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如“小宝很喜欢画画啊,画的多认真啊!”“小宝把玩具收拾得真整齐!”等。

● 结合具体事件引导年龄大些的儿童知道自己好的方面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我爱学习,爱帮助小朋友,但有时候做事粗心大意。”

2.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儿童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如:

● 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等。

● 利用全家聚会、走亲戚、看照片等机会,帮助儿童了解家庭的主要亲属以及如何称呼他们。

3.利用如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帮助儿童熟悉并清楚地说出家庭地址以及所在地

区的名称。如:

● 带儿童散步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注意家庭住处周边的环境和主要标识物,如小区大门对面是第二中学等。

● 通过角色扮演和各种游戏,让儿童熟悉自己家的地址和家庭附近的主要标识物等。

● 可以给年龄大些的儿童讲讲家庭的历史或者住址搬迁的经历,如告诉孩子我们老家在哪儿,你是在哪里出生的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儿童一起在地图上找找新家和老家的位置。

标准2 具有初步的自尊和自信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对自己的行为或作出的成果感到满意。如,对能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或捏个泥娃娃到得意。

2.敢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或表演等。

3.受欺负时能寻求帮助。

1.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自豪。

2.敢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说话或表演等。

3.受欺负时能据理力争。

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

1.接纳自己的相貌和身体特征。

2.敢在较多的人面前说话或表演等。

3.能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也能接受别人的合理拒绝。

4.遇到困难时,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轻易求助。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平时成人自己要表现出自尊和自信,给儿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

● 遇到困难的事情,勇于尝试,坦然面对,而不是退缩或放弃。

● 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与儿童分享。

2.善于发现儿童的长处,根据儿童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

● 注意收集、展示和保存儿童的作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作品。

● 在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街道)举办的多种活动中,鼓励儿童通过讲故事、唱歌、

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

3.鼓励儿童勇敢地尝试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如:

● 经常对儿童说“你试试看,没关系!”儿童尝试后感到难度较大时,应该适当减

少任务的难度以适合其能力。

● 只要儿童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儿童。

4.平时多关注儿童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和自信心。如:

● 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使儿童切实感受到被尊重。

● 儿童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对儿童的失望。

● 不要比较儿童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不要拿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优点作简单比较,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5.帮助儿童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能接受别人的合理拒绝。如:

● 面对不合理的行为或要求时,成人要鼓励儿童说“不”;
受到欺负时,成人要支持儿童说理。

● 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时,成人应明确拒绝,让孩子学会接受。

标准3 有独立自主的表现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在成人的鼓励下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熟悉的人面前能说出

自己的想法。

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要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2.在同伴群体或班集体中

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做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

2.与同伴或成人的看法不

同时,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鼓励儿童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

2.提供一定的机会,鼓励儿童参与与其有关事务与决策。如:

● 购物时,请儿童帮着拿比较轻的东西;
准备吃饭时,请儿童帮助摆放碗筷,饭后帮助收拾等。

● 出外游玩前、购买图画书玩具或衣物时征求一下儿童的意见。

● 和孩子讨论如何使用压岁钱,给孩子留一点可以支配的部分。

3.对年龄大些的儿童,可以经常与他们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

● 和儿童一起看电视或看到某种社会现象(如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时,可以和儿童交流各自的想法。

● 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 儿童说出和成人不同的意见时,不要简单否定,应肯定他的独立思考,并鼓励他说出理由。

● 对儿童合理的理由表示赞同并采纳。

● 支持儿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子领域二 人际交往

标准1 乐于与他人交往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2.亲近熟悉的长辈,喜欢与他们一起玩。

3.在成人的提醒下能与客人打招呼。

1.能和年龄或能力不同的同伴一起游戏。

2.有事主动告诉长辈,喜欢和长辈交谈。

3.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回答客人的问题。

1.能和不熟悉的儿童在一起游戏。

2.喜欢向同伴或成人请教,分享他们的经验。

3.能主动招待客人,如搬凳子请客人坐,和客人交谈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平日总是亲切地对待儿童,让他们感到长辈们是可亲可近的。如:

● 和儿童交流时要平视儿童,态度和蔼。

● 认真听儿童的讲话,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

● 与儿童有关的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纳儿童提出的合理请求。

● 不说伤害孩子的话。

2.为儿童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支持、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学习交往的基本礼貌。如:

● 父母及其他家人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和儿童交往。如:一起聊聊天,讲讲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
一起讲故事、做游戏。

●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里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儿童与客人打招呼,互相问候,指导年龄大些的儿童学习招待客人。

● 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支持他们邀请小伙伴到家里玩;
鼓励儿童和年龄与能力不同的或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

● 儿童与他人分享时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当儿童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给予制止和引导。

标准2 关心尊重他人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对成人和同伴有礼貌。

2.长辈提出要求时能听从。

3.长辈劳累时不去打扰。

1.长辈劳累时表现出体贴关心的行为。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会表示安慰。

3.不嘲笑别人的缺陷或缺点。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别人的表达。

1.身边的人有需要时能主动关心和帮助。如帮助长辈分担

力所能及的家务;
看到小朋友哭能主动安慰。

2.活动时能考虑同伴的想法,接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常见的社会职业,尊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成人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或其他老年人,为儿童做表率。如:

● 经常问候父母,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关心和孝敬的态度。

● 做饭、买东西时经常想着父母,并给孩子讲爷爷奶奶对家庭的贡献,讲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 主动做家务,让父母多休息,别太劳累。

●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为老人让座;
上台阶时主动搀扶一下老人等。

2.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儿童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其他人。如:

● 经常提醒孩子关心身边的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如: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提醒孩子接过爸爸的包,给爸爸拿拖鞋;
看奶奶腿疼时提醒儿童给奶奶捶捶;
小朋友哭了,提醒儿童给他擦擦眼泪等。

● 注意鼓励儿童良好的行为表现。如当儿童表现出尊重同伴的选择与想法,主动安慰不开心的同伴,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客人玩时,及时给予肯定。

● 当孩子做了不礼貌的行为(如模仿盲人走路、嘲笑小朋友的缺点)时,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

3.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引导他们尊重和关心别人。如:

● 当大人刚下班时,儿童却要求讲故事,可以直接告诉他:妈妈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 当儿童与同伴游戏时,提醒他关注同伴的感受与想法。如,“你喜欢这个玩具,其他小朋友也想玩,谁不能玩都会不高兴,怎样才能让大家都高兴呢?”“你想这样玩,别的小朋友想怎样玩呢?你去问问他们,大家商量一下吧。”

4.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儿童了解常接触的社会职业,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如:

● 请儿童的父母来幼儿园介绍自己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与大家生活的关系。

● 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儿童了解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职业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等。

● 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角色扮演游戏,加深对一些社会职业的理解。

● 教育儿童懂得劳动者的辛苦,珍惜劳动成果。如食物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5.利用多种途径向儿童介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开阔其眼界,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

● 有条件时,邀请能够接触到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向儿童介绍自己所在国家和民 族的特点、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

● 以儿童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容(如服饰、饮食习惯、民间故事、传统游戏、传统节日等)为切入点,利用电视和多种媒体,帮助儿童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从小学习以平等、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标准3 与同伴友好相处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有自己喜欢的同伴。

2.想加入小伙伴的游戏或想用(玩)别人的东西(玩具)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够听从成人的劝解。

1.有一个或几个经常一起玩的好朋友。

2.想加入同伴游戏或想玩别人的玩具时,会运用一些策略。如以恰当的角色身份出现;
用自己的东西与同伴交换等。

3.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4.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接受成人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1.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好朋友。

2.对别人的请求能够积极回应,不接受时也能说明理由。

3.共同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任务。

4.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协商解决,不因矛盾而放弃共同活动。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多给儿童创造与其他儿童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

● 经常带孩子到社区或街道的儿童游乐场玩,鼓励他参加别人的游戏。

● 帮助儿童找一两个固定的玩伴,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并带领孩子做回访。

● 教给儿童一些玩游戏的新方法,新花样,鼓励他在和小朋友玩时教给大家。

● 幼儿园应为儿童创设开展角色游戏的条件,鼓励儿童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各

种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发展交往能力。

2.利用生活情境和多种途径,指导儿童学习一些交往技能和策略。如:

● 当小朋友来家中做客时,鼓励孩子与小客人分享玩具图书。带孩子到别人家作客时,

提醒儿童注意礼貌,想玩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征得别人的同意。

● 当儿童直接提出加入同伴游戏的请求被拒绝时,建议他换一种方式。如扮作某位

亲戚直接敲门,容易加入伙伴过家家游戏,不容易被拒绝。

● 当儿童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告诉他不要采用争抢或厮打等过激行为,鼓励尝试一

些解决冲突的策略,如协商、交换、轮流玩等。

● 利用相关的故事、图书,丰富儿童的交往技能和策略。

3.可以和年龄大些的儿童讨论一些有关朋友的话题。如:

● 和儿童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
如果朋友之间有了冲突,应

该怎么解决等。

●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儿童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比较受大家欢迎,要想受大

家欢迎应该怎样做。

● 平时鼓励儿童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并接纳其不足。

子领域三 情绪情感

标准1 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哭闹。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乐观。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注意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如:

● 成人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因一点小事就生气、沮丧和懊恼。

● 经常谈论些有趣的话题,讲些小笑话,活跃气氛。

● 成人要有些幽默感,善于用一些轻松的方式化解一些可能令人不快的事。

2.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儿童。如:

● 注意发现儿童的优点,多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

● 宽容儿童的无心之过。如儿童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只需要提醒下次注意即可,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讽刺、挖苦或打骂。

● 儿童做错了事要明确地指出,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但不要打骂。

标准2 适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说出自己当前的情绪,如高兴、生气、害怕等。

2.在提醒下,能从追跑、喊叫等兴奋状态中平静下来。

1.能主动向成人或同伴说出自己的情绪。

2.不高兴时,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较快平静下来。

3.能从追跑、喊叫等兴奋状态中较快地平静下来。

1.能说出引起自己某种情绪如高兴、失望的原因。

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如不乱发脾气。

3.出现消极情绪时能较快缓解。

4.能从兴奋的活动如运动、游戏中较快地转入安静的活动,如读书、小组讨论。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平时多关注儿童及其周围人的情绪状况,适当地和儿童谈论一些有关情绪及其产生原因的话题。如:

● 利用生活中情境,帮助儿童了解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而喜怒哀乐是有原因的。如:“你看爸爸今天好像特别高兴,我们来问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 成人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情绪,并鼓励儿童讲讲他的情绪。如:“豆豆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开心吗?为什么?”

● 成人可以和儿童自由谈论让自己高兴的事、生气的事、伤心的事。如:“最让我生气的事就是听到别人对我撒谎,豆豆你呢?”

2.成人要为儿童做出恰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榜样。如:

● 生气时不要乱发脾气,如大声吼叫、摔东西等,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别人。

● 儿童做错事时先问明原因,不厉声斥责,不打骂。

● 不羞于表达情绪,有不良情绪时用适当的方法调节,并告诉儿童。如:“妈妈今天因为工作上的事很不高兴。所以小宝和爸爸现在都不要打扰我,让我安静一会儿,消消气。”

3.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儿童表达消极情绪时,表现出关心、同情和理解,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引导。如:

● 儿童因兴奋而过于吵闹时,给予适当的提醒。

标准3 具有初步的社会情感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受表扬时感到愉快,受批评时感到难过。

2.爱父母亲人。

1.做了好事被表扬时感到自豪,做了错事被指出时感到羞愧。

2.喜欢自己所在的集体。

3.对父母和老师有感激之情。

4.尊重国旗、国歌。奏国歌、升国旗时自动立正。

1.做了好事感到满足,犯了错误感到疚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

2.为集体的荣誉感到高兴和自豪。

3.对关爱或帮助自己的人有感激之情。

4.爱家乡,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结合生活情境和图书、电视中的人和事,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判断好坏善恶的基本标准。如:

● 看到解放军和志愿者勇敢地救助受灾群众,或者某个小朋友主动给老奶奶让座,都应表现出由衷的赞叹,以自己的态度影响儿童。

● 通过故事、图书等多种途径,让儿童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大家赞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是大家不喜欢的。

2.对儿童的行为及时地、适当地做出反应,并一起讨论不同行为所引发的不同感受。如:

● 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表示赞许;
对其不好行为给予批评和严肃地制止。

● 用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让儿童理解不同的行为会引发不同的感受,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情感。如:“今天我帮一位同事解决了一个困难,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今天把别人写的一有用的东西不小心当废纸扔了,看着别人着急的样子,我心里可难受了。”

● 引导儿童谈谈他做出不同行为或受到表扬批评后的心情,以增强儿童的道德情感。如:“听说你今天受表扬了,你高兴吗?”“听说你今天抢了贝贝的玩具。你玩着抢来的玩具,看着别人在哭,你心里好受吗?”

3.在各种群体(家庭、幼儿园、社区等)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 从入园开始,经常向儿童提起他所在幼儿园和班级的名称,谈班级和幼儿园的活动、教师和小朋友,使幼儿产生一种归属感。

● 全家经常一起参加幼儿园、社区(居住小区、村)组织的活动,幼儿园经常组织丰富有趣的音乐、体育和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

● 在观看国际体育比赛(奥运会、亚运会等)时,引导儿童感受运动员为国增光时的自豪和全国人民的欢乐。

● 和儿童讨论每个人能为集体(家庭、班级、幼儿园等)做什么事情,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

● 鼓励儿童尽自己的力量为集体做事情,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如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展示活动(运动会、故事会、画展等),努力为班级增光。

4.利用多种机会和途径培养儿童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 可通过和儿童一起翻阅照片、讲儿童成长的故事等,让儿童感受到家庭(幼儿园)的温暖,对抚育自己成长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 利用成人和儿童实地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图片等,向儿童介绍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儿童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儿童介绍国旗国歌以及看升旗听奏国歌时的礼仪,成人要以自己的行为做表率。

● 向儿童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重大发明,如古代的四大发明,现在的飞船火箭等,激发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子领域四 行为规则

标准1 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在提醒下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2.在提醒下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3.在提醒下,用过别人的东西能归还。

4.不浪费食物。

1.能按要求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2.能按规则玩游戏,如按规定轮流玩。

3.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4.爱护自己的东西,也爱护别人的东西。

5.知道要保护动植物,不伤害小动物,不乱采花木等。

1.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2.能按约定好的规则游戏,

在竞赛性游戏中输了不耍赖。

3.爱护公物,不故意损坏物品。

4.爱护环境,懂得节约水、电、纸等资源。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成人要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如:

● 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
上公共汽车排队不拥挤;
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和残疾人等。

● 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爱护公物等。

● 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废物利用等。

2.帮助儿童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包括一些游戏规则),设法让儿童体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过马路、坐汽车、到公共场所活动等)和图书故事,向儿童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 成人可以经常和儿童玩一些带有规则的游戏,共同遵守。

●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如在开展活动区活动时,让儿童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然后鼓励儿童讨论制定规则,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 告诉儿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同意,用时要爱护,用后及时归还。

3.及时鼓励儿童遵守规则的行为,纠正违规行为。如:

● 儿童主动为老人让座、主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等,成人要及时肯定。

● 孩子有损害公物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 如果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回了家,要引导他主动归还。

标准2 有诚实、公正的表现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知道欺负别人不对。

2.知道好东西不能独占。

1.不欺负弱小同伴。

2.好东西自己不独占,能与同伴分享。

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1.能帮助弱小同伴。

2.对独占行为能表示反对。如有小朋友长时间独占玩具时,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成人给儿童作出诚实守信、公正的榜样。如:

● 成人自己做错的事要承认。

● 答应儿童的事要做到。

●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不偏袒、不带偏见。

2.教育儿童要诚实,鼓励诚实的行为。如:

● 允许儿童犯错误,不要因犯错误、做错事打骂和严惩儿童,以免他们因恐惧惩罚而说谎。

● 通过实际行动让儿童知道,做错事没关系,只要认错改了就好。

● 当发现儿童说谎时,要严肃指出说谎比做错事更不好,并告诉儿童为什么不能说谎的道理。

● 发现儿童说谎时,成人要反思是否是自己的原因引起的。如:自己是否在儿童面前说过谎,或者对儿童的要求不合理。

● 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时幼儿将想象和现实混淆,不要轻易说孩子撒谎。

3.教育儿童要公正,鼓励儿童公正的行为。

● 通过故事、动画片等让儿童懂得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表扬儿童的分享行为。

● 支持儿童的公正行为。如儿童对独霸玩具、欺负弱小的现象提出反对意见时,应给予支持。

4、认知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子领域一 数学认知

标准1 初步理解数概念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通过点数说出10 以物体的数量。

2.能根据所出示物体的数量(5 个以)从一堆物体中拿

出数量相等的物体。如桌上有5只碗,儿童能从一堆勺子中拿出5 把勺子。

1.能完成15 以的按数取物。如从一堆纽扣中正确取出12 个纽扣。

2.通过数数来比较两组物体(每组物体的数量在10 以)的多少。

3.能指出一排物体(10 个以)中的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

个。

4.能运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来表示10 以物体的数量。

1.能运用两个两个数、5个5 个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数量。

2.不受摆放形式(如排列的疏密程度、摆放的形状等)的影响,比较出两组物体(6 个以)的多少。

3.用阿拉伯数字正确写出10 以物体的数量。

4.在有参照的条件下,可以不用数数,就能大致估计出物体(20 个以)的数量。如以5个纽扣做参照,估计出10 个纽扣的数量。

5.能运用一些方法解决10以的加减问题。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唱数和点数物体,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

● 鼓励3 ~ 4 岁的儿童说与数字有关的儿歌,报数字请儿童接着往下数;
鼓励年龄

大些的儿童两个、两个地或一五、一十地唱数。

● 鼓励儿童数数自己的玩具和物品的数量,上下台阶时数数有多少级,看图书时数

数书上物体的数量;
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在点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引导儿童两个一数、5

个一数,并发现这样计数更快捷。

● 给4 ~ 5 岁的儿童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就餐前请儿童分放几对碗筷或放好

几凳子;
请儿童取一定数量的食品。

2.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提供各种机会学习通过数数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 鼓励3 ~ 4 岁的儿童根据一组物体的数量来配上相应数量的其他物体。如:给桌上的一摞碗配上相应数量的勺子;
给到访的客人准备相应数量的杯子。

● 给稍大些的孩子提供机会通过数数来比较两样东西的多与少。如比较凳子与需要凳子的人数的多少。

● 5 岁以上的儿童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时,成人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干扰因素,如将数量多的物体摆放紧凑,数量少的摆放松散,引导儿童通过计数的方法比较多少。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与4 岁以上儿童讨论一排物体中某个事物的位置。如一排向日葵中第几棵最高;
排队时自己站第几个。

4.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5 岁以上儿童关注数字,认读和理解数字的意义。如:

● 引导儿童关注食品、日用品,日历,门牌,中的数字及其含义;
用有数字的骰子玩棋类游戏,玩数字接龙卡片游戏等。

● 鼓励儿童用数字来记录事物的数量。如在收集种子的活动中,用数字记录不同种子的数量。

5.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问题,为5 岁以上儿童提供估计物体数量和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的机会。如:

● 为儿童提供估计物体数量的机会。在儿童估数以后,鼓励他们运用数数加以验证。如:抓一把棋子,估计其数量,之后用数数进行检验;
在串珠、搭积木等游戏中,鼓励儿童事先估计所需要材料的大致数量。

● 给儿童提供运用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购物时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参与计算和付钱的过程;
鼓励儿童数数家里养了几只鸡,几只鸭,然后算算鸡鸭一共有多少。

标准2 初步认识空间关系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按含有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的指令行动。

2.在提供一种几何形状轮廓图的情况下,用至少3 块几何形状拼板拼出这个简单图形。如用3 块方形拼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1.能按含有方位词(远近、中间、旁边)的指令行动。

2.在提供一种几何形状轮廓图的情况下,用至少4 块拼板拼出这个几何图形。

1.能以自己为中心判断左右。如几个人坐在一起时,能说出谁在自己的左边,谁在自己的右边。

2.在提供一种几何形状轮廓图的情况下,用至少5 块拼板拼出这个几何图形。

3.能辨别常见物体照片拍摄的角度。

4.能根据简单示意图中所标的位置拿取或放置物体。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提供机会辨别方位,并能理解和使用相关方位词。如:

●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成人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请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捡起来”等。还可以将物体藏在不同的地方,

告知方位鼓励儿童寻找。

● 与4 岁以上儿童一起比较两个物体离自己的远近,如两棵树哪棵离自己近,哪棵

离自己远;
有意识地鼓励儿童经常运用和掌握中间与旁边的概念,如把这个凳子放在圆桌

的旁边;
把中间的那本书拿给我等。

● 引导5 岁以上的儿童理解和运用有关左、右的方位词。如在体育、音乐、舞蹈活动中,鼓励儿童练习“左转”“右转”,体会和理解自己的左和右。

2.鼓励儿童进行各种建构游戏。如:

● 鼓励年龄小的儿童用积木、小纸盒、竹段等各种立体材料进行搭建游戏,自己创造或模仿他人的造型;
提供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材料,鼓励儿童拼摆粘贴各种图案。

● 稍大些的儿童在运用积木或几何形状卡片等拼搭材料时提供简单的形状轮廓图,

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材料拼搭出和轮廓图相同的造型。

● 可以为5 岁以上的儿童提供玩“七巧板”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七巧板拼搭各种图案,并将其还原成正方形。还可以提供几何积木片或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几何形状,鼓励儿童创造各种不同的造型。

3.有意识地培养5 岁以上儿童将平面图片中的物体与实际情景中的物体建立联系的能力。如:

● 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辨别物体照片拍摄的角度。如提供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儿童熟悉的建筑物照片,鼓励儿童找一找,这些照片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

● 鼓励儿童开展照片和实物匹配的游戏。如出示3 种小动物玩偶以及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这些玩偶的照片5 ~ 6 ,鼓励儿童尝试将照片和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 在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儿童根据简单平面图找出物体的相应位置。如和儿童玩“藏宝图”的游戏,即把“宝物”藏在房间或者院子里的某个地点,然后鼓励儿童按照图上的提示去寻找“宝物”。

标准3 能给物体分类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根据一种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如能够根据形状或颜色给树叶分类。

1.能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如换季时,把衣服同时按棉衣和单衣、大人的和小孩的分开放置。

2.能按功用给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分类。如把桌、椅归为一类,把碗、筷归为一类。

1.能按照简单的类别概念给常见的物体分类。如能区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2.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小年龄的儿童进行最简单的分类活动。如让儿童根据玩具、图书等物品的大小分别摆放;
在玩具柜(箱)上贴上颜色或形状的标志,鼓励儿童按标志归放物体;
玩玩具过程中儿童自主按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时给予及时鼓励。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鼓励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按物体的两个特征或物体的功用进行分类。如:

● 在玩具柜(箱)上贴上同时具有2 种特征的标志,鼓励儿童按标志(红色三角形)归放物品。

● 和儿童一起收集落叶,鼓励他们同时按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

● 把积木、小汽车和插塑等玩具归放在一起,把笔、尺、书等学习用具放在一起。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有意识地为5 岁以上儿童提供材料让他们根据简单的类别概念进行分类。

● 引导儿童根据材料属性的不同(金属、塑料、玻璃、木、纸等)给常见物体分类。看完有关动物的电视或图书后,鼓励儿童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如“会飞的和不会飞的”,“生蛋的和不生蛋的”,“吃肉的和吃草的”等。

● 鼓励儿童从多种角度给自己的各种玩具、图书、收集的各种物品分类,说出每种分类的理由。

● 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儿童分辨不同类别的物体。如用实物或图卡和儿童玩“找不同类”的游戏,即请儿童在3 个或4 个物体中把不同类的物体找出来。

标准4 能按一定的规律给事物排序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按高矮或大小给3 个常见的物体排序。

2.能发现并正确模仿所提供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提供一串按红绿绿、红绿绿顺序排列的珠子或纽扣时,儿童能按同样的顺序排列。

1.能按长短顺序把物体(至少5 个)排成一排。

2.能发现并说出事物排列的简单规律。如地上的瓷砖是按黑白相间的顺序排列,路边的花按红黄颜色间种。

3.在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的情况下,能说出昨天与明天分别是星期几。

1.能发现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等。如拍手~拍肩~ 拍膝, 拍手~ 拍肩~ 拍膝……

2.知道一年四季的顺序。

3.认识整点、半点,能按钟点说出当天的主要活动的顺序。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提供多种适宜的材料,鼓励儿童按量的不同进行排序。如:

● 鼓励3 ~ 4 岁儿童按物体大小和高矮的不同排序。如:给大小不同的瓶罐、书本、球,或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竹筒等排序。鼓励儿童发现排列规律并进行模仿。

● 鼓励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提供按粗细、厚薄、长短的不同给物体排序。如给木棍、书本、尺子等物体排序。

2.引导儿童观察与发现有排列规律的事物。如:

● 提供一些按简单规律排列的实物或图样,如有花边的手绢、手套、相框、碗,有规律排列的项链手链等,鼓励年龄小的儿童正确模仿;
鼓励年龄大些的儿童谈论和表述这些排列规律;
还可以鼓励5 岁以上的儿童自己创造有规律的排列样式。

● 在律动、体操、游戏等活动中鼓励儿童发现和体会一些动作的顺序规律;
还可以鼓励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己创造有规律的系列动作。如:拍手—跺脚—一点头—转身,拍手—跺脚—点头—转身……

3.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可以结合日常生活鼓励他们初步了解和体会时间的顺序。如:

● 帮助4 岁以上儿童了解一周的顺序。如:经常和儿童谈论当天的日期、几月几号、星期几;
还可以结合儿童感兴趣和印象深刻的事件,回忆昨天的经历,再谈谈今天发生的事情和明天的计划。

● 有意识地引导5 岁以上儿童学习看日历。如结合生日、节日、值日生、天气预报、种植与饲养活动感受和了解季节与日期。

● 结合一日生活环节,起床、吃饭、入园、睡觉等,有意识地引导5 岁以上儿童看钟表,逐渐帮助儿童先学会看整点,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帮助他们认识半点。如儿童从晚上6 点开始看半小时电视,教会儿童看分针移动的位置或电子钟上的数字等。还可以引导儿童学习按时间顺序安排自己的活动,如几点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

标准5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会用一一对应(重叠、并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2.会用直接比较的方式判断两个物体的长短。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来解决简单的实物加减问题。

2.能借助其他物体比较实物的高矮、长短、粗细等问题。如用绳子作工具比较两棵树的粗细。

1.运用加减运算用来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2.会以某个物体(如小棍等)为单位来进行长度测量和比较。

3.会借助某种方法或工具(数数、沙漏、钟表等)估计时间的长短。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通过操作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如:

● 鼓励小年龄的儿童用一对一匹配的方式分发糖果或碗筷。

● 可以鼓励年龄大些的儿童用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 ~ 5 岁的孩子可以借助实物和实际情景,解决5 以的加减问题,如:问儿童“我们家现在有3 个人,爷爷奶奶来了以后家里一共有几个人?”“房间里有5 个人只有2 凳子,还缺几?”5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进行10 以的加减运算,如:饭前问儿童“今天家里有8 个人吃饭,这里已经有5 双筷子,还缺几双?”

2.引导儿童通过比较和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

● 可以和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一比2 个物体的高矮或长短,让儿童知道,比较时必须2 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 引导稍大一些的儿童用身体部位、绳子、纸条等来测量比较植物的高矮、桌子的长度、树的粗细等。

● 鼓励5 岁以上儿童尝试以某一物体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与比较,如儿童跳远后,鼓励儿童用等长的积木、小棍、吸管等自然材料,比较出谁跳得远。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尝试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比较。

3.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引导5 岁以上儿童学习和运用简单的计时方法和工具。如:

● 当成人进行需要计时的活动时,鼓励儿童参与计时活动,并提供一定的计时方法(如数数)和工具(沙漏、定时器、钟表等),让儿童尝试使用。

● 在游戏中鼓励儿童自己选择、协商计时的方法,以满足游戏的需要。

子领域二 科学探究

标准1 主动探究与发现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有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经常提出问题。

2.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特征。

1.对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经常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求答案。

2.在观察事物时喜欢追根问底并进行猜测。如:“树叶为什么变黄了呢?是因为天气变冷了吧?”

3.能动手动脑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事物间的异同。如同样的杯子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1.对感兴趣的问题能想方设法寻求答案,并乐在其中。

2.对于自己的猜测能尝试运用某种方法进行验证。

3.能用小实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如:

● 经常有意识地带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各种社会生活,保护儿童好奇的天性,对其好奇好问行为表示赞赏。

● 鼓励儿童大胆提问。当儿童自发提出问题时,成人要及时肯定、认真倾听,并就这些问题和儿童一起讨论;
当儿童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时,成人应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发儿童提问,如关于小鱼、小蜗牛、蚯蚓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 鼓励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猜测。如猜测什么东西可以滚动,猜测小兔喜欢吃什么等。

2.引导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探究周围的事物。如:

● 引导儿童观察事物时,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等多种方式感知事物的特点。

● 和小年龄的儿童一起玩感官游戏。如摸箱(摸布袋)游戏(把手伸进摸箱或布袋,借助触觉猜测里面的物体);
蒙面猜人游戏;
听声音猜东西的游戏(把不同的物体装进密封的容器里,通过摇动发出的声音猜测里面的物体)等。

● 可以给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提供安全的可拆卸的简单玩具、废旧物品,鼓励他们随意把玩,或在成人指导下进行拆装。

3.引导稍大些的儿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如:

● 引导4 岁以上的儿童在观察周围的事物时注意比较和归纳,发现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的特征。如发现会游水的家禽(鸭、鹅等)都有脚蹼;
牛、马、羊都喜欢吃草等。

● 为5 岁以上儿童提供科学观察和小实验的条件,以了解各种现象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冰融化的条件、磁铁的磁性、颜色的变化、光和影子、球滚动的速度与坡度的关系等等。

● 鼓励5 岁以上儿童对周围生活中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进行预测,然后尝试进行验证。如先请儿童预测不同吸水性的纸折成的纸船放到水里的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

● 给儿童提供可用于观察的工具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机会。

标准2 在探究流与合作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乐于观察和模仿他人的探究活动。

2.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他人,如:“我吹出来的肥皂泡是彩色的。”

1.在成人的指导下,能和同伴一起探究某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2.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探究活动。

1.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能借助自己的记录(图画、标记、照片)与同伴交流自己探究的过程或结果。

3.在与同伴讨论问题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创造条件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其生活经验或观察发现。如:

● 支持儿童把自己发现的有趣的物品、现象,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向同伴展示和介绍。如鼓励儿童把自己平时收集的“宝贝”带到幼儿园向同伴展示,年龄大些的幼儿还可以讲讲“宝贝”的来历与特别之处。

● 帮助5 岁以上的儿童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活动与发现,如植物的发芽、生长情况或一周天气的变化;
将儿童的种植记录,天气记录装订保存,或制作成儿童自己的图书;
鼓励儿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记录。

2.为儿童提供各种机会,逐渐发展其合作能力。如:

● 鼓励年龄小的儿童注意观察和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 鼓励年龄稍大些的儿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尝试通过向别人求教和听取别人的建议来解决问题。

● 为5 岁以上的儿童提供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的机会。如经常提供分小组游戏或完成某项探究任务的机会;
与儿童一起讨论在小组中如何分工合作地完成任务。

● 当儿童出现自发的合作行为时,成人要给予鼓励。

标准3 初步认识到事物是变化的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动、植物以及自身的明显的生长变化。

2.能通过观察,发现身边无生命事物的明显变化。

1.能说出观察到的生物的生长变化。

2.能观察到并说出许多无生命事物都是在变化的。

1.初步了解生物生长的全过程。

2.能进行简单的有关无生命事物变化的实验。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通过种植、饲养活动以及图书、图片、录像等帮助儿童了解动、植物或人生长变化过程。如:

● 鼓励年龄小的儿童参与种植和饲养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动植物的明显变化。

● 鼓励年龄稍大些的儿童观察并作简单的记录,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
还可以通过收集和比较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过的各种物品、照片,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 引导5 岁以后的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和记录,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生长、发展、繁殖和死亡),如了解蚕的一生、蝴蝶的变化。

2.引导儿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无生命事物的明显变化。如:

● 引导年龄小的儿童注意到洗过衣服的水会变脏,湿衣服放在太阳下面会变干;
水果放了几天后会变干、变坏,垃圾时间放长了会腐败发臭等。

● 引导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天气、季节在变化:家庭、家乡在变化等等。如观察到月亮的圆缺、温度的变化、风的大小等。

● 5 岁以后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发现更多有趣的变化,并能说明这些变化。如水的三态、影子的大小与形状的变化等。

标准4 初步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知道植物有不同的形态。如不同形态的根、茎、叶、花和果实。

2.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等。

1.通过小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与水。

2.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察觉到动物的外形特征与习性之间的关系。如鸭有脚蹼能

在水中游泳,而鸡就不能。

3.知道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

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如青蛙的绿皮肤既可以保护自己,又有利于捕食。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厚厚的茎有很好的保水作用。

2.感知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常用的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通过观察、种植或小实验,以及看图书、电视等活动,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如:

● 年龄小的儿童可以感受和发现植物是能够生长变化的。

● 年龄大些的儿童可以了解植物与水、的关系。如比较有和没有,浇水和没有浇水的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5 岁以上的儿童还可以通过做植物向光的实验,了解植物的趋光性,等等。

2.通过观察、饲养,以及看图书、电视等活动,了解动物的特点与习性。如:

● 帮助儿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本领等。如鸭的嘴是扁平的,有脚蹼,会游泳等。

● 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可以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与习性之间的关系。如鸡、鸭不同的嘴形与它们觅食的方法及食物种类有密切的关系。

● 5 岁以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儿童了解动物的特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如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什么,适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3.和年龄稍大些的儿童讨论天气、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如:

● 结合天气、季节的变化,与儿童一起讨论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如下雨和下雪可以玩不同的游戏;
冬天和夏天穿不同的衣服。

● 结合实际生活并利用媒体信息,让儿童了解天气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了解和讨论灾害性天气(如洪涝、干旱、地震等)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4.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5 岁以后儿童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

● 了解并讨论空调、电视、电脑等电器,、手机等通讯设备,汽车、地铁、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如汽车方便人们出行,但尾气污染环境。

● 给儿童讲一些科技发明的小故事,让儿童看一些科学探索和小发明等节目,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兴趣。

5、美感与表现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子领域一 感受与欣赏

标准1 关注和发现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观察动物、植物,有趣的玩具和生活用品。

2.容易被自然环境中有规律的声响所吸引,如鸟鸣、雨声等。

3.对玩具、物品等的颜色和形状等感兴趣。

1.乐于感知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的色彩、图案和有特点的声响。

2.能分辨所听到的声响在轻重、节奏、音色上的不同。

3.喜欢观察和比较事物的颜色、线条和形态。

1.善于发现周围环境中感觉美的事物,并展示给别人看。

2.能模仿所听到的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响,产生相应的联想。

3.能比较出美的事物中颜色、线条和形态的不同。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引导儿童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

● 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尽量带儿童到户外去,一起观赏白云、花草虫鸟等,一起倾听自然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叫虫鸣,流水声、松涛声等,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

● 通过多种途径,让儿童接触人文景观。如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照片等,让儿童能接触有名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带儿童去实地观赏;
参观时给儿童讲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小知识,增加儿童对人文景观的兴趣。观看时成人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染儿童。

2.引导儿童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

● 引导儿童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形态等;
一起倾听环境中的各种声响,引导儿童感知声音的音色、强弱、快慢等,想象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或想象声音像什么。

● 在环境安全和成人视野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自然物体,感受所处环境的景象,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觉,并倾听和欣赏其表达。

● 鼓励儿童倾听和分辨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等和生活环境中的汽车声、铃声等各种声音,尝试用嗓音和其他物品模仿这些声音的特点。

3.鼓励和欣赏儿童收集的自然或生活中美的物品,并和儿童进行交谈。

● 引导和鼓励儿童收集觉得好看的树叶、花草、石头等自然物,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小工艺品、好看图案的包装盒、漂亮而有益的广告页等等。

● 和儿童交谈收集品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特点,说说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引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示:在交谈中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要总是纠正他们的说法。)

标准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听或看声音、色彩、形象等特点鲜明的艺术形式或作品。

2.在聆听和观看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作品时情绪高涨。

1.能够集中注意地聆听和观看喜欢的艺术作品,并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2.在欣赏喜爱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时,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1.富有想象力地欣赏艺术作品,会用语言、动作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2.愿意和别人交流和评论自己看到的或喜爱的艺术形式或作品,并有自己的想法。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创设具有健康趣味、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环境。如:

● 经常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等为儿童选择和播放适合他们欣赏的艺术作品。

● 在生活环境中展示一些适合儿童观看的视觉艺术作品。

● 利用身边材料装点环境,如:用好看的花布做窗帘、桌布;
用废旧画报做门帘;
用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制作成装饰品等。

2.尽可能地带领幼儿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 有意识提供或选择适合儿童的,多种形式和风格的美术作品、音乐、动画片、电视节目等和儿童一起欣赏。

● 外出时和儿童一起欣赏街边,社区、公园、商场、饭馆或别人家中的艺术活动和作品。

● 带幼儿参加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花会等,培养儿童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情感。

●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儿童上剧院、音乐厅、美术馆欣赏文艺表演或美术作品,拓展他们接触艺术活动和作品的围。

3.尊重儿童的兴趣、欣赏习惯和独特感受,不要求统一。如:

● 欣赏艺术形式和作品时鼓励儿童谈谈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并鼓励稍大些的儿童对艺术形式或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 对儿童在欣赏艺术形式和作品时的手舞足蹈、急于表达和立即模仿等行为给予理解,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应予以鼓励。

● 在儿童主动介绍表达自己看到的或喜爱的艺术形式或作品时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对不愿用语言表达的儿童也不强求。

标准3 能初步感受艺术的基本特征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对情绪情感对比鲜明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2.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做身体动作。

3.能感知自己喜欢的色彩、形象。

1.在感知不同情感的艺术作品时,有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2.能区分强弱、快慢对比鲜明的歌曲、乐曲等。

3.能感知艺术作品中色彩、线条、形状、结构等视觉要素的主要特点。

1.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发现艺术作品中情绪情感的变化。

2.能感知歌曲、乐曲中重复出现的乐句或乐段。

3.能通过造型、色彩等要素感受视觉艺术的整体风格等特点。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鼓励、欣赏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表达。如:

●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用开放性的语言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听(看)到这个你有什么感觉?

● 理解和支持儿童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情绪反应或动作反应,并有意识地引导年龄大些的儿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 在儿童自主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时认真聆听,也向儿童交流自己对同一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一些特点鲜明、差异显著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分辨。如:

● 为儿童提供一些情绪情感鲜明(如:摇篮曲、进行曲、舞曲)或不同风格(如:歌曲、戏曲)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音乐的特点:5 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欣赏有明显情绪或乐段变化的音乐作品。

● 和儿童一起欣赏差异显著的不同流派(如:写实派、抽象派、印象派)或不同创作手法(油画、水墨画)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比较和描述作品的不同。

● 引导儿童感知分辨艺术作品中的基本要素(如: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速度、力度;
视觉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比较不同艺术作品在要素上的不同,初步感知艺术要素对作品情绪情感和整体风格的影响。

● 在欣赏活动中适当地将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艺术专门术语渗透其中,如:线条、色彩、节奏、节拍等,鼓励和帮助儿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子领域二 表现与创造

标准1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高兴的时候哼哼唱唱,或跟着别人唱唱跳跳。

2.经常涂涂画画,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

1.乐于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集体音乐活动。

2.乐于在画画、手工制作、游戏等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1.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能与别人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2.积极主动地参加多种美工活动,并能自由表现。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提供可以自由参与艺术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如:

● 经常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录音机、收音机、电视等)播放音乐作品,并鼓励儿童模仿、表现。

●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进行美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放在儿童可以随时取放的地方。

● 对儿童自发的涂涂画画、哼哼唱唱的行为给予鼓励,并经常邀请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和唱歌、表演。

● 经常和儿童一起画画、制作、唱歌、跳舞,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他们。

● 有意识地组织、邀请和鼓励儿童参加一些艺术活动。

2.鼓励和支持儿童大胆表现。如:

● 对儿童自发地进行美工活动或音乐表演的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儿童可以反复地唱喜欢的歌或画同样的画。

● 仔细聆听、观看儿童的歌唱、表演、制作的作品和他们的介绍,用赞许的眼光、话语、动作等回应儿童,如:在儿童歌唱时为他打拍子。

● 不对儿童的表现和表达提出统一的要求,和儿童谈论他们的表演和作品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尽量具体地用自己的感觉来赞美他们的作品(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不用准不准、像不像来评价。

● 对不敢表现的儿童给予理解,通过成人或同伴的大胆表现和不断的鼓励慢慢影响和带动他们。

标准2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声音等进行艺术探索与创造。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喜欢敲打各种物品或打击乐器,对它们发出的不同声响有好奇心。

2.尝试用身边的材料涂涂画画、折折剪剪或自由表演。

1.能用多种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探索表现声音的强弱、长短、快慢等。

2.在绘画、手工制作和表演等活动中探索工具与材料的多种用法。

1.用多种物品或打击乐器,探索敲击有规律的节拍和基本节奏。

2.能根据需要选择并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鼓励和支持儿童对工具、材料、声音等的探索。如:

● 为儿童提供或和儿童一起收集各种工具、材料,为他们的探索提供必要的条件。

● 尊重儿童的好奇心,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理解儿童因探索造成的“破坏”或“混乱”,如:将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难看”的颜色;
敲击瓶瓶罐罐,发出杂乱的声音等。

● 当儿童的探索影响他人或有危险时,应及时给予引导,如:儿童用力地敲打桌椅或乐器时成人可以引导他“能不能发出轻一些的声音”或“寻找更好听的声音”;
在儿童尝试用剪刀戳、剪坚硬的物品时成人应给予帮助或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工具。

2.引导年龄稍大的儿童从自发的探索逐渐转向有意义的创作。如:

● 引导儿童聆听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发出的声音在音色、强弱、长短、快慢等基本要素的不同。如: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 引导儿童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探索,如:选择适宜的物品、打击乐器或敲击方法模拟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响;
用不同物品、打击乐器敲击有规律的节拍或基本节奏;
用嗓音和身体动作发出不同的声响和节奏;
用身体模仿某一具体事物或生活情景;
用自然物、废旧物自制简单乐器等。

● 引导儿童在绘画和制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索它们的多种用法,观察比较用不同材料或不同方法完成的作品的不同。如:在蜡笔画过的地方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怎么样呢?

● 引导儿童根据一定的主题或容选择适宜的工具、材料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和表演等活动。如: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风铃;
为表演《小熊请客》准备服装、道具等。

标准3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能用动作、姿态模拟小动物和生活情景。

3.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表现想象或生活中的事物。

4.和成人一起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

1.能用自然的声音,音量适中、基本准确地歌唱。

2.能用律动、舞蹈表现欢快、雄壮、柔美等典型情绪。

3.能运用平面或立体的形式表现想象或生活中的事物和装饰物品。

4.会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道具或环境装饰品。

1.有较好的音准和节奏感,能唱出歌曲的情绪情感。

2.能根据一定的主题、情节自主地进行表演。

3.能自主地创作各种主题或题材的作品,并有整体感。

4.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玩具、道具或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为儿童提供艺术表现与创造活动的条件。如:

● 尽可能为儿童提供纸、笔、颜料、剪刀、浆糊、油泥等美工材料,或沙、泥、树枝、树叶、石头、果壳、线绳、盒子以及无毒卫生的废旧物品等材料,鼓励儿童进行画画、剪贴或泥塑等活动,制作自己想做的东西。

● 提供小鼓、铃铛、木鱼等小乐器或和儿童一起用竹片、木板、易拉罐等自制的乐器,鼓励儿童探索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模仿和尝试打出各种节奏、节拍。

● 提供干净的旧衣服、纱巾、彩带、画报、报纸、木棍等,让儿童选用适当的材料做道具来表演。

2.指导儿童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如:

● 鼓励儿童多接触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仔细观察、体验、想象各种人、事、物的变化与特点,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

● 美术活动中尽量不示,而是通过观察自然事物和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来学习如何表现。如可以通过相互观察笑脸以及欣赏夸地描绘大笑的漫画作品,让儿童发现大笑的特征,再画出自己心笑的样子。

● 和儿童一起看图画书时,除了讲述情节容外,也一起观看画面人物造型的变化、色彩的运用等。

● 鼓励儿童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手法(如夸、变形、分解、组合等)尝试艺术创作。

● 提供适合儿童模仿、理解的歌曲、舞蹈或故事表演,鼓励儿童多听、多看,让他们在欣赏中学习如何表现。

3.鼓励儿童自己用收集到的东西加工成装饰品、制作物品,并用它们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如:

● 儿童把自己收集到的彩色纸剪成窗花,或把画报、海报中自己喜欢的形象剪下来做装饰。

● 鼓励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或自己制作的装饰品布置教室和家里的环境。

六、学习品质

子领域一 学习态度

标准1 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常常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2.喜欢摆弄新玩具、收集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

1.常常提问并追问问题的答案。

2.喜欢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

1.常常自己猜测或参与讨论问题的答案。

2.喜欢动手探究周围环境中发现的新事物、新变化。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保护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如:

● 鼓励儿童提问,认真倾听和回应他们的问题;
赞赏儿童对问题答案的猜测、推想,可能的话,和儿童一起翻阅图书、做科学小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 支持儿童收集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石头、树叶、贝壳、小画片等,对儿童的收集物表示欣赏,未经儿童同意不要将他们的收集物随意扔掉。

● 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儿童提供一些可拆装的玩具或废旧小用品(如小电筒等)供儿童摆弄、操作;
买玩具时,多选择儿童能操作的、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如积木、各种拼插玩具等。

● 欣赏、接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不论其探索中发生什么错误,结果是对是错,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不断拓展儿童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新的更加广泛的兴趣。如:

● 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动植物以及周围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

● 经常利用散步、聊天、逛街等各种机会,引导儿童关注环境,讨论问题,用“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话,鼓励儿童观察、思考。

● 为儿童提供看图书、听故事、与同伴或其他成人交往以及尽可能多的游戏机会;
如有条件,可带儿童去旅游、参加社区活动,去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展览会参观等。

● 成人自身始终保持对知识、对新事物的兴趣,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标准2 做事积极主动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愿意参与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2.常常自发地模仿自己喜欢的动作或语言。

3.面对不会做的事想学着做。

1.积极自选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2.常常有自己想做的事。

3.面对不会做的事有信心学会并尝试去做。

1.能主动发起或积极出主意来推动活动。

2.常常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主动找小朋友一起玩想玩的游戏。

3.面对不会做的事积极学会并做好。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保护儿童主动做事的愿望与参与的积极性。如:

● 儿童想做的事,只要合理,就支持他们去做。即使儿童做得不好甚至失败,也保持耐心与宽容。

● 尽可能给儿童提供选择、表达愿望的机会。如带儿童去玩时,去哪里、玩什么,可让儿童表达意见;
压岁钱怎么用,可和儿童商量,倾听他们的想法。

● 给儿童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如让儿童按自己的想法整理图书或玩具;
游戏时,让儿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

● 保障儿童每天有一定的自发活动时间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完全按成人的计划把儿童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2.鼓励儿童大胆尝试,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做事的愿望。如:

● 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儿童挑战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

● 帮助儿童完成他们想做而又信心不足的事,如在小朋友面前唱歌、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等。

● 教给儿童一些做事的、交往的方法和技能,让儿童逐步学会做事,乐意与同伴沟通合作。

标准3 乐于想象和创造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或故事、动画形象等常常有丰富的联想。

2.喜欢玩新游戏或用“新”玩法玩旧玩具。

1.对感兴趣的未知事物、现象或文学艺术作品等常常有丰富的想象。

2.在游戏活动中能想出新点子、新玩法。

3.用一种办法解决问题后,还愿意想其他的办法。

1.能用语言、动作、绘画、表演等方式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2.在游戏活动中能以较丰富的想象扩展游戏。

3.常常动手动脑丰富自己的生活或解决碰到的问题。如自编自演故事,游戏中一物多用或自制玩具等。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保护、欣赏儿童独特的想法、做法,给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如:

● 让儿童能天真愉快地生活,有时间和同伴自由地游戏、玩耍,而不必承载成人过高的期望或过重的学业负担。

● 营造儿童能自由想象的宽松氛围。如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接纳儿童对事物、现象的解释或想象,而不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的标准去随意干预。有条件的话,可为儿童提供自由活动的小空间。

● 理解和赞赏儿童独特大胆的想象,特别是那些成人看来不合常规的奇思妙想或行为。如当儿童把太阳涂成绿色时,不是随意指责或强迫其修改,而是仔细地倾听儿童的想法,理解和欣赏他们的创意。

2.激发、培养儿童的想象与创造。如:

● 尽可能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儿童的体验和经历,让天上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等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都成为儿童想象的丰富素材。

● 引导儿童多接触新事物,增加知识,扩展视野。如给儿童提供适宜的电视节目、动画片、图书;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儿童能够与人交往、旅游、参观科技馆、展览馆,等等。

● 经常和儿童玩一些扩展思维的活动,让儿童习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想象续编、改编故事或为一个故事编多个结局;
讨论“这玩具除了这样玩,还能怎样玩?”“如果没水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等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等。

● 创造丰富的环境,吸引儿童积极投入到自编故事、表演、绘画、手工、角色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中去。

子领域二 学习行为与习惯

标准1 学习活动中表现专注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当成人对自己讲有关的事情时,能专心地听。

2.能专注于感兴趣的学习活动10 分钟左右。

1.在班级中,当老师讲话或同伴发言时,能专心地听至少5 分钟。

2.能专注于操作性学习活动(如做手工)15 分钟左右。

1.在集体中,能专心听与自己有关的讲话至少10 分钟。

2.能专注于安静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图书)20 分钟左右。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提供一个有利于儿童专注学习的环境,消除影响儿童注意力的外因。如:

● 在儿童专注地活动时,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不随意干扰或打断他们的学习活动。

● 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培养儿童专心专意地做事的好习惯,如不让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事。

● 提供给儿童的玩具或图书的数量一次不宜太多,太多的刺激让儿童难以专注。

● 和儿童一起生活的成人养成做事专注的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

2.遵循儿童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专注的习惯。如:

● 儿童的注意时间有限,对儿童讲话的时间不要太长。4 岁儿童一般不超过5 分钟,5 岁不超过10 分钟,6 岁不超过15 分钟。

● 与儿童说话时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讲他们关心的、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话题,并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情、语调或必要的实物、教具、图片等。

● 与儿童说话时,根据其反应适时地调整说话的容或方式,积极地回应他们的问题或要求,通过互动保持儿童的注意力。

● 可利用儿童喜欢的活动来增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如通过串珠子、看图书、走迷津、听故事、观察小动物等活动使儿童的注意时间逐步增长。

● 学习活动应是儿童感兴趣并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如果学习活动很重要儿童却不感兴趣的话,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习动机,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否则儿童是难以专注的。

标准2 做事有一定的坚持性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知道做事情应当有始有终。

2.在督促与指导下,能有始有终地做一些简单的事。

1.在提醒下,能有始有终地完成该做的事。

2.在督促下,能较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

1.在鼓励下,碰到一定的困难或失败也不半途而废。

2.稍加提醒,能较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初步的任务意识和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质。如:

● 让儿童懂得,自己该做的事必须完成。如玩过了的玩具必须收拾好,要把看完的图书放回原来的地方,等等。

● 给儿童确定一些每天必做的事,督促他们记着做,如每天记录天气、喂家里的小鸡等。如果完成得好给予表扬,忘记了可提醒。

● 根据儿童完成的情况,逐步增加任务。如儿童做到了每天给爷爷拿报纸后,再增加每天给花浇水的任务。

● 逐步增加任务持续的时间,由短到长。如先要求儿童扔一个星期的垃圾,再逐步延长到两个星期。

● 逐步增加任务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如给花浇水的要求逐步提高,从开始只管浇水,到后来要求浇水时不弄湿衣服,地上弄湿了要擦干等。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坚持性。

● 儿童的好奇心强,兴奋点容易转移,这是正常的。以过分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去强迫儿童做他们不愿意、不理解甚至超出其能力的活动,结果儿童不仅不能坚持,还会造成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问题。

● 当儿童不能坚持某种学习活动时,要认真了解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如果儿童尽力之后还不能达到目的,应允许他们放弃或尝试另外的途径。

标准3 有一定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在游戏前能想好先玩什么,后玩什么。

2.懂得有计划能让生活和学习更好地进行。

1.能与同伴商定好游戏的玩法或分工的简单计划后再玩。

2.在督促下,能按计划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督促下能遵守事先约定的时间,不超时看电视。

1.能与成人一起制定出关于自己生活的简单计划。

2.基本上养成按计划行动的习惯。如养成按作息计划睡觉、起床、吃早饭的习惯。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帮助儿童理解计划的重要性,成人为儿童做出善于计划的榜样。如:

● 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感受到有计划的好处或缺少计划的坏处。

● 成人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

● 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因下雨取消了原来计划召开的运动会,让儿童懂得计划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的。

2.指导儿童学习安排自己的生活,并鼓励他们按计划行动。如:

● 让儿童体验、参与做一些简单计划。如和儿童一起制定每天起床、上幼儿园、睡觉的作息计划;
商量压岁钱的使用计划等。

● 鼓励年龄较大的儿童按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表扬儿童执行计划的行动。如看电视时,先与儿童商定结束的时间,儿童能遵守即予表扬。

3.让儿童在执行计划中获得积极体验,增强行为自控能力。如:

● 让儿童理解计划,愿意配合执行。如制定作息计划时,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懂得为什么需要按时睡觉、起床、吃饭等。

● 让执行计划的过程成为儿童感受成长、产生积极体验的过程。如儿童每按时起床一次,就在他的记录本上画一个五角星,一段时间后和儿童一起数一数,肯定他的进步。

● 利用儿童喜欢的故事角色、卡通形象等作榜样,帮助儿童调控自己的行为。

标准4 能够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

4 岁指标

5 岁指标

6 岁指标

1.做事后,能说出自己做了什么事。

2.能利用已有的经验把类似的事做得更好。

1.做事后,能借助成果,如画好的画、折好的纸飞机等,

说出自己怎么做的。

2.能参照已有的经验尝试做没做过的事。

1.能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简单评价。

2.在指导下,能从已有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简单的方法。

【支持性策略与活动】

1.引导儿童思考自己的言行。如:

● 当儿童完成活动后,帮助他们回想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那样做等。

● 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让他们比较自己的做法与同伴的异同,或通过“你觉得那样做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之类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2.指导儿童利用和提升自己的或他人的经验。如:

● 当儿童碰到不会做的事情时,引导他们回忆过去类似的经验或观察别人的活动,启发他们想出可行的方法来。

● 与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起回忆他们做得成功或失败的事,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并在以

后的生活中利用。

● 通过和儿童一起分析、讨论做过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发现一些方法或规律性的经验。如让儿童通过搭积木的成功和失败经历,总结出搭得高的方法是,把较大的积木放下面,越往上放越小的积木。

【篇6】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腿张珍珍

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分为两个部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请各位老师仔细阅读。

羂社会:

薀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艿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芄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蚃  (一)人际交往

艿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

荿3~4岁

蚄4~5岁

肁5~6岁

莁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2.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葿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肅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袃  教育建议:

肀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蕿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蒆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芁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衿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蕿3~4岁

袇4~5岁

羃5~6岁

袂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蚈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5.不欺负弱小。

羄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蚅  教育建议:

蚁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螈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
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莅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膃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蒀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袈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螆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袅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腿3~4岁

羈4~5岁

膇5~6岁

莂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它活动。2.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3.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4.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节1.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2.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3.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肈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莃  教育建议:

肄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羀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膈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螄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蒂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蝿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膈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膅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芄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袂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芇3~4岁

薆4~5岁

蚂5~6岁

薁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莇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3.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羇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莄  教育建议:

莀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蒇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肄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袂  .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腿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薇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蒅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薄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膂(二)社会适应

蚇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袆3~4岁

肁4~5岁

羁5~6岁

螇1.对群体活动有兴趣。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芆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螃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肆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

4~5岁

5~6岁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2.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3.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2.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4.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教育建议: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
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岁

4~5岁

5~6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4.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4.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育建议: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2013年10月22日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