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演进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4篇

【篇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发展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1、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3、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市场压力。

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
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采取行动刻不容缓。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a.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任务。

b.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c.推进生态民主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3.生态文化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a.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b.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c.强化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在认真发掘、弘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增强其生命力,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基础。

d.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在发展文化事业中强化生态理念,在保护生态中凸显文化内涵;
在文化传播中注入生态内容,在文化场所设计和建设中融人生态理念。

4.生态社会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篇二】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研究
作者:梁立达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3期

        摘 要: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在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动下产生的,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既存在政治生态环境,又存在民主政治,同样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阐述了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生态要素的策略。

        关键词:
民主政治 民治发展 生态要素

        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价值合理性的正确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最早体现在清末的变法维新,世界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入侵,削弱了皇权专制。以康有为等代表的改良分子试图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体制,挽救当时已经濒临没落的清朝,这意味着清末时期已经有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质疑旧政治的合理性。

        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生态要素

        (一)民主政治价值的认知。

        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目标,推翻了封建帝国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仅仅是少数人对民主政治的价值有合理性的认知,在旧政治队伍中,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五四运动”之后,北洋政府还是没有重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对民主政治有了正确的认识,严格来说,中国对民主政治的价值合理性的认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经历了“文革”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明白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二)执政党的民主意识。

        世界上很多国家均采用的是以政党为主的政治体系,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其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推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新民主政权,民主政治理念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载体,使得民主政治在国家层面得到了构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执政党不断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改革开放至今,执政党已经逐渐从民主政治理念转变为政治创新实践时期。例如:在民主政治理念上,逐渐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是民主政治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民主实践过程中,我党不断推进人民民主制度的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执政党对民主政治的觉悟,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三】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

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秦宣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弄清楚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我们判断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从经济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主体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渡时期;从技术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交往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从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时期。

【总页数】10页(P.65-74)

【关键词】当代中国; 经济社会形态; 主体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 交往社会形态

【作者】秦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视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J], 都培炎

2.当代中国历史方位与时代精神简论 [J], 王干才

3.当代中国历史方位与时代精神简论 [J], 王干才[1,2]

4.“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J], 无

5.认识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独特视角——《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制度经济分析》评介 [J], 尹玉吉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

拂 謦刊生态思想史礴究 
管子的生态智慧及其 
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程必定 
[摘 要】管仲在相齐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包括生态哲学智慧、生态伦理智慧、生态经济智慧 
以及将它们运用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领域的智慧。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管子的生态智慧仍具有重 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管仲;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3—0057—07 
[作者简介]程必定(1948_),男,安徽肥西人,原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与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安徽合肥
236201) 
Title:The ecological wisdom 0f Guan Zhoog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01'1 
struetion 
A.
uthor:Cheng Biding 
Abstract:The eeological wisd0m of Guan Zhong,.whieh was developed in practice,includes ecological phi- 
losophy wisdom,ecological ethical wisdom,ecological ec0nomic wisdom and the wisdom【used in the矗eld of socila, 
cuhurla nad politlic a1.The eeo al wisdom of Guan Zhong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effect in the constructi0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Key words:Guan Zhong;
ecological Wisdom: ecol0gical civiliza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 一

文明的演进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 
并将之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及和谐 
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既是人类物质与精神 社会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 
文化的成果,又是人类实现更好理想的追求。正 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普 因如此,文明同人类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遍追求,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生态智 从广义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三个历 慧。其中,两千六百多年前管仲在齐国为相40年 史阶段,即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 
间.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生态智慧,就是中华民族 
文明阶段。由于人类生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每一 生态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如今重温管子的生 个文明阶段都深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态智慧,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 及其密切关系。原始文明形成于石器时代,有百 启迪意义。 
万年的历史.人类对自然界是敬畏的,与自然界 

拂 讽謦刊2014年舅3期 
的关系是被动的;
农业文明始于铁器时代,有一 
万年的历史。人类对自然界由敬畏走向亲近,与 自然界的关系由被动走向一定程度的主动;
工业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而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6700美元, 虽然只居世界88位.但己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工 业化进程也进入中后期阶段。在国民经济取得巨 
文明始于l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 迄今只有两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人类对自然界由 亲近走向索取,与自然界的关系由一定程度的主 动走向更大程度的主动。 
三次文明的推进。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越来 
越大,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特别 是进人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 类对自然界的征服获得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胜利, 
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却越发严重。综合 世界银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 全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10%左右.而对国民健康造成的损失更 
难以计算。②正因为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就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2007年11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 态文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把生 
但也给我们这颗美丽的绿色星球带来了越来越 
多的破坏和越来越大的伤害。正如恩格斯早在 
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 布局.中华文明正在进入生态文明的历史新阶段。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四阶段文明,生态文 
明虽然要面向未来,也应回顾过去,吸纳前三种 
1884年《自然辨证法》一书中精辟地指出的:“我 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 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 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 成为荒芜不毛之地。”①130年后的如今,自然界 
文明的生态智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中国 是世界文明大国.历史先贤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态 智慧。其中.管仲的生态智慧尤其值得我们去回 味与借鉴。 
对人类报复的情况比恩格斯当年预见的更为严 重,如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不可再生 资源的高耗与枯竭.大片森林的退化与消失,水土 流失及土地沙漠化扩大,臭氧层破坏和损耗。温室 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暖.酸雨危害加重,生物多 样性的锐减,等等,生态环境的恶化己遍及全球, 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此,自20世 
纪70年代以来,拯救地球生物圈、推进人类的可 
二、管仲的生态智慧 
管仲(前723一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颖 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为 齐相40年,扶助齐恒公(前685一前643年在位)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 
所处的时代,农业文明开始不久,作为齐的国相, 
管仲的生态智慧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当时 
持续发展,己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成 
是最先进的。从历史巨典《管子》看,管仲先进的 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生态哲学智慧 
管仲与中国古代先哲们一样,信奉“天人合 


为人类的第四次革命,正在向在全世界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 业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年均9% 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 

并且最早地将天人合一为“道”,以“道”为最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页。 ②姜春云主编:《拯救地球生物圈》,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420页。 

管子的生态智慧及其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高准则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规范齐国人的社 智慧。 
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他的生态哲学智慧。 
(二)生态伦理智慧 
管仲生态哲学智慧的显著特征是:既强调 生态伦理是人类处理自身与周围的生物、环 
“道”的本源性,又强调“道”的可知性。显然,强调 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系统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现人 前者是为了引起人们对“道”的敬畏,避免人们违 类在与自然界有关的活动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道行事,误了他“强国富民”的宏图:强调后者是 用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管仲认为. 为了引导人们运用“道”发展经济、建强齐国.实 自然界的万物“阴阳两生”,却是有生命的,人类 
现他帮助齐恒公“一匡天下”的霸业。 
要敬畏自然。如他说“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 
关于“道”的本源性,管仲认为,道是“无上”、 
(《枢言》),“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
四时者,阴阳 
“无穷”的,是自然界万物的根本。如在《管子・宙 
之大经也”(《四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 合》④中有云:“道也者,通乎无上,祥乎无穷,运乎 生”(《五行》),等等。正因为人与自然界的这种关 诸生;
”在《内业》中又云:“凡道,无根无茎,无叶 系,管仲认为,人应敬畏自然,即“敬山泽林薮积 
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正因如此,人们对道 
草”(《侈靡》),人要“顺于天,微度人”(《势》)。可 
是不可违背的,“道也者,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 
以说,“敬顺自然”是管仲生态伦理的核心 基于 
成也”(《心术上》)。这样,人们就会敬畏“道”,根 这个核心,管仲在治理齐国中对待自然界的伦理 椐“道”即自然规律去行事作为。 
原则可以归纳为有度、有禁、有治,体现了他的生 关于“道”的可知性,管仲根据那个时代的认 
态伦理智慧。 
识水平,针对具体事作出了具体解释。因为那时 有度,即主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适 
是农业文明时代。管仲说的最多的是天、地、时对 度。如在《权修》中,管仲明确指出:“地之生财有 农事的可知性。如“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 
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故取民于 
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形势》),这里的其 有度,用之有止,国小虽安。”在《五辅》篇,管仲还 常、其则、其节,就是天、地、时的规律性。这些规 提出了“三度”:“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 律是可认识的。“道”也就具有可知性。人们根据 之人顺。”上度、下度就含有对自然界有度的伦理 天、地、时的这些规律按排农事,“人与天调,然后 观,在中度的人就要顺应天地、“审时以举事…… 天地之美生”(《五行》),“既成其功,顺有其从” 
不可不度也”。此外,《管子》还多处提到要“贫富 (《势》),就会有所获。在《轻重己》中,管子还按时 有度”(《五辅》)、“取于民有度”(《权修》)、“宫室 节、分日数对一年间的农事、国事作出了详细的 必有度”(《八观》)等。这些都是与“有度”的生态 叙述,每逢春至、夏至、秋始、冬始等节气,天子出 伦理智慧一脉相承的。 
城多少里设坛祭祀也都一一有说明,以体现对 有禁,即主张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禁止滥捕 “道”的可知性。 
乱伐,这在《管子》的许多篇章都有强调,体现了 显然.既强调“道”的本源性,引起人们敬畏 
管仲直挚的生态伦理观。如他在《国准》中指出滥 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而不盲动;
又强调“道”的可 捕、乱伐的严重危害:“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 知性,引导人们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积极实 不益民利”;
在《势》篇提出“不犯天时、不乱民功” 
践。进而实现民富国强,这就是管仲生态哲学的 
的要求;
在《立政》强调:“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 
①本文所引《管子》均见姜涛编:《管子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版;
以下均只注篇名。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