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述《科学》课程改革—记课堂实例,优秀专业论文【完整版】

浅述《科学》课程改革—记课堂实例,优秀专业论文【完整版】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2 15:12:38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述《科学》课程改革—记课堂实例,优秀专业论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浅述《科学》课程改革—记课堂实例,优秀专业论文【完整版】

 

 浅述《科学》课程改革 — 记课堂实例 【摘要】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程的课程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为此,将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和努力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等原则。本文就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疑惑以及结合实例进行课堂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综合课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但是新的理念和实际的有效教学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1. 初中科学课的理论研究 1.1 科学课教师的困惑、 1.1.1 教师的情感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在初中阶段实施的基本上是学问中心课程性质的分科科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问中心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体系。学问中心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大学的分科相适应,便于经过大学专门训练的教师讲授。现有初中教师都是按分科模式培养的,他们对本学科都曾作过艰苦的学习,并享受过掌握这个体系时的种种欢愉[1]。现在,要他们放弃已十分熟悉的体系,重新去学习一个新的、不是以学科逻辑为主的体系,便自然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部分教学成绩优秀而视野又不够开阔的教师,这种情绪十分强烈。因此,解决教师适应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他们对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认 识。

 1.1.2 课程知识结构的变化 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

 科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把内容的整合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特点并明确:“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

 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这就提出了构建超学科内容结构体系的任务。

 1.1.3 课程思维方式的变化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科学课程则不同,它吸纳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许多新成果,不回避当代社会发展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综合的、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由此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收集证据、作出判断、进行评价和表达交流。由于高师院校的理、化、生专业大多没有开设相应课程,绝大多数初中科学教师不能理性地认识课程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也是造成教师适应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分析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师认知结构与课程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笔者结合自己一节电学课程的具体实例进行课堂改革的探讨:

 笔者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中物理的电学基础内容进行了课程实践。目前,初中生对电来自何处和家用电器己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科学》课标分析教材意在通过演示、实验、实例和经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电路与电路图的存在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并结合身边的例子,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我们可以推测到教师突破难点的方法可能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设计来看,果然如此。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并没有死板地按照教上的教学步骤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变动。首先,是对引入新课的第一类活动进行变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看各类电路元件之外,还向学生演示如何将这些电路元件连接起来,一让灯泡发亮,演示完毕后让学生模拟教师的实验,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如何使电通过小灯泡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通过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知道了电路元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还使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是一个第二类活动,教师先让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电路的连接和电键的闭合,适时地给出通路和断路的概念,以及教学生灯泡、开关、电池、电线

 等电路元件实物的表示符号,然后让学生二人一组,一人连接电路,另一人画电路图。这个活动既巩固了学生的电路连接技能,又让学生对电路图有了初步的体验。为了让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有更深的体验,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方法连接两只小灯泡,同时画出各种连接电路的电路图,然后让他们汇报实验的情况,结合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教师适时的指出灯较亮的时候是处于并联状态,而灯较暗的时候是处于串联状态。通过这个活动教师希望学生能对并联和串联电路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并联和串联电路概念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例子,使这些抽象的电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兴趣。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实验,逐渐打开思路,发现问题,找出身边存在电路的例子,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从而能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获取电路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分析解决身边电路问题的能力。

 引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上来做实验,让下面的学生观察,结果同学们用一个灯泡做实验都成功了,灯泡很亮,学生既高兴又自豪,因为这是他们的成果。这时教师便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己熟悉的灯泡、开关,与电路元件的符号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做了一个成功的实验不过瘾,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教师看见学生入门了,接下来就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动脑筋,用两个灯泡来做,又成功了。学生在高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两个灯泡比较亮,有时两个灯泡又比较暗呢?让学生自己考虑,很快答案出来了:两次连接的方法不一样。这时教师马上利用这个机会把学生的发现与枯燥的词汇“串联,”.“并联”联系起来,用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记住,因为这是他们实验的所得。整堂课中,教师的讲述很少,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和相互讨论,而通过这样的上课形式,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为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节课虽然只是众多《科学》课实例中的一小部分,但很有代表性,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师们己经积累宁很多执教经验,同时也说明只要任课教师执教得法,教材编者的意图是能得到很好的

 实现的,同时教材的优势和特点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是新课程,对于浙江初中《科学》课程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希望笔者的一些浅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科学》课程的发展。笔者相信在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浙江《科学》课程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孙可平.STS 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玉厚主编:《中国课程变革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