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方案.docx【精选推荐】

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方案.docx【精选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2 11:54:30 推荐访问: 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方案.docx【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方案.docx【精选推荐】

 

  1 附件

 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 实施方案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指示要求,为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突破“谁出题”“谁答题”“谁来用”的科技创新组织实施机制难题,完善科技创新“四个体系”,构建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的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围绕三大科创高地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化改革为支撑,系统凝练重大攻关任务,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统筹,深化组织实施机制改革,基本形成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的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加快构建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产学研一体化联动、研用奖一体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二)工作原则

  2 1. 聚焦政策落地,进一步增强创新动能。按照“衔接国家政策、延续整合现有政策、新出台一批政策”的思路,综合形成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建立政策落实闭环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省市县联动、融合衔接的科技政策执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科技政策落地生根、执行到位。

 2. 坚持政府有为,创新组织实施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强化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加快科技部门流程重塑、业务融通,实现从基础前沿、应用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3. 突出应用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 强化成果导向,加快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推动三大科创高地等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加快推进研用奖一体化改革,完善“十联动”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更快更多产出标志性成果。

 二、总体架构 凝练形成重大攻关任务,按照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研用奖

  3 一体化管理的总体思路,构建“四横”“四纵”的实施路径总体构架,详见“科技创新资源‘四位一体’配置总体构架图”。

 “四横”包括数字化支撑、研发组织、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学技术奖励。数字化支撑是基础;研发组织是关键,即围绕三大科创高地等重点领域凝练形成重大攻关任务,通过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的一体化配置支持高效协同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是目标,即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应用和实现进口替代,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学技术奖励是导向,即用好科技奖励的“指挥棒”,鼓励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更快更多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

 “四纵”为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贯穿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全过程。

  4

 科技创新资源“四位一体”配置总体构架图

  5 三、主要任务 (一)凝练形成重大攻关任务 重大攻关任务聚焦三大科创高地等重点领域,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产业化进行全链条设计,结合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科技创新规划和创新链技术路线图等研究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补或调整。重大攻关任务包含若干研发任务榜单,形成全链式、一体化的攻关项目群,通过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解决创新链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二)强化 “ 尖兵 ”“ 领雁 ” 研发攻关计划在重大攻关任务中的龙头作用 1. 改革完善出榜机制。围绕战略需求、规划需求、市场需求“三大需求”,对标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业标准“三个标准”,广泛征集需求,梳理“倒逼清单”“引领清单”,编制形成“尖兵”“领雁”计划榜单。强化用户出题,探索最终用户委员会、创投委员会参与需求征集和榜单论证的制度。依托“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动态征集需求,探索智能辅助,实现滚动发榜。

 2. 改革完善揭榜选帅机制。实行多元化遴选,采用公开竞争、择优(定向)委托制、创新联合体攻关制、“链主”企业联合挂榜制、赛马制、悬赏制等,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攻关。创新评审方式,采用多元主体评审、同场竞技评审、多组平行评审、非共识评审等方式,为立项决策提供更强支撑。

 3. 改革完善过程管理机制。深化放权赋能改革,突出以

  6 结果论英雄,实行“军令状制”“里程碑考核制”,明确奖惩机制,强化里程碑节点管理。强化创新服务,为科研攻关营造良好环境。

 4. 改革完善验收评价机制。强化成果应用导向,推行市场化多元化评价。实行验证期评价,项目完成后 3 年验证期内,开展攻关成果追溯与专家评审绩效回溯。实行项目池制,对有望破解产业发展中重大基础材料装备等“卡脖子”难题、掌握“杀手锏”技术的,纳入项目池动态管理,取得重大突破的予以直接支持或滚动支持。

 (三)强化创新平台在重大攻关任务中的支撑作用 1. 围绕重大攻关任务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统筹规划,围绕重大攻关任务主动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完成 10大省实验室和 10 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发挥对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的支撑引领作用。

 2. 围 绕重大攻关任务开展协同攻关。

 。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大平台的引领作用,组织引导省实验室体系、省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围绕重大攻关任务开展联合攻关,对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和资源相对集中的省级创新平台进行力量整合,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探索建设实验室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实现链式协同创新,提升重大创新平台承接重大攻关任务能力。

 3. 围 绕重大攻关任务打造创新枢纽。构建开放协同的用

  7 人机制、评价机制,赋予重大创新平台在仪器设备购置、用人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建立与重大攻关任务贡献、标志性成果质量相挂钩的评价制度。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加大产业共性技术供给。

 (四)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在重大攻关任务中的保障作用 1.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军人才库。深化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军人才库(科技领军人才“白名单”),打造科技人才雁阵格局。“白名单”制度旨在科技主战场中、科技主力军中发现科技领军人才,让科技领军人才领衔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让“第一资源”与“第一动力”深度融合,为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提供人才支撑和机制保障。

 2. 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发现举荐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标准,重点在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重点人才工程入(候)选者中发现一批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推行举荐制,鼓励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省属重点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省级有关部门及市县科技部门举荐入库人才。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的遴选发现、稳定支持机制,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攻关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3. 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常年受理、多渠道发现、多跨信息审核、优胜劣汰、集体审议决定的动态

  8 调整机制。根据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推进情况和绩效评估,对入库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动态更新,对于攻关进展不及预期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程序及时退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遴选机制。

 4. 建立科技领军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入库科技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支持通过“点将”、择优竞争等方式,直接挑选委派库内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领衔重大科技任务。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研究人员协同攻关。

 5. 建立科技领军人才择优引进机制。支持各地围绕重大攻关任务更大力度实施省海外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海外工程师等人才工程,引进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启动“百院千企引万才”行动,不断提高人才招引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程度。

 (五)强化科技奖励在重大攻关任务中的导向作用 1. 深化省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指挥棒”作用,加强重大攻关任务成果推荐、成果产业化跟踪评价、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强化成果预选、提名、评审阶段的“领导者”“组织者”作用,加快取得一批三大科创高地重大标志性成果。

 2. 建立重大标志性成果库。建立支撑研、用、奖一体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库,加大成果储备,并作为创新资源一体化

  9 配置的载体、连接“研用奖”全链条的枢纽、冲击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培育梯队,发现和激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

 3. 建立跟踪评价和培育支持机制。按照省科学技术奖分类评价标准加强对入库成果跟踪评价与阶段性评估,评价结果作为后续培育和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定期通报成果入库与绩效评价情况,对绩效不明显的及时予以调整;对评价绩效突出,有望通过持续支持形成重大突破、冲击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入库成果,在项目申报、平台建设、人才认定、资金支持等创新资源配置上予以重点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支撑作用。以管用、好用、实用为导向,不断迭代升级、深化完善“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应用,确保组织实施工作与数字化应用场景相促进、相融合。

 (二)重塑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制度体系,根据《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改革组织实施方案》,完善“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成果”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

 (三)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组织实施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系统“锋领尖兵”行动,在攻关任务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0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协同外部智力资源,为重大攻关任务提供专业支撑。

 (四)完善评价体系 。构建客观公正、精准高效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层级的目标任务和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考核评价。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鼓励干事担当,对尽职尽责,严格执行集体研究讨论和民主决策程序,并未为自己、他人谋取私利的,免予责任追究。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