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文文章结构【精选推荐】

论文文章结构【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文章结构【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论文文章结构【精选推荐】

 

 论文文章基本结构 论文结构:

 一、选题:

 要求:科学性,实践性,新颖性 明确什么做法与效果,研究对象 大论文加上“摘要”,“关键词”,小论文不必。

 摘要:简单的重要性,主要的几点做法,简单的成效。

 二、背景 1.政策要求,教育法,教改文件,国家中长期发展要求。政策文本需要全名,再出现,注明“下文简称”。

 当前热点:新课程理念,绿色指标,青浦实验,校本研修,新课堂实验,学科建设……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新的理念,需要不断去了解当前的政策导向与研究的热点。

 要挂够到你的文章里,找到与你主题相关的政策的点,不要笼统的大政策,具有针对性。

 2.理论要求,涉及到的先进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皮格马利翁效应等等,根据主题寻找,套用,为理论提供实践案例,丰富理论。

 3.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相关突出问题,抽象,大概性。

 4,概念界定:以概括的语言,说明是什么,什么特征,包括什么,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5,两种对比中,存在差距,背景最后一段,存在差距,说明研究的必要性。

 从原则到具体,从公共理论到个别人物。就是引入正文。

 可以有选择性地阐述,必要面面俱到,抽丝剥茧式,“凤头”式。

 三、提出观点:

 1.精心预设,创造条件,让课堂能生成 2.鼓励生成,灵活应对,营造生成氛围 3.充分预设,把握机遇,促进有效生成

 小标题中最好要有做法与成效 四、片段分析 观点与材料需要匹配 片段结构:

 (1)重要性及存在问题,针对本观点,比背景范围小的。

 (2)案例:真实性,典型性 摘录(楷体),描述 (3)诠释:

 实然状态:如何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效果怎样。

 应然状态:分析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五、结论与思考 1.结论:几条概括性的观点,通过比较,哪几条最主要。

 2.思考:对你的这节课进一步的改进建议,还有不够的地方。

 六、参考文献 (1)专著 [序号]作者.著作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1]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 (4)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

 [1]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5)其他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注: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例:

 上好一堂课:游刃于预设与生成之间

 青浦区华新小学

 张卫平

 有时,教师自以为一堂课已经准备得很周到了,然而课后感觉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课堂教学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设计,那是很难实现理想目标的。因此,教师上课,需要掌控预设和生成的两极张力;上好一堂课,更需练就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的功夫。(这是生动的,引人思考的开头)

 一、精心预设,创造条件,(《——做法)让课堂能生成(《——成效)

 预设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生成是指离开了原定教学计划的一种超越。课前精心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前提。首先是“预设”教材,将它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东西,并据以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为多种可能的课堂生成作好准备。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与依托,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因此精心预设就是要开发教材的功能,从中

 发掘、捕捉能催生课堂中有价值生成的潜在资源,使“死”教材在学生眼前“活”起来。同时,提高预设的开放性,为生成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是“预设”学生,即研究特定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考虑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把握时代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等等,使静态的教案转化为动态的学案,使课堂呈现出某种变动性和复杂性。再次,预设也要考虑具体环节的安排,比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它往往可以成为动态生成的起点。

 如一堂小学数学平均数应用题的课,教师让每个学生收集自己家庭一个季度里的水电费帐单,在课上统计费用总数,学习平均数概念和它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比较各家的月均支出。这样的情境设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变得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交流时对月平均支出大小的比较,也自然地生成了一次节约资源的自我教育。

 二、鼓励生成,灵活应对,营造生成氛围 教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教师上课要十分关注这一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并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性的策略准备。这样,处变不惊,灵活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看法,无论正确与否,教师至少应采取鼓励的态度,并尽可能从中发掘其教学或教育价值。(重要性与必要性)

 如一次小学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用 7、5、8、8 四个数字算 24,要求计算的方法越多越好。学生已列出了两个算式:(7-5)×8+8;(7+8)÷5×8。教师问,“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忽然,一个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站起来说了这样一个算式:8×(7-5)+8。此时,有一些学生在下面嘀咕,教师却表扬他善于思考,又让他想想看,这个式子与上面哪种计算方法实际上是相同的,学生很快说出与第一个式子一样。事后,教师说这个学生的算法虽然没有新意,但值得表扬,因为他确实在思考,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当时为什么没让全班讨论他的答案,而让这个学生自己作出判断呢?这样处理是出于对该学生的尊重,鼓励他积极思维、勇于发表意见。(例子)

 课堂中的“生成”,有一个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无论怎样,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应有充分的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效生成的基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并通过积极的赏识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就有可能获取更有价值的生成。(诠释)

 三、充分预设,把握机遇,促进有效生成 预设仰仗教师的主导作用,生成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把握教学机遇,顺势导向有效生成。课堂上,常常会有“意外”出现。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意抓住学生提出的题外问题,将它整合到预设的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学顺利展开,而且还可以使课堂生成新的“美丽”。

 有一堂小学数学课,在教学方括号、圆括号计算顺序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圆括号大,还是方括号大?”括号是运算顺序的表征,怎么有大小之分呢?也许这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标准。于是,教师顺势推舟:“到底谁‘大’啊,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自己的依据。”一名学生讲:“圆括号大,因为圆括号先算。”另一学生说:“方括号大,因为方括号在圆括号的外面,套着圆括号呢。”接着的讨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时,教师指出,比较事物要有一个依据,圆括号、方括号是指计算的顺序,而顺序是用“先后”作为比较依据的,所以原来讨论的“大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先后”问题。如果我们规定先算的符号为“大”,那么后算的符号就是“小”的了。当然,反过来也可以作另外一种大小规定。这就像学习成绩,100 分比 99 分“大”;而虽然 2 比 1 大,但在名次比较上第 2 名却比第 1 名“小”了。这样,学生不仅学了数学计算顺序知识,也接触到了大小与先后、高低、上下等相对量的比较方法,接触到了数字与程序的同与异。这一意料之外的“生成”,对于今后理解数学的本质,是十分有利的铺垫。

 (加上结论)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可以变成新的生长点,甚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也是生成性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充分考虑,在课堂过程中及时把握,使预设与生

 成达到和谐统一,形成精彩的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里就思考部分)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