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届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提升议论文言语力量(完整)

2022届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提升议论文言语力量(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0 12:30:03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届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提升议论文言语力量(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届高考语文备考-如何提升议论文言语力量(完整)

 

  2 2022 高中语文备考- - 如何提升议论文的言 语力量

  思辨是一个更高要求,也是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基本能力。近年高考语文命题中,越来越突出地体现这一点。实用文与论述文阅读中这一导向越来越明显,写作几乎都更强调思辨、论述。目前语文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强化文学,缺少基本的逻辑与说理,高考命题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议论文主要靠逻辑来说理,但提升议论文的“言”值无疑也有助于论证力量的加强。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枯燥的语言会让文章面目可憎,而生动的语言则使文章熠熠生辉。优秀的议论文语言,不仅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更能寓理于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要使议论文语言出彩,常用的方法有巧借回目、融入诗意,善用排偶、对称入题,首句提要、诗文连缀,引言呼告、歌词作结,等等。下面分而论之。

 一、一“名”惊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写标题是作文的“头”等大事。如果考生能够拟写出一个充满才情、智慧的标题,则会让所写的作文“眼睛”明亮、传神,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给阅卷老师一份让其耳目一新的“见面礼”。因此,考生在拟写标题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切题,即切合主题。

 标题要准确扣合文章内容,让阅卷老师看了标题就能了解文章主题。如果标题对主题具有暗示或提示作用,那么阅卷老师就可以很快抓住考生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切时,即切合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选材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聚焦时代热点的风向标,如 2017 年全国Ⅰ卷的“中国关键词”、2018年全国Ⅰ卷的“世纪宝宝中国梦”、2019 年全国Ⅰ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等,而作文题选材的时代性又决定了标题的拟写也同样要紧贴时代。

 3. 切体,即切合文体。

 如果说文学类文章的标题讲究生动形象、有意蕴,实用类文章的标题讲究简洁准确,那么议论类文章的标题则讲究鲜明深刻。

 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不妨尝试以下拟题技巧。

 (一)

 巧借回目

 回目式标题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标题的成熟格式,采用对偶句的形式,具有一种寓变化于整齐的均衡和谐美。考场上,考生若能借鉴回目标题的形式,对主题立意进行赋形,使之形成四四、五五、六六的对称句式,则会使作文标题熠熠生辉,具有张力。

 【示例】

 ①《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②《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2020 年全国Ⅰ卷)

 ③《不以强喜,不以弱悲》(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点评 标题①“劳”字反复,“欢”“慧”互补,将劳动可以带来欢乐、劳动可以产生智慧的主旨浓缩在一个对句之中,整齐工整,颇有见地。

 标题②将鲍叔的“知人”与“退居”两个重要品质以回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整齐匀称,浑然天成。

 标题③化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把“强弱”与“悲喜”巧妙对接起来,凸显“强者”与“弱者”的不同心态,对仗工整,启人心智。

 (二)

 融入诗意 不少古典诗词中的语句和音乐中的歌词经典优美,借用或化用它们作标题,很容易把读者带入诗词或歌词所创设的意境当中。这类标题句式整齐,有的尾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得词句结构之美,又得汉字音韵之美。

 【示例】

 ①《执子之手,与子偕劳》 ②《心心若相印,天涯亦咫尺》(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点评 标题①化用《诗经》中的名句,运用谐音,巧妙地将“劳”与“老”替换,既可以理解为与你一起劳动,也可以理解为劳动伴随终生,一语双关,意蕴丰厚。

 标题②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暗合“只要心与心紧密联系,纵是天涯之外也如咫尺之间”的哲理,不着斧痕,浑然天成。

 标题③借用歌曲《爱拼才会赢》的歌词,朗朗上口,意深韵长。这些标题看似集词、集句,实则集思、集智,出于原句而不拘于原句,既得原句之妙,又出新意之胜。

 二、起要美丽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这个“起”就是开头。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曾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也是在强调开篇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一入题就达到让阅卷老师陡生惊艳而急欲一睹为快的艺术效果呢?考生要把握住以下三个原则:

 1. 简。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入题必须文字简洁——三行之内点题。面对众多材料,考生可以一言以蔽之,也可以只取一瓢饮,但绝不能照搬材料。

  2. 快。考生需要单刀直入地将自己内在的情思化于笔尖、融于笔端,让阅卷老师先睹为快。

 3. 彩。精彩的开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锤定音的,它常常对文章的基调、氛围、情境起着引导作用,因此议论文要拿高分,开头必须出彩。

 (一)

 善用排偶 在论述类文章的开头段,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格组成整齐句群,把铺排材料关键词和锤炼对称句式结合起来,可以创设出一种强大的气势和氛围,让阅卷者产生一种新奇感和震撼感。

 【示例 1】

 滴不尽爱国血泪抛红豆,开不完赤子心花满画楼,睡不稳报国笃志饮冰后,忘不了责任使命在肩头。爱国心,言信念,言责任,言奋斗。当爱国主义成为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青春的心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恰便似遮不住的红心隐隐,涌不断的热血悠悠。

 点评:文章开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渲染“赤子心”,用“言信念,言责任,言奋斗”铺排“爱国心”,形成一种江河倾泻之势,充满了坚定信念和自强决心,情真意切,激人奋发。

 【示例 2】

 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深沉的民族信仰。“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面对国之将破,无力回天,屈原以死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国破家亡,文天祥舍生取义,犹留正气参天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国力衰弱、外敌入侵,林则徐勇担为民报国的重任。他们,敢于用生命表达对祖国强烈的爱。

  点评:文章开篇引用屈原、文天祥、林则徐的诗句,简洁地点出观点: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深沉的民族信仰。如此铺排开篇,自然让读者心荡神摇,浮想联翩。

 (二)

 对称入题 考生还可以借鉴课文《滕王阁序》的骈文写法,入题采用对句的形式,浓缩材料,使文章开头便具有一种寓变化于整齐的均衡和谐之美。

 【示例 1】

 推开孤城万里,不见春风吹渡盛世几千载;听凭朔风卷尘,唯见中华文明立风雨安如山。何也?是以中华文明藏有无尽韧性也。所谓韧性,有如蒲苇,又如磐石,虽是一发而细如丝,却有千钧而无转移。

  点评:文章起笔不凡,先以“孤城万里”“朔风卷尘”两个宏阔的意象形成对称句式,再用一设问“何也”缓缓带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用比喻句和对偶句点明韧性的特质,精准大气,文采斐然。

 【示例 2】

 近日之辱,诸君皆已闻之。北洋懦弱,示媚于列强;曹陆狼狈,卖国于日本。堂堂中华,于今日之世界,竟无一立足之地,反似砧板之肥肉、待宰之羔羊,任人凌辱!呜呼!岂不痛哉!岂不痛哉!

 

 点评:文章短句入题,先声夺人。“北洋懦弱,示媚于列强;曹陆狼狈,卖国于日本”对称之中见典雅,“砧板之肥肉、待宰之羔羊”对称之中有对比,气势凌厉,十分吸睛。

 三、中要浩荡

 考生若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与说理艺术,就需要在文章的关键处秀出自我:

 1.“聚焦核心”,即所有的段落都围绕材料的核心内容展开,而不旁逸斜出。

 2.“通体透光”,即全文布局清晰、每段段意明显、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

 3.“中通外直”,即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留思维标志,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的精髓。

 综合以上三点要求,我们可以活用下面两个技巧。

 (一)

 首句提要 考生在布局全篇时,若能在重要段落的开头做到首句提要,用相似的标题句、哲理句、古诗文来统领提顿,产生“标题引领”“美句导航”“诗文连缀”的效果,则可以让全文内容清晰、直观、有序地展现在阅卷人的眼前。

 【示例】

 以梦为马,行远自迩 很高兴遇见你,身处 2035 年的中国少年……而这封来自 2018 年的文书,只予你这样的一句寄语:以梦为马,行远自迩。

 怀科技之梦,行创新之路。互联网,对你来说早已不是新鲜的名词了吧?早在 2017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就已超全球平均水平,而技术的发展或许已让你们的网络世界有了更多的缤纷色彩…… 怀民生之梦,行小康之路。2035 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年。你们或许享受着现代化的幸福,而对过去的贫穷苦难缺乏直观的了解…… 怀民族之梦,行复兴之路。在历史教科书上,你一定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反抗。而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也绝非一帆风顺…… 以梦为马,怀科技、民生、民族之梦,无惧前途风雨阻险;行远自迩,行创新、小康、复兴之路,终将点亮中国之光!

 点评:本文紧扣“以梦为马,行远自迩”行文,主体部分依次从“怀科技之梦,行创新之路”“怀民生之梦,行小康之路”“怀民族之梦,行复兴之路”三个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三个“梦”与三条“路”之间承转自然,其中的分论点起到了“首句提要”的作用。

 (二)

 诗文连缀 诗文连缀,即在行文过程中,通过引用、化用诗词名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丰盈呈现、巧妙联结的写作手法。诗文连缀包含两种形式:一是文章主体段每段用诗词名句打头,引出论题;一是用诗词名句作主体段每段的小标题。

 【示例】

  薪火相传,再续新程 岁月如同一条长河,我们都是长河之上的航行者,分立于河流上下,你我目光穿越时空相遇。我,作为“千禧一代”,正站在 18 岁的节点;你,作为“小康一代”,也正站在 18 岁的门槛。从你的眼光里,我读出了你对上游的好奇,那就让我将我的航程与你分享。

 瞻顾来路,此刻,我心潮起伏—— “怒涛掀海立,大浪挟山来”,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多么辉煌的一段旅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多么光鲜的一个未来…… “长风破浪‘正其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刻,我们启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2035,请你接续!

 点评:本文采用对称句拟题,主体部分用“怒涛掀海立,大浪挟山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不同诗文连缀全文,有优化说理、增添文采之效。结尾改编诗句,形成对称句式,视觉冲击力极强。

 四

 结要响亮

 宋朝文学家洪迈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工序”,秀出一个精彩的“豹尾”,或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或响亮有力、底蕴丰厚,是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心灵的共鸣的。

 故此,议论文的“豹尾”首先要精,即精练有力,结得响亮;其次要应,即照应题目和核心材料;最后要扣,即总结全篇、回扣标题。

 (一)

 引言呼告 在结尾处可引用名言向读者发出某种呼告,用“让我们……”的句式提倡人们做什么,或要求别人不做什么,从而彰显文章的针对性,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达到警示、劝诫或鼓动、感召的目的。此种结尾,感情色彩浓烈且颇为亲切。

 【示例 1】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劳动中实现自我,让劳动闪耀时代的光辉吧!谢谢大家!

  点评:结尾先引诗句“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明志,诗情浓郁,意犹未尽;再用“让我们……”“让劳动……”两个祈使句激情呼告,有力地收束全文,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示例 2】

 一盘散沙,只手难握;茕茕孑立,孤掌难鸣;滴水汇流,蔚为壮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今日,吾等青年,宜组织坚固之团体,引导民众愤然声援。让吾辈洒青春之热血,挽民族于危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为救国死,不为亡国奴!

  点评:结尾处第一句巧妙化用李密《陈情表》中名句,第二句直接引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标语口号,强化了五四青年的爱国救亡精神,增强了读者对文章的认同感。

 (二)

 歌词作结

 音乐是大众化的艺术,无论是革命歌曲还是流行歌曲,恰当运用都能为作文增色不少。在结尾时,引用或化用经典歌词,作为论证之后的总结,可以丰富内容、增添文采。

 【示例 1】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再回首,云遮不断来路,踏征程,星辰照耀前方。但愿你我,缅怀英雄的时候,不被泪水遮挡了视线……

  点评:结尾设置对称句,富有哲理性;引用“再回首”“踏征程”等革命歌曲中的歌词,让美的画面中焕发阳刚雄浑之气,倍增激情和活力。歌词与论点“星辰一直闪耀”巧妙契合,突出了中心论点。

 【示例 2】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走过七十年风尘,历久弥新。吾辈接过这传承的薪火,必要于变局中开新局,唱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点评:结尾段引用耳熟能详的《英雄赞歌》歌词,铿锵豪迈,激发出每一位国人的爱国心声,让人身临其境,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审美效果。

 例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强者一定为强者,弱者一定为弱者,似乎理应如此。然而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由此可见,强弱并非一成不变。强者不以强喜,弱者不以弱悲,这于宇宙万物都有深刻的启示。

 生而为强者,理应不以强喜,不滥用其强,应自强不息。...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