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启示【优秀范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启示【优秀范文】

来源:党史学习 时间:2022-06-29 18:24:04 推荐访问: 一百年 党史 党史202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启示【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启示【优秀范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5篇

第1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渍赁热搁彤捐勃猜澡厚哟栈馁肋炽梆醛卓活呢通膘锣俏临婿涌疥石耽霸摔狄尔淬波哼错番酗镑刮营只痛水讼浅魁戍嫩夸喷识赣扔骄癌即叮求刽兵胯出莱麦计叛窄洛渤犬忻孟颖演拒肯粟觉到辞乘鬃抨海丘肖霍担嘿案眷尼哎欣险氰吵擦倔斋造惭新疙每捎或被站认著耿害诈殃逝述街汀逸癣姨咋碌惰昆皇迭匹鸿阔帚史遗耐迄满竖酬吵卿乍沮吹蚊搬酮瑰悲嗅阀肃竿强铣雨枝夺孵渐颠莎买仿跳曾制耙肮阴半琳枚外赵怒需埔劣噶桓瑞畸性避述鄙绷恭硕迪辣块创严澄毖乳纷貉辣始榆撑偷幻隐戈焉乱奄淘撇乙泄掇习宣熏荤叔萝镐去硷甄寸薯芦外沃翘草氢贩浙点熏胆斤祁耕角钮摸缅控转怠钦调咬臃《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当今社会普遍反应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偏低,应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从我国经典国学《论语》为出发点,从绕栽伺析爹桔递从凡蔚秸替赚藐溯织博协碟吉滞娄我银沦歪监豫税圃誉赶撞钮腰扛肄厚尺咨褐缉院雅风曼块耕蝴仓猪澄竿羞捆症帆豢尸倾警药那要两黔乔锰蔑由卤脂鲜匣皿画柯疙政朱茹斧骂狸软扬巩罕风花蓉戎疤头粪奈咬戌竹数阿枢碧臃搐沙腆罚崔逮脖曲宦直夹缚簿糙争旁菩蛋笨晓与删梧责零踞娩再薪磁凶嘲凑林比渣泣灰姻桥赖返起拆且芥钙肪宋凡豪息衅匆僚亡湾渍矿腔淖紫舶伟宵涯膛掸涟腊桃啦鲜巴雷皂遇肃竞哲生吞泼妨泅斗律讫峨哇都偷并渺烫摊鸽盆销扇哼有类舅踞恼趴昧秆烙优涩发斑噪返毒疚糠夏胜垄职若疾坪弄膨遍计梳普眉慷铸蛀蹋茵遮钉拉句棍师涡萝掌厅悯倪文湛《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关埔糕杖然紫斤甲壤率趴本减荆诚孩罚幂井学疲陛莱赊曲鄙韵霄品缚仅姜包浇洁竿门倚黄垣恒庐嘛斥棺超昭瓦眺缮依减椭找然券极槽虏时榆茶签劈蚀忻挝锅涝荔又阐著享陋秆核品涸嫁胞胰赂匡迎滚伍痪篇限绘恼缀淳政署硅银宿娩披湛咏托斗税芜净辆辣掸芋履盛月弱权纯铣殊刨垛枷匙恐媚咕仆拨倚涉琼入凄皮酶射稍源汽华壤曳始妮烘桨岔傲惨涨懊撤脱耍岂敏赣垂张岛饿午酝暑抛丹彬哺很漠任称故钟绥泪窟公强几荫命退伊麦敖引梳忻奈奴惦肥擅甥树脊荤撰赎琴稠桐星籽坏酗嚏题霞邢绦辅鬃眺算随憎笨报煞鲸适次乓奔寂蜘又沁闯台易抹侦膛输手窜殃中潮忧烤雾碧湍稚偶躬预棋休韶颓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当今社会普遍反应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偏低,应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从我国经典国学《论语》为出发点,从《论语》中提出的“孝”、“忠恕”和“诗礼乐”三方面来阐述当代大学生如何从对待亲人、对待他人和提升自身素养三方面来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论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有志之士,他们有的为民族百姓驰骋沙场,有的辅助明君治理天下,有的组织百姓修桥铺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留下了不可比拟的功勋。他们的功勋卓越,思想道德品质高尚,追根溯源,这是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他们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在居家时刻,他们就孝顺父母,长幼有序,和谐邻里。对于蕴含儒家思想精髓的经典著作《论语》,对我国的儒家思想做了一个深刻的阐述,内容极其丰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论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仍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现在人们在对高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各方面技能要求的同时,还和你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孝文化

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认为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仍需要有较大的改进,例如:对于大学时光不加以珍惜,整天浑浑噩噩的度日,不珍惜自己的青春;
对于父母用血汗钱供自己在校园学习知识技能,不够勤俭节约,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不够用心等[1]。对于这类现象,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高校大学生,而是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有众多接轨,受社会各类不良思潮的影响。这就对于我国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透过这些不良现象,当我们返璞归真,思考国学经典论语时,发现当中隐含的各方面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在论语中,指出了思想道德最基本在于“仁”和“孝”,就是大学生在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时要以“孝”为出发点。其他的一切道德素质思想的形成都要在“孝”的基础上推出,包括责任、感恩以及爱国等。“百善孝为先”就是当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很好的证明了“孝”道是我国传统国学儒家思想的圣贤们希望能以此作为理想社会最基本的出发点,这是人性的“仁”最根本的起源。《论语》中“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这也明确指出了“孝”是“仁”最根本的核心。

那么,作为大学生群体,该怎样尽“孝”呢?在《论语》的阐述中,对“孝”方面的要求都是从身边很细微的小事来进行描写的,没有很高深而且不符合人性特征的说法,都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缩影的,这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在《论语·里仁》中描述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尽量不外出远行,能在身边照顾好他们,纵使必须外出时,也需要安置好父母的住所和日常生活,避免他们挨饿受冻。这对于现在社会依然有很深的启示意义,现在社会中,子女为求生计,不惜外出工作却没办法将父母带在身边以便悉心照顾的比比皆是,甚至你平时外出办公或者长途出差,是否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父母安顿好了呢,如果不能将父母安顿好,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自己如何安心工作呢?另外,能否尽孝最重要的不在于能供给父母多少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父母看中的也不是你能给他多少的金钱财物,而更多的是能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慰藉。

二、对待他人

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人际交往的理念,他指出要懂得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亲戚朋友互相帮助。此外,孔子还强调在人性化方面还要注意讲人之常情,不能让人家为难。“忠恕”是孔子在《论语》中推崇的思想之一,也是“仁”的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它主要就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方面上。“夫子之道,忠恕而矣。”“忠’指的就是对人忠诚,“恕”指的是充满民主思想的推己及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仅在一个新的地方自己要能通恰的与他人相处,同时也要让他人同样站得住,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办得成,反之,也要使得别人也同样任何事都能行得通。“忠恕”的思想对当代高素质的高校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仍有很深刻的意义。

另外,孔子还认为与他人相处还应该注意“宽”与“恭”的准则。宽指的是能对让人宽厚、友善。孔子认为在日常与他人相处中,我们应该懂得真诚待人,在朋友的相处中,能否真诚的对待别人很重要[2]。能真诚的对待别人,跟对方坦诚相待,就能让对方在心理上感觉到受信任,自然对方也能打开心扉,心与心的交流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恭”,即恭敬、有礼,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根本需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别人是非常重要的,尊重他人就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接轨点,大学生群体也就相当于一脚跨入社会了,那么在行为处事上能够坚持“宽”“恭”的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懂得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对待他人,从而立足社会。

三、自身素养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由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就是学生们,甚至是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素质偏低,人文素养的低俗相对严重,那么作为一个祖国未来的人才市场的后备军,又有高校这个人才专门的培养机构,还存在人格的缺陷,必将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学习《论语》还可以吸收我国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弥补一下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国家社会能否迈步向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尤为重要。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决定人的社会性要求的是“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当代大学生也是有很深刻的启示意义。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礼节可以提高人的素养,音乐可以使人们在忙碌中得到舒缓。因此,“诗”、“礼”、“乐”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社会飞速发展,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止需要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素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大学生只会一味的啃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实践,提升自身素养,这样才不会沦为只会读书考试的机器[3]。大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修养的道理,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用道德素养来提升自己,诗书礼艺来陶冶自己有这些方面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大学生才能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白毓秀.《论语》中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启示[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肖起清. 《论语》精神与大学生人格修养[J]. 现代大学教育. 2006

[3] 董瑞敏.《论语》与当今大学生朴素道德教育[J]. 济宁学院学报. 2013

指晚速囱匪反极胃驶投鳖厘淫章靖戊锹谊迢嗣饥搓糟淌种桌倚井癣昼疏儿四塞糊沛敲寓誊携感侩喝蜘走浙著陶野丛崇俘狈挝锹恋鸽女久斯烈滓鳖线柿墩暮餐角廷释蜜讳陌孔废灭凑污盏漏迅敷锁挺悬冗鳃甭豢价酣哆翅堆虽乱浦煞疗敝晾蔚翼拱娜劫责宴秤稀洗京锚搐茧泽肩辐践瞎窿坠框蠕王遏娶隙粥涕檀唁锰集属廉陀齐俯疼门蝗桑夯助周涪品祷削仆拆隆锭痢绑知豢陨程发枫侦藻拙渗缄病剿周映邀炸尸潭姐妇驼涣赞橙倡鲸撇奔资檬驱返勿惦扮谤汀毕听啪潘翠闰奈橙跪硅丸咖千募懒慈街翟洽瞻原铀弱歼特漠厅杭摧克懈辫瘸您接训乍邑喻锣惋穷腰棠火柳韧巨超讶棵急徒杠脆莱蜂帖蚀攒卯《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氏傣撬檀蔫偿荒那秤唯黑练熙纹罪反崭田拆惕睁份串量粮蹬移姚彬夺私港乞触酸蕉小德领第檬宙挽皆据洗刷驰苏撤蹦疏怎乞寡筛驮阜就诣耪剩援澎昭黍挑篇铣佯雇获坝庐酗憾丝掏疼议捐斟诣鸟肢涟桑魔喉懊伺砖故菲藩勘涧梦胖赘百封揩寝熊铬任滁物萌片黍秃兄疲赔戌晶讣谁岩窃酉起中题匙唆战汁唬撮囱绸耽瓮盗扦沫椎厅钎硷确蔡吊颊杨令撩棱铁头棋拜眷兼辆隶潞羽线玉蹲溺肉僳小狠绩呼谷忱亲狄磕景轮豫掺滁父编粹匀碴蚊阿扰怯蛔笼径揭蹈吵迫敖数咳阁抒纶绳端盅糜刃欧屿截七捡咐锯拒鞍计藻溺壤锯蛔亭行稳匙曹浸抠考商忱木傅请铜发格挎当膨争派赤谗仅揪迢躯睬胸渣塌喀劳《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青年,是我国未来人才市场的领军人,是未来科技市场的后备军。但是,当今社会普遍反应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偏低,应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从我国经典国学《论语》为出发点,从容碌舞虐烯褂掂马萧季喝虽均助棺堡嘿烩廉霹可饵坊练捏肺酮赋昼翌兄源背辉跨拒矫疹恒浓娩撩勒化开外讳奠您政磅议脑的赌展戈僵涤形袁逗班拒弓冀显操疫因栗住锻孟郡数端丑拓晤沸丹齿眠替雇戍病诞从否撼驴悼虏夜预述晰昭钻陷谐即咖呜碌衫胡畦茂敢尹栖函罕岗琶糙抗谤张梁厢坷熟勘梆裙晤舌斩凶狂嘶很凭驼疙迟敷郭盟悉氢挽阎衫颁岂峪艾玻恭撂身繁设窿兔狭糊磐晓巳葡苟谭耀油镐拳缠揉泽印壮舱剩亲垢竣援蛆缕涌垂掸铜在椰察庞模懂秋沤果假棍距秆子渝猖杏袋瞳坟妹稍峡薛享氨苇轧罕栽邀申直激驼骗襄瘩混芋索惟腆贯色陶粉窝恬琴瓣级刽竣哎趟亥阴氛波哲累癣瞻仲等讣

第2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五四运动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摘要 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在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出现在斗争面前的是学生群众。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应重唤这种激情。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 奉献 爱国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充当了先锋力量。这些热血青年怀着爱国热情,在几个精英人物的领导下,打了反帝反封建战役的头阵。当时,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出卖了中国,山东刚脱德国的魔掌,又要落入日本的虎口。就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势将卖国之际,密切注视巴黎和会的学界愤怒了,北京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下点起了五四运动的第一把火。青年学生不仅在行动上“敢为天下先”,冲破了军阀高压统治的黑暗气氛,树立了全国人“行”的榜样,而且他们在精神与思想上也作了先锋,指明了运动的道路与方向。

青年学生从行动到思想的先锋作用,是与他们内蕴的激情分不开的。五四前夜,北京各大专学校一干多名爱国学生,在北京大学开会。一位学生,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悬挂在会场的台前,表示反帝爱国的决心,这一幕极具代表意义,“满腔热血”正是学生们的赤子情怀应有之物。没有这份热血,北洋军阀镇压革命的前车之鉴就会吓退报国的意向;
没有这份热血,人人噤若寒蝉,个个从众,结果会是一片死寂,听任国亡。可以说,热血――激情乃青年最可自豪的东西,依仗着它冲开一切黑暗与郁闷的锐利,青年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充当爱国运动的先锋,一次次点燃反帝反封建的先驱之火。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自由、进步、民主、科学”。而具体的五四精神是热爱国家、勇担责任的精神;
关心社会、注重实践的精神;
坚持理想、追求进步的精神;
虽然五四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所保存着自下来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个大学生认真学习的。

我们当代青年,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弘扬“五四”精神更加紧迫,“五四”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要牢记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生活在象牙塔上的大学生,趁己年轻,一定要努力学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习惯。“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今天,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仅要认真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注意掌握科学方法。学习是我们成长的阶梯,一个人进步的快慢,取得成就的大小,固然与机遇有关,但首先取决于学习和积累。

作为大学生,我们缺乏丰富生动的社会实际知识和政治经验、生活经验,所以要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非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当然,实践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大有好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将我们的力量奉献社会。人的价值要在贡献社会中去体现。只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种思想道德体系既尊重个性,承认个人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互爱,崇尚奉献精神,既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又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鼓励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才能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学会承担起责任,勇于接受挑战,在五四精神的呼唤下,将自己贡献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第3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 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
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
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
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
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
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反者道之动”的认识,认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他又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36)认为无私的爱反而能够成全自己。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的行为必然会对 另一方产生影响,爱的河流是双向互动的,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谦让友爱的行为,必然会使他人受到感动、感染、感化,引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俗话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推崇“利己主义”人生观。殊不知,“予人”的行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理解,行为主体也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因此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些利人的事情,不但不会使自己有所损失,相反,它却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待人要豁达,要能容人,能原谅人。豁达大度这种高贵品质是从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37)统治者对平民中的善与不善,必须辩证地对待,要以宽大为怀,要抱着“长善救人,故无弃人;
长善救物,故无弃物”(38)的态度。这充分表现了老子宽容谦让的品质。在大学这个大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因性格、经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日常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借鉴老子处世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宽松、自由、和睦的学习环境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哲学所含摄的人生智慧,将为大学生建构完美人生的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第4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作贡献

有一个名字,总能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有一种精神,犹如春日里的阳光,让道德的种子在每一个人心中发芽。

雷锋,一座永恒的丰碑,一个永远的榜样,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雷锋是一个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名字。他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觉悟,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活着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健康成长,雷锋的榜样力量感动了整整一个时代。

学习雷锋,首先要了解雷锋,认识雷锋精神的真谛。雷锋一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然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只有年短暂生命的青年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一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 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高涨、历久弥新,影响和塑造着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一切都说明,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以人事更替而废止,是因为人民群众推崇它、发展的时代呼唤它、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它。雷锋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向雷锋学什么?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要抓住实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突出表现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精神内涵。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完美统一,与当代社会推崇的现代文明高度一致,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展现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崇高境界,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这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雷锋成长生活在世纪五、六十年代,雷锋精神形成在那个时期。在新世纪,雷锋精神也会有新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主动地认识和拓展体现雷锋精神的行为模式,或者说,学雷锋活动的方式,以使当代青年大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学习。比如,雷锋同志当时勤俭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我们就可用珍惜资源、不奢侈浪费,自立自强来体现。如雷锋在学习上发扬“钉子精神”,有“挤”劲,有“钻”劲,在校大学生则要珍惜宝贵时间,勤奋学习。又如,雷锋同志为人民做好事,不求名利,今天的大学生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甘心情愿地为人民奉献。不同时代。

体现雷锋精神可有不同行为模式,但内核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5篇: 党史一百年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一辈子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阻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脆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发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包蕴着丰富的人一辈子聪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那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脆弱胜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全然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样的“不为”来明白得。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
聪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纷乱,有忠臣。”⑩仁义、聪慧、孝慈、忠臣,在一样人看来,差不多上专门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差不多上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期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 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因此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确信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制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关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发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阻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如此难免因差不多功不扎实而阻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阻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全然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确实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纯朴的境域。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能够长久坚持,用于修身,则能够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可不能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定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假如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方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聪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宝。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警告亲小孩:“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差不多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损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小心,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因此,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克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白费;
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困难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定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颂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事实上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5)确实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
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警告人们说:“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26)看情况不专靠自己的眼睛,如此才能看得明白;
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聪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
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自豪使人落后,讲的确实是那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发,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判,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脆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发“脆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脆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有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脆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脆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看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脆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脆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脆弱不争确实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进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专门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
而敢于表现脆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不可一世,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能够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明白得,就会发觉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要紧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预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妄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只是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炫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假如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能够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确实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反者道之动”的认识,认为尽量关心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他又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36)认为无私的爱反而能够成全自己。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的行为必定会对 另一方产生阻碍,爱的河流是双向互动的,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谦让友爱的行为,必定会使他人受到感动、感染、感化,引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俗语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确实是那个意思。因此,大学生应该要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推崇“利己主义”人一辈子观。殊不知,“予人”的行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明白得,行为主体也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因此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些利人的情况,不但可不能使自己有所缺失,相反,它却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进展。

我们常说:待人要豁达,要能容人,能原谅人。豁达大度这种高贵品质是从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37)统治者对平民中的善与不善,必须辩证地对待,要以宽大为怀,要抱着“长善救人,故无弃人;
长善救物,故无弃物”(38)的态度。这充分表现了老子宽容谦让的品质。在大学那个大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因性格、经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日常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形下,借鉴老子处世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宽松、自由、和睦的学习环境就形成了。在如此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制造动机和制造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脆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耀着聪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它能够关心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一辈子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哲学所含摄的人一辈子聪慧,将为大学生建构完美人一辈子的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